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原著,把唱戲的各個官分給不同的人,如芳官給寶玉,藕官給黛玉有什麼深意嗎?

我就是竹韻


《紅樓夢》中,作者寫了十二個演戲小女孩,稱藕官、蕊官、菂官、芳官、茄官……即稱十二官。

這十二官,作者不但寫她演戲,而且還是大觀園幾個人的影子。

藕官就是賈寶玉。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中《鐘山懷古》: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招出凡塵。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這首懷古詩,猜俗物大概是(藕)。仔細想想,“名‘利何曾伴汝身”,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蓮花出名得利,而藕在泥中有實而無“名利”。藕與蓮絕對是“牽連大抵難休絕”,沒有藕怎有蓮。《鐘山懷古》謎底是(藕)。藕即藕官

《鐘山懷古》這首詩,指的是賈寶玉,《紅樓夢》中,“名利何曾伴汝身”,男人中,只有寶玉,沒有第二人,他愚頑怕讀文章,於國於家無望……賈寶玉是“藕”是“藕”官。

後來,藕官分給了林黛玉使用,仔細想來,也很妙。林黛玉是蓮花,賈寶玉是藕,蓮花和藕難分難離。但藕官是演小生,寶玉就是小生,藕官小生分給黛玉,林黛玉就是寶玉的“房中人”,他倆的婚事是初定下的。藕官又是女孩扮的小生,二女怎能成家,也隱指林黛玉終身誤。

第五十八回,“杏子林假鳳泣虛凰”,寫了藕官不忘藥官,藥官演小旦,藕官演小生,她們臺上演夫妻,恩愛難忘,後來藥官生病死了,藕官念念難忘,在園中祭虛凰,這藕官祭藥官,就是作者已經在寫寶玉“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寶玉祭林,藕官就是寶玉的影子!


老猴悟通靈


單從字面的意義上看,藕字,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作者讓藕官分給黛玉,應該有深義的。


書中雖沒有黛玉和十二個女孩子的交集,在她們平時的活動中,應該相互認識。物以類聚,氣場相投,藕官應該是林黛玉比較喜歡的類型。

藕官在戲中,經常與扮旦角的菂官是夫妻,時間長了,兩個人就假戲真做,真有了夫妻情分。菂官死後,她哭的死去活來,一到鬼節,她還冒著危險,偷偷給菂官燒紙紀念。一次在大觀園又偷偷給菂官燒紙,讓夏婆子抓個正著。是賈寶玉找藉口救了她。

借芳官的口,賈寶玉知道了藕官和菂官的情誼以及朦朧的夫妻情分。藕官在菂官死後,與蕊官搭戲,後來又和蕊官好上了。

其中有段關於失去一方的情分的解釋,很有哲理,影響了好多人。從側面也解釋了為什麼林黛玉死後,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就是這個根由。

芳官在無人處時,告訴賈寶玉藕官燒紙祭的是菂官的原因。


芳官笑道,“那裡是友誼,他竟是瘋傻的念頭說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雖說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場,皆是真正溫存體貼之事。故此二人就瘋了:雖不做戲,尋常飲食起坐,兩個人竟是你恩我愛。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後來補了蕊官,我們見她一般的溫柔體貼,我也曾問過他得新棄舊,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到後來大觀園遣散女孩子,藕官不甘心讓乾孃再度被賣,和蕊官跟著地藏庵的圓信一起出家了。

藕官的重情重義,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脾氣,所以說作者把藕官給林黛玉,是有深意的。

一串七珠讀雜書


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章節。老太妃去逝,賈府準備把府中的小戲子給打發出去,有八個女孩子不願離去,就把她們分給了不同的院子,其中藕官分給了黛玉,芳官給了寶玉,蕊官給了寶釵。



而蕊官和藕官,以及死去的菂官,卻發生了一段很感人的愛情故事。她們雖然都是女孩子,而扮演小生的藕官與扮演正旦的蕊官,卻因為在臺常扮夫妻而產生了夫妻之情。而在此前,藕官還與旦角菂官假戲真做,有了夫妻情分。後來菂官死了,藕官才又與蕊官相戀。而藕官,菂官和蕊官之間的情份很像大觀園中的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感情糾葛。




藕官是扮演小生,她先與菂官相戀,而菂官死了,後續蕊官,兩人也你儂我儂。假如藕官象徵著寶玉,而寶玉先認識的黛玉,其次是寶釵。按照這個順序推斷,命運將賈寶玉送給了林黛玉,但林黛玉無福享受,因病而死,後來賈寶玉為了死者安,為了大節,續娶薛寶釵。可以說,作者將藕官給了黛玉,就意味著寶玉之於黛玉,等同於藕官之於菂官。而蕊官,恰恰給了寶釵。至於芳官,則等同於一段旁白,是將藕菂蕊之間的關係告知寶玉的穿針引線的人。



那麼寶玉是不是與薛寶釵也是如藕官與蕊官那般琴瑟和諧的呢?咱們再仔細分析一下作者借芳官之口所說的一番大道理:

比如男子喪了妻,或者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恤,孤守一世,防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從這些話裡,可以看出藕官雖對死去的菂官念念不忘,每逢忌日還是會給菂官燒紙,卻是也提倡善待現任的。而藕官這個道理,寶玉也認可。這也可以預示林黛玉死後,賈寶玉取得薛寶釵也是心甘情願的,賈薛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和諧的。


萍風竹雨123


《紅樓夢》二十二回,薛寶釵過將笄15歲生日,賈母深愛做【小旦】的,這個小旦,就是後文提到的小旦菂官。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象一個人。湘雲接口道,【是像林姐姐的模樣】。作者在此點上一筆,戛然而止。直到五十八回方知作者用意!五十八回榮國府將小戲子作處理,留八人,其中【正旦芳官給了寶玉】【小生藕官給了黛玉】【小旦蕊官給了寶釵】,而像黛玉的小旦菂官病亡。這其中的故事由芳官講給寶玉:小生藕官與小旦菂官,因戲生情,菂官病亡,小旦蕊官接替,繼續扮演夫妻。藕官終不忘萌官,所以每當清明必祭奠之。看,作者如此巧妙地演化了寶玉與黛玉、寶釵的婚姻結局:黛玉因病而亡,寶釵與寶玉最後成婚!蓮花,蓮子,蓮藕,即藕官、菂官、蕊官,三位一體。作者寫作之高妙,由此可見。為打破人們偏見,寶玉為何不在黛玉病亡後誓死不娶,立刻出家當和尚?作者借藕官之口,說道,比如人家男人死了女人,也有再娶的,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就是有情分了。寶玉聽後,不覺又喜又悲。這一段又伏下八十回之後故事結局。正是: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大展宏圖3329


寶玉整日在胭脂叢裡,滿園春色,而且黛玉雖然在大觀園,確實目下無塵,潔然不染,如蓮藕一般,高潔傲世,可偏偏寄人籬下,生在汙泥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