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社區消費服務短板 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彭世文

擴大消費是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即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因此,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補齊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社區消費服務短板、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意義重大。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補齊社區消費服務短板,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提供了對策措施和基本依循。

堅持協同發力。疫情時期提升社區消費服務,應堅持以優化基層治理體系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切入點,找到社區商業與政府、社區、家庭、個人的最佳結合點,多方協同發力,以構建基於信任的生活共同體作為根本價值取向,推動建立“智慧便捷、鄰里互助”的社區商業供給生態圈和服務場景。基層政府尤其應做好政策統籌支持,搭建政企社三方合作平臺,為市場、社會兩大主體在未來社區商業場景營造中加強合作提供機會,發揮各自優勢,植入既能滿足本地市民生活服務需要,更能吸引居民、遊客體驗、消費的產品和業態,又能以健全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為契機,構建鄰里社交的公共空間,強化商業的社會服務功能,提高社區商業服務供給能力和服務層次。

加強規劃管理。居家過日子,買個油鹽醬醋茶、菜肉蛋果瓜,老百姓圖的是個方便。要在考慮居民日常生活對社區消費需要的基礎上,通過規劃手段,平衡社區商業網點需求與供給;切實解決如交通、土地使用,提升社區商業在城市商業格局中的分量,推動社區商業與城市整體規劃協同發展。

打造智慧社區。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的“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一個“細胞”,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智能管理系統,有望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適、高效。智慧社區從功能上講,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核心,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全面滿足居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因此,要以社區群眾的幸福感為出發點,通過利用各種智能技術和方式,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資源,為社區群眾提供政務、商務、娛樂、教育、醫護及生活互助等多種便捷服務,從而加快和諧社區建設,推動區域社會進步。

提升消費服務。即將到來的5G時代,社區價值正在被多維度地深入挖掘,各種“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讓社區消費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異彩紛呈,社區消費服務品牌化、連鎖化、特色化日趨明顯。要著力加強供應鏈的協調能力和線上線下各環節的有機銜接,促進供貨商服務商及平臺在廣度和深度上嵌入,通過大數據挖掘,為城鄉社區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消費商品及服務,大幅提升工業互聯網和5G、自動駕駛、超高清視頻、網絡安全、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場景應用和垂直行業應用。與此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為社區居民最大限度提供公共服務,構建令廣大居民更具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幸福感的和美社區。

(作者系湖南大學湖南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原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3月22日0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