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如何配置資產做理財計劃?

在下國華


你好,結合本人的行業經驗,做一分享:

首先在你所有的開支當中,必須要把房貸的部分減掉,然後再減去房貸之後的日常的開支,生活需求消費,剩下的錢就是可以供你理財的錢。當然在這部分當中我們認為還要準備一些應急的需求,比如說突然家裡要用錢,有人生病了等,那麼扣掉這部分之後,剩下的錢就是你可以用來投資理財的錢。

一般來講,權益加債券是最簡單的配置,按照正常的建議來講,就是股債均配,一半的資產用來買股票,股票在A股市場當中比較多的一般還是用來對應的滬深300的指數基金,另外一半用來買債券,你可以買一些債券類的基金,做一個均衡類的配置,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式。當然也要考慮到你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然後預期收入也比較高,你也比較年輕的話,那麼股權的比例可以適度增加,債權的比例可以適度的減低,這是一個常規性的配置的邏輯。

當然我剛才提到預防性的資金,也可以買一些寶寶類的產品,貨幣市場的產品基本上流動性也不錯,收益率也比您拿現金要好。無外乎就這三類的配置,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配置邏輯。當然很重要的是股債均配的核心並不是說今天配完就不管了,那可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需要做一次調整,股漲多了,就把股轉出來買債;債漲多了,就把債轉出來買股,最終還是回到您初始的配置。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大千世界,仰之彌高

80後財經男,混跡十年金融圈,專注投資理財,洞察各類風險;已出版作品《再見不負遇見》;歡迎關注本號:左手理財右手理想。世道艱難,同行不苦,讓我們一起在投資的世界裡尋找快樂,讓生活簡單而美好。



左手理財右手理想


今年國慶節期間,我對身邊的10位朋友展開了一個家庭資產配置的調查,其數據顯示的結果,讓我驚訝的是:許多人在選擇家庭資產配置時,總是喜歡把家庭成員的薪酬以及額外收入投到餘額寶或是其他貨幣基金、銀行定期存款中去。

可以說:他們根本不清楚家庭資產配置的概念和價值,也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資產。


什麼是資產配置?

就是把所有家庭成員的總收入分類分批地投入到不同的理財產品中去。

即:巴菲特所說的把不同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

有人自作聰明,我拿一部分錢來炒股;拿一部分錢來購買高收益的P2P理財產品。再者,我選幾隻股票同時來炒,我選好幾個P2P理財平臺來投,這樣不是就可以減少風險嗎?

其實,在我看來,前者遇到慢牛市或者漫長的熊市,不是被全套,就是全賠光,;後者遇到P2P暴雷後,所有的高紅利或是高收益同本金一併付之東流。

所以,我要告誡大家的是:如果你把你的資產都投在一個金融品種中,其實你要你要承受的是這個理財產品本身的整體風險。


什麼是中國家庭應該配置的核心資產?

簡而言之,我認為:對自己的資產在各個資產之間進行合理安排的一個過程,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前攻後防,做好合理的資金安排。在突如其來的風險面前,也能保障家庭財務的穩定,不影響正常生活,又不能夠不斷地讓錢生錢,逐步實現財務自由。

下面,我通過標準普爾家庭資產的象限圖中的理財規劃來,為大家詳細的解讀一下家庭資產如何配置,使其成為走向富裕的家庭?


在這張圖上,我們明晰的可以看到要:花的錢佔10%;保命的錢佔20%;生錢的原始資本佔30%;保值增值的錢佔40%。

具體的配置方法,我建議大家這樣做:

一,建立第一個家庭儲蓄賬戶。

這個賬戶上的錢,主要是日常開銷花費,包括孩子的教育費用、老人的贍養費,生活花費等以及應急的錢。

  • ①日常消費可以配置三張信用卡,基本上可以覆蓋日常消費;
  • ②應急的錢可以定期分批存入貨幣基金。(如餘利寶、支付寶)中,不用時,生點小利息;用時,可以快捷的轉出,以解決燃眉之急。

這個賬戶我建議所有的家庭應該都要。我們也要記住:我這個賬戶裡的錢,我們要有規劃合理的消費,不要致使該賬戶花銷過多,而沒有錢準備其他賬戶。這樣的話,你的家庭資產的配比永遠處於一種失衡狀態,你能有錢嗎?


二,建立第二個賬戶——槓桿賬戶。

這個賬戶上錢就是防止家庭成員出現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時,有足夠的醫藥費用來延續生命。

所以,第二個家庭賬戶的建立目的是實現家庭風險的管理和轉移。

說白了,這部分的錢就是用來購買家庭商業保險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商業保險對我們的財富是加槓桿的。

即:二百元的保險保的是十萬元,甚至更多。

這個家庭賬戶的建立基本上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只有它才能保障,我們不會為了急用錢而賣車、賣房、股票低價套現、到處借錢,不會在意外事故或是重大疾病發生的時候,讓家庭變得很脆弱,讓家庭一夜返貧,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賬戶,我們的資產就隨時面臨風險。所以,叫保命的錢。

但是,我們也知道保險行業的水很深,所以,我們只有明辨地識別市場上的各種商業保險購,買最合適家庭經濟承受力的保險,方能讓保險最大的程度發揮槓桿作用,起到保護家庭經濟的作用。


三,建立第三個賬戶——收益帳戶。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馬斯洛現象。即:人在滿足最底層的生理需求之後才會產生上一場的需求。

如果我們把這種理論不太恰當的引述到投資上來說,就是我們在家庭資產配置過程中,完成的底層的保險配置之後,才能考慮追求收益的事。

這個賬戶關鍵在於合理的財富流入配比。

也就是說,我們理財既要賺得起也要虧得起,無論盈虧對我們的資產不能有致命性的打擊,這樣我們家庭財富的基石才會穩。

但許多家庭在這個賬戶上分配財富流向時,可能會出現偏向性。

即:有家庭在第一年拿出全部收入的30%進行購買股票,如果年末遇上牛市,發了一筆橫財,那麼這個家庭很有可能在第二年向股市投入全部家庭資產的90%。如果第二年股市崩盤,就會導致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這時,我們何談家庭理財呢?

面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大家應該這樣配比:釆用50:50的簡單配置法則。

簡單來說,就是把我們家庭中可用於投資的閒錢平分成兩半,一半用於購買各種金融理財產品,如股票型基金;另一半投資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如貨幣基金、債券、債券基金等。

例如: 我有一個同學在2019年的時候,拿出了十萬元閒錢。五萬投向了股市;五萬投向了債券基金。

但是。不幸的是今年的債券市場基金表現得好,獲得了10%的收益;而今年的股票虧得一塌糊塗,虧損了5%的收益。於是,今年十二月初,他把自己2020年的投資方向轉成了這樣:

債券盈利10%,有5.5萬元;股票虧損5%,只剩4.75萬元。總資產還是10.25萬元,債券基金佔到約54%,而股票佔到約46%。

如果按照家庭財富50:50動態分佈的話,這個時候他就需要買入一部分債券基金,賣掉一部分股票,讓兩者的動態比保持在對半的情況。

有人說,我要把資產在高風險和低風險的資產中進行分割了,可是為什麼還要做動態平衡,把更賺錢的賣掉買不賺錢的呢?

巴菲特曾經說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慌;在別人恐慌的時候,我貪婪。

的確,在投資理財產品的選擇上,我們往往期待的是捨不得要賣掉上漲的資產,期待它能漲得更高一點;而當某個資產下跌的時候,即使理智上大家可能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但是,因為恐懼,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果斷買入。

所以,動態平衡就強迫我們做到了一件,平常大家很難做到的事——低買高賣。

今年的股票行情不是很好,但是2020年的股票行情仍然不好嗎?

不見得!

所以,當我手中所持有的股票一跌再跌,在我們的資產佔比中越來越小時,我們反而要不斷地補倉,買入更多的股票,這樣當明年股票市場一飛沖天的時候,我們就比那些入市晚的人有更大的優勢。因為我們買入的價格低,成本也就低,這樣也就獲得了更大的收益。

而遇到牛市的時候,別人在高於我們購入股票的價格買入,可是我們卻賣出股票買入的低風險的資產。所以,當熊市到來的時候,我們的損失也會比別人小。

雖然說,我們是沒有辦法預測市場的,而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能夠做的就是用這種方式來以不變應萬變,反正都是一半一半資產配置的。

股市漲,我賺了;股市跌,我還有低風險的資產以保值家庭財富的不變。

當然,這種方法能夠獲得可觀收益的前期是:我們必須學習股票和基金等投資品種的知識,只有掌握了股票、基金的相關知識,才能運用這個策略,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第四個賬戶是——長期收益賬戶

這個賬戶的建立,主要是為老人的養老金和孩子教育金的配置提前做準備的。這個賬戶最重要的功能是:

  • ①不能隨意取出使用,養老金和教育金一定是要定存的;
  • ②每季度或是每月分批定期向這個賬戶裡投入資金;
  • ③這個賬戶可以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來實現。

故而,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投資不光是為了跑贏通貨膨脹,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高以後生活的質量。

不要把投資當作一個有可有可無的選修課了;投資這件事,在我看來,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投資理財能力可能會決定以後家庭的幸福。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總結,今天我主要講了兩個內容:

  • (1)資產配置的四個賬戶,就像桌子的四條腿,少了任何一個,就隨時有倒下的危險,所以,一定要及時準備。當然,生活中,許多家庭都建立起了其中的一到兩個賬戶。這時,我們要做的那就是完善剩餘賬戶的建立;

  • (2)投資是人生的必修課,越早開始越早收益,如果你已經起步晚了,那麼你就要通過系統的投資理財學習來提高自己對家庭財富配置的合理規劃。
本文為:頭條號@國華說經濟,獨家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本人不承擔任何投資風險。本文內容若與他人有雷同,請聯繫第一時間我,如果您認為我的文章為你理財路上起到了幫助,歡迎您點贊、評論、轉發。有什麼理財問題,可私信我的頭條號,我們一起為GDP獻力。

國華財經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理財就是管錢、攢錢、生錢、護錢,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


1、一生恪守量入為出

拳王泰森從20 歲開始打拳,到40 歲時掙了將近4億美元,但他花錢無度,別墅有100多個房間,幾十輛跑車,養老虎當寵物,結果到 2004年底,他破產的時候還欠了國家稅務局 1000萬美元。如果你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享受應該是 40歲以後的事,年輕時必須付出、拼搏,老來窮才是最苦的事情

2 、不要夢想一夜暴富

天上沒有餡餅,天上有什麼?雨、雪、沙塵暴,偶爾會掉下來一個花盆什麼的,一定不會有餡餅掉下來的,中國有句俗話 “財不進急門 “。一年 40%-50%的機會不可信,要想想別人的動機,聽起來過於完美的東西往往不是真的。很多中了彩票頭獎的人十年後還是貧困,因為買大房子,買車,鑽出來幾十個窮親戚。精神上也受不了,像范進中舉,一下子厥過去。

當別人給你貌似很好的投資機會時,問自己六個問題(舉例產權酒店):1 、誰在賣我東西,對方的信譽如何?2 、我的錢幹啥去了? 3 、我掙的是什麼錢,盈利模式。4、收益率合理嗎?年收益1%-5% 低,5%-8%中等, 8%-12%高,12%以上值得懷疑,15%以上不可信。 5、如果我不投了,賣得出去嗎? 6、如果賣不出去,可以自用嗎?六個問題如果有兩個以上有疑問,就不

3、不要讓債務纏住一生

房奴、車奴、卡奴。中國的負翁大多 28-35歲。例如在邯鄲買 100 平的房子,50萬,首付20%,10萬,契稅等 2萬, 4 萬裝修,2 萬家電, 2萬內飾細軟,沒有 20萬沒法住進去。月還款應該在收入的 30% 以下,50% 會非常難受。想好你是否具備財務能力再買房,努著買房就是房奴。車奴更甚,車子是持續消費。日本的富翁每天拎著飯盒坐公交。信用卡是財務鴉片。

檢查觀眾的錢包:大學生,月消費 1800 。北京碩士畢業月薪3000 ,本科 2000,年輕人不要對未來生活抱著虛無的幻想。改變生活要從小錢開始還,還卡– 還車 –還房 — 攢錢– 投資。你永遠算不過銀行,擺脫財務要還本而不是還息。

結婚不是你最大的財就是最大的債。不要輕易離婚,它會讓你的財富減半;不要包二奶,他只是支出,沒有收入。 積極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一般的工薪家庭,一個孩子是小康,倆個孩子是溫飽,三個以上就是貧窮。

薪家庭,一個孩子是小康,倆個孩子是溫飽,三個以上就是貧窮。

5 、專心一項投資。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一招鮮,吃遍天,一生做好一件投資你就會過上美滿和幸福的生活,最後在奉勸各位一句話。不是去賭。不熟不做,不懂不投,不要從眾。記住:有些錢不是你的。


這是我早期寫的一篇文章,希望對您有幫助。收錄在我的《家庭理財寶典》

關注何濤財經,關注財富生活。


何濤財經


很高興可以解答你的這個問題。

最重要的寫在前邊,如果你的城市經濟發展可以,其實再買套房就可以了,在位置考慮寫字樓附近或者高校周邊,租出去收租金就可以,或者買個門面房租出去,都可以付個首付貸款買,租金用來償還每個月的貸款,還完貸款就是你自己的了。

下邊是針對所有普通家庭收入進行理財配置的建議。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一個普通家庭,建議你把錢分為四個部分,:日常生活要花的錢、保命看病的錢、保本增值的錢、投資理財的錢。

日常生活要花的錢就是家庭平時衣食住行的開銷,這部分錢佔比很小,根據自己家庭的消費留出一部分即可,這部分錢平時可以購買一些貨幣基金,就像支付寶裡的餘額寶,支付寶裡有很多貨幣基金,可以去選擇收益率較大的那個,隨時用刻意隨時取。

報名看病的錢就是為重大疾病和意外做準備,這部分錢可以三到五年都用不到,可以去存一個定期,或者購買商業保險。

保本增值的錢就是拿出一部分去投資一些風險較低的理財,在保本的基礎上增值,畢竟現在國內通貨膨脹,購買一些黃金,債權或者企業年金等,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籠子裡”,絕對不要把錢放在同一個理財項目上,否則嚴重會傾家蕩產

最後投資理財的錢就是拿出一部分去投資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項目,比如股票,房產,期貨等,這部分錢可能會給你帶來高的收益,也面臨高的風險


審計搬磚民工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還有“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簡單地說明了生活要懂得理財的道理,大家都想通過合理的理財規劃,實現家庭夢想,成就自由自在的人生。

儲備家庭財力無外乎兩個方面:開源和節流。在我們日常的理財中,多數家庭都缺乏規劃性、隨意性較大,大家都想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方法,包括我也一樣,還不能有效的盤活好自己的資產。

對於普通家庭來講,有幾個比較實用的家庭理財法則和定律,我覺得可以參考,找到適合自己理財方法,做好家庭的理財規劃。

一、4321理財法則

4321理財法則,即資產配置方面採40%投資、30%生活開銷、20%儲蓄備用、10%保險,並且採取恆定混合型策略,即某種資產價格上漲後,減少這類資產總額,將其平均分配在餘下的資產中,使之恆定保持一個4321的比例。

這是一種科學支配家庭月收入的投資理財方法。具體分配方法為:

40%投資創富:比如投資股票、外匯、基金等有較高收益率的資產,也可以選擇開放式基金定期定額投資,每個月通過自動扣款投資省時省力,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

30%衣食住行:每月基本不可缺少的生活費用。吃飯穿衣費、手機費等。當然有車的還有汽油費,有房子按揭的還要交按揭費。

20%儲蓄備用:通常存為活期存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方便的提出來,用於改善生活質量。比如,某日心情不錯,約親朋好友喝兩杯吃頓飯;收到“粉紅炸彈”或生日邀約;甚至家庭應急,此時備用金就派上用場了。

10%投保險:投保是一種長遠的安排,是對日後生活的負責和保障,尤其是預防家庭收入的主要創造者可能遇到的意外情況,以免對家庭經濟造成重創。以保額(即出險後保險公司的賠付額)一般不低於年收入的10倍為合適。

二、72定律

所謂的“72定律”就是以1%的複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後,你的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

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於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年報酬率的投資工具,經過14.4年(72/5)本金就變成一倍;利用12%的投資工具,則要6年左右(72/12),才能讓1塊錢變成2塊錢。

因此,今天如果你手中有100萬元,運用了報酬率15%的投資工具,你可以很快便知道,經過約4.8年,你的100萬元就會變成200萬元。

雖然利用72定律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當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72定律,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

三、80定律

所謂80定律,就是在理財投資時,投資者買高風險投資產品的資金比例不能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具體為80減去你的年齡的得數添上一個百分號(%)。

這一定律主要運用於股票投資方面,比如30歲時投資股票的資金不可超過理財資金的50%,其風險在這個年齡段是可以接受的,而在50歲時則投資股票佔30%為宜。

客觀來說,這一定律是非常直觀的風險管理手段。主要計算的是在不同的年齡段中,高風險投資產品在理財資金中的配置比例。

80定律強調了年齡與風險投資之間的關係,年齡越大,就需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值。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對投資人的理財活動進行指導,可以說這是在實戰中最為實用的指導法則,但風險是很多人在投資過程中忽略的一大問題,因此這一定律也被大多數人忽略。

四、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指的是“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總保費支出佔家庭年收入10%為宜”。

大家可以通過“雙十定律”的保險原則,對個人乃至整個家庭的保險規劃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訂製與評估。

如果保險花費超過年收入10%,比重過高的話,則會對生活質量產生影響;投入過少的話,保額不會太高,就很難保證風險發生時,所得到的賠償金能夠抵償損失。

“當然家庭保險‘雙十定律’在實際運用中,上下浮動5%以內均為正常的區間。”

比如,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你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五、三一定律

三一定律指的是房貸,一個家庭一個月可以負擔多少房貸?從銀行審核房貸額度的觀點來看,通常會以每月房貸不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做為發放貸款額度的重要參考。

以上的這些法則定律還是很具有參考性的,整體配置4321法則、資產增值72定律、投資80定律、保險雙十定律、房貸三一定律,對於家庭理財來說,掌握以上的這些定律並能夠靈活變通,基本上就可以滿足你的理財需求了。

其實,以上所有的定律都是教你如何做好資產配置,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具體資產配置的方式,可以綜合考慮理財的三要素:收益、流動性和安全性。從而得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方案,來達成自己的生活目標。


尋財社


普通家庭與高淨值家庭的資產配置不一樣,普通家庭在風險投資方面比較少,保障方面是必須品。

建議如下:

1:配置充足的保險,重大基本保險、意外保險、定期首先等,根據家庭的負債情況來設置保額

2:做少量的股票投資,或者股票型基金產品,或者指數型基金產品

3:大部分資金配置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劉先森理財深呼吸


有錢人為什麼有錢?因為他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實現錢生錢

多數普通人的習慣就是攢錢,攢的錢就存銀行,銀行的特點是安全、靈活、方便,但是收益並不高,在貨幣貶值、高通脹的前提下,所有的錢放在銀行已經是非常不明智的方法了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需要通過理財來合理創造一部分被動收入,普通家庭應該如何理財呢?

其實非常簡單,按照標準普爾的4象限圖,來安排家庭資金不同的權重和理財的方式即可

要花的錢 - 短期消費:佔比 10%: 日常要花費的錢,一般按3-6個的生活費來留存即可,銀行活期是多數人常見的放日常開銷資金的渠道,建議可以放在零錢通、餘額寶裡面,支取靈活,還有2.5%左右的收益,每日結算到賬,比放活期好

保命的錢- 意外重疾保障 :佔比20%: 建立完善的保障,應對突發的意外等不可預知風險,帶給家庭的經濟壓力,利用槓桿效應,用有限的資金為未來保駕護航

生錢的錢-重在收益 :佔比30%:看中的是理財的收益,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按高、中、底收益配置不同的投資產品,承擔高、中、底的投資風險,常見的理財渠道; 股票、基金、黃金、結構性存款、收藏品等

保本增值的錢 - 保本增值:佔比40% : 通過購買債券、信託、年金保險、分紅保險等

實現家庭資產的組合配置、財富的持續增值 按照這樣的比例去理財,高收益高風險、穩定受益低風險、持續穩定受益各種理財方式兼顧 ,即便高收益高風險渠道投資偶然出現偏差,也不會影響家庭大的理財趨勢


木木愛理財


普通家庭的財富也應該分成幾份,第一,用於日常開支的錢,佔收入的30%左右,這部分的錢平時放在餘額寶或者貨幣基金,以供隨時可以用。第二,用於購買保險的錢,保險並不是普通人不需要,恰恰普通人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較差,因此應該購買意外險、醫療險和重疾險,而且保障的順序是先大人,後孩子,有條件的大人和孩子都一併買,畢竟保險是以小錢博取大額的支出,當然沒有生病更好,就當是自己花掉了,但是生病了的時候保險可以救命。第三,可以購買一定的不動產如房子,特別是一二線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房子從目前看是抵禦風險的最佳投資,但是未來不好說,至少抵禦通脹沒有問題,第四可以購買一定的股票、基金、債券,中國的金融資產的配置不夠,基於股市的波動性比較大,但是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股市大概率會取得一定的投資回報率,但是風險依然很大,因此家庭收入的20%-30%可以用來進行配置風險資產,以上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