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什麼資產才能規避風險?

問題青年


不請自來。現在的情況比較特殊,美元流動性匱乏,什麼資產都不能避險。


最近這段時間,美股已經開啟暴跌,出現了第四次熔斷,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雙雙創下了自1987年股災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道指收跌約2352點,也創下了史上最大下跌點數,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20%,已經進入了技術性熊市區間;同時受到沙特、俄羅斯原有增產的影響,油價出現暴跌,3月9日紐約市場布倫特原油期貨報33.22美元/桶;國際金價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黃金也開啟了暴跌模式,倫敦金價也出現了以美元計的收盤價為1585.63美元/盎司,當日下跌3.60%;以往出現這中情況時,大宗商品會有較大幅度漲幅,目前大宗商品也出現較大跌幅;同一時間內時間上所有屬性資產同時大跌(不動產除外),這在過去的時候是重來沒有發生過的。


這組數字說明,在缺乏美元流動性的前提下,任何資產都不保險,原本擁有對沖屬性的資產都出現了問題。有人會說這還不是有房地產嗎?現在是流動性危機你的房子即沒有人買,你也賣不出去。這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普通人也拿不出那麼多現金來買你的房子。


2016年,美聯社和NORC發佈調查顯示,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下的家庭,超過三分之二表示難以拿出1000美元應對意外支出。即便是那些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家庭,也有接近40%比例認為,未來拿出1000美元應急比較困難。美國家庭大部分收入都是需要償還各種貸款的,還房貸、還車貸、還助學貸;剩餘部分投資在金融市場裡,這次美股暴跌,導致了個人的流動性也很差。


目前是流動性的問題,只要度過這個難關,其他所有資產的價格都會漲回來的,這個倒是不用很擔心;需要擔心的是一旦流動性太充裕,發生惡性通脹後,怎麼去消除通脹影響才是需要提前計劃的問題。因為市場已經經受不起任何波動了,任何政策的調整都會影響到市場的的變化。


綜上所述,現在的情況比較特殊,美元流動性匱乏,什麼資產都不能避險。等到流動性問題得到解決,該漲的資產價格都會漲回來的。


小黑看財經


,買房子,理財都不會跑贏通貨膨脹!你必須好好思考一下!中國M 2已經突破200萬億了,M2是貨幣供應量!

我查了一下中國2019年GDP 接近100萬億,M2是GDP 2倍,去年中旬我記得才1.5倍,這樣增長明年M2可能300萬億了。 美國M2是15萬億美元,他們GDP 22萬億(統計不一樣。M 2沒有GDP 高,有可能不算基建)這傢伙公開統計數字有誤差

這麼多M2咱們簡單分析一下,2000年M2是13.5萬億,20年後現在是200萬,也就是說2000年,你有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5萬元,通賬一直在路上以後不會低於8-10%,這20年如果你買房跑贏通貨膨脹,現在你在試試,政策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樓市這個大的資金儲水池只會慢慢漲。

弄這麼多M2按理說會通貨膨脹,咱們是有制度的國家可以調控,民生裡你見過老百姓的東西漲過沒,在民生裡只見過教育和醫療拍拍的漲,漲的讓人跟不上!國家一直在弄M 2只有一種情況國家要啟動另一個比房地產還要大的資金儲水池A股,政策大家也看了,一年的LPR降息10基點,5年的降5個基點,很明顯就是要給房貸做參考,要房價穩中上升。企業不斷併購,重組,舉牌,科創更不要說了,都會調整為優質企業,讓A股進入一個長期上升的趨勢,利於企業融資,大家有錢了也利於拉動消費,200萬萬億流動站性充足,加上國家加大對外資政策,啟動股市是不二的選擇!2年到10年後見證觀點!我的分析一樣能給你幫助


明燈照股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目前全球股市繼續大跌,美股指期貨又遇熔斷,A股也是今天繼續一路下行,創業板跌幅近6%。

從你的問詢中可以得知,你並不是風險偏好型的,追求在本金保值情況下的收益。建議如下

1、購買一定的理財基金。此類基金都是貨幣型的。比如銀行的產品,螞蟻財富的產品。如下圖此類理財產品都是保本型的。收益超過餘額寶。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如下圖一便是螞蟻財富的理財界面的定期理財產品。

2、佈局少量的穩定性板塊。隨著股市大跌,風險會越來越低。可以逢低佈局一定的投資股票的基金資產也是不錯的。比如銀行主題的基金。由於銀行業績穩定,銀行主題股票是很穩定的,這也是巴菲特獨愛的。前幾天巴菲特出手,加倉梅隆銀行。我國的銀行股也相對便宜。備註:假如你是一位能承擔一定風險的投資者,可以趁著全球慌亂,逢低佈局一定(少量銀行主題基金)。銀行也是低估值得。

如下圖P2的中證銀行是歷史低估水平,處於10%歷史分位點。買入,不看短期波動,五年來看是很划算的(備註:對於一定基金理財經驗的來說,是很好的)

3、最靈活和安全的措施就是存進餘額寶。這是很靈活的貨幣基金。當然也具備上述所說安全保本的特點。

關於這個規避風險,只能說你可以靈活配置資產。追求保本收益,安全高的,就多多配置理財基金(銀行和螞蟻財富都有這類理財產品)

其它產品可根據個人情況少許配置。如果追求一定收益,就可以多配置些投資股票的基金,比如銀行主題的(銀行也是由於業績穩定)。




理財肖屠


這應該是2020年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話題了。今年以來,面對全球疫情的發展,很多投資產品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連黃金都一路走低。那麼什麼資產才能規避風險呢?我的建議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相對而言,風險非常低。

在此推薦某寶螞蟻財富理財產品中的幾支產品供大家參考。

目前幾大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大概在4%左右。這幾款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一些網商銀行所發行的,相比較幾大國有銀行理財產品,所以收益略高,風險也非常低,可以值得考慮。

一旦全球股市企穩,可以考慮配置部分基金。當前A股點位還不算太高,也有可能還會走低,但未來一段時期,投資優質基金應該會有較好的回報。當然,前提是要購買優質的基金!


有基有財


一般資產分不動產、動產、金融資產等等。在目前來說,我覺得除了不動產,其他的都有不同情況的減值。

對於所有投資者來說,怎麼樣把自己手上的資金利益最大化是最大的難題,但是沒有一樣資產能經久不衰,一直保持其價值。

1、不動產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附著物。根據我國的情況來說,土地永遠屬於保值增值最有力的資產。就拿房產來,我國房產一直處於上漲趨勢,哪怕這幾年有稍微有緩慢的節奏,但總體來說還是處於上漲速度。

2、動產一般指車、家電、電腦、器物、現金、鑽石等等。像汽車這類資產基本落地價值就開始遞減,除了一些比較穩定狀態的鑽石、實物黃金這類比較保值的外,大多都沒辦法保值。受這次疫情影響,黃金也有一定程度的減值,但隨著疫情的過去,價值應該會重新回漲。

3、金融資產一般指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比如股票、證券、基金、債權、保險等等。大家也知道,投資性質風險係數一般都比較高,很容易受各方影響,所以題主想規避風險就建議在這方面少花錢投資。但是一般的銀行類理財產品或者保險保值能力不錯,也可以在這些上面稍做投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邊建議題主可以把資產打散分散投資,這樣更容易規避風險,也是最合理的投資方式。比如40%資金放在不動產上,15%資金放在黃金之類的投資上,30%銀行理財,10%股票證券等等投資,剩下5%用於保險。這樣不同組合的投資方式讓收益足夠穩定,當然具體怎麼組合,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己組合或者諮詢一下一些相熟的理財經理。

希望能幫到題主。





根正苗紅金融佬


個人資產一般分為固定資產及金融資產,目前經濟形勢來看,除了房地產以外,其他資產都存在減值跡象:

第一,股票。短期受到疫情及OPEC的影響,全球股市都在下探,長期看恐慌情緒可能存在持續蔓延的情況,不樂觀;

第二,債券。目前,美國實行零利率政策,導致存款利率非常低,連帶美國債市下探,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如中國,可能選擇匯率穩定及穩健的貨幣政策,短期會有大量資金流入中國,我國債市出現一定下探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大城市的衛星城還存在一定投資機會,因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房地產市場短期不會存在大的下探趨勢;

第四,黃金。美元跟黃金走勢一般反向關係,黃金上揚,美元下探,反之亦然。但是一個情況是除外的:金融危機。目前,大宗商品都在下探,不排除黃金下探的趨勢。


晨德


過去是房子最為保值,但是我國房產經過多年持續的暴漲似乎以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在繼續上漲的可能存在懷疑?如果現在去購置房產增值,個人認為增值的空間不大,甚至有虧損的可能。

現階段而言個人認為最能有效避風險的資產是理財+基金。理財就不用說了收益低 ,但是比銀行存款高得多,並且也很穩健。缺點是靈活性差,必須到期才能取得出來。

證券在我國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最大的金融市場。隨著時間的深入,加上各種新的管控方法,我國的證券市場會逐步成熟。基金的種類比較多,有風險比較高的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有中風險的各種指數型基金,還有各種穩健型基金,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等。

綜上所述,可以用半數資金做理財,用小部份資金做債券,在用10-20%左右的資金做穩健增長基金。這樣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投資方法。其實我們國家的養老金,也有部份是投放在股市和基金市場的。





hy新的旅程


未雨綢繆是對的。

一,現金。保持流動性充足方可備不時之需。

二,農業類(糧食)資產。若談規避風險,任何時候吃要排在第一位。

三,消費性日常用品。生活離不開的才是最避險的。

補充一點,以上是以全球視野觀察得出的結論。具體到我國,目前應該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時間,最安全的地方。跟隨國家大基金去選擇資產好一些,大樹底下好乘涼。


白茬紫檀


現在什麼資產才能規避風險?

其實,任何資產都有風險,廣義上來說,任何資產都無法規避風險。因為,你所表達的風險的含義並不確切。我從我的理解上來說下,你關注的風險應該是指資產的損失或者說減值。站在這個角度,我來說說個人的看法,如何有效的規避資產減值或滅失風險。

也許你可能是在考慮理財,針對目前的形勢不易判斷和把握。

整體上來說,我建議你考慮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券投資,以及適當的資產配置組合。

這些資產相對來說,會帶來長期的經濟利益,預期也會帶來較好的穩定性。因為長期投資是最有效應對風險的方式,也是對經濟最能適應的手段。從資產本身的交換屬性和使用價值角度來說,這也是最保值的投資行為。

如果站在絕對的角度,無形資產是最能規避風險的,甚至是零風險。因為無形資產就是指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和商譽等。

具體來說,實踐中,對資產的規避風險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衡量:

一是對以貨幣進行計量的經濟來源類的資產。這類資產,是直觀的可以見到和感知到的,如:商品、貨物、原材料,以及流通性相對不大的資產。

二是能否可以控制的經濟資源。尤其是企業的資產,在考慮這方面的因素上,財務或負責人要加以區分。要加強可以控制資源的利用,對不可以控制的資產,要儘快的落實規避風險的辦法,並及時作出行動。

三是考慮期間性。可以在季、旬或年的期間上予以考慮。要為資產的使用和投資等方面,設定一定的期間。綜合衡量在這個期間內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制定出規避風險的辦法,並落實控制的措施。

資產的實質是流通、保持和配置性。如何有效規避風險,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能力。


安揚糛


現在什麼資產才能規避風險?

由於突發疫情,全國實體經營、加工、職工等收入來源直線下降,不同階層的群體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儘管國內環境經濟已經逐漸緩和,但由於國外疫情蔓延,全球經濟受到影響,多國股市連遭下挫,在短時間內觸發多次熔斷,原油、黃金、債市等大幅下跌。就連投資者普遍認為的穩健定期理財產品,近期出現了負增長。因此,就當前來講,投資股市顯然無法規避風險。

那麼、當前什麼資產才能規避風險呢?


第一、投資增值類產品

雖然現在行情不好,股市,基金,黃金等出現大幅下跌,近期漲少跌多,但還是可以選擇一些增值類型的產品進行投資的,對於短期虧損幅度比較大的投資者來講,如果手上還有現金,短期內可以購買一些較為穩健型產品,比如低風險類的智能存款,貨幣基金,雖然收益較低,但是收益穩定。

第二、現金

上個月,一個好友買了20萬基金。兩天前,他談到虧損了20%的本金。在行情大起大落時投資中高風險類產品,隨時都要應付可能發生的本金損失。他說如果留著錢,本金就不會虧,也就可以避等外部因素帶來的風險導致本金大幅縮水。

在這次疫情中,若沒有足夠現金流來支撐,例如因疫情破產的企業,因為沒有存款,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將小孩流放在路邊,這些都是上了電視的新聞。在這個特殊時期,收入來源大幅下跌,如果手上持有現金,那麼也不至於這般無奈。

綜上所述

在不同時期,規避風險的方式不同。但是唯一相同點就是,隨時留有儲備金,唯有現金可應對任何潛在的風險,所謂現金為王,手中有糧,心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