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小青經典散文:看 茶 去


範小青經典散文:看 茶 去

清明前的一天,我們去洞庭東山的茶村,看茶農採茶。天氣陰鬱著,時時飄下些細碎的小雨,春寒猶在。而我們中的好幾個人,因為今天要來看茶,頭一天特意聽取天氣預報,結果上了當,因為天氣預報說,今天晴天,氣溫也高,大家便換上春裝來看茶了,這就被凍著了,但是情緒卻是高的。因為要拍電視,茶農先集中在一處,到差不多的時候,就四散到茶樹中。茶農大多是些婦女,年輕的,也有年紀稍長的,穿著隨意的衣服,在綠的茶樹叢中,點綴出許多色彩。她們靈巧的手上下飛舞,象歌裡唱的那樣,“姐姐呀,採茶好比風點頭,妹妹呀,採茶好比魚躍網”,將嫩綠的細小的捲曲著的葉子摘下來,扔進揹簍,她們對我們提出的問題,笑眯眯的一一解答,她們的笑容和吳儂軟語,就很象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

同行中有一個人在說,從前釋加牟尼坐在茶樹下悟禪,苦思冥想難以得道,釋加牟尼就摘了幾片茶葉塞進嘴裡咀嚼,茶的苦澀清香洗淨了心肺的濁氣,釋加牟尼頓悟。他說了之後,就有好些人,也將隨手摘下的一兩片兩三片茶葉嚼了起來,品咂著未經烹炒的生茶的天然意味。

有一位樸實的老茶農,帶領我們去看他的試驗田,他試驗的無根遷移栽培法獲得了成功,使得碧螺春茶葉的產期提前了,產量也有所提高,他說,現在全村的茶農都早跟著他學呢。我們說,全村的人學你,那你又是跟誰學的呢,他說,我是看電視看來的,電視上的農業科學節目,講的是其他地方,講的是無根遷移栽培別的農作物,他就想,別的農作物可以,我的茶葉行不行呢,他就試了,試著試著,就成了。後來雨越下越大,我們紛紛跑回停在村口的汽車上,茶農就騎上了他的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沿著山路下去了。我不知道他姓什麼叫什麼,認不認識字,或者是文盲?我從車窗裡看他的背影,看到他的套鞋上褲管上,沾滿了泥巴。

範小青經典散文:看 茶 去

看茶的活動繼續著,我們還要去看最精彩的炒茶,去看炒茶前的揀剔,去看茶農的那一雙神奇的手,怎麼在180度的熱鍋裡將茶葉搓揉成形,搓團顯毫,然後,我們還要品茶,要談一談與茶有關的文化現象和經濟現象,只是且慢,此時此刻,站在洞庭東山的山坡上,放眼望去,萬頃太湖碧波浩渺,我們的思緒,也已經飄蕩去很遠很遠了。

洞庭東山在太湖邊,這個伸入太湖的半島上,長滿果樹,掩隱著許多的明清古建築,茶葉就生在這些果樹下,古屋旁,所以它們悠久,又香,從前曾經被叫作“嚇殺人香”。那時候它還是野生的茶樹,就長在山壁間,農民經過的時候,聞到它的香味,驚呼地說:啊呀呀,香得嚇殺人。後來康熙皇帝來了,當地的官員拿這種香茶請康熙,康熙喝了茶,大加讚賞,但是想了想,他覺得這個名字不雅,康熙說,別叫什麼嚇殺人了,你們看這茶葉,又是碧綠的,又捲曲如螺,又是早春時候下來的,我看就叫碧螺春吧。

據說,我們看到的,已經是明前的最後一次摘採了。茶樹是非常慷慨的,僅明前的日子裡,就能供茶農摘採好幾批,而且,採得越多,它們就生長得越快也越多。過了清明,在雨前(穀雨前),也依然還能採好幾次,再往後,茶葉老一些了,還能做成炒青,濃香,而且經久耐泡,所以有人說,雖碧螺春名聞天下,這裡炒青,也是獨樹一幟的。

茶樹尚是如此,我們站在茶樹前,應該有人會想到,我們如何努力自己的人生,為自己也為他人多作一點事情呢。

範小青經典散文:看 茶 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