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嚴和體面,都來自於個人奮鬥”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看到這個問題,我在問自己,尊嚴是什麼?體面又是什麼?


如果這裡說的“尊嚴和體面”是來自外部的,也就是別人對你表現出尊重,不管他們的內心是否真心尊重你,那我認為,這樣的尊重可能來自於個人奮鬥,也可能不是。所以並不認同這句話。


坦白說,在當今社會,這種尊重來源於你的地位和財富。

地位和財富可能僅來源多方面的因素:個人奮鬥、人生際遇、時代機會、原生家庭賦能。隨著階層流動的減少,來自社會底層的人想要跨越階層已經越來越困難。不過在中國,這種階層流動依然是存在的。科技、教育給了不少年輕人機會,也實現了階層的跨越。這樣的人往往在原生家庭中獲得了賦能,讓他們從小在思維方式、性格品性上有了幫助他們成功的特徵。所以他們如果把成功僅僅歸因於個人努力,我認為是片面的。


如果這裡說的“尊嚴和體面”是既獲得了外部的尊重,也獲得自己內心對自我的認可,實現內心的自恰,個人奮鬥確實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一個人做到這樣的內部外部的和諧,已經到了“從心所欲”的境界了。一代偉人孔子也是十五歲就立志,一生修煉,卻只敢說自己到了七十才有這樣的境界。我想,這樣的修行確實主要靠個人奮鬥。人生際遇、時代環境、家庭情況對它的影響已經非常小了。


生活之霧林聆風


非常認同!因為人想要獲得自己的尊嚴和體面,只有多作實際行動,不斷追求上進,這樣才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幹與能力,同時也會懂得和洽地與人相處。


近代著名愛國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陶行知曾經說過,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不論家庭貧窮還是富有,不論從事什麼工作,想要成為受別人尊敬的人,首先要學會自己尊重自己。擁有一個自尊心態是是贏得別人尊重你的前提,古往今來,能夠獲得別人的尊敬的人,都是自尊自愛的人。雖然生活中存在一些嫌貧愛富、戴著“有色眼鏡”的人,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看法、想法而改變自己的初衷,永遠做一個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正確的追求自尊,做到讓自己擺脫世俗的落後觀念的束縛追求誠實的生活,享受有品味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正確的分清楚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虛榮心,自尊是用正確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讓別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態度,而並不是用虛假的態度和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理狀態。



我想一個人的尊嚴,並不在於他能賺多少錢,或獲得了什麼社會地位,而在於能不能發揮他的專長,過有意義的生活。一百個人不能都做同樣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雖不同,可是發揮自己的天分與專長,並使自己陶醉在這種喜悅之中,與社會大眾共享,在奉獻中,領悟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現代人普遍期望的。


吹風的牛


不認同,但我肯定個人奮鬥的作用。

為什麼不認同?主要有兩點可以說明:

第一,客觀方面。首先看“尊嚴”的解釋有尊貴、不可侵犯的身份和地位的意思,再看“體面”,它有聲望和麵子的意思。明白它們的意思後,可以肯定的是個人奮鬥確實能給人帶來聲望地位面子等等,但很多情況下是需要個人奮鬥成功、成功、成功才有。還有一種特例就是不一定需要個人奮鬥帶來,比如貴族、名望家族和不可預料外力強加等。拿貴族來說,一個人出身在貴族,他就先天具有貴族環境和因子,並不需要個人奮鬥就有人的尊嚴和體面。

所以說人的尊嚴和體面,並不都是來自個人奮鬥。就算可以帶來,那也要努力奮鬥到成功。

第二,主觀方面。人的尊嚴和體面,也分內外。外在好理解,就是外部世界給予的。而內在,需要內心修養。然內心修養非一朝一夕之事。自我奮鬥成功可以帶來外部的尊嚴和體面,但內心缺乏修養缺乏自信,卻無法給自己有尊嚴和體面的感覺。記得很久前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名人在出席重要場面被一位服務生弄髒了衣服,而這位名人沒露半點生氣顏色,拿起一件披風即興改造,頓時好像又換了新裝,於是又風度翩翩起來。

所以說人要有尊嚴和體面,重要的是需要內心的修養。如果內心沒有這個能力,是無法感受得到的。

最後得出結論:人的尊嚴和體面,不都是來自於個人奮鬥。它需要內外雙修,雖然有特例,但仍然要堅信個人奮鬥永不停歇,才是我們有尊嚴和體面的來源,同時不忘修心。

謝謝你的閱讀!


米煬


人的尊嚴和體面,都是來源於個人奮鬥,不認同。都,太絕對了,但是對於一個普通人,沒有理想的尊嚴和體面,靠著自己的奮鬥,獲得社會認可,然後有尊嚴和體面地生活,特別是那些白手起家或者窟窿起家的創一代,初入職場的小白,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家庭,最初的尊嚴和體面,只能來自於個人的奮鬥。


所謂的尊嚴跟體面,肯定有很多種理解跟體現。但在我看來,他不是高貴的血統,穿華麗的衣服,而是權力和人格被尊重,對個人而言就是他不可侵犯的地位和身份;當個體的作為受到其所處的時空的認可或嘉許時內心的感受就是體面。


作為一名醫生,他的尊嚴就來自於他能救死扶傷,他為病人治好傷痛就是有尊嚴和體面的,他治好的病人傷情越嚴重,挽救的人數越多,他就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你要想治好傷情嚴重的病人,挽救更多的人,那你必須有好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豐富的臨床經驗,科學的治療方案,先進的醫療設備,成熟的醫療團隊,要想得到這些,你必須去看醫書,記醫理,上臨床,接觸更多傷重患者甚至是危險患者,培養更多的人才,這都屬於奮鬥,這一奮鬥,可能就是幾十年。


例如:鍾南山 李蘭娟兩位院士

兩位院士,在這次“戰役情”的戰鬥中,被無數人認可,獲得無數的讚賞和榮譽。

他們在世界上都是有尊嚴和體面的,主要是因為他們一個提出了“人傳人”、一個建議了“封城”,讓無數人免於被感染;然後他們帶領他們的團隊,為疫情防控獻計獻策,治好那麼多患者。

但是他們也是從職場小白開始的,他們肯定經歷過第一次見病患,第一次給病人提出治療方案,第一次帶徒弟,第一次帶團隊,這都是他們在職場奮鬥的足跡。

最初的尊嚴,幾乎是靠他們自己奮鬥,後面獲得更多的認可,就跟自己的團隊有關係了。


作為一名軍人,他的尊嚴就來自於他能保家衛國,他為家國奮勇殺敵,站崗放哨,他就是有尊嚴和體面的,他為保家衛國做得事情越多,越大,就越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你要想為保家衛國做更多更大的事情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奮鬥在更危險的地方。

但是作為一名軍人,從剛入伍開始,最初的尊嚴跟體面肯定是自己奮鬥出來,但後面更多更重的榮譽就不僅僅靠個人了。


所以,人,不論做什麼工作,扮演什麼角色,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有不被認可,沒有尊嚴,臉面無光的時候,最初你只能靠自己的奮鬥贏得尊嚴跟體面。以後你會獲得更多的榮譽,會被更多的人認可,贏得更高的尊嚴和體面,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前邊,身邊,還有後邊都有人,他們都跟你贏得的更高尊嚴和體面有關。


Individually


認同

現在這個社會啊,努力奮鬥說白了就是能賺到錢有個好的生活。

“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我還可以找出很多,你還想聽啥?


傅家十七


認同。

1,沒人會在乎你的貧窮。

2,不要指望任何人幫你,一切只能靠自已。

3,沒有事業,就沒有財富。沒有財富,就不可能體面。

4,尊嚴,只與財富、學識、人品、層次、性格等相關,與長相、身高、姓氏無關。財富和學識,只能靠自已奮鬥;人品、性格,只能靠自己去修煉。

5,體面,在中國人的意識裡,體現在穿著、品位、物質(比如車、表、包等)、職位、年薪等。而這些,又與學識、能力、財富、事業,正相關。

6,所有借來的,都是要還的。所有裝出來的,遲早有一天會露出原形的。

7,中國是“人情經濟”。所謂的朋友,85%以上其實是利益關係,相互利用而已。當你有某種價值時,別人才可能把你當朋友。當你無價值時,別人都會遠離你。

8,要讓自己在別人面前體面、有尊嚴,先必須讓自己有價值,或證明自已有價值。證明自已價值的標籤是:學識、談吐、財富、事業、物質、資產。這一切,天上不會掉、地上不會冒,唯有自己勞。

9,所謂“賊,不走空路”。賊都如此,何況想要體面和尊嚴的你呢?你不奮鬥,沒人會給你。

10,所有打聽你的人,都有一個陰暗心理:希望聽到你過得不如他。你,還有不奮鬥的理由嗎?


凡塵說


人的尊嚴和體面,都來自於個人奮鬥。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全對,而且這是一句很有時代感的話,比較適合當下社會環境。

為什麼說有一定道理,首先我們看看個人奮鬥一般會帶給我們什麼,普遍是金錢,權利以及社會地位,有了這些自然就是尊嚴和體面的代名詞。

但是其實尊嚴和體面並不是完全能夠用金錢,權利和社會地位這些可以置換的,但有這種想法的人少之又少,而社會規則多數認可就是正義,所以歷史上有了買官賣官,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這句話有時代感。

還有,有一部分人根本無需個人奮鬥,只要會投胎含著金湯匙,那麼似乎生下來就永遠所謂的尊嚴和體面,所以這句話只適合說給普通大眾。奮鬥永遠只是我們生活在底層的人的雞湯,一個翻身的機會。

其實尊嚴和體面到底是什麼?只要查查字典,從字面上來講也就是和聲望,身份地位有關。所以這一句話根本沒毛病,奮鬥沒毛病,之所以說不全對,是因為有些人不需要奮鬥。



雙面對戰


基本認同,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來自於堅持不懈的努力,尊嚴和體面的生活是大部人追求的目標。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尊嚴和體面也不是某一個階層的專有名詞,是人們貼在成功人士身上的標籤,看到的是尊嚴和體面,看不到的是背後極度掙扎的歲月,根本談不上尊嚴和體面。

腳踏實地才能被社會認可,福耀集團創始人曹德旺的兒子曹暉,從國外回來以後進入福耀集團工作,從基層幹起,住在宿舍裡,扎進車間研究業務,也沒有選擇回到類似於皇宮的家中居住。按說他不用奮鬥就可以過上有尊嚴而且很體面的生活,但他沒有,選擇堅守直到成為福耀集團總經理一職。

2015年曹暉選擇辭職獨立創業,自己創立了福建三峰控股集團,不想一直在父親的光環下工作,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報復,要讓社會知道曹暉,認可曹暉,而不是說是曹德旺的兒子。

凡謀大事者,都是從小事做起,“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才能具備掌控全局的能力。

尊嚴和體面只是外在,無論富裕或貧窮都離不開生活的本真,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真真切切足以,平凡中的的偉大是尊嚴和體面賦予的另外一種意義,那就是價值。


玉龍說


掙到錢了才有尊嚴和體面,掙不到錢,什麼尊嚴,什麼體面都是騙人的鬼話。


李貴419


我認為“人的尊嚴和體面,都來自於個人努力”。題目中用的詞是“個人奮鬥”,我覺得如果把“個人奮鬥”換成“個人努力”或者”個人的努力奮鬥“,可能更貼近於題主想問的真實意思。

個人奮鬥的定義是不借重集體的力量,只崇尚個人作用,獨立奮鬥,這個詞有負面的意思,更為中性的詞是“個人努力”。二者的區別在於“個人奮鬥”是對客觀世界的進取,“個人努力”指的是自我提升和成長。在客觀世界面前,一個人不借重集體的力量,單打獨鬥肯定是行不通的,試問哪個企業家是自己一個人,沒有團隊的幫助?

尊嚴和體面密不可分,有尊嚴而體面的活著是所有人的夢想。為什麼個人的努力奮鬥可以贏來尊嚴和體面?

1.不努力的人沒有尊嚴和體面

著名作家毛姆說過:“在這個並非盡善盡美的世界上,勤奮會得到報償,而遊手好閒則要受到懲罰。”

一個懶惰而遊手好閒的人只會被別人看不起,何談在人前有尊嚴和體面。不努力的學習和工作,就得不到體面的生活,生活得不體面,也沒法餓著肚子談尊嚴。

2.只有通過個人努力才能實現個人目標

如果一個人活著沒有目標,或者有目標不願付出努力,那都不可能活得有尊嚴和體面。努力不見得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2019年,輪椅女孩徐瑞陽以607分的成績考入四川外國語學院,她2歲時查出脊肌萎縮症,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4歲。為了學習,她克服了常人難以相象的困難,她說“要把自己過成一朵花”。徐瑞陽用刻苦努力為自己的人生贏得了尊嚴和體面。

3.實現個人價值只能通過個人努力

沒有價值的人就沒有尊嚴和體面。人的價值就是被需要,如果一個人對家庭,對社會來說是一個不被需要的人,那他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只有能給予的人才會被需要。人在給予的過程中會產生快樂和幸福感,同時也會激勵自身為了給予的更多而更加努力創造價值,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一個人的努力有時候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尊嚴。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幫忙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