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助青海貧困戶脫貧增收

<article>
“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助青海貧困戶脫貧增收

圖為互助縣五峰鎮轉嘴村青海稅務“格桑花”牌菜籽油粉紅大會現場。(資料圖) 李顯元 攝

中新網西寧3月21日電 題:“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助青海貧困戶脫貧增收

作者 孫睿 蒲積芳

“格桑花,是幸福的花,誰要找到它,幸福就會伴隨他。”這是在青海高原人們口口相傳的一句俗語。

正是因為“格桑花”在青海高原人心中的幸福寓意,2016年,青海省稅務局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轉嘴村扶持建成的“榨油坊”搭乘國家扶貧政策的“春風”,變成了年產量達22萬斤的規模性企業。

“青海稅務‘格桑花’牌菜籽油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村子也於2018年底實現了脫貧摘帽。”青海省稅務局考核考評處副處長、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五峰鎮轉嘴村第一書記辛秉國說。

“格桑花”牌菜籽油是青海省稅務局2016年在聯點幫扶互助縣轉嘴村投入20萬元建成的“榨油坊”品牌。

“榨油坊”建成初期,因產量低、扶貧村就業人員操作流程不規範、食品安全難達標準等諸多原因,一度讓“榨油坊”的經營面臨許多困境。

青海省稅務局副局長高世俊介紹,為解決“榨油坊”面臨的生存困境,青海省稅務局與五峰鎮、互助縣黨委及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建立起以“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模式來為後續扶貧工作實現可造血、可持續涵養產業。

自建立起“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新模式後,轉嘴村的“榨油坊”就與互助縣通達油脂公司“聯姻”,短期內便解決了“榨油坊”原來產量低、食品安全難達標準等問題,合作社經營模式轉變為企業化、規模化經營,並通過青海稅務“格桑花”牌菜籽油商標的註冊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2019年‘格桑花’牌菜籽油年產量達22萬斤,“其銷售已覆蓋至全省各地及北京、哈爾濱等大中城市。2018年還在青海貴南牧場承包1000畝耕地種植有機菜籽,2020年9月份將拿到國家有機認證,按照青海耕地產量,屆時有機菜籽油價格將攀升至每斤18元。”辛秉國計算道。

目前,因“格桑花”牌菜籽油產量的節節提升,僅靠轉嘴村耕地種植已遠不能滿足原材料供應需求。為此,青海省稅務局決定以大面積收購互助縣油菜籽來滿足企業生產,對聯點扶貧轉嘴村村民種植的菜籽,在收購時要比市場價高0.1元,在鼓勵和保護轉嘴村農民種植積極性的同時解決企業原材料的需求問題。

今年58歲的邢世傑是轉嘴村貧困戶,家裡只有他和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前些年因務農收入低加上孩子上學,成了貧困戶。自從他把家裡的8畝耕地全部用來種植當歸和菜籽,加上兒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2019年底邢世傑家庭年收入達到了42000元。

邢世傑說:“我一個莊稼人,從來沒有想過日子還會過得這麼好,去年僅種植菜籽這一項我就拿到了2000餘元的分紅呢。”

此外,青海省稅務局還以減稅降費為背景,落實更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吸納更多貧困戶用工就業,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涉農產業,梳理發佈支持農業領域生產稅收優惠政策指引,將稅收政策利好送到田間地頭。

青海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谷劍鋒說:“我們將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格桑花’牌菜籽油做大做強,進一步補強全省稅務系統聯點扶貧村培育起來的精品犛牛肉、‘延守’有機粉條、土豬、土雞、優質土豆、大蔥、胡蘿蔔等產業。我們不僅要讓‘格桑花’牌菜籽油‘一枝獨秀’,更要讓我們扶貧的其他產品‘百花齊放’。”(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