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原民辦教師,有“創業”有成的嗎?說說他們的故事?

為生活而提神


確切地說,現在被稱為原民辦教師的應該是1986年年底之前任教的,縣聘的民辦教師。只是他們任教在先,而“計劃內民辦教師”的界線更超前(即1984年年底)。他們這一個群體是為農村教育奉獻了青春,還是被“一刀切”的政策而清退離崗。本來每月也就三四十元的工資,還要養家餬口,清貧的日子也就很難有創業的“底氣”。



就我縣真正的民辦教師有208名,經歷了離崗、清退之後,創業有“成就”的也就三位。

A,他姓袁。1985年3月走上講臺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待有了那個1984年年底的界定的年限,他毅然決然於89年年底辭去了校長職務,離開了民辦教師的崗位。隻身成了“北漂”一族——去北京打工了。打工有技術找活容易,當過民辦教師的,那還有技術?Toy他竟然在一家國營商店找到了活,也正趕上了企業改制,他疏通了關係,承包了其中的一個門店。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如今已經是一家規模化的超市了,在北京有自家門店,還有兩套房產。說起他,甘肅的民辦教師都是有所耳聞的,是他代表甘肅民師在北京發聲的。


B,他姓王。也是1985年3月上崗任教的。任教多年,擔任過教導主任、校長,而他還代五年級語文課。所代課程總是全鄉第一,獲得過縣級優秀教師獎等榮譽。他一直堅持任教至2003年。因為他是縣民教班結業的,也沒有接到清退的通知,只是停發工資四個多月,也派來了新任校長。給他連課也不安排。這是明擺著不要了而不“退”。無奈之際,他選擇了離崗。回家後,他辦起了水泥預製廠,生產房屋水泥構件及井圈、井蓋等,至今仍在規模化經營。當廠長,又幹司儀。現在司儀這一行挺吃香,主持一個紅(白)事兩三小時至少500元。


C,她姓楊。她是85年9月任教的,一直在山村小學任教至2003年被政策清退。好在他丈夫是84年年底以前任教的,無條件的轉正了。本來她衣食無憂,而她並不甘心家庭主婦的生活。在鼓勵民辦幼兒園大好形勢下,她在縣城租起房子辦起了幼兒園。十幾年過去了,儘管公立幼兒園也增加了不少,而她的幼兒園仍然保留著。由最初2名幼兒教師,到如今的10名。每學期還能到10多萬元的財政補貼。


他們的“事業”不敢和“大手筆”的人相比,但是在民辦教師的同行中,甚至和公辦教師的收入相比,絕對的姣姣者。不可否認,六七十年的民辦教師是“文化人”,八十年代的民辦教師可都是“知識型”(凡進必考,擇優錄用)。只是不逢時,也怪入錯了行。同情,原民辦教師;惋惜,民辦教師。


為生活而提神


我就是2OO1年被一刀切的小學高級教師,連續任教26年。由於被辭退後心不甘,就租了一個茶葉加工廠幹了一年,結果發現比在學校的收入番幾百倍,比公辦教師工資還要可觀好多倍。於是就在自己家建起了千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添制了所有機器,請上了茶葉加工技術員,籌到起動資金,加之我們有寫計劃的經驗,在管理上超越與其他廠,效益真的還不錯。真的有點後悔把年輕的時間浪費在不受人待見的教育站線上。但是,又遇上了泥石流災害,沖走了我幾千斤幹茶,衝誇了幾間廠房,損壞了三十幾個電動機,三臺製茶機,直接經濟損失五十多萬元,間接損失無法計算,二十畝地的茶園沖走了一半。加上年齡大了也經不住這樣的打擊,現在只能保命了,都快七十歲了。民辦教師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創業也比其他人艱難,因為沒有資金。沒有後臺。


用戶名杜遠珍


小易家住農村, 在學校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高考前由於家裡出現了一些變故,他沒有參加高考,由於家庭困難也沒有復讀。

回鄉務農後,小易很快就被招聘到了村小學,做了一名民辦教師,當他教學教到了第九個年頭,正趕上國家對民辦教師一刀切,小易離開了學校。

回家後小易開了一個小型超市兒,由於地理位置不好,超市只開了兩個年頭就黃了,他又開了一家複印社,由於工作認真,做事一絲不苟,收費合理,所以他的複印社開的挺紅火。可他沒有滿足,又做起了米麵油的生意,顧客什麼時候需要,他什麼時候送貨到家,由於東西貨真價實,所以生意很好。接著他又搞起了飼料加工一條龍。

現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好幾家的糧油超市兒,又創造了自己品牌的飼料加工廠。資產上億。

這是我認識的最成功的,由民辦教師轉型的生意人。


華星秋月


這問題好答不好說,其實本人就是成功者。!

8o年辭退後就回到農村,開始了農業種植經營,一開始開了磨面機,粉碎機,為周邊村莊的老百姓磨面,磨玉米,青草地瓜蔓等,

82年包產到戶後,就利用在教學期間所學的農學理論。研究種植西瓜,當時在當地稱得上是西瓜大王。

當時寫了《西瓜綜合栽培技術》,《無籽西瓜育種技術》,《畝產萬斤優質西瓜栽培技術》,《麥稂草在西瓜生產上的應用》,《農業立體種植與良種配套》。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的路途中也算結出了果實。我被評為農藝師

85年後到92年搞了瓜林間作,西瓜行間套種了百日紅,連翅,當時碰到了銷售難題,逼著自己趕大集另售去賣花。

96年後有了電話,BB機,我轉入了規模銷售,打開了市場,全國各地客商來聯繫要貨了,。

20o4年我裝了電腦,建了網站,生意如虎添翼

在此期間寫了《黃金槐繁育技術與園藝管理》,《栽植紅葉樹種,讓東方中國更加紅火起來》,《百日紅快繁巧門》,《紅葉李,矮櫻快繁技術》等。

2007年我被評為《濰坊市農村實用人才》稱號,青州市綠化先進工作者。


手機用戶雪中梅


老民辦教師有民轉公的機會,大部分都成了公辦教師,有的成了鄉鎮幹部。在老一輩的科級幹部中民師出身的不少。沒轉公辦的有些當了村幹部,比普通群眾過的好一些,但真正有成就的不多。

代課教師有些是文革時期受壓役的,民師沒人干時他們才有了入職的機會。代課教師文化教高,教齡教長,離職時很多已經接近60歲,想改行很難。在說幹了大半輩子教師,自己的三觀已成了教書匠,農村人說的“書呆子”。俗話說:無商不奸,叫教書的去做蒙人的事他們不幹。

老人們留下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一個秀才到集市上賣黑豆,大辦袋黑豆提溜在背上,兩手拽住袋口。鄰居看他背得難受,幫他在袋口上綁了一個石頭,搭在他肩上,這樣比原來省力多了,他連聲感謝。又走了一會,又一個鄰居將石頭去掉,綁緊袋口將黑豆分成兩節搭在他肩上。這比原來更省力,他又謝了人家。到集上他大聲么喝:這是驢不吃黑豆,喂牛不胖,肥田不壯。大半天沒有人買。一個親戚見了說:你到集上轉轉,我替你賣。秀才剛走不久,親戚可將豆子賣掉了。秀才見了說:你是咋賣的?可不能騙人家啊!做生意的人都知道生意改行難。民師們除資金、技術方面的困難外,思想觀念是最大的障礙。民師們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奉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年華,照亮了別人,卻苦了自己的一生。

他們是一代最不幸的人。


用戶231891529656寒雪


民辦教師把最好的年華,人生最年青、最有精力的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被辭退後,有的己經到了中年甚至老年,說到創業,談何容易。一是力不從心,已不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一代,幹什麼都精力旺盛。二是經濟基礎太差,要創業必須有經濟作支撐,有經濟作後盾才有成功的把握。三是創業經驗不足,在學校一心一意教書育人,那有時間考慮創業的事情,要真創業還真有難度。四是創業項目不好找,好項目己經被人幹上了,要找好項目比較困難。

在眾多的被辭退的民辦教師中,也有一部分是後繼簿發的,他們是逢絕地而後生,靠著自已聰明才智,取得了一席之地。但比起那些有錢有勢頭的大公司大財團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絕大部分的民辦教師都是生活在低層的社會一族,六、七十歲還拾荒、打工大有人在,全社會應該關心關注這個有知識有貢獻的弱勢一族。


雨之韻796


原民辦教師創業有成者稀少、絕大部分生活困窘、因為他們沒技術少錢又無權、他們把人生的大好時間都奉獻給農村教育事業。應該給他們教齡X二百元的補貼、安度晚年!


愚叟791


原民辦教師在教學崗位的年齡一般大都在20歲左右到四十歲。也就是這些民辦教師把自己最美女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三尺講臺。被辭退後大都進入了壯年或老年,錯過了最佳創業年齡。能在辭退後重新創業者很少很少。現如今他們已進入花甲之年!生活現狀令人擔憂!希望國家能為這些功臣有所老有所養考慮!。


Y暖春zz


民辦教師被辭退時早就過了四十不惑之年,沒技術沒資金,創業成功的是極少數,大多數回家務農 ,現在成了真正的老來難。


霧茫茫986371


原民辦老師,談不上成功,但他們無論幹哪行,都是守法公民,在哪裡都是好樣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