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目前,美國疫情快速發展,紐約州更是成為美國疫情重災區,疫情告急。

該地在發佈一些列措施進行應對。近日,紐約方面宣佈,將開啟部分為核戰準備的臨時避難所,將避難所改為臨時隔離點和集中收治醫院——即方艙醫院。美軍方面也介入防疫行動,除了協助紐約地區改造類似醫院、提高收治能力以外,還調動車輛、飛機為紐約緊急運送物資。目前已經有500餘名美軍軍醫抵達紐約準備增援。後續的增援力量也在調動當中。紐約方面稱,有20餘架美軍大型運輸機在紐約機場夜間降落,送來了急需的物資。

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美軍運輸機夜間增援紐約

核戰避難所也被認為是“末日”措施,在上個世紀50—80年代,美蘇有爆發核大戰的危險,所以雙方都在自己國土上修建了大量核避難所,以應對可能的全面核戰爭以及國土的“廢土末日化”,保存指揮中樞、有生力量,並儲存大量物資。除了美國著名的夏延山基地——即北美防空司令部和戰時統帥部所在地,以及莫斯科統帥部和國防部地下隱蔽所外,各地還有各種各樣的地下、山區隱蔽所。軍用的、民用的都要。

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美蘇核戰可能把城市變成廢土

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也就是美蘇最可能爆發核大戰、最劍拔弩張的時候,在淒厲的警報聲中,整個街區甚至整座城市“跑警報”、進行防空和防核戰預演,大量民眾躲入地下避難所中,對於美蘇而言都是常見的事情。

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地下核戰避難所的通風和過濾設備

20世紀90年代,伴隨美蘇對峙時代的過去,全面核大戰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那些曾經喧囂的核戰隱蔽所大部分都宣告封閉。有一些被廢棄、有一些則改造為諸如倉庫、地下商場或者停車場的民用設施,但是還有不少是留存了下來,納入到美國的戰備系統當中以備不時之需,還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在2001年美國本土遭到襲擊後,避難所曾被使用。在美國遭遇一些諸如風暴之類的災害的時候,當地的一些避難所也被當做臨時安置點和救災物資倉庫使用。

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已經準備好的床位

實際上,在美國於21世紀初制定的應對傳染病災害的預案中,核戰避難所就佔有一席之地,其被賦予了改造成臨時醫院、安置點、物資儲存地的職責。而在紐約遭遇嚴重疫情後,啟用核戰避難所,也成為了其應對疫情的一種手段。首先核戰避難所位於地下或者半地下、山區,本身就具有隔離能力,而且隔離能力還不錯。內部的通風、淨化、排水能力也都有(但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造和擴充才能滿足應對疫情的需要),而且核戰避難所內部附帶的物資倉庫裡也有不少物資可用。可以認為,核戰避難所的確可以改造為美國式的方艙醫院。

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20世紀60年代美國家庭在地下避難所中

實際上,在疫情嚴重之際,一些美國民眾還啟用了屬於自己家的避難所:這也是核大戰時代的遺留物。當時為了應對蘇軍的核打擊,美國除了修築設備比較完善的公共避難所以外,還號召美國民眾自己在後院或者自家地下或者荒地,挖掘屬於自己家的地下、半地下避難所,因為核戰爭經驗證明,只要鑽入地下,那麼逃過核打擊的幾率是很大的。一時間美國人只要是有後院或者家在一樓或者有自己一塊地的,紛紛開挖。如今,很多這樣的私人地下避難所已經被廢棄,但有一些則閒置或者改成儲物間。疫情肆虐之際,一些美國人,尤其是對核戰避難所有記憶的美國人,在囤積物資之餘還躲入地下,儘量減少與外界的接觸與往來,尋求安全感。

疫情吃緊!美軍啟用“末日”措施,進地下避難:20架大運深夜降落

一些大型避難所甚至可以通行車輛

而美軍在疫情肆虐之際,也通過增援軍醫和用飛機運輸應急物資的方式參與救災,幫助當地民眾恢復信心,增強當地的防疫能力。從近日的情況來看,美軍加入美國國內防疫的工作開始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