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鄉味”美食飄香記



“三花鄉味”美食飄香記


田園之香 兒時的味道。

哇,一股濃濃的蘿蔔香味混合著米粉、蝦乾的甜膩,真好吃,這是我小時候熟悉的味道呀!久違了。潤花嬸,你這個菜頭丸(蘿蔔)是怎麼做的呀?我要訂購十斤帶回深圳。

小琦,你都知道了,我們大水坑村出土的蘿蔔自古遠近聞名,甜爽多汁,配上蝦仁等調味,再用大爐灶猛火蒸熟,味道當然好了。你出外這麼多年,都習慣外面的口味了。今天,這家鄉的美食好咧,花嬸就讓你吃個夠!

這是位於海豐縣大水坑村一家庭式作坊就地取材,以純手工製作的蘿蔔糕、糯米雞、粽子、印粿、千重粿、小米、綠色茶膏等一系列美食點心。剛開始,只是小打小鬧,在朋友圈中做著玩。漸漸,憑著其真材實料和手工精細,同樣吸引了周邊鄉鄰購買品嚐,其家鄉的味道、美食的名聲就這樣如滾雪球一樣逐漸傳到外面,不少消費者通過親朋好友或微信訂購。經過一段時間的用心經營,現已形成了自家的品牌——“三花鄉味”。


“三花鄉味”美食飄香記


“三花鄉味”美食飄香記


為什麼叫“三花鄉味”?

首先,海豐這個縣名,源於沿海物豐之意,歷來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謂。即使在物質貧乏的年代,但在豐收的時節,農婦們仍會變著法兒做些農家的傳統美食,如上述種種。而潤花嬸的另兩個妯娌,一個叫東花、一個叫平花,她們之間關係和睦,互相幫忙,樂於助人,並經常結伴去寺廟做義工,都是熱心腸之人。同時,她們都是理家、做農家美食的能手。平時,誰家做了什麼好吃的,都要拿出來互相分享,甚至親朋好友也會慕名前來“蹭吃”。從而,她們的勤勞、賢惠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發揮,正如她們的名字帶花一樣,香飄四鄰而得名。

就在大夥一窩蜂湧向城市之時,她們依然堅守在鄉村的家園裡,留下那一縷縷炊煙、留下了家鄉的味道、留下了思念的鄉愁。

鳥兒回巢,遊子戀家。當遠方的故人聞到鄰家花嬸從窗口飄出的陣陣炊香,那是何等的懷舊與溫馨!他們串串門,與花嬸們聊聊家常、吃碗鹹茶,順便帶走家鄉如此的美食當手信,以解鄉愁、慰籍他鄉的生活。

海豐縣大水坑村距離蓮花山約十公里,靠山近水,四周鬱鬱蔥蔥,長滿各種野生植物;中間一片平原,歷來是耕作種植的好地方。潤花嬸做美食點心的原料,如艾草、鼠殼綿(俗稱)、大風草、苦刺心等,都是從田野、山上採摘的,而蘿蔔、沙葛、白菜等配料,更是自家菜園種的。


“三花鄉味”美食飄香記


“三花鄉味”就在如此的基礎上,真正是做到:料真,味道純真;用心,吃的放心!

“撥草”電話:135 431 386 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