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到底是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儲蓄?你覺得呢?

非一般的鐘老師


疫情過後,我認為是增長試消費,社會對各方面的需求量都會加大,復工也會加班加點的生產,現在開始各個地方重點工程項目開始先後復工,首先考慮的是防疫和醫療物資,第二是民生物資和糧食生產


億啟和尚


“我覺得疫情過去,應該是報復性儲蓄,不是報復性消費,在這場疫情裡,很多人被沒平時沒有備好現金而鬧心焦慮。頂多出去逛個街,吃點街邊小吃,其他方面,還是比較理性消費的。” “因為疫情被困在家裡的時候,我也是挺開心的,吃得好,睡得香,沒有特別渴望用什麼東西來彌補自己。我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勤勤懇懇地攢錢,都沒有亂花錢。”

什麼是報復性消費?

報復性消費指的是,人們的消費需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壓抑後,會有一段大的釋放和反彈。如果你很有錢,當然可以報復性消費。不過我的觀點剛好相反,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一直沒有收入,你的錢能支撐多久?一個很扎心的事實:大多數年輕人並沒有多少存款。對於三十多歲的人來說,可能經過七八年的職場打拼,有點存款,拿出十幾萬可能不成問題。但對於剛畢業沒幾年的人來說,存錢太難了,我記得我剛畢業參加工作那幾年,身邊的同齡同事都存不下錢,在北京一個月賺七八千一萬多,但是一個月房租可能就要兩三千,吃飯也很貴,平時再買買衣服鞋子,社交再花一些,談戀愛的更別提,基本一個月夠花就不錯了,存什麼錢?好不容易存點錢,想買個蘋果手機,一萬沒了,有的年輕人還要整整牙,矯正近視,這些花費更高了。存錢,想得美。

以前有個段子,說是段子,其實很寫實:大城市賺的錢大城市花,一分別想帶回家。而且更重要的是,現在很多工作的工資模式是:低底薪+高提成。大白話就是,可能你月收入一萬五,但其中一萬是銷售提成或者業績獎金。這意味著,疫情這兩個月,即使老闆還給你發薪,你也只能拿個很少的底薪。所以,能不慌麼?錢沒怎麼賺到,但以前欠下的債,樣樣不能落,信用卡,花唄,房貸,車貸,各種貸。按照剛才說的工資模式,30多歲的人可能更慌。因為很多人到混到這裡,做個小主管或者項目負責人啥的,更依賴的是那部分彈性收入,而非底薪。而這些三十多歲的人,可能都揹著沉重的房貸,靠底薪肯定沒得還,只能消耗自己的存款了。但一個揹著房貸車貸的中年人,能有多少存款呢?疫情過後,不少東西肯定漲價,有些已經漲了,水果蔬菜豬肉還能正常消費就不錯了,還奢望什麼報復性消費?

“別再說疫情後報復性消費了,我已經被疫情前的過度消費報復了”

很多人已經吃了疫情前過度消費的虧,沒有存款,於是去超市,看著土豆貴了、茄子貴了、白菜貴了,連買菜都要小心比較了,排骨都捨不得吃,沒底氣吃了,你說誰報復誰?


靖遷依


報復性消費


重說中國史


報復性消費


悅巢業之峰裝飾陳學習


沒有錢怎麼消費!


雄磊


一半一半吧


青秋橘


銷費唄


用戶6563108993346


報復性儲蓄


iamrobi


二者不能相提並論。為什麼要報復性消費。前提條件是要有錢。我報復性消費買回來的東西有用嗎? 還是要理性消費。 致於報復性存儲可以理解。畢竟現在誰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所以有一定儲蓄。可以緩解意外事件發生。個人履歷僅供參考



莽山瑤家手機店小哥


肯定是報復醒存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