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國仿製過哪些武器(寫出被仿製出來的武器)?

二戰武器愛好者


實話實說,二戰期間中國仿製武器和生產武器的主力是國民黨的兵工廠,我軍兵工廠生產能力較為有限。

抗戰期間,國軍兵工廠累計生產了約50萬支步槍、4萬挺輕機槍、2萬挺重機槍、6萬支槍榴筒,4萬支擲彈筒,4門高射炮,94門戰防炮,12000門各式迫擊炮

而我軍兵工廠雖然規模較小,缺乏原材料,但我黨技術人員克服艱難險阻,累計生產1萬支步槍,33挺機槍,4155支擲彈筒,2200支槍榴筒,900多門迫擊炮;

那麼這些仿製的武器都有哪些型號呢?

手槍方面

(1)毛瑟手槍

毛瑟手槍就是當年紅遍中國的“駁殼槍”,從游擊隊到正規軍,全國各地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主要仿製兵工廠是漢陽兵工廠、上海兵工廠、衡陽軍械局、大沽造船廠(是的您沒有看錯,由於大沽造船廠製作工藝較好,槍身非常光滑,大沽造船廠生產的駁殼槍又稱“大鏡面”)

(2)勃朗寧1900式手槍

大名鼎鼎的勃朗寧手槍,在抗戰時期,又被成為“擼子”“八音子”,是著名世界槍械設計師勃朗寧先生設計的一款防禦型武器,中國曾採購並大量仿製過。

主要仿造工廠是上海兵工廠

(3)32號左輪手槍

來自美國著名槍械師史密斯研製,抗戰時期,我國第44兵工廠大量仿製過該槍,設計精準度高、動作可靠。

步槍方面

(1)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毛瑟步槍委員會步槍,又稱老套筒,該槍自1904年漢陽兵工廠生產以來,幾乎參加了中國所有的戰役,一直到抗美援朝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是中國戰爭史上的神話。

(2)德國1924式毛瑟步槍

1932年,中國從德國引進1924式毛瑟步槍並進行了仿製,由第11兵工廠進行生產,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

(3)日本38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由於射程遠、精度高,容易訓練新兵,分別得到了閻錫山和我軍的青睞,閻錫山自建兵工廠仿製了三八式步槍,稱之為65步槍,我軍兵工廠也曾仿製了該槍,稱之為81式馬步槍。

輕機槍方面

(1)捷克ZB26式輕機槍

捷克造輕機槍是中國大量仿製並裝備軍隊使用的輕機槍,可以說捷克式輕機槍已經成為中國軍人的標誌,抗戰期間累計生產4萬挺。

(2)瑞士啟拉利式

瑞士啟拉利式輕機槍主要是四川軍閥劉湘的兵工廠在仿製和生產,一共生產了6000餘挺,紅軍時期曾經繳獲過,八路軍和解放軍沿用。

衝鋒槍方面

(1)MP18衝鋒槍

中國最早仿製的衝鋒槍,中國俗稱“花機關”,中國多家兵工廠都曾仿製過,多裝備在精銳突擊部隊。

(2)湯普森衝鋒槍

有芝加哥打字機之稱的湯姆遜衝鋒槍,最早是在1938年太原兵工廠開始仿製並生產。

重機槍方面

(1)MG08馬克沁重機槍

1934年德國向國民黨贈送了MG08馬克沁重機槍的圖紙,由金陵兵工廠進行了仿製,中國命名為24式重機槍,抗戰期間累計生產了1萬多挺

(2)M1917式勃朗寧重機槍

1921年漢陽兵工廠仿製成功的美國勃朗寧勃朗寧重機槍,被命名為30節,抗戰期間總計生產9000多挺

擲彈筒方面 日本大正10年式擲彈筒

擲彈筒是一種輕型迫擊炮,口徑為50mm,需要經驗豐富的士兵來設計。

1934年漢陽兵工廠仿製成功,1938年進行了改進生產出了27式擲彈筒,

迫擊炮方面

(1)布蘭德1935年式60mm迫擊炮

國民黨政府赴歐洲軍事考察時,一眼看中了布蘭德1935年式60mm迫擊炮,回國後就參考實物自主仿製了該炮,1941年第50工廠仿製成功,命名為31式迫擊炮

(2)法國120mm迫擊炮

1944年製造成功的仿造法國120mm迫擊炮,命名為33式120mm迫擊炮,適合山地作戰,中國軍隊曾大量裝備

(3)法國布朗的1930式81mm迫擊炮

1931年,以法國布朗的1930式81mm迫擊炮為基礎金陵兵工廠仿製出了放大版的82mm迫擊炮,被命名為20式82mm迫擊炮,抗戰期間累計生產1萬多門。

戰防炮-德國PAK37

37mm德制PAK37戰防炮是一款非常著名的武器,是一種輕型牽引式火炮,主要用於反坦克使用,中國也引進了改型戰防炮,1938年開始仿製改型戰防炮於1941年仿製成功,命名為30式37mm戰防炮,總計生產了94門。

手榴彈-德國M24式手榴彈

在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手中,手榴彈成為戰士們最有力的武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生產了三千萬枚手榴彈,都是德國M24或者其改進型,這些手榴彈也帶走了大約40萬左右日軍的性命。


小油瓶侃歷史


二戰期間,由於自身工業基礎薄弱,加之研發能力又很低,造成中國軍隊的武器非常缺乏,為了有效解決軍隊武器匱乏的現狀,全國各地興建了許多兵工廠,以仿製引進的國外武器為主,為中國在二戰期間戰勝法西斯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說起二戰期間中國仿製的武器,就不得不說到太原兵工廠,太原兵工廠是山西軍閥閻錫山創辦的一家大型兵工廠,是當時中國三大兵工廠之一。太原兵工廠引入了德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又結合自身實際,研發和生產出多種拳頭武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炮、衝鋒槍和手榴彈。下面我就給大家先介紹幾款大名鼎鼎的晉造武器。

晉造仿德國M24手榴彈


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手榴彈物美價廉、經濟實惠,是當時中國最好的手榴彈之一。晉造手榴彈的原型德國M24手榴彈,M24手榴彈是二戰中德軍的制式手榴彈,輕便靈巧、威力大。晉造手榴彈在M24手榴彈基礎上進行了改良,最顯著的就是縮短了手榴彈的木柄,方便了投擲。晉造手榴彈質量雖然比不上美國的香瓜手雷,也比不上原裝的德國M24手榴彈,但性能也非常出色,比其他兵工廠的手榴彈性能都要好,比八路軍的邊區造強的更不是一點點。八路軍使用的邊區造,扔出去經常炸不響。晉造手榴彈很少出現啞彈的情況,扔出去一炸就是一大片。馮玉祥曾繳獲了一批晉造手榴彈,驚呼 “又幹又脆,一炸粉碎”,馮玉祥眼饞的不得了。

晉造仿美“湯姆遜”衝鋒槍


由於晉造“湯姆遜”是仿製自美製“湯姆遜”M1921,因此兩款槍都使用的是11.43毫米子彈。眾所周知,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所使用的制式步槍是使用6.5毫米子彈的三八式步槍,即便是日軍繳獲了晉造“湯姆遜”衝鋒槍,他們也沒有子彈提供給晉造“湯姆遜”使用。而晉造“湯姆遜”當時也被廣泛裝備於晉綏軍和八路軍,尤其是在八路軍的手中充分發揮了其火力猛的特點。但是,受限於當時的國力,八路軍戰士在使用晉造“湯姆遜”衝鋒槍期間就經常反映該槍金屬部件加工粗糙,尤其是槍管多有瑕疵。若是不經常進行維護和保養,就比較容易出現炸膛等危險事故。

晉造仿德國M1896駁殼槍


山西軍閥閻錫山"晉廠"製造的"一七式"11.43mm半自動駁殼槍,其構造與德國M1896式大同小異,惟口徑大了不少,主要原因是閻錫山引進並大量仿造了早期型號的"湯姆遜"11.43mm衝鋒槍。手槍與衝鋒槍使用同種槍彈,難得舊軍閥還有一點"現代"意識。晉造駁殼槍受制於材料和加工精度限制,性能不比德造原型槍,射擊精度更低,而且槍管壽命不高,威力還可以,在槍膛過熱時會發生故障(材料不行)。槍管膛線壽命低。但對當時來說這些在沒有更好的替代品的情況下這還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晉造仿日本三八大蓋步槍


山西造的三八大蓋口徑為6.5×50mmSR,採用旋轉後拉式的槍機,全槍長1274mm,槍管長797mm,全槍質量為3.99kg,槍彈射擊時的出口速度762m/s,供彈方式採用的是5發內藏式的彈倉。晉造的三八大蓋性能匹敵原裝進口的日本產品,堪稱是抗戰時中國軍隊仿造槍支的精品,迄今為止在很多地方的博物館都有收藏,總產量也不小,在抗日戰爭中,成為北方中國軍隊手裡的戰鬥利器,為最終擊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

晉造仿日本75mm火炮的13式火炮


晉造13式火炮是中國軍隊抗戰時裝備的主要型號。該炮是日軍大正6年式75mm火炮的仿製品,當時瀋陽和漢陽兵工廠都有仿製,唯有晉造水平最高。晉造13式火炮射程比日軍原版多了1000米,最高可達到7000米,而且射擊精度高、拆卸方便。牽引只需兩匹騾馬,分解後可由6匹馬或13個戰士揹負行軍。 由於深受廣大官兵喜愛,晉造13式火炮產量非常大。從1923年到1930年,總共600多門火炮裝備部隊。

除了太原兵工廠仿製的武器在,二戰期間還有幾款經典的仿製武器,下面我們再瞭解一下:

仿德國毛瑟步槍的中正式步槍


在1932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全國制式武器會議,決定以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為原型進行仿製。兼用為步騎槍,使用7.92x57mm尖彈,作為國民政府軍隊的制式步槍。該槍在德國尚只有小量生產,是當時最新型的步槍。中正式”步騎槍,口徑7.90毫米,全長1110毫米,全重4公斤,初速810米每秒,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刺刀全長約575毫米。“中正式”步騎槍採用7.92毫米×57毫米尖頭彈,殺傷力極大,並可與當時廣泛使用的機槍如捷克ZB26、“二四式”馬克沁的子彈通用。“中正式”的另一個優點是,內部機件、構造均大體相同,包括槍機在內的大部分零件只需稍加修銼即可互換,有的可以直接通用。“中正式”的缺點是拉動槍機較費力,加之,在持續射擊時,槍匣與槍機因受熱膨脹而緊貼在一起,槍機更難拉動;射擊精度、射程都不如日式。

中國仿製捷克ZB-26輕機槍

中國引進捷克ZB-26輕機槍的時間比較早,捷克式機槍1926年正式量產,中國1927年便引進,並由大沽造船所仿製成功,在那個時間點可供選擇的不多。1934年兵工署正式決定採用捷克式輕機槍為制式輕機槍,從此全國各大兵工廠都紛紛開始仿造,從那以後捷克式輕機槍無疑成為中國士兵最為熟悉的武器之一。由於經驗的積累,使用的有效性、維護保養、零配件的供應等都已經非常完善。據統計。國內各大兵工廠仿製的,據保守估算也要超過4萬挺,有人認為數量有可能會達到7-8萬挺。僅第21兵工廠(原金陵兵工廠西遷重慶),有記載的產量就超過1萬挺。


米曹說事


大家好!我是深圳大飛哥,我算一個小軍迷吧,我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但是可能不全面,知道更多的大神後面補充一下咯。(喜歡的話就關注一下咯。)

漢陽造: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洋務派對“毛瑟”非常迷信,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該搶性能比較差,容易出現卡殼,炸膛等現象)為毛瑟步槍,併成功將設計圖紙和生產設備買給了清政府,後來清政府對該搶在漢陽兵工廠進行了大量生產,並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了一定的改良,由於是在漢陽兵工廠生產的,因此被廣泛成為“漢陽造”。


中正式(仿毛瑟步槍):毛瑟系列步槍在當時算得上是比較優秀的槍支,具有精度高,易保養操作等優點。民國初年,政府從德國採購了一批毛瑟步槍,30年代國民政府開始對毛瑟步槍進行仿製,這也得到了當時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的重視,其多次到兵工廠視察,蔣介石認為毛瑟槍的搶長是根據歐洲人身體設計的,而中國士兵比歐洲士兵身高矮,建議將槍托略微縮短、刺刀加長。為表示對蔣介石的尊重,國民政府將新搶定名為“中正式”步槍。

捷克式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結構簡單,射速快,精確度高,維護保養方便,是二戰時期出色的輕機槍之一。

1935年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開始生產捷克式輕機槍,1938年黃紹竑開始在浙江的浙江鐵工廠生產捷克式輕機槍,並稱為七七式輕機槍。後來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兵工廠都有仿製生產過捷克式,此搶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擲彈筒:擲彈筒又可以稱之為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於日本軍隊。擲彈筒重量較輕,可以單兵攜帶,操作簡單,殺傷效果好(可以用來殺傷躲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人),但也存在一個重要的缺點就是無法精確瞄準和射程太短,容易傷到自己人(冀渤特區司令官坂本旅團長就是被自己人用擲彈筒發射的小型炮彈炸死的)。後來中國軍隊繳獲擲彈筒後加以仿製,因為根據地條件限制,無法給拋射筒刻上膛線,因此採用滑膛結構,為了不影響使用,將拋射筒加長。(因為只是小批量的仿製生產,當時並沒有給仿製品取名)。


當時中國貧窮落後,很多武器都是仿製的。寫得不好,莫見怪!


豬小妹的超級奶爸


抗戰前蔣介石南京政府的軍工製造能力就很低下,國民黨軍隊中裝備鞏縣製造的中正式步槍的數量都不多,有些甚至還在使用漢陽造老套筒,抗戰前買了捷克式輕機槍的專利,才有能力生產捷克式輕機槍,甚至還生產馬克沁重機槍,火炮方面只能仿製日式五十毫米擲彈筒、六零炮、八二迫擊炮,最大的火炮仿製過七五山炮,口徑超過八十八毫米就要從德國進口,就連七五炮也生產能力不足,為滿足軍隊需要,從日本進口了不少七五山炮,從比列時進口少量普福斯七五炮。

當時中國最完善的軍工基地在東北,而且東北可以生產一百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只可惜被少帥送給了日本人。

山西兵工廠仿製過德國斯德爾尼斯衝鋒手槍,也仿製過美國湯姆遜衝鋒槍,也能生產七五炮,可惜太原淪陷,山西兵工廠也沒了。

到抗戰時,重慶兵工廠便開足馬力以大規模生產步槍為主,以滿足前線的需要,所以機槍方面的產量相對較少,裝備部隊的就象是萬國牌,五花八門什麼機槍都有,下圖可以看出裝備部隊的都是什麼機槍?一為瑞士啟拉里機槍,二為蘇聯捷格加廖夫機槍,三為法國哈斯開斯機槍,四為捷克式,五為比列吋30勃郎寧輕機槍,六是英國布郎機槍,七才是中國後製的zB26仿製型。


jianchi


二戰期間中國仿製過的武器不少,下面就簡單羅列一些(不含抗戰前仿製在抗戰期間停止生產的武器):

步槍

1、漢陽造步槍

漢陽造其實就是在德國1888年式委員會步槍的基礎上略加改進的仿製品。應該說漢陽造在中國仿造的歷史很悠久,湖北槍炮廠在1893年就開始試製該槍,並做了稍許改進,取消了1888年式上的套筒,並將槍管外圓略為增大。

1910年時,湖北槍炮廠又根據德國1898年式毛瑟步槍,將表尺改為固定弧形式,並在槍管上增加一個護手的木製護蓋,並最終將其命名為漢陽造7.9毫米步槍。

漢陽造雖然是一款比較老舊的步槍,但是因為當時中國軍工產業比較落後,漢陽造畢竟生產多年,生產流程已經非常熟悉,所以抗戰時間還是繼續生產。特別是抗戰時期因為兵工廠搬遷,中正式步槍一度產量大受影響,漢陽造在1939年至1942年間,產量反而超過了,中正式步槍。

據統計,在1937年至1944年間,共生產了233864支漢陽造,在抗戰裡發揮了很大作用。

2、中正式步槍

中正式步槍是仿造的德國1924年式毛瑟步槍,1934年國民政府軍政部購買了1萬支1924年式毛瑟步槍,並取得其圖紙,命鞏縣兵工廠開始仿製。1935年正式開始生產,定名為24年式步槍,後改名中正式步槍。

中正式步槍因為較漢陽造更為先進,因此很快軍政部就下令大規模生產。在1938年以前,中正式步槍產量一直高於漢陽造。但是之後因為兵工廠為了躲避日軍而內遷,造成中正式步槍生產受到影響,因此產量急劇下降,直到43年以後產量才逐步上來。

據統計,在1937年至1944年間,共生產了309100支中正式步槍。

3、三八式步槍

閻錫山在山西創立的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從1924年其就仿製日本的三八式步槍,一度月產量達到3000支。抗戰爆發以後,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被日軍佔領,部分設備轉移以後繼續生產三八式步槍,不過產量受到了很大影響,大約總產量在1萬支左右。

機槍

1、仿瑞士啟拉利式輕機槍

1935年重慶華興機器廠仿造了瑞士啟拉利式輕機槍,到1939年才停止生產,共生產了3000餘挺,其中抗戰爆發以後生產的大約有1900挺。

2、民26式輕機槍

民26式輕機槍就是仿捷克ZB26式輕機槍,經常出現於各種抗日劇中,大家一定很熟悉。國內最早是天津大沽造船所於1927年開始仿製的。1935年將捷克式輕機槍定位制式機槍後,各廠也逐步開始生產,並正式命名為民26式輕機槍。在抗戰期間,民26式輕機槍共生產了大約3.8萬挺,成為當時應用最廣的一種輕機槍。

3、民24式重機槍

24式重機槍是仿製德國MG08/15式馬克沁重機槍。早在1888年,金陵機器局就仿製過馬克沁重機槍,1914年又仿製過德國1899式馬克沁重機槍。此外大沽造船所、鞏縣兵工廠也仿製過馬克沁重機槍。

1934年,德國向國民政府贈送了MG08/15式馬克沁重機槍圖紙,1935年金陵兵工廠仿製成功,開始大規模,命名為民24式重機槍。

30節重機槍

1921年10月10日,漢陽兵工廠對美國勃朗寧M1917式重機槍進行測繪以後,成功仿製,為了和國內使用槍彈口徑統一,所以口徑改為7.92毫米,並命名為30節重機槍。此外還按照馬克沁重機槍的高射架給30節重機槍配了高射架,使其具有高射能力。

擲彈筒和火炮

1、民27式擲彈筒

民27式擲彈筒是在日本大正10年式擲彈筒的基礎上,改進設計而成,累計生產大約4萬具。

2、民31式60毫米迫擊炮

1942年,第五十工廠以法國布朗德式60毫米迫擊炮為樣本,試製出民31式60毫米迫擊炮。1943年開始,第十工廠也開始生產民31式60毫米迫擊炮,抗戰期間兩廠生產民31式60毫米迫擊炮6170門。

3、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

1931年,金陵兵工廠以法國布朗德式81毫米迫擊炮為基礎,設計了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性能較原產品略低,不過優於日本的97式81毫米迫擊炮。抗戰爆發以後,金陵兵工廠遷往重慶,共生產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7611門。

4、民33式120毫米迫炮

1943年,第二十一工廠以法國布朗德式120毫米迫擊炮為基礎,設計了民33式120毫米迫炮。後來又改進炮車設計,製造了民33-1式120毫米迫炮,抗戰期間共生產了49門民33式120毫米迫炮

5、民30式37毫米戰防炮

1938年,因為日本坦克對我軍威脅較大,所以第五十工廠以德國提供的蘇羅通50倍37毫米戰防炮圖紙進行仿製。到1941年仿製成功,被命名為民30式37毫米戰防炮。不過因為原料都需要進口,因此在生產94門以後停產。

6、麥德森20毫米高射炮

1939年,第五十工廠開始仿製丹麥的麥德森20毫米高射炮,因為缺少原料而終止,1944年第二十一兵工廠再次仿製麥德森20毫米高射炮,最後製成4門。

除了以上武器外,抗戰前還仿製了多款國外的山炮和野炮,抗戰期間因為原料限制,因此停產,不過其彈藥則繼續生產。此外,還仿製了一些地雷、水雷等產品,因為品種太多,不在這裡一一列舉。

如有遺漏,也希望大家提出補充。


不沉的經遠


MP18,湯姆遜衝鋒槍,三八大蓋,勃朗寧手槍,麥德森輕機槍,多了去了。


用戶2778996677196


二戰前後,中國生產的武器都是仿製而來的。如漢陽造步槍,中正式步槍,民二四式重機槍,民二零式82毫米迫擊炮。輕機槍也多是仿製的,還仿製過MP18衝鋒槍等多種外國武器器。,


鷹擊長空8351


捷克輕機槍,晉造駁殼槍


愛我是要教學費的


毛瑟24式步槍→中正式

其他主要靠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