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现代世界,教育何为?读万维钢著《智识分子》


这个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全国范围的隔离居家,给生活和工作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不得不停下匆匆的脚步,带着距离重新审视世界。重读万维钢所著《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书中对现代世界、现代教育、现代人类素养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带来新的启发。


面对复杂的现代世界,教育何为?读万维钢著《智识分子》

1.世界日趋复杂,信息日益庞杂,个人如何面对?

我们生活的世界仿佛越来越广阔,可选择的空间仿佛越来越大。但实际上,现代世界的复杂程度越来越超出我们的想象,过往的人类经验没有一项能够万能万验地应用于现代世界。尤其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个人被卷挟进时代洪流中而不自知,信息看似庞杂多元,实则经过了预测筛选后被推送至个人视野内,人们的认知没有随之宽广,反而日益同质化而变得狭窄。而不断反转的剧情更让人们无所适从,只能大呼“吃瓜”。

从这次疫情的信息和传播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切身体会,各种资讯、科普、以及小道消息、恶意造谣、刻意带节奏等等混杂难辨,不但难以明确立场,甚至消化处理信息都会带来障碍,以致心理专家劝诫网民适当远离过于密集的信息。而从刚刚风波未定的肖战粉丝事件、“奇葩说”邱晨事件等等,也发现即使信息已经明确整理好,但仍然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观点……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里,如何搜集、理解、辨别各种存在,并指导自己做出恰当的决策,是现代人都渴望的事情。

有些人只满足于口舌之快,而占有信息越少、越片面、越简单,其实越便于发表观点,做网络“侠客”主持正义。

只有能意识、并认可世界的复杂,不愿意随波逐流成为大数据中的大分母的人,才会愿意去反思、去辨别、去读书。

读书,是增加见识的最便捷方法。现在还有“替人读书”的方法,比如一些读书会,请相关领域专家读书之后将精华哺予会员。但是这样,接受的是二手的知识和见解,是否可行,还在验证之中。


这本书的作者万维钢,可以说也是“嚼书哺人”,但他的学养见识,能让他择取更好的书籍材料,结合现实的经典案例,精心加工,做出一道可口且营养的大餐,给予读者。

这本书讲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智慧与见识”,以求理解现代世界,乃至能做出决策,因此称为“智识分子”,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分子”。书中列举了大量现代最新的靠谱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结合历史上中外案例进行检验思考,它会纠正读者想当然的判断,学会理解或质疑专家的判断,最后也许也能像专家一样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再不济,随意翻开书中的片段,大量有趣的中外事例,以及对教育制度的反思,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体会。

面对复杂的现代世界,教育何为?读万维钢著《智识分子》


2.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什么?

万维钢在现实中的身份是物理学家和科学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 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是《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南方周末》、《瞭望东方周刊》、《商界评论》等报刊特约撰稿人,在知乎、果壳、观察者、共识网等知名网站设有专栏。其文章宗旨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强调理性和现代化。著作有《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2014)、《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2016)、《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2017)、《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2019)。


面对复杂的现代世界,教育何为?读万维钢著《智识分子》

《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是作者出版的第二本书,相比于此前出版的书和博文,它更为体系化。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如何应对现代世界的书。书中包括四个部分,提供了理论、手段和方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为什么要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现代世界有三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迫使人们做出改变:

一是世界越来越复杂,传统简单社会的经验和思想不足以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二是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人的工作,一个“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时代越来越清晰展现在面前;三是现代社会的阶级分层正在扩大、还将继续扩大,穷人和富人的差别,不仅仅在于经济状态的差别,更在于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

如何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当然,教育、学习、读书、思考、阅历、实践……无一不重要。

有一句话说,“当方向错误时,努力都变成了徒劳”。

谁能来指示一个正确的方向?是不是这一本正确的书?

如果相信一个确定的简单答案,就不是这本强调“做个复杂的现代人”的书的宗旨了。

它首先否定了很多传统的确定的指导。比如现代化思维很重要的一点是理工科思维,但是单纯用专业高端的理工科思维,不但不能明白人生,甚至不能指导公共决策,比如极端的例子是环境科学家会要求全世界停止能源生产。文科专家强调“理念”是一种虚妄,理工科专家强调的“理性”也不万能。


这本书先“祛”传统世界观的“魅”,提供新的观看现代世界的方法,在这一前提下讲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讲具体应对方法。但书中不提供一个固定答案。一个固定答案能让思维简单,能让生活安全,但是现代世界之复杂,让人没法用固定答案自欺欺人。就如每次灾难后人们重复的“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来得更快”。只有去适应这个变幻难测的世界,让自己的观点更灵活。这本书其实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启发人们打开自己的思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更好地认识人、认识世界、认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从而能对自己的方向有所把握。

现代世界瞬息万变,道理千头万绪,“不能追求掌握一个一劳永逸的‘正确’理论,而应该追求掌握一系列不同流派的思维方法,十八般武艺,多多益善。”(第12页)这大致有点类似古希腊的博雅教育、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而和现代所说的“素质教育”还不一样,因为“智识分子”的“十八般武艺”是为了更好、更灵活的决策。

这其实是对抗工业时代以来的流水线教育。

我们听到很多关于教育重要性的口号。相信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改变出身,所以衡水中学的军备竞赛式应考被瞩目;相信教育强则国强,所以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培养现代社会人才,将促进社会发展。

也接受观点口号,也即选择价值观、方法论之前,先检查一下世界观:教育是否对人、对国家有如此作用?

从很多历史事例中会发现,不是教育强推动了国家强,而是反过来,国家经济增长后,社会上多了高薪职位,人们为了得到职位才对教育产生需求。如果一个国家缺乏创新型高薪职位,它也不需要这种人才,人才和工作机会是共同增长的,

“工作机会必须先走一步来带动教育发展”。(第84页)

而对前者的剖析,更为残酷。现代教育不是带来社会公平,反而是将人分类的机器。工业时代以来,流水线作业上需要的技术人才,大部分人都有能力做到,教育、或在教育中得到的学历,只是设置一个门槛,好找个借口淘汰掉一部分人。而这种门槛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致于考大学成为了一个残酷激烈的游戏,而像衡水中学等玩家的加入,更把游戏难度推向了极致。


面对复杂的现代世界,教育何为?读万维钢著《智识分子》


3.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教育何为?作者对智识分子的定义和期许

对于作者的描述,我们多少都能感同身受。社会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仿佛从没变过,而且从原始时代的捕食避险,到封建时代的阶层固化,到资本时代的市场逐利,现代世界的残酷真相更加隐秘、更多掩饰、更加复杂。比如我们都在教育中接受了公正、法治这些核心价值观,真正踏足现实才发现世界并不单纯,张开血盆大口等待捕食。

但要做一个复杂的现代人,一个具有“十八般武艺”的“智识分子”,依然不能被一种世界观所局限。比如依然可以相信梦想、相信诗歌和远方,但不是掩耳盗铃的盲目相信,而是在正视和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之后的内心选择。

教育,就提供了理解世界的初步知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按照基本固有的体系“生产”出现代人。如果完全遵照要求,就是大数据可预测的合格产品。

“如果你做事处处符合大数据,你应该被机器人取代”(第121页)

而现代人不但追求理解世界,还希望有能力进行个人的选择和决策,这就需要个人的自我教育来突破固有体系。个人的自我教育,类似于通常所说的“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但是这种教育,不是只是时间的延伸,而是从世界观的转变、到行为方式的行动。这本书的写作,便是面向愿意选择自我教育的人。

“我们是数字的主人,还是数字的奴隶?如果不想被数字玩,最好学会玩数字。”(第228页)

作者对“智识分子”的期许:做个“复杂的现代人”,需要有智慧和见识。

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中,人的行为能被预测,高学历精英分子也不可避免。在历史上,只有少数的英雄不能被大数据预测,他们总能突破环境和惯有规律的限制,做出改变时代的成就。

在现代世界中,能成为英雄的机会更少,但是,能正确认知世界,不被一种固有模式所限制,以致能灵活调整对策,避免被统计模型所预测,这便是现代世界的一种不平凡。也就是要做“复杂的现代人”、不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现代“智识分子”

要主动去认识世界的复杂,有勇气去学习,增加自己的智慧和识见,能随时调整对世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正确认识世界,但不是为了服从,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或说是使命感,这样将只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不受外界的限制。有了这样的遵从内心的意志,追求的不是获取更多信息,而是创造信息、创造需求、创造市场,或者说,是决策和创新。

4.结语

世界永远在发生变化,而且会变得更加复杂;人工智能在不断取代人的工作,这样的未来已经到来。如果我们任由家庭出身决定教育水平,再由教育水平决定职位高低,性格永远不变、安排永远照做,那我们能被任何人所取代,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如果我们执着于一个特定的理论去做事,相信一个宇宙真理般的理论,将会成为一个可被预测的人。

这本书便是启发重新认识现代世界,鼓励更努力去学习“十八般武艺”,以成为不能被预测、不能被取代的现代“智识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