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京東蘇寧的後市場大戰:誰才是修理廠真正的“救星”?

阿里騰訊京東蘇寧的後市場大戰:誰才是修理廠真正的“救星”?

【編者按】如今,車後服務市場越來越熱鬧,巨頭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但受疫情影響,整合速度在放慢,2020年車後市場將迎來怎樣的局面,各企業之間又將如何各顯神通?

本文轉載自汽車服務世界,作者為王正飛。

大約從2017年底開始,汽車後市場一下子又變得異常熱鬧。

阿里、騰訊、京東和蘇寧這四大跨界巨頭相繼進入了汽車後市場。這其中,阿里和京東算得上是二度進軍後市場,他們早先其實已經試水過後市場。但若以成敗論英雄,首次的嘗試,兩家都難言成功。

但萬億的汽車後市場,大佬豈會就如此輕易放過?

因而,後市場的故事從2017年底又開啟了新的篇章。

就阿里和京東而言,不同於上次的單打和豪放,這次他們都或明或暗地選擇了合作路線。而首次進軍後市場的騰訊和蘇寧,也很默契地走上了這樣一條路線。

雖然,相比於其他行業,互聯網模式在後市場走得很艱難。甚至到今天,互聯網模式都還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但隨著這四大巨頭的入局,行業的聲音開始出現分化。悲觀的聲音感嘆留給其他玩家的機會似乎已經變得有限,而樂觀的人則對此並不以為然。

萬億汽車後市場究竟是一部大佬折腰史,還是一部草莽英雄傳,還是一部分久必合的托拉斯?

四大跨界巨頭入局已過去兩年,他們取得了怎樣的階段性成績?他們最終又能取得哪般結果?他們之間想象中的鬥法會很快上演嗎?

阿里:成立新康眾,從主打併購牌到兩手都要硬

2018年8月22日,天貓汽車宣佈聯手汽車超人和康眾汽配,成立新康眾。

兩個月後,新康眾在南京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發佈會,並打出了新康眾的第一張牌——“天貓車站”。

新康眾CEO商寶國曾在接受《汽車服務世界》專訪時表示,天貓車站是認證店,不是連鎖店。

彼時,天貓車站計劃在1年內拓展5000家認證店,併為這些合作門店帶去品牌認證、營銷項目導入、引流並轉化為門店自身會員的閉環服務,與門店謀求共同發展。

截至目前,天貓車站沒有公開具體的門店數量,但就現實情況而言,天貓車站當初設定的計劃目標可能並沒有達成。

但這或許跟他們並沒有在門店端投入很大的力量有關聯。

早前,新康眾其實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供應鏈端。而這種持續發力供應鏈的策略,其實跟新康眾汽配B2B的基因相吻合,因為賣貨就是它的最強優勢。

而供應鏈端,新康眾一個重要的打法就是全資併購各地汽配經銷商。

甚至,2019年9月,新康眾一口氣併購了5家嘉實多代理商。而或許就是這樣的併購速度,讓新康眾一年的前置倉數量超過了過去20多年的開店數目。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新康眾成立一週年,新康眾的前置倉總數已經有950個。

“我們現在將機油、輪胎等有機整合在一起。對於門店而言,你只賣一種類型配件和你提供全方位服務,這兩種方式帶來的關係緊密度是不同的。而且,今年我們的車型件的交易平臺,已經在幾個城市做了出來。”李逸曾表示。

除了新康眾外,阿里同時也積極在後市場進行投資佈局,驛公里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

2018年12月14日,智能洗車公司“驛公里”宣佈獲得阿里巴巴投資。

按照驛公里CEO施恆之的說法,互補性是雙方能聯姻的關鍵所在。

“阿里有著1.2億的線上車主流量,而驛公里有著線下智能無人洗車站點。雙方的結合,一方面阿里的車主流量在線下有了支撐,另一方面驛公里在線下拓點時的流量問題能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則是驛公里和新康眾的銜接。

“因為我們在洗車時能挖掘出車輛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和新康眾相互打通,意味著車主可以在我們這裡享受到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窺一斑而知全豹。雖然在新康眾外,阿里也在投資後市場其他項目,但似乎底層邏輯仍然是支撐新康眾的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在供應鏈端高歌猛進後,下一步新康眾就該到了發力門店端和C端的時刻,而2019年底適時推出天貓養車加盟連鎖就是一個信號。

新康眾COO李逸透露,天貓養車和天貓車站並不衝突,天貓車站,他們認證的是真正具有特色以及業務範圍更寬泛的一站式修理廠。而天貓養車是連鎖品牌,偏重於快修快保。

2020年2月,天貓養車正式啟動江浙滬區域的加盟招商,具體的加盟政策也一併出爐,同時啟動全國報名通道。

這預示著,新康眾將不再只是主打經銷商併購牌,轉而變成一手經銷商一手門店加盟的兩手抓戰略。

應該說,新康眾在供應鏈端算得上是輕車熟路、戰績斐然。但門店端他們最終能交出怎樣的答卷?

根據天貓養車線上招商會顯示,天貓養車將為門店帶去六大專屬支持,即品牌背書、營銷獲客、優化供應鏈、門店運營、技術支持和智慧門店系統。

但這些目前仍是停留在紙面的賦能能力,最終的落地會怎麼樣?門店到底買不買賬?目前還仍是未知數。

接下來,新康眾究竟會給行業帶來什麼?

騰訊:“借殼”進軍後市場,“默默”做助手

不同於阿里自己入場操盤,騰訊採用的是“借殼”入場的路徑。

2018年9月15日,途虎養車宣佈完成總額約為4.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在官方發佈的新聞通稿中,騰訊的名字位於領投的首位。

騰訊就這樣以一個投資者的身份進了後市場的局。

當然,騰訊並不滿足於簡單的財務投資,更多的是戰略投資屬性。

2018年12月,騰訊便攜手途虎養車發佈了“2018中國汽車後市場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即騰虎計劃1.0)。

就此,騰訊在後市場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相較於阿里,騰訊的做法似乎更像是“助手”。

“騰訊並不是要到各行各業的跑道上去賽跑爭冠軍,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出更多的世界冠軍。”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說。

這也許跟“騰訊要做‘連接器’,與各行各業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的目標相契合。

而從目前騰訊和途虎養車的合作來看,騰訊似乎也是按照這樣的策略在走。

騰訊在後市場不單單隻做了投資途虎這一件事。2019年3月12日,騰訊在後市場又有了新的動作。

當日,騰訊企業微信與殼牌潤滑油在深圳共同簽署了《數字化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基於殼牌與騰訊各自的優勢,共同幫助包括汽車保養維修門店在內的中國汽車後市場加快數字化轉型。

而到了2019年6月5日,殼牌喜力攜手途虎養車及騰訊,推出“一物一碼”貨品全鏈追溯系統,在業內首次實現了殼牌潤滑油從工廠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全過程溯源。

2019年12月18日,一個不大不小的行業新聞又爆了出來。埃克森美孚及旗下經銷商、騰訊、途虎決定共同組建合資公司,打造 S2B2C業務模型,通過在線平臺向客戶提供整合供應鏈,為消費者提供汽車養護服務。

2020年2月,幾方合資成立的新公司終於浮出水面。新公司最終命名為上海孚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於2020年1月在上海自貿區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金13.5億元,2020年3月正式投入運營。

而從天眼查的查詢結果來看,美孚在此次合資公司中佔據主導地位,佔股47%。

可以說,騰訊在一點一滴地落子後市場。

但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在後市場的合作中基本都不掌握主導權,這樣的一種合作方式下,騰訊究竟能多大程度影響後市場?又能掀起多大風浪?

京東:收購淘汽檔口入局,構建自有品牌京安途成打法核心

京東再度大舉“殺入”汽車後市場,收購淘汽檔口是標誌。

京東稱將在淘汽檔口原有業務和平臺基礎上疊加京東新的戰略思路和資源進行改造和升級,京東汽車後市場B2B業務正式上線。

而其實在正式宣佈收購淘汽檔口前的11月1日,京東已經對外宣佈其汽車無界服務戰略。

其具體內容是,在京東已有的汽車用品業務基礎上,向上遊拓展B2B市場,徹底打通汽車後市場品牌商、經銷商、維修方、消費者之間的全產業鏈條,形成B2B2C閉環。

京東官方曾對外表示,京東賦能汽車後市場,將從千家掛牌門店開始。

2018年4月,京東正式推出專門針對線下門店的“京東京車會-掛牌店項目”。當時,京東給掛牌店項目設置的目標是,全國首批掛牌店將設定在1000家的數量。

而據京東汽車後市場銷售業務部總監範清林在2019(第九屆)汽車服務世界大會冬季峰會透露,截至2019年12月,京車會通過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發展到461家門店,覆蓋全國23個省73個城市。

而用範清林的話說,2020年京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現有的京車會門店再次升級。“現有的京車會已經能夠解決單店盈利的問題,但是他們的盈利效率還需要提升,所以京車會2.0主推的是智慧門店,首家門店會在2019年12月份在江蘇開業。”

甚至,範清林透露,他們也正在籌劃京車會3.0,要讓門店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機構。

就目前而言,距離京東當初定下的首批1000家掛牌店的目標已經過去快要兩年,但目前京車會的數量離這一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

甚至,在當初新康眾推出天貓車站之際,有業內人士稱不看好天貓車站,而理由就是認證店此前沒有成功的案例,並提到京東此前的京車會的動作並沒有產生多大的成果。

佈局線下門店外,京東汽車後市場業務的另一個重心則是供應鏈。

京東的做法是,首先持續推進和品牌廠商的合作。然後在時機成熟之際,2018年7月1日,京東宣佈“京東雲配”全品類業務正式上線。

“京東雲配未來將在品類和物流覆蓋進行持續發力,實現輪胎等易損件全品類覆蓋1-3小時送達,機油等標準件全覆蓋、次日送達,全車件方面進店維修車輛配件滿足率90%以上。”京東大汽車業務負責人慶巖曾在京東雲配上線時表示。

而供應鏈的打造上,京東更是做起了自有品牌。

2019年3月,京東正式宣佈成立自營汽車配件用品設備品牌京安途。

慶巖表示,作為京東汽車自有品牌,京安途是實現產業從製造商到經銷商,再到終端門店和消費者全產業鏈閉環的關鍵佈局,未來發展目標是成為全行業全渠道最有價值的品牌。

整體而言,京東在後市場的打法與競爭對手最大的區別似乎就在於他們打造了自有品牌京安途,而且他們也對京安途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們希望藉助京安途能實現製造商、經銷商、終端門店和消費者的全產業鏈閉環。

有分析人士指出,京東推出自有品牌,是在中國汽車後市場整體環境下的必然之路和選擇。

“在中國汽車後市場整體認證和標準未統一之前,自營品牌將解決行業誠信、正品、公平、公正和服務落地等一系列問題,真正地抓住用戶的心,也就能在汽車後市場真正擁有一片藍天。”

另一種聲音則是,京東推出自有品牌,或許也有考慮到自有品牌具備高毛利的性質。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中國汽車後市場目前缺少自己的品牌。而對於後市場而言,品牌這條路最有效的和最集約的是渠道品牌。而京東推出自有品牌京安途或許就有這樣的盤算。

只是,京東的戰略意圖最終能否得以實現?

蘇寧:低調佈局汽車後市場,線下場景是其首要資本

蘇寧佈局後市場的時間或許可以追溯到2017年底2018年初。

而且相比於其他三家,蘇寧似乎顯得很低調,也因此,蘇寧目前在行業中的聲音並不多。

2018年1月,蘇寧汽車聯合近40家車品商戶成立了車品推廣聯盟。彼時,蘇寧汽車後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車品推廣聯盟,就是希望打造汽車後市場的新生態。

該負責人表示,蘇寧將基於金融、售後服務、線上平臺、線下門店、營銷活動、促銷玩法、物流等多個方面,為車品商戶提供生態化營銷解決方案,幫助商戶精準鎖定消費人群,提高品牌聲量,實現流量的高效轉化。

從供應鏈切入後市場,算是蘇寧的第一招。

而在線下門店的佈局上,蘇寧的做法稍顯不同,它採取的是“合營+授權”的模式。

蘇寧的做法是根據消費頻次,按照洗美、快修快保、大修等類別,與區域性的汽車服務連鎖企業建立合作,打造定製化的汽車服務門店,形成汽車服務的價格透明化、服務標準化。

合營方面,蘇寧汽車首先選擇的是和汽車服務連鎖柚紫養車共建汽車服務店。

2018年3月,蘇寧汽車宣佈與柚紫養車達成合作,並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汽車服務店。

據公開報道顯示,第一家店是由蘇寧易購門店改建而成。據透露,在上海地區,蘇寧汽車和柚紫養車將在一年內在蘇寧的門店聯合建設超過50家的汽車服務連鎖門店,同時計劃在三年內建成超1000家門店。

而合營之外,加盟或者說授權則是蘇寧汽車發展線下門店的又一個手段。

2019年3月26日,蘇寧汽車和柚紫養車達成授權合作協議。

彼時,柚紫養車成為蘇寧汽車全國第一家授權的“蘇寧汽車指定服務商”。而這也正式開啟了蘇寧汽車線下“指定汽車服務商”的全新服務模式。

授牌儀式上,蘇寧汽車總裁劉東皓曾表示2019年將在全國授牌1000家“指定汽車服務商”。

時間走到2019年8月3日,蘇寧汽車在授牌指定汽車服務商上又下一城。和諧汽車旗下獨立綜合售後業務板塊“和諧修車”正式加入蘇寧汽車服務認證體系,成為蘇寧汽車授牌指定服務商。

而在蘇寧汽車2020年戰略發展研討會上,蘇寧汽車後市場負責人宣稱2020年蘇寧將推進500家蘇寧車管家線下服務門店的開設目標。

根據蘇寧車管家的官方說法,2020年蘇寧車管家加盟模式將重點圍繞授權加盟展開,蘇寧汽車專業調研團隊將圍繞具體城市篩選優質服務門店,進行授權加盟,相關加盟流程、門店裝修、人員培訓、供應鏈建設、物流打通等環節均已推出。

應該說,雖然同樣是綜合零售巨頭,但蘇寧的發展路徑要明顯區別於阿里和京東。蘇寧的發展路徑是首先佈局線下零售,協同發展物流,然後再到線上電商平臺。

因此,擁有大量的線下實體店,算得上是蘇寧的最大不同。而線下的豐富經驗和場景,或許算是蘇寧進軍汽車後市場的最寶貴財富。

但在流量層面以及後市場具備的經驗上,蘇寧又似乎不及阿里和京東。甚至,蘇寧過往積累的線下經驗更多是to C端家電生活層面。

因此,對於後市場這個戰場,蘇寧會帶來多大的衝擊?

寫在最後:

總體而言,四大跨界巨頭構建的都是“商品+服務”的新模式。

龐大的線上流量、強大的倉儲和物流能力、金融資源甚至是品牌優勢,算得上是他們佈局後市場的底層支撐。

但就流量而言,這似乎一直爭論不休。

行業中的有聲音指出,互聯網給維修廠引流是偽命題,因為維修廠的客戶就在其周邊三五公里。甚至認為,維修廠被所謂的互聯網打法帶到溝裡,引進線上流量治標不治本。

但慶巖曾認為,先不用考慮“這是我的客戶還不是我的客戶?線上引流客戶是不是都是薅羊毛?”這類問題。

“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是,如果門店的客戶是我們的共同客戶,門店和電商結合是否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更精準的營銷,更好的客戶體驗?”

這種一種爭論,也的確有現實的支撐。後市場上一波的互聯網創業浪潮的結局,就是現實的案例。

或許正是因為前車之鑑,四家跨界巨頭在門店層面的設計都費了一番心思,汲取了早期失敗案例的經驗和教訓。

比如,天貓養車在模式的利益設計中強調線上銷售利潤會和門店進行分配,京車會2.0要做的就是提升門店的盈利效率……

可以說,門店體系構建的結果最終會決定幾家公司的走勢。

而且,從門店端看,2019年開始,門店進廠臺次的下滑危機似乎來的更為猛烈,門店的日子開始越發難過起來。

這幾家會是門店的“救星”嗎?

但其實在門店外,幾家其實都體現出供應鏈企業的味道。

雖然目前大家的階段性重心不同,有人的重點是收購經銷商,有人的重點是發展線下門店,但拉長時間維度來看,他們最終可能都會是趨向於供應鏈屬性的企業。

畢竟,後市場是以供應鏈驅動是多數人的判斷,並且有著國外的成功經驗。

而就目前而言,幾家接下來可能的戰場會在哪裡?門店端的爭奪或許是一大領域。

他們在後市場最終會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