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的最後書單

光緒的最後書單


澳大利亞女學者葉曉青,一次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資料,偶然查到光緒帝硃筆所列的書單。時間為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書單所列圖書計有:《日本憲法說明書》、《日本統計釋例》、《日本憲政略論》、《譯書提要》、《駐奧使館報告書》、《孟德斯鳩法意》、《政治講義》、《法學通論》、《比較國法學》、《政治學》、《國法學》、《民法原論》、《政治泛論》、《憲法論》、《行政法泛論》、《日本預備立憲》、《國債論》、《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講義錄》、《日本警察法述義》、《自治論纂》、《憲法研究書》、《日本監獄法詳解》、《萬國國力比較》、《政治一班》、《列國政治異同考》、《歐洲最近政治史》、《歐洲新政史》、《歐洲財政史》、《經濟通論》、《理財新義》、《日本法制要旨》、《日俄戰紀》、《最新戰法學》、《德國學校制度》、《各國憲法大綱》、《英國憲法論》、《萬國輿圖》、《歐美政教紀原》。

  這份書單,乃是光緒帝的最後一份書單,半年之後,他就去世了。從這份書單,我們可以大致洞悉光緒帝的微妙內心。

  當時,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因為1898年的康梁變法,已經決裂了10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軟禁,喪失了參與宮廷決策的權力。但是,因為他的皇帝地位,加上國內外的廣泛同情,慈禧太后輕易也不敢動他。據近臣王照回憶,軟禁中的光緒帝很勤奮,堅持看書,“於西學書尤留意”。這份書單正是第一手的證明。

  雖然戊戌變法失敗了,但從1901年開始,經過八國聯軍之亂的晚清政府,不得不重新開始政治體制改革,此事由袁世凱主持,史稱“晚清新政”,到1908年已推行7年,並取得了很大成果。以前,我們對這一段政治體制改革比較忽視,甚至斥之為虛有其表。現代研究則證明,晚清新政實為中國政治制度現代化的開端,涉及的規模非常之大,且比光緒帝主導的戊戌變法務實。譚嗣同臨死前最關心的廢科舉,在此之前也由出賣他的袁世凱主持實現。

  也就是說,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期間想做的改革,慈禧太后正在做。據女官德齡的回憶,光緒帝作為戊戌變法的受害者,對慈禧主持的晚清新政的成效持負面看法,但他始終關注和思考整個變法改革的進程。書單裡幾乎都是國外政治體制方面的書籍,也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這份書單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此,而是使我們窺見了光緒帝的一個希望,或者說幻想——他幻想自己在慈禧太后死後重掌政權,治理國家。他勤奮讀書,意在為重掌大權做準備。但慈禧最大的顧忌就是唯恐自己死後光緒帝重新上臺執政。據時人回憶,整個宮廷都知道慈禧死,光緒帝必死,只有光緒帝自己不知道,或者說不願知道。最終,光緒帝被人用砒霜毒死。

  作為養於深宮的光緒帝,到底有多少治國才幹?當然,身為君主,不必事事皆通,用人得當即可。但光緒帝卻看錯了康有為、梁啟超這批人。

  康有為、梁啟超等適合當變法宣傳家,卻不適合當變法操盤手。他們急躁冒進,舉措失當,最後居然想出捕殺慈禧的險招,導致慈禧與光緒帝母子徹底決裂,斷送了改革大業。康有為流亡國外後,為了個人私利,偽造光緒密詔到處招搖撞騙,進一步惡化了光緒帝和慈禧的關係。戊戌變法失敗,長期以來認為是慈禧身為保守派,反對變法。實際上,慈禧不反對變法,而是反對亂變法,同時反對利用變法奪她的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