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寶雞八千年文明史,見證這段漫長曆史的,南有炎帝的姜城堡,北有戴家灣。

戴家灣現如今還立著一塊石碑,上寫“戴家灣遺址”,所屬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這塊土地的歷史久遠到,甚至超越了史料的記載,史學家推測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於此。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戴家灣遺址石碑

這麼久遠的年代,遺存當然豐富多彩,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以及後來的先周文化,西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以至三國、隋、唐,都有大量的遺存。

有人說,戴家灣才是寶雞真正的根脈和故鄉。

一座恢弘的城池

兩千多年前,這裡有一座恢弘的城——陳倉古城。走在黃土地上,春日的陽光抹開塵封的厚土,漸漸露出了已經被人遺忘的厚重文明。

陳倉上城——千年織一夢,夢迴陳倉城。《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在“汧渭之會”(汧河——現在的千河和渭河的交匯處,地處今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戴家灣至千河鎮底家店一帶)的地方,通過占卜選擇了良辰吉日,在這裡營建都城,這座城的具體位置,就在戴家灣西村西北約150米處。

這是寶雞正式建城之始,距今已經有2700多年的歷史。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陳倉古城遺址

時間又過了十幾年,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6年)的某個凌晨,一陣尖利的怪叫聲,驚醒了正在沉睡中的陳倉城。從東方的夜空飛來一顆星星,直衝陳倉城的北坡,星星墜地,一聲巨響,驚得滿城錦雞亂叫。

秦文公帶人去一看,地上砸出了一個大坑,一塊石頭掉落其中。為了安定民心,秦文公趁機說:“我們剛建成了陳倉城,就得到了上天的恩賜,此物祥瑞啊,它是秦國必將強盛的徵兆。”

秦文公命人在原地建起了一座廟,將隕石供奉起來,這塊石頭就是被歷代傳誦的“陳寶”,這座祠堂就是陳寶祠。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今日陳寶祠

陳寶祠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秦漢開始,歷朝歷代,皇帝都會派重要的大臣來這裡祭祀。歷史學家研究證實,華夏第一祠,非陳寶祠莫屬。

如今的陳寶祠,由於當年修建鐵路的原因,從原址搬遷而來。寶雞人對陳寶文化的信仰,依然世代流傳。

秦文公營建陳倉城後,為君近五十年。戴家灣一帶成為當時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人以此為基地,“以兵伐戎”,收復周人的土地。

陳倉下城——歲月變遷,世事流轉。幾百年過去了,時間來到公元228年,中國正在上演三國爭霸的紛爭。

諸葛亮心意沉沉地發起第二次北伐,三國魏將郝昭為了遏制他,在秦文公修建的陳倉城的西南部,修建了一座城。

諸葛亮六出祁山,始終無法進長安,就是由於郝昭修建的這座城的阻隔。諸葛亮直到去世也沒有拿下陳倉,可見城池的地理位置確實得天獨厚,城池建設也是堅固不催。

後人將秦文公修建的陳倉城,稱為“陳倉上城”,郝昭所建的稱為“陳倉下城”。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一層土,一段歷史

滄海桑田轉瞬即逝,經過地震、火災、泥石流以及人為破壞等多種因素,兩千多年後,昔日的古城池,早已被湮沒,消失得一乾二淨,連斷壁殘垣都找不到了。只剩下引渭渠的水悄然東去,靜默地佇立在一片黃土地上。

轟動全國的盜寶案

古城湮沒,但戴家灣的歷史還遠沒有結束。

民國時期,這裡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的盜寶案件。戴家灣有如此豐富久遠的歷史,底下遺存著大量的古文物,盜寶之人早已對這裡虎視眈眈。

1927年夏天,鳳翔軍閥黨玉琨,對戴家灣的寶貝下手了。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黨玉琨

這個人本來就不是什麼正經來路。出生於渭南富平縣,早年浪跡於省城西安,在古玩店打工,後來遇上亂世,做過革命黨,辛亥年間天下易主,黨玉琨又做了關中刀客,後來幾經周折,又投靠了陝西靖國軍,盤踞在鳳翔城,做了軍閥。

他在做革命黨時,曾經與清廷作戰,被打斷了腿。久而久之,黨玉琨這個名字,就被“黨柺子”、“黨跛子”所取代。

1927年夏天,黨玉琨帶人在戴家灣搭臺唱大戲,但是他醉翁之意不在酒。早在做關中刀客期間,黨柺子拜師於一位關中人為師,師傅告訴他,寶雞鬥雞臺戴家灣一帶,有一座西周的千年古墓,裡面有稀世珍寶——青銅器。

本來就對古玩感興趣的黨玉琨,一聽簡直兩眼放光。於是,謀劃了一場盜寶行動。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戴家灣的村民們,被黨玉琨不懷好意的戲臺吸引過去。這一切早就於暗中計劃好,村民們習慣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看戲。黨玉琨的隊伍就在白天休息,晚上趁民眾看戲不注意時,開始盜寶。

靠著武裝力量的幫扶,這夥人對戴家灣展開了大肆盜寶行動,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共挖出青銅器上千件。大量珍貴的文物就是在這時流失到了海外,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西周青銅重器。

這也從側面彰顯了,戴家灣在那個遠古的禮樂文明時代,曾經享有何等令人感嘆的高貴和輝煌。

有專家推測,商末周初時期,戴家灣的繁榮,是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的。黨玉琨盜出的寶藏,大多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

而且質量和等級都極其高,這些青銅器中,有的只有王室才能使用,有的直接涉及周王、周公及其家族成員,有的涉及周初的重大事件。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黨玉琨盜走的西周青銅鼎

歷史學家研究證明,生活在戴家灣的周王室,是太伯這一支。太伯是誰?還是從大家比較熟悉的周文王說起,周文王姬昌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他的爺爺周太王想讓他將來繼承王位,那就得先將王位傳給姬昌的爸爸季歷。

可是季厲是老三,在他前面還有兩個哥哥,老大太伯,老二仲雍。大哥非常明理,為了成全父親的願望,就帶著二弟去了江南,建立了吳國,歷史上將這叫做“太伯奔吳”。

黨玉琨發現的西周王室青銅器遺存,就是太伯奔吳時,在戴家灣遺留下來的。能在同一個地方,挖掘出如此大量的青銅器,歷來罕見。

戴家灣立即在海內外引起了轟動效應。不少人把目光開始投到了這裡,還有不少人專門來實地調查。

黨玉琨在戴家灣的這次盜寶,成為了民國時期,震驚海內外的三大盜寶事件之一,他本人也因此成為了民國時期的“三大盜寶梟雄”。

根脈和故鄉

從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於此,到後來周人的足跡、秦人的古城、三國的城池,民國的風風雨雨,戴家灣地區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007年,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群,出現在戴家灣地區,它就是寶雞市行政中心。

一萬年有多久——戴家灣的滄海桑田!

一萬年很久,久到人們早已繁衍了世世代代,一萬年其實也很短,短到兜兜轉轉,我們還是來到了出發的地方。

這裡是我們走出的第一步,是我們的根脈和故鄉!

更多寶雞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遇見寶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