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600元稿费文章的修改手稿(附原图),看懂了你就...

前几天,我在百万大号家庭杂志上稿了1篇600元的稿费。

文章:《确诊近8万,那个救了600多患者的义务送药人,被举报了》

很多小伙伴都来问我,是怎么写出来的。

说来真的很惭愧,这篇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老师帮助我一步步是改出来的。

话不多说,我直接说一下修改过程,看看是否对你也有所启发。

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武汉义务送药人被举报:哪有什么超级英雄,我只是有想要守护的东西”。

而实际上,这篇文章想表达的观点是:不要苛责好人。

所以,这个标题是很不合格的。

最终的标题好在哪里呢?

有关键词,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新闻关键词;

有数字,8万,600多;

有对比,两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对比,救人和被举报也是对比,还有冲突;

有悬念,做好事为什么被举报?

这4个要素放在一起,就很有打开的欲望了。

接下来,我拿改动最多的第三稿分析一下正文。

一篇600元稿费文章的修改手稿(附原图),看懂了你就...

1

【原文】曾经,在知乎看过一个提问:有哪些让你细思恐极的细节?

【修改】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有哪些让你细思恐极的细节?

【分析】这个话题流传较广,不一定要说明是知乎。“曾”和“曾经”是一个意思,但更简练。新媒体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简洁,能省的字一定要省。

【原文】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

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了。

【修改】最高赞的回答是:

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了。

【分析】 高赞回答就包含在所有答案之中,所以“其中”显得多余。用“最”字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原文】深以为然。

世界上最大的荒唐,就是对好人太苛刻,对坏人太宽容。

【修改】是啊,这世上最难做的,就是好人。

【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侧重于“苛责好人”,并未描写“对坏人宽容”,因此删除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原文】近日,一则“武汉义务送药被人举报”的新闻,让人们恨得牙痒痒:从什么时候起,好人变得这么难做了?举报的人究竟安的什么心?

【修改】2月25日,一则“武汉义务送药被人举报”的新闻,引发热议。

【分析】改成准确日期,更符合新闻五要素的“时间”要素。讲故事的第一句,不需要过多形容,应符合简洁原则,累赘的开头会降低读者看下去的欲望。

【原文】这名被举报的25岁男子叫吴悠,是一名还在实习期的中学物理老师。

【修改】被举报的25岁男子叫吴悠,是一名实习期的中学物理老师。

【分析】遵循简洁原则,“这名”去掉,并不影响句子意思。

“实习期”这个词虽然可以删除,但是考虑到后面的细节,实习期的老师工资一定不高,还垫付了一万多元,更能体现出他的精神。

如果是编制老师,读者可能会觉得,反正他赚的钱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原文】武汉封城后,他骑着电瓶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求助者义务送药。起初,他只是想搭把手、帮个忙,没想到,这一送就是一个月,累计帮助600人左右。

【修改】武汉封城后,他骑着电瓶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求助者义务送药。

起初,他只是想搭把手、帮个忙,没想到,这一送就是一个月,先后帮助600余人。

【分析】一段分成两段,降低阅读负担。“600余人”比“600人左右”更精确,“先后”也比“累计”更口语化。

【原文】随着疫情封锁措施越来越严格,市民对药的需求量也更大了,每天回到家,都要凌晨一、两点。

有时候,因为送得远了一点,回家路上,电瓶车就没电了,只能在公共厕所里充电。除了将药送到,大多数时间都在开车,整个人也很疲惫。

【修改】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市民对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有时候,因为送得远了一点,回家路上,电瓶车就没电了,他就只能在公共厕所里充电。

每天回到家,都是凌晨一两点。

【分析】“封锁措施越来越严格”本身也是疫情越来越严重的体现,原句太累赘。

重新整理句子顺序,将“有时候……”放到“每天回到家……”之前,体现因果关系,因为电瓶车没电,所以晚回家,更符合一件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为减轻阅读压力,还进行了分段。

【原文】还有一次,吴悠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给确诊老人送药,因为他们家人都在外地进不来,又没等到床位,如果没有药,可能就撑不下去了。而他的药,恰好就让他们撑过了等床位的两天。

他说:“外送的关键不在于药本身,就是让他们感觉还有一个人会帮你。”

【修改】还有一次,吴悠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给确诊老人送药。

我不知道送药前,他是否害怕过。

只知道后来他说,因为老人的家人都在外地进不来,又没等到床位,如果没有药,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而他的药,恰好就让老人撑过了等床位的两天。

他又说:“外送的关键不在于药本身,就是让他们感觉还有一个人会帮你。”

【分析】加入“我不知道送药前,他是否害怕过”既让上下文显得不那么突兀,过渡的时候还加强共情。如果不加,感情就被冲淡了,无法突出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些事情。

【原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体力行、守护着希望的人,却被人以“非法售药和牟利”举报!

【修改】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体力行、守护着希望的人,却被人以“非法售药和牟利”举报,并被公安局约谈!

【分析】“被举报”不足以让人产生情绪,后面加“被公安局约谈”,表示举报已经对他造成实际影响,这个结果才能产生对比,让人感到“好人太难了”。

【原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悠刚从外面送药回家。他表示:他所送的物资,像连花清瘟、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都是免费的,阿比多尔、莫西沙星等四种药,也都是低于市场价出售。

【修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悠刚从外面送药回家。

他表示:自己所送的物资,像连花清瘟、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都是免费的,阿比多尔、莫西沙星等四种药,也都是低于市场价出售。

【分析】分段减轻阅读压力。


一篇600元稿费文章的修改手稿(附原图),看懂了你就...

【原文】真相大白,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牟利”,一开始,每天送的一千元左右物资,甚至分文不取。可是,一个举报,让吴悠觉得很委屈。

与他相比,那些举报他的人,就如同躲在阴暗角落里的老鼠,散发着阵阵恶臭。

有的人,愿意为了自己的心愿倾尽所有,而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欲,非但一毛不拔,还要给人泼脏水。

【修改】说实话,我看到这句话真的哭了。

因为我的一个朋友就在武汉,他也曾托过志愿者买物资。

他说,你永远不知道这些人对于武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也永远不知道,他们是赌上了命,去帮助别人。

而吴悠刚就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一员,而且还是一个在实习期的老师,已经垫了一万多元。

他冒着这么大的危险送药,即便是收费的,也低于市场价。

连这都能喷?

他们知不知道,他的奶奶还在住院,他的家人还要吃饭?

他也还要去帮更多的人。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要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难道连这也错了么?

【分析】原文与要表达的“允许好人过得更好”不符合,只是指责举报者,没有建设性的观点。

而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评论,更能贴近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

并且摆事实讲道理,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奶奶住院的事情,也能引起读者的同情。

最后用设问强调自己的观点。

一篇600元稿费文章的修改手稿(附原图),看懂了你就...

2

【原文】每个人在做出善举时,都是以“助人为乐”为出发点,可是有的时候,助人不一定为乐,当助人让自己糟心时,哪怕不求回报,也会毁了心情,谈何“助人为乐”?

有人曾对吴悠口诛笔伐说:

你不就是药房的人吗?装什么装?真正需要的人自己就去买了,你却连药房名字都不敢说。

如果你也是掏同样的钱去药房买,你买跟大家知道药的名字后,自己去买有什么区别呢?

同样帮药房卖东西了吗?还不是给药房打广告了?你之所以不敢说药房名字,是怕大家举报你们哄抬物价。

他们哪里晓得,处方药,在药店是买不到的。

有的人总是觉得,别人做好事都是有目的的,习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就像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中写的那样:

好人再多的善良和仗义,也填不满坏人内心的黑洞和恶意。

【修改】奇葩说辩手詹青云曾说:

一个文明的社会是要解决苦难,而不是制造出更多的超人。

医患矛盾解决的,应该是制度和方法,而不是要求医生们变成超人。

也不能要求所有的老师变成蜡烛、所有的科学家安贫乐道,凭什么?

是啊,凭什么?

(詹青云的话,能够承上启下)

但现实中,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好人,所以他们还必须是圣人。

如果不是看到报道,我都无法相信,连钟南山和李兰娟都无法幸免。

有人费尽心思,搜出了8年前的记录片《中国人物志》。

极尽挑剔地指责钟南山的儿子钟帷德,只因他用了爱马仕皮带,就扣上了“不朴素、扎眼”的帽子。

而李兰娟的儿子,也仅仅因为开公司,就被污蔑为发国难财。

中国开公司的人有上千万,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母亲是李兰娟,就不能开公司么?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孩子被攻击,比攻击自己还难受啊。

两位70多岁和80多岁的老人,依然不顾危险的奔波在疫情第一线,结果却收到从背后捅来的刀子。

想一想,都觉得心凉。

【分析】吴悠被举报的细节以及东野圭吾的金句,所表达的都侧重于人的恶意。

而根据第一部分结尾,第二部分应该引出进一步的“让好人过得更好”的观点,所以这个例子和金句放在这里都是不合适的。

引用詹青云的话,加上钟南山一家的素材,就与主旨相符。

詹青云的话中,医生、老师、科学家,这三个职业,和文中的三个素材相匹配。医生是陈医生,老师是吴悠,科学家是钟南山一家,这个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篇600元稿费文章的修改手稿(附原图),看懂了你就...

【原文】特别是自2月1号,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发布“暂停接受善款”的公示后,质疑声和黑料呈井喷式爆发。

因为当初一句“一包方便面都能做到公示”,有人抠细节,翻遍2018年的审计报告找支出明细,讽刺韩红爱心基金会所谓的“公开透明”;

有人扒出韩红爱心基金会的2018年的财务报告,还特意写个文档质疑基金会支出比例,看起来黑地特别专业。

还有人,直接空口造谣韩红私生活混乱。

韩红为了公益倾家荡产是真,她的爱心基金会比武汉某机构更透明、效率更高、医疗物资先到达疫区医院是事实。

【修改】而与他们同时被骂上热搜的,还有韩红。

因为这次在疫情中做慈善做得太出色,他们成了众矢之的。

有人千方百计、煞有介事地靠审计报告写了一篇文章,质疑支出比例。

有人甚至连造谣“韩红私生活混乱”这种下作的事情,也是张口就来。

【分析】韩红的素材虽然和“苛责好人”有关,但由于詹青云那句话,应该把更多的篇幅留给钟南山,把能简单表达的意思简单表达。

而在我的第四稿中,我把这两者的篇幅颠倒了。

【原文】而那些口口声声黑韩红的人,他们又做了什么?

李诞曾在节目中说:中国人善于造神,也善于毁神,昨天把你捧得多高,今天就有可能摔得多重。

【修改】可是那些口口声声黑韩红的人,他们又做了什么?

李诞曾在节目中说:中国人善于造神,也善于毁神,昨天把你捧得多高,今天就有可能摔得多重。

【分析】“而”和“可是”的区别不大,对应与上文来说,“可是”读起来更顺口一些。

【原文】这就是恶人内心最典型的独白:

你的侠义,反衬了我的猥琐;你的出名,反衬了我的失败;你的帮助,反衬了我的悲惨。

所以,才要依靠打压善良,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修改】但也别忘了,当一个人重重摔下的时候,一个人心可能就凉了。

就像曾经助学的孙俪,后来去救助流浪动物了;

就像曾经修路的朱之文,渐渐淡出娱乐圈了……

【分析】因为这部分一开始的逻辑方向没有把握好,所以末尾这三段评论就偏离主题了。

需要指出对善良苛责、容不得他们好之后,会有什么后果,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第三部分着重写苛责善良产生的后果。

3

【原文】大约半个月前,湖北洪湖市华康大药房因0.6元进价口罩卖1元,被洪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涉嫌哄抬价格,罚款42630元,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4210元。

【修改】2月5日,湖北洪湖某药房因0.6元进价口罩卖1元,被洪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涉嫌哄抬价格,罚款42630元。

【分析】“2月5日”遵循时间准确原则,药房名称改成“某药房”,既能保护药房隐私,还能缩减字数。最后的“14210元”,金额比罚款小,不能造成更大的情绪冲击,故而省略。

【原文】1元钱的口罩,难道不是良心价吗?网友对此义愤填膺,评论“卖三块都真心感激”。

【修改】1元钱的口罩,难道不是良心价吗?网友更直言不讳:“卖三块都真心感激”。

【分析】因为网友评论没有那么激烈,所以“义愤填膺”用词不当。

【原文】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表示,这种处罚属于执法过度。疫情期间,各地政府虽应从重、从快、从严打击涉疫情产品的违法行为,但也要慎重执法。

黑市价居高不下,相应的监管部门却矫枉过正,让真正有良心的药房背负上比哄抬价格更大的成本。损失了合法收入,还损失了声誉。

如果一个人守法的成本等于,甚至是高于违法的成本,那么,谁还愿意守法?谁还愿意去做好人?

反观朋友圈各种口罩、额温枪的价格被炒上天,假货、骗局各种乱象,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恶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好人却要为此买单?

仅仅是因为他们看起来更富有吗?是的,他们是很富有,他们的精神是富有的。

可是,再富有的人,也经不起接二连三的暴击。

【修改】是啊,看看朋友圈各种口罩、额温枪的价格被炒上天,假货、骗局各种乱象。

再看看到处高价都买不到口罩的朋友圈,我们真的忍心苛责一个良心商家吗?

苛责换不来真善美,却会让善良变得畏缩和退却。

因为每一个好人,都是一个普通人,却又不是一个普通人。

【分析】原文偏到了执法和守法上面,和好人的联系不强,而且因为得到“翻案”,体现不出恶果。

写这一段不是为了安慰读者,“药店已经获得了翻案,你们放心吧”,而是要对比高价口罩,提出质疑。

安慰性质的描述没有意义,会起到反效果,淡化冲突。

【修改(增加内容)】还记得金银潭医院首位自愿献血的姑娘么?

献血第二天她父亲去世,那一天,她母亲癌症晚期,却无处收治,她到处求帮助。

得到求助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她父亲去世五天后,母亲也去世了,只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家。

如果可以,多希望有人能帮帮这位善良的姑娘。

如果可以,多希望善良能够遇到善良,而不是被苛责。

去年3月,陈医生在乘坐高铁时,听到了广播紧急呼叫:一位乘客不舒服,急需有医生救治。

出于医生的本能,陈医生挺身而出,立即施救。

但在患者病情好转之后,他却被乘务员却要求出具医生证、手写情况说明、签字画押,还被录下救治患者的全过程。

他毫不犹豫地救人,别人却在考虑着如何规避风险。

陈医生说,今后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不会再轻易帮忙了……

【分析】金银潭的素材是一个过渡,承接上文评论的“每个好人都是普通人”,继而引出希望善良可以遇见善良,过渡到陈医生的善良没有遇到善良,两个素材连在一起,给人遗憾的感觉。

【原文】在电视剧《吸血鬼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为什么你不愿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当回报善意的不是感恩,而是无休止的指责与绑架时,就是善意从这个世界消失的开始。

【修改】正如电视剧《吸血鬼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为什么你不愿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当迎接善良的不是善良,而是无休止的恶意,那么就是这个世界变坏的开始。

【分析】“正如”比“在”的过渡性更强。

评论中“迎接善良的不是善良”与素材2金银潭的姑娘呼应;

“指责”与“绑架”,可以概括为“恶意”,而且对应素材3的陈医生,人们也并未指责,只是让人感觉“恶意”,显然这个词更贴切;

比起委婉的“善意消失”,“变坏”这个词更直观地体现恶果。“善意消失”是怎样?还需要读者去想象,而“变坏”不用想就知道很坏。

读者的时间很宝贵,在结尾之前,不要让读者过多想象,保持情绪最重要。

一篇600元稿费文章的修改手稿(附原图),看懂了你就...

4

【原文】善意不应该是一时的,只有那几个被冠以“超人”名誉的人去做,而应该是细水长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发出一点光,才能让世界连成一片不灭的星海。就像吴悠送药,想做给学生看,作为一个老师,他尽到了自己身为人师的责任。

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之人。

我们不该随便要求他人拥有圣人般的胸怀、格局和自制力。

一味地苛责好人不够完美,不仅在无形中稀释了对恶的注意力,让坏人变得肆无忌惮,还让好人陷在舆论的漩涡中,变得心灰意冷。

世上千般好,处世万般难。

对好人太苛刻,只会让世人变得越来越功利。

只有善待好人,以德报德,才会出现更多的好人。

愿我们都能怀揣一颗理解之心,体谅他人,也成就自己。

没有人应当善良,只是他们选择了善良。

当善良轻易被辜负,而后又被人弃之如敝履,便是这个世界悲哀的开始。

也许以后,不会再有人做好事,那我们又该如何获救?善待他人的善意,也是真正善待自己。

【修改】《吕氏春秋》中有一个孔子的故事:

有一次,子贡看到有鲁国人被欺负,变身为奴,心中不忍,就自掏腰包,赎回了他们,送回鲁国。

根据当时的规定,在外解救鲁人,可得鲁国君王奖励。但子贡婉拒了奖赏,很多人都盛赞子贡品质高尚。

孔子知道后,却很生气。

子贡不知道自己奉行老师教导的“仁厚”,到底错在哪里。

孔子说:“你的这些举动,只成就了你个人的美名。这样的善举,你的财力扛得起,但其他人呢?别人救了鲁国的奴隶,得不到补偿,慢慢的,就不再会有人出手相救了。”

是啊,不要苛责善良,因为善良本身就已经很伟大。

就像吴悠送药,想做给学生看,作为一个老师,他尽到了为人师表的责任;

就像钟南山和他的儿子治病救人,也有权利凭收入买一条爱马仕。

不要把道德摆上高高的神坛。

允许好人不完美,允许好人有情绪;

允许好人过更好的生活,才是善良生长的开始。

特别是这个疫情肆虐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多的好人,更多的普通人站出来。

让善良遇到善良,微光才能吸引微光。

而等到这些微光连成一片星海,我们也就离春天真的不远了!

【分析】这部分也是推倒重来。

基于这个选题,要论证总结上面的观点,必须有个说服力强的素材。

而孔子作为“圣人”,有绝对的权威性,他的故事不但可以起到论证的作用,也总结了上文种种,直接给出了核心观点。

也和第二部分“但现实中,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好人,所以他们还必须是圣人”这句话暗藏呼应——你看,连孔圣人都呼吁好人不要做“圣人”。

最后再总结上文中的几个例子,重新整理出观点。并结合疫情,给出呼吁,再次与开篇因疫情发生的故事首尾呼应。

【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推倒重来,是因为在构思大纲、确定观点的阶段,就没有好好定下方向,导致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观点,替换素材。

后记:这篇文章,从老师的修改稿(手稿)开始,基本上都是修改重来的。

从修改稿中,以前很多我好像明白,但不懂的写作道理,一点点都在红笔批注中,开始明白。

而其中语言的精练、情绪调动、素材的详略得当也都是必须注意的。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标题怎么取、金句怎么写,都需要慢慢去提高。

但这份手稿,我会永远的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