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春花生的備播6要點


地膜春花生的備播6要點

地膜春花生在冀中南和冀東平原地區種植面積較大,這種模式在花生春季生產中是一種高效的種植模式。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可以實現花生提早播種,提高產量,及早上市,提高複種指數,增加種植效益,花生播種前後應做好6個方面。

一、選擇土壤

花生是一種耐乾旱、耐瘠薄的油料作物,尤其喜歡通透性好、晝夜溫差大的沙性壤土。選擇上茬未種植過花生、豆類作物的地塊,以大蔥茬、玉米茬、蔬菜茬等為好。


地膜春花生的備播6要點

二、選擇優種

覆蓋地膜能夠提高土壤溫度,增強保墒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花生根系發達,對養分的吸收利用率高,所以花生增產較為顯著。為提高種植效益,地膜覆蓋栽培應選擇增產潛力較大、產量較高、抗病性強的大果型類的品種,如冀花2號、冀花6號、冀花4號、魯花11、花育18等品種。

三、配方施肥

花生是一種高產油料作物,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因為其本身具有固氮作用,對氮肥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對磷、鉀肥的需求量較大。地膜春花生要實現高產,一定要保障充足的養分供應,做到有機肥與化肥結合使用。有機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畝施農家肥5000公斤、硫酸鉀型複合肥50公斤。增施鈣肥可以有效預防爛果病和黑膏藥斑,每畝施用50公斤過磷酸鈣磷肥。增施硼肥和鋅肥各1公斤能明顯提高座果率,提高莢果飽滿度。

四、藥劑拌種

花生種子剝殼過早容易導致種子質量下降,種子失去外殼的保護,會吸收空氣中的不良氣體和有害物質,活性大大降低。花生種子在播種前半月剝殼為好,將剝完殼的種子盛放在編織袋中,選擇通風乾燥的地方貯藏。在播種前3-5天,選擇晴朗天氣的中午前後,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鋪設報紙,將花生種子攤到上面晾曬3-5個小時。將曬後的種子挑選分級,揀出病粒、殘粒、發芽粒。之後,選用適樂時等殺菌劑拌種,可以有效的預防莖腐病和根腐病的發生。


地膜春花生的備播6要點

五、適時播種

生產上常會出現兩種誤區,一種是提早播期,地膜花生播期過早,因早春氣溫不穩,甚至出現倒春寒或寒潮,會對早播的花生帶來很大的威脅。輕則造成缺苗斷壟,嚴重的導致毀茬。另一種是延遲播期。延遲播期,地膜覆蓋的作用不能得以充分發揮,上市期相應推遲,會影響到種植戶的收益。試驗表明,地膜春花生的播期一般早於露地春播花生10天左右,在冀中南地區一般在4月15-20日為宜,冀東地區延遲一週。

六、適宜密度

地膜春花生栽培密度不宜偏小也不宜過大,偏小會影響產量,過大單株結果率下降,浪費種子,降低產量。先起埂,埂基部寬85-90釐米,頂部寬50-55釐米,高10-12釐米。生產上一般常採用一膜雙行栽培模式,行距掌握在30釐米,株距15-18釐米,畝密度為10000穴左右,每穴兩粒,畝用種量16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