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西遊記》你有什麼感受?

搞笑的達聞熙


首先有一個偉大的目標,定位要高,最少跟拯救天下蒼生有關係,這樣才能得到高端人脈的支持。

其次你要有真本領,拜個名師,歸入名門正派,下苦功夫學。小有成就不能膨脹,驕兵必敗,人不人鬼不鬼活不了,還得找出路,跟個有前途的老闆幹,比如金蟬子,雖然暫時困難,吃不上喝不上,但是他從事是崇高偉大的事業,值得所有人為之奮鬥。招兵買馬建設團隊,能臣干將分工合作,個人再優秀無法做所有事,當好領導,各盡其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妖怪按順序出場,都是有背景,化了妝拿工資害唐僧,害完人妖怪還能升職,孫悟空這樣的人才,沒有緊箍咒哪個公司也留不住,對唐僧團隊各種考驗,美色,金錢,飢寒交迫,妖魔鬼怪。上級大領導揀選人無休止考驗人性,都說人性經不起考驗,也不是,錢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時候,就有了捨死忘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唐僧意志堅定,出身名門身份尊貴,除了唸佛啥都不會,適合管理。孫悟空能打,臉皮厚,腦子靈活會求人,情商高適合開拓,是新項目經理。豬八戒又懶又饞,馬屁能手會說話,會討領導歡心。沙僧吃苦耐勞,髒活累活全包了,妖怪來能抵擋一陣,長的嚇人也是優點。

九九八十一難,少一難成不了佛。團隊經歷了重重磨難,關鍵時刻菩薩出手相救,上天都幫你,知遇之恩,救命之恩,個人的前途和上天使命捆綁一起,凝聚力和戰鬥力爆棚。最後一難,唐僧舍了紫金缽盂,菩薩也收禮,感恩供奉是人之常情,換了有字真經,脫胎換骨成佛,不用考慮吃飯問題,實現階級跨越。

西遊記是當代成就事業的優秀教科書,再過幾百年也值得好好研讀。名著的力量穿越時空,照亮人生!溫暖心靈!怎麼讀都好喜歡!

凡飛國畫"壁立千仞,芳華永駐",2019,184cm*145cm

第24屆廣州秋季國際藝博會,王凡飛“水墨—花非”主題展隆重展出


凡飛寫意


從西遊記中我讀到了人生,人生就像西遊記,如果有團,你就跟著團走,未來的發展只有頭說了算,你只負責打工,三個徒弟代表了三個不同身份的人,其實小白龍也是他的徒弟,也算一種身份,被人騎著,我感覺每個人的人生都像西遊記。


汝平國際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名著之一。故事從開始到結尾,用神話,完整的描述唐僧取經的全過程及所有經歷。表達了取經的艱難典折,有效的體現了唐僧取經人的決心,取經人堅強不屈的意志。


在取經途中,儘管每個故事都是作者虛構,但構思內容獨到,每個場面設計都非常完美獨特。感人,動人,吸引人。情節曲折,人物非凡。

《西遊記》唐僧是一位萬人尊重的十世修行高僧;孫悟空是很有歷史背景的齊天大齊,因和觀世音菩薩鬥法被壓在山下。後經觀音菩薩的點化,隨唐僧西天取經。是一位武功高強,能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分秘間行與天地之間,萬里之外。上通天庭,下通地獄,就是被妖怪吃了,在妖怪的肚子照樣能戰鬥,照樣能戰勝對方。但孫悟空也不是能力無邊。他還有一個決竅,某一方面,對有背景的妖孽,在不能制服妖怪的前題下,他可以尋根糾底,上聯天庭。在天庭的幫助下有理有據,是作惡多端的妖孽得到懲罰。又火眼金精,分辯人與妖,不冤好人,不放過妖怪;豬八戒玉皇大帝手下的一位守天河的天蓬大元帥;沙和尚也是玉帝身前的捲簾大將。

如在本書四十九回寫到。“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中的故事。觀音養的小金魚,由於海水漲潮,浪起而逃至通天河中,最後成精。一條金魚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耐,原來他手上有一柄九瓣銅錘,可是歷害。那是一枝未開的菡萏,被他運煉成兵器。以此,還搶走了白龜在通天河中的窩槽。又欺凌本地百姓,在此作惡。還設計擄走了唐僧,關壓於石匣中。要吃了唐僧肉,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擄了唐僧,一齊鑽入河底水中。水性好的八戒,沙僧武功不能敵,悟空稱水性不好不能戀佔。施計又不能取勝。經過他們商議,悟空去南海救助觀音。悟空分秒間去了南海,與觀音編織的魚籃,從河底撈出金魚,帶回天庭。為當地百姓除害,又解救唐僧。



龍游大海141086483


《西遊記》在四大名著裡面比起《三國演義》,文字上要好懂一些。

《西遊記》裡面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在歷史上都是找不到原型的,只有唐僧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西遊記》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寓意深刻的成人童話小說了。

書裡面描寫的磨難遇險、神仙妖怪,當然不可能全部是作者吳承恩的憑空想象了,他應該是總結整理了大量的傳說、記載而寫出了全書紛繁複雜的人神鬼怪。

書裡面不僅僅涉及到大量西方佛教的佛陀形象,也涉及到道教裡諸如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中國本土神仙形象。

《西遊記》在孫悟空形象的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例如,記憶中孫悟空因為一棒打死了妖怪化身的老太婆,而被唐僧大念緊箍咒並趕出了師門。不論是在書中還是在電視上,孫悟空離去之時內心的情緒波動、情感的留戀不捨等人性色彩都被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整體來講,西遊記是一部傑作,能把神化傳說寫成歷史的的傑出!




科普博覽


不同年齡階段讀了《西遊記》,讀後感迥乎不同:

第一、少年讀《西遊記》有感:

少年時期第一次讀《西遊記》,那是愛不釋手,真的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首先被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精湛武藝深深地吸引了,大聖的七十二變、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十萬斤的如意金箍棒,都令人讚歎和驚訝,恨不得拜他為師,學會七十二變和騰雲駕霧的本領,於是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模仿他,從一個不高不矮的殘垣斷壁上面跳下來,騰雲駕霧的感覺沒找到,腳後跟倒是疼得都麻了半天。最可笑的是,夢裡都想著自己也要會七十二變才好,記得那時學習一篇課文是《小英雄雨來》,晚上做夢彷彿我也被可惡的日本鬼子追趕,自己急忙跳進小河裡,嘴裡唸唸有詞:馬上變成小魚兒,馬上變成小魚兒,趴在水裡,可就是變不成,自己都著急的醒了。至於“金箍棒”,那是隨手帶著的,時不時的舞動一番,在上面刻上了“如意金箍棒十萬斤”八個大字,用“如意金箍棒”和小夥伴們大戰三百回合是常有的事。



最崇拜大聖的是他那懲惡揚善心如佛的做事風格,學習他嫉惡如仇,不懼艱難險阻的英雄氣概,每次讀到大聖被蠍子精蟄昏的章節,都心如刀絞,心疼老孫好久,最可氣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時候,狡猾的妖精變化多端,矇蔽了唐僧的雙眼,但瞞不了火眼金睛的大聖,妖怪最終被打死了,愚蠢的師傅唐僧大怒,唸了三遍緊箍咒,把個大聖都疼昏了,氣的我恨不得也吃一塊唐僧肉。

至於師父唐僧,只覺得他手無縛雞之力,連個蜘蛛精洞裡的小妖都可以擒住他,還時不時的念緊箍咒折磨老孫,對他嗤之以鼻。



至於八戒,就只覺得他好吃懶做,時不時的鬧散夥,覺得八戒面目可憎。

沙和尚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角色,少年對他沒多少感覺。

第二、到了中年再讀《西遊記》,感覺大不一樣了,這充分說明了《西遊記》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老少皆宜。

孫大聖還是那個孫大聖,但是覺得他就必須有個緊箍咒來束縛住他,要不然翻了天,還得繼續大鬧天宮,破壞了生活秩序,破壞了社會和諧,是個地地道道的反社會憤青,對他也沒好處,最後也成不了鬥戰勝佛,人生也不會圓滿。

對唐僧的看法變了,他有背景,是御弟,受到各方大佬的支持和幫助,南海觀音、玉帝、如來佛都支持他,最重要的是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抱定西天取經宗旨不動搖,縱然遇到了傾國傾城多情的女兒國國王以身相許,也毫不動搖,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所以他必然的成為取經團隊的領導核心,帶領徒弟們最後取得成功。

對於沙僧,少年不懂沙和尚,中年我們很多人成了沙和尚,任勞任怨,不惹事,踏踏實實的跟著領導幹工作。

對八戒印象沒有大的改變,他還是好吃懶做,好色之徒,就是一個普通且經常耍點小聰明的人,這樣的人,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

一言以蔽之,只要跟對了一個團隊,團隊有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有個堅定的理想信念,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最終就會獲得人生的成功。


《西遊記》,常讀常新,無論你到什麼年齡段,都值得品鑑。


大江東去浪淘盡蘇軾


我非常喜歡看《西遊記》

一提到《西遊記》,就會回想起童年,那個沒有煩惱,沒有壓力,只有快樂的童年。

《西遊記》伴隨著我的成長,就像電視裡經常說的,我是看著《西遊記》長大的。

對於觀看《西遊記》後的感想,我想說一下自己的感觸。

第一、經典

我說的經典是無論從塑造人物,服飾,動作還有劇情都很經典,

例如:孫悟空,塑造的是一隻頑皮的猴子,我們可以看到六小齡童老師演的悟空,身上一身毛茸茸的猴毛,動作猶如猴子跳躍,眼睛猶如猴子觀看,尤其是在蟠桃園偷吃蟠桃的動作,真是猶如猴子一般。

八戒,馬德華老師演的,這個角色太搞笑了,大大的耳朵,長長的鼻子,胖胖的身軀,走起路來兩隻胳膊大幅度的擺動,講起話來幽默風趣,與妖怪打都起來勇猛中帶著滑稽,真是太經典的形象了,重要的是不做作。

菩薩,這也是《西遊記》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了,劇裡面菩薩的服飾,動作深深印到我的腦海中,一直以來我心裡的菩薩形象就是《西遊記》裡面的人物形象,每一位菩薩一出場就有一股仙氣

二,感悟人生

唐僧取經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單憑他個人很難取得真經,所有才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的加入,大家一起前行,雖然路途遙遠,道路艱辛,但是大家沒有放棄,最終取的真經,讓我感觸很深,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很大。


笑社


徑回東土,五聖成真″,唐僧師徒,在如來座下皆有成就,唐僧、旃檀功德佛,孫悟空一斗戰聖佛,豬悟能、淨壇使者,沙僧、金身羅漢,白龍馬、八部天龍,護送真經回東土。

眾人有成,一路降妖伏魔不在話下。途經流沙河,沙僧若有所思,回憶起前生今事,遂辭別師父,留下度化八百里流沙河的眾生。又經一路降怪妖,途經烏斯里藏的高老莊,八戒,想起了自己的經歷,辭別師父,留下度眾生。至今雲南保山板橋西莊村(古稱高老莊)尚有八戒廟,以供奉,可見其影響之大。

一路西行,不知寒暑,白龍馬也回龍宮去度化龍族。孫大聖,領法旨,經五行山下被壓五百年,遂回花果山,上鬧天宮度群仙,下入幽冥度閻王,中傍化群猴,領悟自己乃仙山石猴所變。

唐三藏經九九八十一難,沒有了徒弟一身輕,一路西行回到了長安,遂了心願,出家當和尚,經書散落各寺,度化眾生,真可謂″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徹悟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 合元神″,哪!

悟真修成靈源道,覺有情後度眾生,



俠隱世界


小的時候經常看《西遊記》,總喜歡孫悟空這個角色,把孫悟空的喜怒哀樂都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感覺自己就像《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你到《西遊記》開播的時間都準時地圍坐在電視機旁。




比如孫悟空去學本事,比如大鬧天空,比如真假美猴王等等都讓人記憶深刻,看到豬八戒的懶惰與好色,劇情特別精彩時,小時候一切的不愉快,都煙消雲散。看到了沙僧總是默默的付出,想想自己父母交代的家務活,也沒有什麼埋怨了,看到白龍馬想起了,自己家的小動物,對它們起了惻隱之心,不忍去去欺辱它們。


現在看《西遊記》會去看它表達更深層次的意思。在孫悟空的身上我們學會了,他特別聰明,敢於擔當,為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勇於自己一個人去承擔責任。漂洋過海,翻山越嶺去學習本事。對於天庭的不公平,敢於去挑戰,對於唐僧忠心的去保護。最終都取得真經,返回大唐。


唐三藏這個人他的毅力我是非常佩服,而且做為領導,堅決去把取經的任務接下。一個人不畏艱難險阻去取經,禮節做的非常好,接人待物做的非常棒。



豬八戒口才好,喜歡偷懶,意志不強,喜歡抱怨。但執行還是不錯的。
沙僧就是一個默默付出,一直任勞任怨的一個人,師傅、師兄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問原因,不目的,自己做不了尋找幫助。白龍馬做好自己的工作,對於其它的事情自己也不會去管,但是師傅出現危機,它也會尋求解決的方法。感覺《西遊記》就是一部成功學,裡面的人都非常聽唐三藏的話,非常團結,配合的也很到位,而且把他們的位置放的特別好,各自發揮自己的優點。不要去看他的缺點,人人都是優秀的。最終企業也會越來越好,老闆才會越來越有錢,員工也會越來越富有。從中醫的角度講,它又有醫學原理,比如唐僧相當於人的肝,悟空相當於人的❤心,八戒相當於人的腎,沙僧相當於人的肺,白龍馬相當於人的脾。這個五個器官必須齊全,才能算是一個整體,人才能夠去正常活動,缺一不可。生病了就要看那一個器官的問題,調理的時候不是隻看一個器官,而是所有的器官,人體會自動去調節營銷均衡的,無須外物干預。總之,《西遊記》非常深奧,我或許只看懂了部分,在這裡和大家交流,你們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我快樂


西遊記已經被中國人讀破的一本書了,自明朝流傳至今,幾百年的中國都在讀西遊記,說西遊記,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看法,讀懂的方面也大不相同。有的人讀了西遊記讀懂了人生要經歷磨難才能修成正果,人生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和誘惑陷阱,妖魔鬼怪,溫柔美女,都在阻擋我們的前途,當然也有良善菩薩在我們指路,你要不屈不撓,沒有翻不過的火焰山。還有的人讀懂了相互配合的團隊精神,再有本事的孫悟空也需要豬八戒,沙僧的配合,唐僧的境界再高,沒有三位徒弟,他也取不到真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用處,不急不躁,順勢而為。開動腦筋,自己選取一個方面去闡述,橫看成嶺側成峰,我們中華的名著就是這麼強大。



橫店1994


按照我們中文講,西遊記核心體現的就一個字,“渡”。

這也是很久以來,人們爭論的主要對象,《西遊記》的主角到底是誰?

核心競爭者是悟空和唐僧,當然,瞭解了這個“渡”字後,我們就知道這個主角是誰了。

西遊記主要體現了佛家思想,渡人。

孫悟空從出生以來,就無牽無掛,後來學藝歸來,上天堂下地獄,甚至大鬧龍宮,沒有他不敢為的事。

這時,體現的就是孫悟空的“魔性”,魔性發作之後,他沒有不敢打破的規則。

隨後,就有了孫悟空保唐僧取經的經歷。

這一路上孫悟空有軟弱,有強硬,有智慧,也有煩惱。

這一路,孫悟空的人生不就是我們尋常人所能面對的事情麼?

不過,書中體現的是匡扶正義,是對孫悟空的磨礪。

隨後,才有了取得真經成佛的結局。

等孫悟空成佛以後,這就真正的實現了魔性的磨礪,然後成了佛。

這是西遊記要體現的核心思想,也是我們們從西遊記中學到的。

至於唐僧的善良和取經以及承諾,這都是故事中需要的,加上佛教思想的主導,這些事也就很正常的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