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島重工:跨過“三道坎”,訂單往前趕

一頭是產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軍令狀”,一頭是熟練工人不足、原料急缺等“攔路虎”。面臨困境,企業該如何自處?

威海石島重工有限公司選擇以靈活高效的內部機制渡過難關、再創新高。“產能、產值每天都在增長,一季度完成壓力容器訂單將接近8000萬元。”威海石島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靖滿面春風,“到4月份,我們能創下同期最高的生產效率!”

天天有增長,月月“連級跳”,石島重工是怎麼做到的?

時間回到2月3日。威海石島重工母公司泰山集團主要負責人專程來威,現場調度疫情防控和復工事宜。劉靖備受鼓舞,但也有些忐忑:“按照之前制訂的目標任務,今年產值增速要達到20%。老實說,剛復工時,我們心裡都有些七上八下,現在心氣勁兒提上來了!”

石岛重工:跨过“三道坎”,订单往前赶

由此,石島重工如齒輪般開始高速運轉。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一場場線上視頻會議接連召開;儲備防疫物資、準備復工手續,企業管理層四處奔走、全體員工緊急動員;當地政府部門及時援手,幫忙填上口罩等物資缺口,進行復工政策精準指導……

2月10日,石島重工在預定的時間如期復工,並統一思想:任務不變,指標不減,20%的產值增幅必須做到!

石岛重工:跨过“三道坎”,订单往前赶

邁過復工的坎,石島重工仍面臨困境:訂單就位,“兵馬”不足。復工後最初十多天,縱有年前攢下的億元訂單,但回鄉過節的外地員工進不來,本地熟練技工只到位百餘名。“部分車間產能只能達到平時的2、3成,就像木桶裡的‘短板’。偏偏我們是各工種高度協同作業,哪個車間拖後腿都不行。”劉靖說。

情急之下,石島重工又臨時抱了一回佛腳。考慮到生產線部分輔助崗位存在共性,公司大膽採用員工“內部共享”機制,對現有員工開展突擊培訓,實現5大車間內員工互相調劑,把有限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儘可能確保主要產品的產能不受影響。

石岛重工:跨过“三道坎”,订单往前赶

“這個臨時的法子效果不錯!”劉靖滿臉興奮,“在崗員工不到一半,但產能超過了平時的60%。新機制下,每個人都在‘超常發揮’!”

不光“1+1>2”的內部員工共享機制活力迸發,面臨工人短缺問題,石島重工一手召回各地熟練工,一手與榮成市技師學院達成合作,根據壓力容器生產技術開展“定製培訓”,建立起以老帶新機制。在石島重工,通過“定製培訓”引來的“新工人”30多名。

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還有第三道坎在等著——所需原材料庫存告急。

受疫情影響,省內高速公路關閉,生產壓力容器所需的特殊鋼板等大宗原材料遲遲運不來。面對“無米下鍋”的窘境,公司與供貨商河南舞陽鋼鐵軟磨硬泡,最終說動對方,將原本的公路運輸改成鐵路運輸,下火車後再從文登將鋼板陸運到石島。原本需要兩週才能到廠的原材料只用了4天,時間成本省去一大塊。

復工復產順利、新老員工到崗、原料供應充足,石島重工成功邁過“三道坎”,產能如春筍般拔節而起。現在,公司車間門前,平均每天都有價值一百餘萬元的壓力容器運往全國各地。按劉靖計算,到4月,石島重工產將再次“拔節”,當月交付近6000萬元訂單,節後新籤的1個億訂單下半年也能接連交貨。

“上一次遇到類似困境還是10年前的金融危機。但這次,在各級政府的快速反應和務實舉措幫助下,我們更加從容。”每天和員工們一起忙碌著,劉靖渾身上下充滿了樂觀勁兒:“訂單越來越多、越趕越快,我們有信心把產值增長的目標繼續做大!”(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初佳倫 實習記者 於淑儀 通訊員 卞紅波/文 楊志禮/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