古代的對外貿易到底圖了個什麼?

0倚欄聽風0


對外貿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古代最出名的就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的絲綢之路,還有明朝開通的海上貿易。這些對當時的國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開通貿易可以增加國庫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古代國家需要花錢的地方都是非常多的。如災害之年,賑災救民,為了預防洪澇災害,來修水渠,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不知花了多少錢。

其次,可以保障國家的軍事強大,古代打仗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出兵打仗都是需要花錢的,沒有足夠的糧餉戰爭不用打就先輸了。漢武帝出兵匈奴,全靠文景之治打下的基礎,國家富足,才有了足夠的錢糧來支持衛青霍去病對匈奴的戰爭。

再次,可以宣揚國威,對外貿易是一個宣傳國家強大的很好機會,讓別的國家不敢輕易起覬覦之心。明朝鄭和下西洋,就是宣揚國威於海外,使萬國來朝。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持,哪裡可能支持鄭和七次下西洋。

綜上所述,古代對外貿易對國家的內政穩定,還有對外戰爭都是非常重要的


華夏長河五千年


銀本位制度和金本位制度最大的優越性就是不會通貨膨脹!!!銀子是實實在在的,不同於紙幣。


尉藍星空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關於古代的對外貿易究竟圖啥,其實我只需要跟您列舉一個朝代,您就知道了,那就是宋朝。

兩宋偏安一隅,無論是疆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與漢唐有很大差距。

然而就是史學家口中的弱宋,卻創造了中國古代史上數一數二的空前繁榮的經濟社會。比起盛唐的“萬國來朝”,兩宋受限於陸上絲路斷絕,主動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將江南地區發達的城市經濟與製造業的成品(絲綢,瓷器,手工業品等)主動出口海外,一方面打開了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將國家急需要的流通貨幣(金銀銅等貴金屬)拉回國內,以兩宋相比較於其他大統一王朝的國家資源更為缺乏的情況下,卻還能立國三百年,海外貿易帶來的稅收及財富,是佔主要因素的。此外,我需要告訴您的是,中國與其他世界上的國家有所不同的是,幾千年來,我們的貨幣體系是銀本位,而不是金本位,中國一直都不是銀礦富有國,無論從礦藏量和開採量來看,中國一直都缺銀子,甚至明朝中葉年間,還出現與日本以銅易銀的海商貿易(日本富有銀礦,卻缺銅,銅器在日本很珍貴,同時日本出名的鳥銃也需要銅打造)這種情況延續到清朝末年,試問一個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一直是短缺狀態,我們會嫌棄銀子少嗎?

以上,手打不易,希望您能採納,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