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寫字明明很漂亮,但其他人卻說不是書法,那我想知道,何為書法?

九道閣主


以平常心看,書法就是寫字,寫字就是書法,說自己的的是字或書法都沒有錯。從理論上說書法和寫字從本質上講上有非常大的區別的。理論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就沒有必要把寫字和書法分那麼清清楚楚。寫字寫的好就是書法。p



如果嚴格意義上或從書法理論上說,書法就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或漢字藝術化的書寫作品,才能夠稱為書法或書法藝術。這類書法是高於寫字的,是在寫字的基礎上對漢字的進一步美化是飽含作者審美意識和情感的藝術作品。寫字只是規範和美觀,但沒有書法那麼多的文化內涵。書法的漢字書寫的最高境界。

寫字雖然也講究點畫、結構、章法,但沒有書法那麼清楚、理性。這裡的理性是對書法技法駕馭的理性。所以,善書法者往往有一套自己的自成體系的理論或美學觀念。只是在寫字的人無論寫的如何漂亮,自己無法說出個道理了。不能夠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為書法是有法的。而善於寫字的往往是感性的,因為沒有深入的對書法的法的理解與認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明就裡。


不過通常情況,能夠將字寫漂亮的人都是或多或少對對書法有所認識或關注的要麼受其環境的影響。比如一名學生,雖然沒有專門臨摹過字帖,但自己課堂上的老師板書的中具有書法造詣,連續幾年的薰染或潛移默化,有可能會寫一手漂亮的字。但書法是必須要臨摹練習的,要有對傳統經典的繼承的,或現代書法家的傳授知的。不但要臨摹還要學習一個點理論和文化,書法並不是簡簡單單寫幾個字,臨摹一天半天帖就能夠完成的。書法是藝術是文化,往往需要一個人一輩子的研習。


翰墨書道


有人明明寫的很漂亮,但是有的人不認為是書法,那麼何為書法?

此問題有矛盾,漂亮的字怎麼不是書法?

漂亮就是風姿綽約,肯定有巧妙的書寫方法。才有飄逸俊美。

猜測就是因為書法欣賞出現了不同的審美觀,而今對於漂亮的魏晉韻致,有的人開始不屑一顧了,有的人對篆隸之變也有反對的聲音,對於草書也有亂書之評論。

可見口味不同,把書法捆綁了,侷限了,人的視野有多大就有多大的見識,比如只有立正的穩重的書之架構,才能看出書法的味道。另一種只有碑體的我雄強古樸才是書法味道,對於遒勁俊美視為媚俗,

兩種欣賞一味追求自己的理解,排斥其他書法藝術的形式的存在。如此出現了形而上觀點。亦乃如此有了以上的問題出現。

你就是楷書寫的再好,很多人不欣賞。你寫的草書境界再高也沒有點贊。一樣的道理,皆有各自為營盤,

這是一種侷限性,是一種狹隘而不包容的思維。更是對書法不全面的欣賞理念。有違背書法的多樣化的屬性。

緣由視野未開闊也。

書法精神,該萬千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



狂喜淡墨a


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寫字”與“書法”,是兩個概念,是審美的兩個層級。

寫字是純實用的一種書寫行為,是隨意率性的自由體,且審美也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即我們經常所說的“好看”、“漂亮”等。
而書法有法,是在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之內,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

按照《辭海》的定義:“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

99版《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就書法的解釋:“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

也就是說,書法是一種藝術,漢字是書法的載體,毛筆是書法的重要書寫工具。最重要的是,書法,就是在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之內,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

筆法、字法、章法,是書法的三大基本要素,猶如一隻大鼎的三足,缺一不可。

筆法、字法、章法,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中鋒偏鋒、空間分割、向背、疏密、用墨的濃淡乾溼枯等等不一而足,嚴格來講,這些只是書法的技術層面,是筆墨技巧,在此不再贅述,下面重點談談書法的“心法”問題。

正如“功夫在詩外”一樣,書法之所以為“書法”,而不僅僅是“寫字”,或者寫的“好看”、“漂亮”,是因為“功夫在字外”。

在解決了書寫的基本筆法,到了技藝階段後,“字外功夫”便顯得尤為重要,否則,也只能是個寫字匠而已,根本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

那麼,什麼是“字外功夫”呢?

所謂“字外功夫”,便是書法的“心法”,是指書法的“技”與“法”、“文”與“藝”、“技”與“道”、“手”與“心”關係,是書寫者對書法的認知理解、藝術素養、文化積澱、人文情懷等,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滋養書法茁壯成長的沃土。

中國書法作為文字書寫的高級表現形式,自甲骨文始,歷金文、籀文大篆到小篆。雖說這個時期只是書法的實用階段,並沒有自覺的上升到藝術的高度,但是,在那個時代,善書善刻善鑄者,本來就是社會的精英階層,對“藝術”的認知自然也要遠遠高於普通大眾。他們在書法的長期實踐中,取法自然,自覺與不自覺中,便為中國書法的發展走向和審美取向奠定了基礎指引了方向。

自戰國時期的“隸變”,開啟了書法的“今文字”時代,至漢代,書法便開始了藝術審美的自覺。古代眾多文人、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在書法藝術實踐中,在不斷探索書法的書寫技法的同時,研究書法與社會、政治、文化、哲學、宗教、人文等的關係,不斷豐富著中國書法人文內涵。

漢代的楊雄,在《法言·問神》中,論及了“言”與“書”的問題,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心畫”說。“言不能達其心,書不能達其言,難矣哉!……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心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雖然楊雄所說的“書”,是相對“言”而說,“心畫”說雖然未必專就書法而言,但是對後代書論及書法創作的影響極大。如宋代朱長文就說:“子云以書為心畫,於魯公信矣。”(《續書斷》)清代劉熙載也說:“楊子以書畫為心畫,故書也者,心學也。(《藝概·書概》)”

許慎關於書法論述的核心在於“象形”說,源於倉頡造字說“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易經》是中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其“觀象”說也被移植於文字創制之中,書法作為文字的高級表現形式,必然也會受到“觀象”說的影響。

許慎在肯定了文字具有表象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書者,如也”的著名論斷,“如”,即指文字取法物象的屬性。這一理論對後來的書法及書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蔡邕、成公綏等都對此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隨著書體的日益發展演變,書法也逐漸擺脫了象形的特徵,而更多地成為一種表意的符號,成為一種抽象的藝術門類,但是在書寫中仍然反映著人對物象的情感反應。至清代劉熙載,進一步發展了許慎的說法,以為:“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藝概·書概》)強調書寫者才學品格才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即所謂的“字如其人”。

蔡邕作為漢代書論的集大成者,不但創造了別具一格的“飛白書”,更是提出了書法的“勢”論,強調了書法“勢”的美學範疇:“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盡矣。藏頭護尾,力在字終,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九勢》)

蔡邕不但提倡在書寫中注重“形勢”與“筆勢”的結合,即所謂“勢”,更是強調書法創作與書者情緒之間的關係:“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也;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筆勢》)

因此,“勢”便成為了中國書法重要的美學概念,無論何種書體,歷代書家無不殫精竭慮,孜孜以求之。包括此前崔瑗的《草書勢》,還有蔡邕的《篆勢》,鍾繇的《隸書勢》,劉劭的《飛白書勢》,衛恆的《四體書勢》,索靖的《草書勢》,包括王羲之《與子敬筆勢論》等等,都可見“勢”這一美學概念在書法中的重要性。

鍾繇精研筆法,提出“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宋陳思《書苑菁華》)強調書法用筆的重要與書法美學的特徵。“天”及蔡邕所說的“自然”,而“流美”即類似蔡邕所說的“形勢”。

元代劉有定《衍極注》說:“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引鍾繇之言,強調了筆跡所造成的形象,尤其強調了在書法創作中人的重要。

宗白華先生也說:“從這一畫之筆,流出萬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內之美。沒有人,就感不到這美,沒有人,也畫不出、表不出這美。所以鍾繇說:‘流美者人也。’”(《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更是明確指出了書法創作中人的重要性。

魏晉時期,道學及賦體文學盛行,書法也強調自然與藝術的溝通,不但注重客觀物象,更重視書家主觀心意的問題,“工巧難傳,善之者少,應心隱手,必有意。曉”(成公綏《隸書體》)提倡在書法創作中物象與心意的結合。

自西晉始,對人物風骨的評品,被引入到了對書法的審美,“筋”、“骨”、“肉”這些關於人格評判的很具象的概念,成為書家所追求的東西。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所言:“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更進一步強調了“字如其人”的審美概念。

都說唐朝書法“尚法”,是因為唐楷的法度謹嚴。歐陽詢、虞世南自隋入唐,在繼承了魏晉書風的同時,使書風更加整飭肅嚴,更加註重筆法的運用。隋代智永總結的“永字八法”成為唐楷的圭臬。

唐代書法堪稱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一個“集大成”時期,除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外,“盡善盡美”(唐太宗《王羲之傳贊》)王羲之書風風靡天下。顏真卿另闢一路,以篆籀筆法入書,書寫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同時,唐代還產生了張旭、懷素兩位草書大家。

在唐代,書法的所謂五體均已形成並已成熟,往後的書法均是承繼著唐及之前的餘續。只是到了清代,因為碑學的興起,所以篆書形成了又一個高峰。

綜上所述,書法之所以是書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如果僅僅是講究筆墨技巧,則完全不足以承載厚重的中國文化。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更重要的是“技”與“法”、“文”與“藝”、“技”與“道”、“手”與“心”的相應相依,完美結合。人,書寫者,才是書法的核心。這就要求書傢俱備豐厚的文化底蘊,人文素養,以文化滋養書法,需要深厚的字外功夫來支撐書法,讀書與寫字,二者皆不可偏廢。相對於技法而言,書寫者的綜合素養,即“心法”更為重要,否則,即便掌握了再好的筆墨技巧,也如吳冠中先生所言:“筆墨等於零。”



大家好!

我是【聽琴山館】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歡迎關注【王萬平書法】,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


王萬平書法


您提的問題,普遍存在,因為現代人對於書法的理解和以前可能略有偏差!

傳統來說,漢字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等,其可用於字型設計、石刻題字、圖案設計等等都可以稱之為書法。

我們先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

但是在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備以下含義:

①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

②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從廣義來說,很多作品都可以稱之為書法作品!

但是從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佈局(分佈、行次、章法)等內容。如果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確實很多看起來蠻好看或者很漂亮的字,不一定能入大家的眼,因為評判標準就不一樣。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燕書(包括燕行)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

所以,按照上述標準,有的人確實寫的好看的,符合現代人的普通審美觀,但是,不代表符合傳統書法美學的審美標準。自然不會被定義為書法作品,可能在某些人看來就是一種工藝品水平的普通作品。比如下面的硬筆作品,可能就不能入大家法眼對吧!可能就是一份比較好看的字帖而已!


何足畏哉


確實是有這種情況的,有些人的字在一般人看起來非常飄逸,挺好看的,但給專業學過書法的人一看,就仨字“江湖體”。所以很多人就不服氣,寫得漂亮還不算書法嗎?什麼才是真正的書法呢?

書法這個“法”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文字的“法度”,或者說我們寫字時候,要有一定的規則,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還有一層含義是指的書寫的技巧,方法,這是技術層面或者說是藝術審美方面的意義。

  • 我們先說說“法度”、規則方面的。為什麼要講法度呢?因為書法從古到今都是以文字為載體的一種表現藝術,它有實用性要求的一面。打個比方,你在古代給遠方的親人寫了一封信,龍飛鳳舞的,過了一個多月信送到家人的手裡了,結果家人拆開一看:哇塞,這字好漂亮,但是,但是這寫的什麼內容啊,都不認識。這是不是就出問題了。
  • 所以你看我們學習行草書的時候,有很多細節的要求,很多偏旁部首都有規定就是要這麼寫,你這麼寫出來,不管拿給誰看,人家都認識。如果說你不按套路來,自己隨便寫“自由體”,那麼拿給人家看,你再漂亮,人家不認識就白搭了。
  • 另外在古代沒有電腦的情況下,也沒有打印機,也沒有印刷體。但文字的交流卻不少,參見科舉考試,自己寫書、寫信等等,如果沒有一定的“法度”規定大家字怎麼寫,那後果不堪設想。
顏真卿《祭侄文稿》
  • 第二層含義,書寫的技巧,這就比第一層要上升一個臺階了,這就屬於書法的藝術層面了。在一定的法度下,用特有的書寫技巧,給人帶來一種美的感受,這就是書法。書法的技法有很多,學習過書法的人,通過這些技法,用不同的組合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思想。例如《蘭亭序》中鋒、側鋒並用,露鋒與藏鋒相兼,點畫之間顧盼相映,書體秀媚靈動,個人帶來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顏真卿《祭侄文稿》用筆榮枯參差,時有飛白塗抹,多中鋒用筆,它給人的是一種悲憤的心情。

真正的書法還是有很多門道的,不是看起來寫得漂亮的就是書法,所以說書法有“法”。


翰墨今香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首先你說的有的人寫字明明很漂亮的這個問題,

就非常的不確定,你認為的漂亮,只是你或者部分

人的觀點,絕對不會代表大多數人的觀點, 因為這

書法中的漂亮會有千奇百怪的答案,如果讓一百個人

同時對一件作品進行評論,答案肯定是形形色色的。

特別是在現代的書壇,對書法的漂亮與否的觀念存在

著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書法標準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魚龍混雜,是非難辨,沒有一個絕對主流的評判標準,

實際上是無法衡量書法的優劣真假的,於是就導致了

上述問題的產生,你明明認為是好作品,可在另外一個

人的眼裡就不是好書法,因為沒有統一的主流的

審美標準,大家炒來炒去各唱各調,這樣的結果就使得

許多書法愛好者墮入雲裡霧裡,糊里糊塗。👀👀🎈

這個問題的根源還是來自於對傳統經典的忽視與缺失。

如果我們不能牢牢地抓住傳統書法藝術的這個大綱,

書法的一切活動就會喪失了根本,沒有傳統書法做依

靠,書法正確的理念就容易混亂,少數投機者就會乘虛

而入興風作浪,所以,讓書法迴歸傳統是當務之急,

當全民正確的書法審美意識形成的時候,那麼關於書法

真與假,好與壞的認知一定會達到趨於統一的狀態,也

不會再被書法審美中所產生的混亂而困擾與糾結。

附圖照片:北魏【龍門楊道萇題記】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北魏卷)



素里布衣楊半


其實,何為書法,本很簡單,是人們自己把它弄複雜了。筆者認為,何為書法,含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書法指“書法作品及用各種手段和技法去表現書法作品的藝術性的方法之統稱”;狹義“書法”,則是專指“書法作品”或專指“表現書法的藝術性的手段和技法”。何為書法作品呢?筆者認為,“凡是用各種材料在各種載體上所記載的人類文字符號,都可叫書法作品”。這裡所述的各種材料,含筆墨等,載體指竹簡、石碑、紙張等。

該定義,用“藝術性”來概括優秀的書法作品特質,很好的解決了書法美與醜的辯證關係;同時,該定義釐定了廣義書法與狹義書法之區別,釐定了書法與書法作品品級之區別,也同時將書法從少數書法精品作家的特供品還位於一切書法愛好者。上述定義表明,從廣義書法講,任何人寫的字,都是書法,只是水平品級之高下區別,書法技法之高下區別矣。書法也不是漢字的專利,所有人類文字,都是書法藝術的表現對象!

關於書法之品級優劣,筆者也將有專篇加以詳細論述。

人們在評價某書法作品的優劣高低時,常把作品本身之優劣與作品技法混在一起加以評價。如某位書法大家評論說“魯迅的字很好看,但不是書法”,其本義即是說,魯迅的書法作品富有美感和藝術性,但其作品很多技法,不符合傳統書法技法之要求。這裡,就引出了另一個話題,何為書法之傳統技法?我們作書,是否一定要遵循傳統技法?筆者對此將專開一篇論述,即“書法之繼承與創新的辯證法”。

本人寫有書法千字文一文,對書法的本質與技法的關係,提出了一點粗淺看法:美為書宗,書以技勝。感興趣的讀音可細讀下文:

書法千字文(兼論書法之辯證法)

泱泱華夏 五千文明 書法瑰寶 唯吾獨馨 天地有道 曰陽曰陰 書道同理 是為辯證 書之靈魂 或醜或美 書之演變 繼承創新 書之研習 或創或臨 書之技法 藏露轉停 書之成敗 內因外因 書裡書外 其藝其人 對立統一 莫不辯證 欲究其詳 請君細聽

書有美醜 日有陰晴 以美為標 以醜為鏡 上古結繩 聖人造字 象形同畫 便以記事 篆楷隸草 歷數千年 發展演變 因美傳承 書之為美 萬言難評 駭獸之姿 鸞舞之形 輕如蟬翼 重若崩雲 書評萬言 勿弄高深 書藝殿堂 雅俗共進 美為書宗 書以技勝技為宗用 宗為技本 無技求宗 無翅之鷹 因技廢宗 留水棄嬰 以美為宗 爭論可休 以美為宗 謗誹可停 書之優劣 美醜為標 書之品級 美醜為憑 人有千姿 美有萬儀 或正或險 或嬌或媚 或剛或柔 或醒或醉 醜之極處 便是極美 辯證統一 書藝智慧 百花齊放 書業盛會

繼承創新 辯證勿忘 書藝千年 源遠流長 前人智慧 浩如海洋 歷代佳作 巨人肩膀 不求繼承 實難想象 顏體有筋 歐體嚴謹 柳體有骨 趙體輕盈 書藝萬千 關鍵有二 一曰筆法 二曰字形 筆法弗顏體有筋 歐體嚴謹 柳體有骨 趙體輕盈 書藝萬千 關鍵有二 一曰筆法 二曰字形 筆法弗精 雖善猶惡 字形弗妙 雖熟猶生 史之書作 燦若星辰 技法無窮 均需繼承 繼承之貴 活學為上 承其技法 承其根本 繼承為名 禁這止那 裹足雷池 實乃僵化 只講繼承 不講創新 有如軀殼 缺失靈魂 書以表意 大膽創新 千姿百態 方能興盛 創新為名 頂頭怪狀 實為譁眾 絕無生命

內因外因 亦為辯證 書如其人 心為內因 人有善惡 意有鬧靜 智有高下 德有邪正 欲美其字 先修其心 筆墨紙硯 是為外因 筆有粗細 墨有濁清 紙有厚薄 硯育萬形 無米之炊 巧婦難行 魯班之技 尚需利斧 學書切記 精益求精

臨摹自創 同為辯證 書藝如拳 套路先練 學書同理 需先臨貼 只創不臨 到老不全 只臨不創 終身機械 臨創結合 方能行遠 臨貼之初 須先選貼 墨海選珠 須選自愛 初練選貼 宜練正楷 唐初歐虞 平正險絕 折筆瘦勁 豐腴圓轉 顏體內斂 行筆雄健 柳趙丰姿 各具鞦韆 臨貼之初 宜先讀帖 一點一畫 細觀細揣 輕重徐疾 起收停旋 均具其妙 萬化千變 臨貼之要 形意均兼 欲揣其意 先察其形 廣覽眾觀 一貼精臨 蜻蜓點水 書技難成

書技萬法 實難盡言 粗細輕重 均須深研 書技之要 主在用筆筆法之妙 鋒為其源 或藏或露 或方或圓 橫豎撇捺 提按鉸轉 出神入化 多在筆尖 結字結體 筆法之妙 鋒為其源 或藏或露 或方或圓 橫豎撇捺 提按鉸轉 出神入化 多在筆尖 結字結體 千人千態 用筆之法 千古不變 正楷如立 形態穩健 中鋒行筆 回鋒自然 結體規整 比例調勻 避讓有度 接恰呼應 筆到意到 落筆如神 行草流暢 結體穩奇伸縮簡化 執筆懸起 八面出鋒 長鋒用筆 紙上調鋒 如履平地 剛柔相濟 用筆輕細 中側並用 重視貫氣 錯落有致 自成一體

書裡書外 其藝其人 書以人貴 人以字名 書道千年 名家如星 以書楊名 大海撈針 以書啟智 以書怡情 無窮之妙 實難言盡 古墨飄香 絕慮凝神 心隨筆走 筆有心聲 矯若飛龍 飄若浮雲 如入瑤池 似如仙境 鐵書銀鉤 冠絕古今 千言陋語 難成其文

(本文著作權 歸作者所有 任何抄襲 拷貝 複製 出版 翻印等,都屬於侵權,作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筆者將就上述書法問題,用二至三年左右時間專篇論述,借今日頭條這個好平臺與讀者諸君分享,敬請關注。)


文婧寶酒


比如柳公權寫的是書法,六歲學執筆,聽說還考中狀元。按他的楷書,就是書法。六十七歲寫了玄秘塔碑帖,。那橫,筆尖點下,按力上轉斜轉下轉,向左中鋒運筆,到最後回鋒。開瑞便出現三個稜角,回鋒後也出現兩個稜角。這一橫完工了,有形狀,強勁有力。其餘筆畫也都是這樣形成的,並且每個字結構完美。

提到結構,黃宗元有九十二法,其他書法家也都有結構的詳細說明。

要說書法也沒有一定標準。但各有風格,有米芾法帖,趙孟頫的,二王的,蘇軾的,。當用毛筆寫了幾個字,董書法的人會知道臨過什麼法帖。

我在廠上班時,,給客戶開過欠費單子,人家來要賬,對我說,誰開的條子,象畫花,象小姑娘寫的,其實,我知道在笑話我寫的字,本來也不太好,我並不介意。

一定標準也沒有,其實書法和寫字是有區別的。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我原先給書法的定義是:文人寫的漂亮字。剛看到有人定義為:名人寫的漂亮字似更妥。那些整天舞文弄墨的所謂書法家,哪怕把毛筆耍出花來也只能算會寫字,只有當他們足夠有名時才可稱書法。如果你不是文化人,整天練字寫得不輸王羲之也只能稱字匠。(附本人習作)



無妨齋主


我是偷聽制筆的強哥。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有的人寫字明明很漂亮,但其他人卻說不是書法,那我想知道,何為書法?

我的回答是:書法和寫一手好字是兩個概念。

一、書法有規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度,符合法度內的創作,可以稱之為書法。不符合法度的創作,就不被稱為書法。所以有的人覺得有的人寫字好看,至少我能看懂,為什麼不是書法?同時,有的展覽的書法作品,寫得普通人一個字都不認識,卻被稱為書法大家。實際上,看不看得懂從來不是書法的評判標準,當書寫文字這個手藝單獨被提出來作為一門藝術門類的時候,它就遠離群眾了,它有它的審美和受眾。你看不懂只是因為你不是它的受眾。但不代表它不是書法。

二、我就想寫一手好字成不成?

我覺得大家有一個誤區,就是想寫手好字就一定要學書法。其實學書法只是寫好字的一個方式,字只要工整,結構優美,章法爽利,大家看得懂,喜歡就可以。只要你不把它叫書法,叫練字,沒有人會去說你醜書,更加不會被扣上不是書法的帽子。目前書法已經形成了一個壁壘。其實除了傳統書法外,很多平面設計師、字體設計師都有不錯的字體,甚至一些海報的POP字體也是不錯的。書寫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不標榜自己是書法,想怎麼寫怎麼寫,好的作品一樣能受到大眾的喜歡,抖音裡有不少是自創字體,點贊瀏覽也很多,你不能說群眾的眼睛是瞎的,說明這也是藝術,說明得到了認可,藝術沒有高低貴賤,能寫出大眾喜聞樂見的字體,不是書法範疇也沒關係。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帶給你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