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樣才是真的《老師。好》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千年前的古人給教師行業下的定義,放到如今的社會依舊是合適的。教師的行業,是文化的傳承,是精神的寄託,是人格的雕塑。一個教師的角色,影響的是其教師生涯的數千人的人生軌跡!

老師.好!這部電影正在熱播,講

原來這樣才是真的《老師。好》

述的是一個普通的中學老師跟一群懵懵懂懂的青春期的孩子鬥智鬥勇的故事,電影中的苗宛秋老師是一個區裡的優秀教師,新進的高一三班的孩子都是剛剛踏進高中的校門,愛美的拉著大卷發,塗著口紅,調皮,搗蛋,混社會……一場場的畫面,彷彿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高中生涯,歷歷在目的情景,是我們記憶深處的重演。

原來這樣才是真的《老師。好》


但,不是一個職業的影評人,不願意對電影評頭論足。對筆者感觸最深的,還是裡面投射的教育觀念。一個好的老師,影響的是一群人的人生。影中的苗老師,代表了時代背景下教師的典型,他嚴格中帶著溫情,專制中又有點柔軟,固執中帶著知識分子的清高。這是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個性,也是透露著當時的教育觀念,抹殺個性,將就一致,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對於時代背景下的教育觀念,筆者的觀念是從不否決。任何一個時代,衍生出的產物都是符合時代背景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好壞!試想,在七八十年代,全國範圍大力發展重工業符不符合時代要求,其實是符合的,它給中國帶來了快速發展,但是放到現在合適嗎?不合適,這破壞了我們的綠水青山的夢想!所以說,每個階段對應的產物,都是有時代背景的。

社會的進步,到了二十一世紀,如果我們的教育理念還不進步,就有點不太合適的。面對新生的事物,我們作為一個教育者的心態應該是年輕的,是活躍的,要把自己作為一個沒有裝滿水的杯子去接受。

原來這樣才是真的《老師。好》


對於學生的定位,作為老師,應該是多元化的,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的領路人,也應該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知心人,有時甚至應該是他們的學生。新時代的學生,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能力,他們的跳躍性,不應該是被我們扼殺的。一個老師,一個教育者,我們所接受的教育觀念,是由於我們的上一代的傳輸和自己的經歷而形成的,無可厚非的說,這一代代的傳承中,沉澱了不少的糟粕。而在當今的社會教育體系中,我們必須做到推陳出新,必須學會去拋棄糟粕思想,所以這就給我們教育者提出來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如何去適應教育體系的進步?我們下期在續!

(文末清語:個人見解,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