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感覺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的兵力對戰,想問一下古代真能有這麼多兵力麼?

樂樂9479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得分時代。

以中國來看 ,這種動輒出兵幾十萬,主要集中在春秋戰國時代。

這主要是當時的軍事科技過於落後,士兵們的武器簡陋。雖然弓弩已經大規模使用,但決勝的往往還是冷兵器肉搏。

由於雙方兵器都差不多,所以士兵多少意義非常大。

大家也知道秦軍非常厲害,戰鬥力是七國中最強的。

但是,李信率領20萬秦軍去攻打楚國,仍然被楚軍打的慘敗。

後來,王翦帶了60萬秦軍,這才滅了楚國。

然而,從漢代開始,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弓箭手、騎兵、步兵戰術的演變,軍隊的數量不在是唯一要求。


同時,出動大量軍隊,還會有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

大家要知道,大部分軍隊主力對陣,只要陷入持久戰,往往看誰的後勤能夠支持得住。

比如長平之戰,由於40萬趙軍需要的軍糧是天文數字,必須依靠後方源源不斷運輸。

一旦被秦軍切斷糧道,趙軍數量太大,無力維持糧食消耗,很快就完蛋了。

相反,如果軍隊數量少但戰鬥力強,需要的後勤補給就會比較少,對戰鬥是比較有利的。

所以,實際上後來的軍隊往往不會太多。

比如著名的官渡之戰,袁紹其實只有11萬軍隊,曹操有4萬多人。


赤壁之戰,小說上曹操是83萬大軍,號稱百萬。

其實曹操兵力大概20萬,其中還有六七萬是劉表的降軍。孫權有4萬精兵,劉備大約有2萬。

著名的淝水之戰,東晉軍隊有8萬人,前秦實際上同東晉交手的軍隊只有前軍,總兵力25萬人。所以,前秦雖然強行徵兵,湊集了所謂87萬大軍,實際上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薩沙


幾十萬有可能,幾百萬是肯定不可能的!

我國真正超過百萬士兵的戰鬥,只在近代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出現過。除此階段之外,沒有超過百萬規模的戰役。

例如:武漢會戰,國軍110萬人打日軍30萬。

遼瀋戰役,70萬人打55萬人。淮海戰役,66萬打80萬。渡江戰役,100萬打70萬。

但是,古代有幾十萬人規模的戰鬥。進入近代以後,軍隊打仗就需要籌集火器。沒有槍支彈藥,就別想湊出一支軍隊。也是因此,洋人可以通過操縱軍火交易,控制軍閥。

而在古代打仗,都是冷兵器作戰。武器相對簡單,消耗少。遇到農民起義,拿把菜刀,扛根棍子,就能參軍了。陳勝起義的時候,就是“揭竿而起”。賈誼在《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拿根棍子,就能上戰場。棍子削尖了,可以當長矛。弓箭不夠,也能削跟帶尖的小木棍湊合著用。

古代的朝廷也有能力湊出幾十萬大軍,只要給充足的時間準備就行---大概要一年時間。例如明朝,其衛所制度下有491衛,1衛5600戶,全國擁有軍戶達到二百五十萬戶。遇到打仗時,一戶出兵一人就行,也能湊出250萬大軍。

《明史》記載:“國初置衛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

不過,朝廷供應不起,一般最多隻會出動四五十萬人。朱棣北伐時,最多一次動用了50萬大軍。出動這麼多人,主要是補給線長,需要的後勤保障人員多。

(朱棣第一次北伐圖,沿途都要士兵守衛。真正前線作戰的一線部隊,人數在15萬左右。)

北征軍成,計五十萬眾,攜糧二十萬擔,八年二月初十日,兵發京師,直指丘福覆軍之地。

而且,讓他們集結起來需要時間,畢竟,當時缺少交通工具。士兵集結,基本上就是靠兩條腿。

農民起義軍倒是簡單些,他們一般都會攜裹百姓、拖家帶口。很輕易就能湊出幾十萬戰士,手裡拿根棍子就算士兵了。但是,戰鬥力一般都不如朝廷的常備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冷兵器時代,如果是滅國之戰確實是需要運用很多人馬的,而古人也喜歡誇大其詞,比如李白的詩歌中就非常能夠看出來古人的誇張了,什麼“白髮三千丈”啦,什麼“飛流直下三千尺”啦等等。

想當年曹操率二十萬大軍攻打孫劉聯軍,就號稱八十萬大軍;前秦的苻堅與東晉軍隊在淝水前對峙時,也是號稱八十萬大軍,並且苻堅還吹噓“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當然再大規模的軍事較量應該不會太多了,畢竟冷兵器時代看起來人多,但是好多人根本照不上面,在沒有通訊設備的情況下,全靠認旗等原始的祼視設備指揮,進攻退後全靠擂鼓吹號衝鋒鳴金收兵,超過萬人的大會戰基本都是一片混亂的場面,更是往往會出現人多形不成戰鬥力反而被人數少的精銳部隊打穿。

比如當年完顏阿骨打滅遼的關鍵一戰護步達岡之戰就是以兩萬對七十萬,縱然遼國人誇大其詞,三五十萬人總是有的。

而且兵仙韓信也曾經說過,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帶很多兵員的,像劉邦那樣的最多也只能統兵十萬,再多可能就管理不過來了,而韓信自己這樣的軍事天才則沒有人數的限制。

古代兵力最大的制約問題就是補給,若是守城作戰還能好一點,若是就食於敵碰到堅壁清野的那就麻煩了,所以計毒莫過於斷糧,《三國演義》中許多著名的戰役都發生了擾敵糧道的戰例。

在古代的各種運輸途徑中,消耗最大的是陸運,無論是人挑還是車拉,損耗都是相當大的,古代有句名言叫做“百里百挑一擔一”,也就是說陸運的損耗在1.1%左右每百里地,如果路程漫長可能還會超支。

最節省開支的就是船運,直到現代空運和鐵路高速發展的今天,船運仍然是花費最低的運輸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要攻擊孫劉聯軍必須先降服劉表,因為他要取得荊州的水軍,雖然在赤壁一戰都葬送了,後來孫權北上攻曹要經過合肥也是因為從長江可通巢湖,從巢湖走濡須口可到淝水,南船北馬的孫權要攻打北方肯定要靠船隊運送補給,所以被曹操事先安排在合肥的張遼在逍遙津大敗其軍。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軍隊人數是要在一定比例之內的,因為供養軍隊的成本很高,尤其是騎兵,一個騎兵的開銷甚至能養十個步兵,馬吃的口糧也是特別的多,而且作戰時馬光吃草是不可以的,需要吃上好的豆料,有條件的還要搞點雞蛋給馬吃吃,光吃草的馬是沒有力氣載人征戰的。

所以即使是唐朝時期威震西域,但是在安西四鎮也沒有安排多少大唐的正規軍,與大食的怛邏斯之戰,大唐的正規軍只有兩萬人,其餘都是僕從軍,而且還是由於僕從軍裡面的葛邏祿部叛變,要不然大唐軍隊也未必會輸給二十萬大食軍,而之所以大唐府兵只有兩萬人則是因為此地距離玉門關尚且有幾千裡之遙,再多人馬補給就跟不上了。

歷史上大部分的朝代軍隊都不會超過10%的比例,唯一例外的可能只有三國之中的蜀國,據說當時天下人口經過東漢末年的廝殺只剩下 400萬左右,魏國就了其中的一大半,蜀國只有大概七十萬人左右,而就是這七十萬人還要供養將近十萬大軍,這也是為何鄧艾奇襲成都,劉禪放棄抵抗的主要原因,因為蜀國實在折騰不起了。

飛凡看歷史


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大家一致的意見都是。過去戰爭的兵力都是誇大的,虛假的。我倒不這樣認為。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兵力推算。是以實力來計算的。什麼叫實力呢?比如說步兵。如果1000人的步兵是精兵的話。那麼計算兵力的人數就是一萬。為什麼呢?因為精兵可以以一當十。來對抗敵方。還有一個騎兵可以抵100個步兵。一輛戰車可以抵1000個步兵。一員大將可以抵一萬個步兵。這樣計算下來,不就是應該有這麼多人數嗎?過去是冷兵器時代。全部靠的是人力的衝鋒陷陣。後來又發明了佈陣。把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史料記載。以少勝多的戰例。都是因為出動的是精兵,或者是騎兵以突襲的方式完成戰役的。西安的兵馬俑又能說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步兵與戰車混編,又能極大地提高戰鬥力。秦漢時期,國家的人口並不多。男女老少全上前線,也沒有這麼多人。西安的兵馬俑。史書記載是百萬軍隊。如果按我說的計算的話,也真的差不多。可見古代計算戰爭的人數。是以兵力來計算的。而不是按人頭來計算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評論。


星球永恆


這個問題很好

首先古代打仗確實有誇張的成分。

畢竟兩軍對壘肯定要放出話來說自己的軍隊的數量,而報數量的時候往往會多報,以此來威脅對方,恐嚇對方,使對方士兵的士氣下降,這樣會有利於自己軍隊的戰鬥,大大的降低對方軍隊的戰鬥力。

比如曹操30萬人說成是80萬人。秦講白起坑殺45萬趙軍也只是虛數,真正的可能有20萬左右。

當然這種方法也只是前期有用,到後來的朝代,軍隊的統領一般不會相信這種鬼話。之所以後世還在用這種方式,多數是用來壯膽和壯大自己的聲威,畢竟知道真相的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不知道的。

這樣也就是的軍隊的數量動輒幾十萬,上百萬。

其次,古代的打仗的士兵人數確實很多。原因有以下幾條。

1.晉升途徑

軍功爵制是在秦朝商鞅變法時候確立的,普通百姓也可以通過這一條道路快速晉升,但前提是軍功足夠。即便後世有了科舉,可以憑藉科舉做官,但是真正有本事考取功名,文舉武舉的都是鳳毛麟角,用古代的話說,那就是天上的文曲星武曲星下凡。

對於廣大的老百姓來說,卻只有這一條可以改變命運的道路。

2.兵役法

每家每戶的男丁到了適當的年齡都要去服兵役,對於廣大的人口基數來說,這個數字無疑是恐怖的,所以幾十萬軍隊是完全拿的出手的。

在今天如果要按古代的徵兵方法徵兵的話,有個上億的軍隊也不足為奇。

3.府兵制

古代很長時間實行府兵制,戰時應召入伍,裝備糧食自備,這樣就而國家僅僅需要免除一兩年的賦稅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兵源,沒有多大的負擔,當然戰鬥力比起後代的募兵制要低,這個時候數量便成為了優勢,這也是動輒人數很多的原因。

綜上,我認為一,古代行軍打仗有誇張的成分,而且不小 二,古人打仗拼的就是人,人數自然很多,不足為奇。


王建國xxy


我覺得很多人對於古代全民皆兵的這個認識是不夠的,個人觀點,從秦朝開始幾十萬兵力沒有問題啊?

全民皆兵的概念,現代人很多隻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那就來段新聞吧,一段早期央視轉自大眾日報的新聞。

到1958年底,短短的幾個月,全國打出民兵師旗號的就有5175個,民兵團44205個;民兵人數由原來的4000多萬發展到2.2億;參加民兵的人數佔全國人口總數的35%,有的地區達到了40%以上,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50%。1961年,經過調整的民兵數量雖然減少了幾千萬人,但仍有1億多人。1959年國慶節,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著浩浩蕩蕩通過廣場的首都民兵師方隊時,意味深長地對站在身邊的赫魯曉夫說:“我們有1億民兵!”赫魯曉夫聽後,震驚不已。

從這段央視早期新聞可以看出,建國初期,我國巔峰時期的兵力有2億多人,即使如此,當時的中國也不算是完整意義上的“全民皆兵”。你要說這不是職業軍人,那沒問題,古代大多時候都不是職業軍人,閒時為農,戰時為兵,這才是大多時期的狀況。

相反,在秦朝時期,那是徹底的全民皆兵,由於商鞅變法的關係,秦國基本是一個先軍 政策至上的國家,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與軍事息息相關,耕與戰是國民的生活內容,其他的行業基本都被取締了,耕也是為戰服務的。這種可怕的模式是現在的人不可想象的。

《韓非子》: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其目標就是,國家民眾的一切言論都必須遵循法令,—切行動都必須有助於為國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須用到軍事戰爭上。除了打仗,什麼都是不重要的,這種政策招來幾十萬人很難嗎?現代人難以想象 ,那就代表它就不存在?

在漢朝也是全民皆兵的兵役模式,《漢書》記載:男子二十歲就要在官府登記。並且根據三年耕一年儲的原則,從二十三歲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歲止。

古代所謂的服兵役也不是除了當兵啥也不幹了,你還是要種地的,只有在農閒時才接受軍事訓練。

古代打仗經常誇張人數,這當然不假,但是不是每一次都誇張了人數呢?曹操的赤壁之戰誇張了人數 ,已經公認了,那就能推斷所有的戰爭都誇張了人數嗎?這跟家長抓住了 你打遊戲的一幕,然後就說你一天到晚都在打遊戲,合理嗎?

秦朝有《兵守》記載,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熯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

這裡就說了,壯男就是打仗的,壯女就是負責飲食 ,建造壁壘,挖掘陷阱,放火燒敵等等工作,你說他們不算戰力嗎?哪怕是老弱也要放牛牧馬,收集蔬菜,草食,野果等能吃的東西,以壯男女,你說他們沒用嗎?這是三軍將士的來源,這才叫全民皆兵。

個人認為古代戰爭是有誇張人數的,但不是每一次戰爭都誇張了,西方人質疑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古代中國的情況,以古希臘、古羅馬軍做參照,然後再套用中國古代人口資料,來否定古代時期那些參戰人數的方法,首先就有失偏頗。

難道史書加載的古代戰爭每一次人數多的都是誇張的,這是難以理解的。只看到了以當時國家的負擔不起大規模的戰爭,為啥看不到百年三國人口損失了兩三千萬人?五萬、十萬人的打能死掉這麼多人?戰爭本來就是超脫國力的模式,是不以民生為主要目的的。


書僮聊歷史


有些有誇大的地方,幾百萬軍隊的戰役在古代是沒有的。比如三國赤壁之戰,曹操軍隊實際20萬,《三國演義》說是80萬號稱百萬,官渡之戰曹操也才5萬左右軍隊。大多數大型戰爭軍隊都在十萬左右,也有五六十萬的。

春秋以前基本沒有超過5萬軍隊的戰爭。大多數戰爭都是幾千人,越國滅吳稱霸諸侯也只用三千軍隊。戰國各國變法,尤其秦國變法最徹底,動員力量也最大。趙國長平之戰被坑的降卒都有20萬(一說40萬《史記》),比如秦王發動對楚國的統一戰爭,就動員了60萬軍隊。15歲以上的男子都徵發前線了。

史上一次動員兵力最大的戰役是淝水之戰。前秦軍隊87萬(《資治通鑑》),東晉正面主戰場軍隊5萬。

幾十萬的軍隊是能徵發的,戰爭殘酷的時候成年男子全部都上戰場了。杜甫《三吏》《三別》可知。

能發動幾百萬人的戰爭要到清朝了。


風兮29


在古代,超過三十萬大軍的記載那只是一個傳說。越是古代,信的人就越多,到了明末,仍然把人數說得無比多。據考證,古代軍隊最多不超過二十萬。

例如明朝第一次討伐努爾哈赤的時候,八萬多明軍和一萬多朝鮮軍就敢自吹是四十七萬大軍;乾隆派雲貴總督楊應琚討伐緬甸,區區三千人,居然對緬甸王說,他帶領五十萬大軍來討伐他們來了。乾隆53年討伐尼泊爾,把幾千清軍吹噓成了幾十萬大軍。

中國自秦朝開始才統一,在此之前,這片土地上擁有眾多國家,別說是幾十萬大軍了,有幾萬大軍就已經很不錯了。春秋時期,有三萬大軍吳國就敢發起滅楚戰爭。後來秦國統一天下以後,蒙恬麾下有20萬秦軍,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軍隊,不包括輔軍、民夫,以及抓來的壯丁和俘虜等等。

到了二戰時期中國大力擴張人口才達到了4萬萬,也就是4億人口。從中也就能看出在古代的時候中國人口基數並沒有多大,顯然關於中國古代幾十萬大軍,甚至上百萬大軍的數據是杜撰出來的。


智源4131


根據我對古代戰爭史的瞭解,古代是可以聚集那麼多的軍隊,但如果聚集八十萬的軍隊,這些人吃要吃多少糧食啊?一個個壯漢飯量也肯定驚人,吃不飽肚子就得鬧事。古代運這麼多糧需要的運糧兵也得一二十萬人,這些人在運糧的過程中就得吃掉不少。所以聚集幾十萬人很容易,但這些人的吃飯是個大問題。


吾趣歷史


古代打仗要是手裡有二十萬人馬,就敢號稱一百萬,第一是嚇唬對方,讓他們感覺四面八方都是軍隊,第二就是除了正規軍隊,把後勤也給算一起了,仍然有一半是虛數,還有第三就是根據自己將領謀士的水平 比如張合,張遼要是領著一萬人馬,就可以頂對手十萬人,騎兵有一萬精銳就可以頂對方十萬步兵戰鬥力,要是頂級謀士加超一流將領在手裡,光這倆人就頂得二十萬人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