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底中心校關於“新冠防控指南”學習之學校負責人篇(第46期)

近日,教育部下發了《中小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臨渭區教育局也組織了相關學習,臨此開學之際,我鎮再次組織教職工、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學習該指南,近期將分為若干篇推出,歡迎大家關注學習,今天來看這一篇,學校負責人職責。

1.完善組織領導。學校成立由校長(法人代表)/黨組織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長為主要負責人的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的各項傳染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明確學校疫情報告人。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學校主要領導、各部門負責人、校醫(保健教師)、班主任、後勤處、教育處、少先隊/團委、學生社團/志願者等人員,部門及人員分工明確,逐級壓實責任,落實防控物資和經費。

2.落實分工責任。學校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和管理下,開展本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並接受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的監督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技術指導。

3.強化聯防聯控。學校內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繫網絡。同時,掌握屬地教育行政部門、衛生健康管理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就近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所在社區等疫情防控人員及其聯繫方式,加強溝通,聯

防聯控。

官底中心校關於“新冠防控指南”學習之學校負責人篇(第46期)


4. 提前健康排查。明確部門及班級人員管理職責,掌握全校師生員工的健康狀況和行程動向,瞭解其外出史、接觸史、疾病史等關鍵信息,嚴禁師生員工帶病返崗返校;學校及時彙總師生員工健康信息,實行“日報告”與“零報告”制度,並向教育行政部門報告。發現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與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聯繫。

5.加強培訓。及時將疫情防控相關知識通過微信、短信、校園網等途徑發送給師生員工和家長,提高防範意識,做好科學防護,同時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普法教育,提示任何人瞞報疫情信息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負法律責任,增強法律意識。開學前教職員工必須熟悉、掌握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項制度,依法、科學、精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6.建立“兩案九制”。制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完善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等九項制度,建立“兩案九制”。

官底中心校關於“新冠防控指南”學習之學校負責人篇(第46期)


7.改善校園環境。利用開學前的時機開展校園環境整治行動,加強校園內教室、宿舍、食堂、會議室、廁所、衛生間等重要公共場所的保潔和消毒,徹底清理衛生死角。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和設置(臨時)隔離醫學觀察場所,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症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8.做好物資儲備

(1)個人防護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兒童選用性能相當產品)、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及以上)、工作服、隔離衣、醫用防護服、護目鏡、一次性橡膠手套、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

(2)晨午(晚)檢物品: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等體溫測量儀器,壓舌板,手電筒。所有寄宿制學校要按照每個學生宿舍一個體溫計數量配備,同時提供足量的75%酒精棉球,並做好體溫計使用和消毒方法宣教,避免交叉感染。

(3)消毒用品:可用於環境的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類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等);用於手(皮膚)的消毒劑如碘伏、75%乙醇等及其他速幹免洗手消毒劑。

(4)消毒器械:移動式紫外線消毒設備、超低容量噴霧器、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器、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嘔吐物應急處置包、高溫(蒸汽或煮沸)清洗消毒設備、廢棄口罩專用的帶蓋收集桶等。

(5)其他設備:有人情況下可以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人員密集的場所還可以使用紅外線體溫探測器等設備。

9.實現停課不停學。各地各校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結合當地疫情防控形勢,不能按時開學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提早組織教師開設網絡化教學課程,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統一管理,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10.加強監督指導。分解防控責任到部門和具體人員,壓實責任,制訂完成時間表,組織開展防控任務落實情況的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

11.避免人群聚集。學校不得舉辦任何形式、人數眾多的現場集體活動。暫停師生員工到疫情高發地區參加活動(政府安排的定點支援除外)。嚴控師生員工到境外及其他省市參加交流、學習活動。

12.疫情防控期間校園實施封閉管理。嚴把校門關,謝絕一切與教學、衛生防疫等工作無關的外來人員進入校園。每天對進入校園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身份確認,瞭解疫情高風險地區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居史,以及相關人員接觸情況,體溫正常且符合要求者佩戴口罩方可入校。

供稿:臨渭區官底中心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