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一箭60星未能升空!SpaceX獵鷹9號火箭點火發射失敗】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據外媒報道,在3月15日23:48分,位於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點火倒計時完成後,發射程序被自動終止,導致發射任務失敗。據悉,此次獵鷹9號搭載為第六批發射的星鏈衛星,一共有60顆。

如果本次火箭發射成功後,星鏈衛星的發射次數就將達六批次,共360顆衛星,就能夠為美國加拿大部分地區提供上網服務。星鏈是SpaceX正在研發的“衛星星座”工程,致力於形成一個低成本、高覆蓋的天基全球通訊系統。

SpaceX計劃是向LEO近地軌道發射4.2萬顆衛星,實現全球聯網。不過,此次獵鷹9號發射任務的失敗,將導致這一進程放緩。同時,SpaceX公司表示,將重新確定火箭及星鏈衛星升空的日期。此外,早在今年1月21日,SpaceX進行了一項並未搭載乘客的飛行中止(in-flightabort,IFA)的試驗,SpaceX故意炸燬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以測試其逃生艙,並且實驗結果也驗證了SpaceX載人龍飛船的安全性能。

--------------------------------------

目前我國的通信網絡主要是以地面基站為主,終端設備的信號收發都要通過地面基站。未來的通信網絡必定是朝著空天一體的模式進行升級演進,從而達到全球零死角的信號覆蓋。這也是為什麼中美都紛紛投入建設自己的空天部隊,太空軍備競賽。在面向全球的衛星通訊網絡的建設中,衛星頻譜和衛星軌道這些資源是有限的,誰先向國際電信聯盟ITU申請,誰就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資源配置權利。也就是說,掌握空天資源是在衛星通信、星空互聯網行業競爭中能否取得戰略制高點的關鍵因素。全球在低軌衛星領域的競爭早已拉開帷幕。美國有兩大公司已經在大力發展低軌衛星星座系統,SpaceX和OneWeb.

SpaceX在2015年公佈了Starlink這個星座計劃,預計2021年形成一個覆蓋全球的服務網絡。從衛星數量來看,這個星座計劃將有12000顆衛星,後續還會新增申請30000顆衛星頻譜,目前星座中已有300顆衛星。

OneWeb在2014年提出用30億美元打造648顆小型衛星通信網絡。

國內,主要是有三份低軌衛星星座發展計劃。分別是航天科工的寬帶互聯星座虹雲工程、窄帶衛星星座行雲工程,航天科技鴻雁工程和中電科的TMT一體化信息網絡。

兩到三年的短期規劃看,我國在軌衛星數量將達到800至1000顆。遠期去看,我國低軌衛星星座在軌衛星數量是要追趕並超過美國的,這也就是說將衍生出衛星通信星空互聯網產業一個巨大的國產市場。包括衛星製造、衛星通信運營、地面終端設備等幾個部分。

太空資源是有限的,太空領域已經成為中美競爭的戰場之一,因為5G的建設上美國落後一步,所以美國政府授意美國企業開足馬力加油幹,爭搶衛星軌道、衛星頻譜資源,意圖當然是爭奪制空權,遏制我國發展。

-----------------------------------------------------------------------

不久前北斗系統倒數第二顆靜止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月初最後一顆靜止地球衛星也將發射,6月中旬北斗3將完成全球組網。我國的北斗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三個階段,目前北斗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斗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三號導航衛星系統將24顆中圓地球軌道、3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定位精度將不遜於目前普遍使用的美國GPS系統。建成後的北斗系統將用於公共安全、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智能城市建設、社會管理以及大規模市場應用等領域。此外,之前還傳出美軍偵察機都用上了北斗導航的消息。據環球時報軍事援引美國“防務一號”網站的報道,3月4日,美國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在一次會議上在談及衛星導航系統時,他以U-2偵察機作為例子稱:U-2飛行員佩戴的手錶內置了多個導航系統,除GPS外,也能連接北斗系統。從這個也間接表明了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日趨完善、成熟。

北斗3組網後首先在軍用方面迅速展開佈局,替代。3到5年擴展到民用市場,爭取在2025年把GPS趕出亞太。我預測,國家層面定會成立一家巨無霸來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比如叫

中國衛星網絡通信集團

隨著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將全面建成並提供全球服務,北斗應用將迎來一個井噴,這也將促進國內衛星導航產業迎來一個收穫期。從應用規模和應用範圍來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2019)》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 北斗導航系統現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等領域,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已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企業方面來看,目前國內北斗導航行業相關企業約有270家,涵蓋上游基礎類產品、中游終端集成和下游系統集成應用3個關鍵環節。不少上市公司已在上中下游,包括芯片、板卡、終端、高精度定位等多個環節深度佈局。據天風證券測算未來上游,中游產業在北斗產業鏈中佔比將呈下降趨勢,而下游產業將呈現高速增長,不斷加大在產業鏈中的佔比。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今,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年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新一代北斗高精度天線、板卡、寬帶射頻芯片等系列產品完成研發,性能指標持續提升,已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條件。此外,國外主流廠商也紛紛推出北斗三號新信號的基礎產品。到目前,各類國產北斗終端產品應用規模累計超過每套8000萬臺,採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終端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目前的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每套7億臺。

同時,5G新基建的推出,為北斗導航和5G的融合催生了新機遇。二者的融合將會帶來新業態、新模式,也將會在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家庭、智慧農業等未來的新技術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

衛星互聯網深度:把握衛星互聯網建設發展機遇

1. 全球衛星互聯網建設已啟動,我國衛星通信將迎新風口

1.1. 全球衛星市場:總產值近2800億美元,衛星製造/火箭發射再迎高增長

衛星產業總產值2774億美元,分為衛星製造、火箭發射、衛星應用、地面設備四大部分。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衛星行業總產值達到2774億美元,2015-2018年CAGR為2.78%。在其子產業中,衛星製造業佔195億美元,衛星發射服務業62億美元,以視頻通信為主的衛星服務業為1265億美元;地面設備與衛星應用收入佔比最高,兩者總和佔收入的90%以上。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衛星製造增速顯著超行業平均水平,2018年起進入約30%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商業通信應用凸顯。2018年全球衛星製造產業總營收1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5.5億元,同比增長27.53%,產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2018年底全球通信衛星數量近800顆,行業總產值約2800億美元。我們認為,以商業通信為核心的小衛星或為主導力量。

據中國通信學會2019年12月發佈的《全球衛星通信產業發展前沿報告》,截至2018年底,全球在軌通信衛星接近800顆,其中七成以上為商用通信衛星。據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2020年1月13日在中國計算機報上發表的《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究》,小衛星產業迅速發展,將成為衛星製造市場的帶動力量,預計2025年全球小衛星製造和發射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美元,經濟效益可觀。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火箭發射產業進入快速增長軌道,商業性火箭發射值得關注: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統計數據,2018年火箭發射產業總營收62億美元,約合42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2%,是2017-2018年增速最快的產業。此外,2016-2018年全球商業性火箭發射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單年度發射商業性火箭93座,與2016年相比增加45.31%,高於火箭發射產業營收增速。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衛星地面設備有望進入拐點,GNSS為最大貢獻來源。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統計數據,2018年地面設備產業總營收1252億美元,約合863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5%;從細分應用領域看,2018年GNSS設備營收佔比最高,佔比74.52%。2016-2018年GNSS設備、網絡設備營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網絡設備增速最高,為33.98%。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1.2. 全球衛星通信進入全新發展階段,SpaceX等多家巨頭切入衛星互聯網

衛星通信是以太空中圍繞地球運轉的人造衛星作為中繼節點的無線通信方式,具有覆蓋地域廣、業務種類多、建設速度快、抗毀能力強等優勢。在信息基礎設施的三大傳輸方式中:①光纖用於骨幹傳輸、固定接入。②地面無線通信用於移動接入。③衛星通信:可以用於骨幹傳輸、遠程接入、移動通信、固定通信、電視廣播,適用於空天地海等各種環境,在公網(廣播/電信)與專網(政府/交通/能源/軍事/應急)一直髮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高通量寬帶衛星需求刺激下,衛星通信將迎來發展新風口。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普及發展,以及機載、船載、空間中繼等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加,衛星通信進入以高通量衛星(HTS)、中低軌星座(NGSO)等技術系統為憑條,以互聯網應用為服務對象的衛星互聯網發展階段。衛星互聯網與5G的融合發展、衛星互聯網在6G中的作用已經成為通信網絡界的關注對象。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在2020年1月13日於《中國計算機報》發表文章《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究》。根據該文章,隨著衛星寬帶成本的下降和衛星通信技術的進步,在高通量衛星帶寬巨大需求的刺激下,衛星互聯網的投入成本隨著技術進步明顯下降,各國紛紛將衛星互聯網建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之一,衛星通信發展迎來新風口。

美歐等主要國家近年來加快衛星互聯網的部署,SpaceX、OneWeb、Facebook等科技巨頭積極參與,後兩者均於2019年開始部署近地軌道巨型星座,推動形成了全球衛星互聯網建設新浪潮。據美國SpaceX官網報導,SpaceX已於2020年1月7日當地時間晚9點19分發射了Starlink計劃第三顆星;Starlink是SpaceX公司的衛星互聯網計劃,該計劃將發射12000顆衛星,並在太空中佈局一個巨大的人造衛星星座,為全球每一個角落的衛星接收器提供互聯網鏈接。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2. 我國衛星通信市場空間廣闊,航天五院/八院先發優勢凸顯

2.1. 國內市場規模:2025年衛星通信設備產值將超500萬

我國首張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入網牌照於2018年底發放,2020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超過800億元。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據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2020年1月發佈的《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究》,以及中國產業信息網2018年5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600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將超過800億元,2018-2020年CAGR約為15.5%。具體到衛星製造領域,2016年我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產值為220.2億元,到2025年我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產值將超過500億元,相關設備製造市場空間巨大

2.2. 國內市場格局: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與八院主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隨著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衛星國家隊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佈局衛星互聯網星座產業,通信小衛星研製、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件應用市場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機遇。從上市公司角度進行切入,我們對相關公司的情況進行了梳理。

航天科技集團為航天產業主導製造商,市場佔有率超過80%。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在2020年1月13日於《中國計算機報》發表文章《我國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研究》,根據該報告,以2018年數據為例,該年度我國衛星發射數量世界第一,發射能力居世界先進行列。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2018年研製的航天器質量在全國航天器總質量佔比超過80%,其餘市場由一系列高校、民營航天企業等參與(如: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研究院、歐比特、行雲、歐科微、九天微星、天儀研究院等)。

根據前述預測,至2025年我國衛星通訊設備行業產值將達500億元,航天科技集團兩院佔據80%市場,假設兩家研究院市場份額相等,則每家有約200億元衛星通訊設備市場空間,公司作為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旗下專注小、微小衛星的上市公司,2018年營業總收入僅75.83億元,未來將充分受益以衛星互聯網產業趨勢為帶動、以小衛星為主導的衛星通信設備發展空間。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各分支機構官網,集團內部共有三家總體單位,分別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前者主要負責火箭的研發製造,後兩者主要負責衛星研發製造。後兩者的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除航天科技集團兩大研究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詳見前文介紹)外,目前我國整個衛星產業鏈市場已初具規模,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初步清晰的產業鏈條:

週末雜談|近三年業績確定性最高的板塊

-------------------------------------

北斗3產業鏈個股關注:

002383、00045、000818、600118、002151、300177、002935、002465、300627、300036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