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如何聯合牧誓八國的?

寂寞如煙55070017


首先更正題主一點,周武王聯合“

牧誓八國”的時候還不能被稱為“周天子”,那個時候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還是大名鼎鼎的商紂王。雖然那個時候的周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離實至名歸還差凌門一腳。

武王伐紂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畢竟“封神系列”影視劇層出不窮。但現實中的周武王肯定沒有一群上天入地的神魔鬼怪來輔佐,跟隨他的是當時周的勢力範圍中的大約八百個大大小小不同的諸侯國。

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分別是:庸、蜀、羌、髳、微、纑、彭、濮八個諸侯國。因此,武王在和紂王決戰的前夕,為了防止這八個實力派到時候臨陣倒戈或者出工不出力,就給他們搞個聲勢浩大誓師儀式,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因而史稱“牧誓八國”,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也被清楚的記錄下來。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尚書·牧誓》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前總動員上,周武王列舉了商紂王的各類罪狀,並訓誡跟隨作戰的各部將領和諸侯,嚴明瞭軍紀。而這個時候的周武王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軍隊魚龍混雜,甚至有些人是過來看熱鬧的,或者是看商紂王不行了,來趁火打劫的。但為了牧野這場戰役的勝利,他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群眾,給商紂王最後一擊。因而在最初會盟的時候,也是對各路諸侯威逼利誘,最終通過誓師穩定了軍心,打下來周的八百年天下。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最終周聯合的“牧誓八國”在戰爭結束後,結局各不相同,這背後的故事只會更加耐人尋味。


好史不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領大軍東進,從孟津渡河北上,來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與商朝軍隊進行決戰。周國軍隊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而對陣的商朝軍隊則有十七萬人之多。

當時追隨武王伐紂的諸侯大約有八百個,其中實力較大的有八個。武王決戰前夕,與這八個諸侯國進行誓師,史稱“牧誓八國”。

據《尚書·牧誓》記載,當時參與牧誓的八國分別為: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纑國、彭國和濮國。這八國輔助武王伐紂,並取得勝利,西周王朝從此建立。



善南子


商朝末年,商王帝辛統治殘暴,窮兵黷武,寵幸妲己,殘害忠良,不得人心。而周部落經過歷代首領的發展,到周文王時已逐漸強大,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已經歸順周國。周文王去世後,周武王繼位,繼續推行德政。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見滅商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大軍東進,從孟津渡河北上,來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與商朝軍隊進行決戰。周國軍隊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而對陣的商朝軍隊則有十七萬人之多。

當時追隨武王伐紂的諸侯大約有八百個,其中實力較大的有八個。武王決戰前夕,與這八個諸侯國進行誓師,史稱“牧誓八國”。

“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尚書·牧誓》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參與牧誓的八國分別為: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纑國、彭國和濮國。

一、庸國:西土大國

庸國據稱是帝顓頊後裔之國,勢力範圍最大時包括今天的湖北西部和陝西南部廣大地區,面積約數萬平方公里,國都上庸(今中國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庸國參與武王伐紂,周朝建立後被封為侯伯,成為西土大國。

庸國東鄰楚國,西接巴國,北與周朝接壤,周室東遷後,秦國被封為諸侯,周朝故地被秦國佔有,所以春秋時期庸國又與秦國接壤。

春秋時期,楚國不斷擴張,多次入侵庸國。公元前611年,楚國出現饑荒,周圍列國趁機進攻楚國,而庸國也瞅準時機大舉伐楚,楚國岌岌可危。楚莊王急忙派人去秦國和巴國救援,最終三國軍隊大破庸國軍隊,並反攻到庸國都城,隨後攻滅庸國,極盛一時的庸國退出歷史舞臺。

二、蜀國:望帝春心

此蜀國為古蜀國,統治範圍為四川成都平原、漢中盆地、川中丘陵一帶。“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詩句裡的“蠶叢”“魚鳧”就是古蜀國兩個時期的君主。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蜀國與中原各國由於高山峻嶺的阻隔基本上沒有交集,其實不然,甲骨文中就有“蜀”字,可見商朝時古蜀國就與商王朝有過接觸,而商朝晚期古蜀國與周國關係比較密切,並派兵輔助周武王滅商,成為“牧誓八國”之一。

周朝建立後,周天子冊封古蜀國君主杜宇為蜀王,後杜宇致力於開疆拓土,並自立為帝,是為望帝。望帝后期,蜀國出現大洪水,望帝杜宇命蜀相鱉靈治理洪水。鱉靈通過疏導方式解除水患後,獲得較大威望,深得民心,不久逼迫杜宇禪位,成為蜀君,是為叢帝,此後蜀國進入開明王朝。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司馬錯伐蜀,蜀王戰敗被殺,古蜀國滅亡。

三、羌國:牧羊之族

羌國為古羌人建立的方國,商朝稱“羌方”,位於今天的陝甘一帶,屬於西戎一支。羌人經常被商朝統治者充為奴隸,用於祭祀,成為高檔的祭祀品,所以與商朝關係比較敵對。周武王伐紂時,羌國也派兵輔助武王,但由於華夷之分,羌國並沒有受到周天子分封。

西周時期羌國與周王朝關係比較融洽,周室東遷後,羌國與秦國接壤,後秦穆公稱霸西戎,羌國受到秦國攻擊,被削弱。

4、髳國:微不足道

髳國,位於今四川漢源、石棉縣一帶的古國,武王伐紂時派兵參與。由於史料欠缺,髳國曆史不詳。

5、微國:鳥盡弓藏

微國本是位於山東西南部的方國,後受商王朝的打擊被迫西遷,一直逃到渭水流域。周部落興起後,微國成為周國附庸,並輔助武王滅商。

周朝建立後,微國被封於今天的陝西眉縣一帶,子爵,緊鄰周王室,庇護周王室安全。後周王朝平定三監之亂,穩固東方,於是開始驅逐微國部族(鳥盡弓藏的意味),迫使其向南遷徙,來到今湖北西北部,成為庸國的附庸。

後楚國崛起,多次入侵庸國,庸國實力得到削弱,無力庇護微國,微國被迫西遷入四川境內,下落不明。

6、濮國:百濮之國

濮國又稱百濮,根據《史記集解》記載:“庸、濮在江、漢之南”。周武王伐紂後,將其部落的酋長或頭人按公、候、伯、子、男封國,後亦稱百濮國。

濮國地域廣泛,部落分散,與楚國為鄰。楚君熊霜於公元前822年去世,三個弟弟搶奪君位,其中二弟叔熊堪奪位失敗,逃亡濮國。到了楚武王時期,楚國吞併濮地,濮國消亡。

7、盧國:深仇大恨

盧國,商朝稱盧方,位於今湖北竹山縣與陝西金康市一帶。商代早期和中期盧國和商朝關係比較融洽,曾向商王進貢玉戈。後盧國反叛,盧國國君被俘虜,並用於祭祀,甚至取其頭蓋骨做刻辭。國家仇恨使盧國倒向周國,並隨同周武王伐紂,滅亡商朝。

周朝建立後,盧國受到分封,此後效命周王室,曾參與周王室東征平定東夷叛亂。周室東遷後,盧國失去依靠,面對庸國和楚國兩個大國,最終被吞併。

8、彭國:滅國之恨

彭國又名大彭國,歷史悠久,早在夏朝時就存在,曾協助夏王啟平定西河叛亂。到了商朝外壬時代,又曾協助商王平定了邳人、姺人之亂。商王武丁在位時,滅掉了大彭國,其遺族南遷至江漢流域。周國興起後,歸附周國,等到武王滅伐紂時,彭國派兵進行隨周武王滅商。

周朝建立後,彭國受到分封,爵位為伯爵。周平王東遷後,周天子勢力衰弱,而南方楚國迅速崛起,彭國終於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為楚所滅,成為楚國最早所滅的方國之一。

牧誓八國中,有四個被楚國兼併,分別為庸國、濮國、盧國、彭國。蜀國被秦國吞併。髳國和微國有可能被蜀國吞併,羌國則與周邊部落融合,繼續繁衍發展,長期成為中原王朝西部的邊患。

從時間上看,彭國最早被楚國兼併(公元前710年),其次是濮國(公元前704年),然後是庸國(公元前611年),盧國滅國時間不詳。髳國和微國滅亡時間不詳。羌國則與周邊部族融合,形成不同的部落。蜀國滅國最晚,一直到了戰國中期(公元前316年),才被秦國滅亡。

牧誓八國中,微國命運最為悲慘,立國不久就受到周王朝的驅逐,被迫繼續顛破流離,最後消失於歷史長河!



世界全史羅銳


西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周天子的權威就一落千丈,到了戰國時期周赧王時代,周天子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地區(洛陽周邊)。

​可是都這樣了,周赧王爺爺的爺爺的爸爸週考王,還把家裡的地分出去了一半,是為西周公國。

周赧王的爺爺周顯王又把家裡僅存的地分給了別人,是為東周公國。

周天子有影響力的屁大點地方-王畿地區還搞起了分治。分治也就算了。可是就這兩個小國家,還要互相掐架。此時的周天子真是窮的令人感動。

但是即便是如此困難,周赧王還想著恢復姬姓先祖的榮光,征討秦國。

雖然這個想法和舉動,很像是開玩笑。但是周赧王向我們證明了他不是在開玩笑,他只是個逗比而已。

周赧王湊集了一支5000人左右的大軍,但因為周赧王養不活這支5000人的大軍,無奈只能跟境內的富戶籌借軍費,付給他們借券,答應周軍班師之日以戰利品償還。“周天子部隊那是正義之師,肯定會贏”。基於這樣的想法,富戶們就把錢借給了周赧王。如果他們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他們估計就不會這麼爽快了。

當然這還不夠,周赧王還以周天子的名義號召六國協助攻秦,並相約在伊闕匯合。富戶們肯借錢給周赧王,估計還是因為有六國的加入。

韓趙魏楚燕齊:來,肯定來,不來以後吃方便麵沒叉子,上廁所沒帶廁紙。

到了伊闕之後;

韓趙魏齊:馬上來,馬上來。

周:好的,我等你們,七缺四快來。

楚燕:.......

三個月後;

韓趙魏齊:馬上來,馬上來。

周:......

楚燕:......

周天子只能帶著周朝最精銳的5000大軍回家了。周天子的正義之師連根秦毛都沒看見,卻看到一群要債的堵在自己的家門口。周赧王的口袋裡窮的響叮噹,哪裡有錢還給這些富戶。周赧王只好跑到宮後的一座高臺上避債,自此周人稱這座高臺為“逃債臺”。

周赧王,周朝天子,就這樣窩囊的活了一輩子。他死後周朝就沒有了王,象徵姬姓榮光的九鼎也被秦國人擄走。不過他為復興周朝所做的努力,那怕是以卵擊石,也值得我們為其悲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