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批溼地公園,推進百鎮千村規劃······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圍繞重大國家戰略這樣幹

建設一批溼地公園,推進百鎮千村規劃······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圍繞重大國家戰略這樣幹

大河網訊(記者 賀志泉 通訊員 王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如何實施,城鄉融合又有哪些新動作?3月20日,河南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將圍繞重大國家戰略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開展百公里生態廊道建設 建設一批溼地公園

以黃河南岸鄭州至開封段、新鄉段、三門峽段為重點,堤外各建設約500米寬、10萬畝生態廊道示範段;開展千公頃溼地公園群建設試點,以鄭州黃河溼地公園為重點,建設一批溼地公園,恢復黃河溼地生態;開展40萬畝灘區耕地高效利用試點,探索“堤內牧草、堤外養殖、城郊加工、集群發展”模式,支持有條件的黃河灘區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引導種植經濟效益高的紫苜蓿等優質牧草。

選擇有典型示範意義的村、鎮 開展特色小城鎮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在推進“百鎮千村規劃”工程方面,將以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落實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要求,把小城鎮和村莊作為城鄉融合的重要平臺,在全省範圍內選擇基礎好、發展快、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100個小城鎮、1000個村莊,率先開展特色小城鎮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在“鄉村規劃、千村試點”基礎上,同步推進鄉鎮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著力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分區域打造山鄉風貌鄉村、平原農耕鄉村、河鄉韻味鄉村規劃樣板。

下放礦業權審批權限 不動產登記一般服務壓縮到3天以內

充分利用現有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審批服務事項“三級十同”、“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一窗受理”等成果,全面推進同一審批服務事項申請材料和審批流程標準化、規範化,切實提升審批效率。深入開展建設用地深化報批提速增效工程,推動解決用地審批週期長問題。深化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重點解決好工程建設領域和不動產登記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進一步下放礦業權審批權限,實現礦業權審批全省“一網申請、分級審批、全程監督”。完善升級自然資源用途管制智能化審批系統,並實現與國土三調、空間規劃、土壤汙染等數據互聯共享。抓好全域不動產登記試點工作,力爭不動產登記一般服務壓縮到3天以內。

提升用地效率 助推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

推進“百園節地增效”工程。為加快盤活各類園區存量土地,印發實施《推進產業集聚區和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選擇試點地區,強化源頭管控,優化盤活利用措施,創新土地供應和利用方式,加強用地監測評價,擴大有效供給,以用地效率提升促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助推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

露天在產礦山全部納入綠色礦山建設範疇

推進“三山”綜合治理工程。持續深入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建設,啟動省級綠色礦山評選工作,支持省內大中型露天礦山和條件較好的地下在產礦山建成綠色礦山,露天在產礦山全部納入綠色礦山建設範疇,完成1000個礦山生態治理(面積5萬畝以上),2020年年底完成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既定目標。

聚焦耕地保護 完成違建清查整治專項行動

推進自然資源領域專項整治工程。聚焦耕地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深入實施《打好耕地保衛戰專項工作方案》,利用一年時間開展集中攻堅,深入開展問題自查,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確保問題逐項解決到位。著重在長效常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日常監管長效機制,深入摸排自然資源領域涉黑涉惡及其背後“保護傘”線索,梳理分析行業亂象,補齊制度監管漏洞,完成違建清查整治專項行動自查自糾階段任務。

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和大數據平臺建設工程

著眼積極履行公益服務保障職能,聚焦全省重點項目建設規劃、汙染防治攻堅、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數據服務,建設自然資源動態監測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部門數據互通,實現政府部門間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深入開展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推動“多測合一”,提高衛星遙感影像推送服務水平,加快構建全空間地理信息數據資源池。支持鶴壁地理信息成果融合應用試驗區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