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面對疫情時,她說:我來!

【致敬】面對疫情時,她說:我來!

【致敬】面對疫情時,她說:我來!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庚子鼠年春,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荊楚大地,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期而至,

每日激增的確診和死亡人數刺痛著

全國人民的心。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根植於中華民族血脈的同胞情

再次奔湧,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或有懼,但無悔。

從1月19日開始,

國家共組織了344支醫療隊

42322名醫護工作者奔赴前線,

有一支隊伍來自於北醫三院,

帶隊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喬傑

1 “我來”

2月1日中午,

當喬傑接到前往武漢的任務時

她隨即毫不猶豫地說出:我來!

3個小時後,她就率領北醫三院第二批

援鄂國家隊趕赴武漢。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當時疫情分為兩路“戰場”,

她的任務就是組建危重症病房。這項任務

還要考慮醫療儀器的問題。

但由於假期停工、封城等現狀,

床旁超聲、呼吸機等醫療設施“千金難求”,

需要緊急調配。喬傑不知打了多少電話,

協調了多少事,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設備有了!”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在後來的採訪中她提到,

“在來之前也不清楚病人到底有多大的量,

就知道有重症病人確實很需要被收治,

我們必須要跟時間賽跑”。

在到達武漢的30多個小時之後,

喬傑和她的隊員們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

中法新城院區內完成了一間間普通病房

到危重症傳染病病房轉換,正式開始接收病患。

她也以最短的時間踐行著自己的承諾,

完成了一次與時間的賽跑。

2 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1987年,

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的喬傑

作為研究生新生進入北醫三院,她師從

在張麗珠教授手下管理病人。

當時的喬傑內向瘦小,

連彙報答辯都不敢大聲說話,

她注意到一條新聞:

北醫三院剛成功攻克了

胚胎體外受精這一生殖醫學難題,

這是國家“七五”攻關項目之一,北醫由此

成立了生殖工程研究組,自己的老師

張麗珠就是該組組長,選擇這裡

讓喬傑感受到了希望。

1988年,

喬傑如願參與並見證了

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這給予了

她極大的自信心,她相信只要通過努力,

我們也能創造醫學奇蹟。

當時的科研物資十分匱乏,

引導穿刺針只有僅有的幾根,用鈍了

要請鐘錶匠來修,沒有合適的恆溫箱,

盛卵泡的試管只能放在保溫杯裡。

在這樣的情況下,

張麗珠教授依舊不折不撓的

進行實驗,這樣的精神在喬傑的身上

得到了傳承,她始終相信沒有什麼困難

是克服不了的,而這樣的信心也被她

帶到了這次抗“疫”前線。

從醫三十多年,

喬傑一直從事婦產科及生殖健康

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從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角度對人類早期胚胎髮育機制

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而在本次抗“疫”戰鬥中,

她運用自身專業守護了疫區千萬孕產婦

和兒童的健康安全與美好新生。

3 關注看不見的“前線”

作為生殖醫學及婦產領域專家,

喬傑與感染科、呼吸科、危重症科的

專家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但當第一位患有

新冠肺炎的產婦出現的時候,

大家的心都被揪了起來,

孕產婦是呼吸道病原體的易感人群,

而且容易發展為嚴重肺炎,

患病孕產婦在生產時是否會有生命危險,

新生兒在出生時是否會感染新冠,

新冠肺炎是否會垂直傳播

……

眾多的疑問可以證實,

產科門診、病房是“看不見”戰線中

非常重要的一環。

“全社會的力量都在關注前線科室,

其他科室的手術也可以緩做,

但是產科不行,孩子是一定要生的。”

當負責組建的危重症病房開始有序工作後,

喬傑迅速把部分精力轉移到了

孕產婦的感染、救治情況的相關調查上,

她深入一線調研、指導,

瞭解孕產婦的感染情況。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幸運的是,

孕產婦輕症和普通型比較多,

重症病例本身跟合併症更有關係,

她為了讓更多的孕產婦安心,受邀在著名醫學

雜誌《柳葉刀》上發表述評,認為截至目前

尚缺乏能夠有效支持新型冠狀病毒存在

母嬰垂直傳播的可靠證據。

她多次出現在產科兒科病房,

為婦兒醫生、為孕產婦送上“定心丸”。

同時,喬傑還作為專家參與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

第六版、第七版的制定,為救治患病孕產婦

及兒童方面提供了診療規範。

4 “掌舵人”

北醫三院一直流行著“家文化”,

喬傑雖為院長,但與院內的每一位

醫生、護士、工作人員一樣,

都是三院大家庭中的一員。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帶隊來到武漢後,

除了忙於組建重症隔離病房

調查孕產婦感染、救治情況外,

她還一直操心著每一位隨行的“家人”,

為了降低感染,她親自上手為

來不及理髮的隊員們修剪頭髮。

為了給隊員們鼓勁,

她和其他院領導總會目送大家上班,

她還鼓勵大家練瑜伽、讀文獻、做病例分析

並制定睡眠時間表……保證隊員們都能夠

有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參與到

疫情救治工作中去。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與此同時,

她雖身在武漢卻也通過線上辦公,

繼續指揮醫院全局工作,就連自己的研究生

也事無鉅細的指導著……

她彷彿一位“掌舵人”

無論在武漢,還是在北京,

都與自己的戰友們並肩作戰。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

她不懼危險,召即來,誓與死神賽跑,

她溫暖,她堅韌,她拼盡全力搭建危重症病房,

她用自身專業守護了疫區千萬母嬰安全

……

如今,捷報頻頻,

全國多地實現新增病例“0增長”,

請相信,黎明終將劃破黑夜,

新生也定會戰勝死亡!

向喬傑及無數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致敬

【致敬】面对疫情时,她说:我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