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初試牛刀的白江口之戰,一戰定千年和平!

公元663年,當時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有三個國家,百濟、新羅、高句麗。百濟和高句麗關係較好,新羅最慫,所以百濟和高句麗經常聯合欺負新羅。但是,新羅與唐朝關係好,有啥事都請唐朝大哥仲裁,唐朝自詡為天朝上國,也經常幹這些仲裁的事情。公元655年,新羅國向唐廷告狀,說高句麗、百濟,還有一個靺鞨連兵,攻取新羅三十多城,唐廷於是下詔勸和,不聽。作為仲裁者,唐廷感覺沒面子,遂於660年,詔派軍攻討。


中日初試牛刀的白江口之戰,一戰定千年和平!

抗日將領劉仁軌

唐朝出兵並未直接援助新羅,而是直取百濟,在熊津口大破百濟軍,又克真都城,與新羅聯軍圍攻百濟城,百濟被輕鬆滅掉。戰後,唐朝主力撤回,留一萬兵足鎮守百濟故地。唐軍主力撤退後,百濟復國分子就開始蠢蠢欲動,起兵反而把唐軍圍在了百濟城。百濟考慮的單打獨鬥不是唐朝的對手,遂向日本求助。百濟和日本早有往來,日本的佛教和儒學多時從百濟傳出,日本手上還有一個百濟王子扶余豐作為人質。當時的日本是由一個叫中大兄皇子輔政,他的媽媽是時任齊明天皇(這老太太第二次當天皇,之前叫皇極天皇),這哥們收到百濟求援時,正是自信心爆棚之時,沒什麼猶豫,立即準備對唐朝動武。

日本援百濟先後派出四批援軍,總數5萬人左右。當時的日本剛經歷了大化革新,加強了中央集權,所徵調部隊已不是從前的部族私痞,戰鬥力在日本已無對手,中大兄感覺良好,甚至請母后天皇御駕親征,天算不如人算,老太太還沒走到出發地點就薨斃,沒辦法,中大兄只好自己暫時稱制,接著幹。


中日初試牛刀的白江口之戰,一戰定千年和平!

公元663年8月,日本水軍一千餘艘綿延駛至白江口,中日軍隊第一戰打響了。唐軍由劉仁軌指揮,此時的唐朝剛開國不久,貞觀之治後國力極盛,唐羅聯軍共一百七十餘艘戰艦,雖數量上少於日軍,但是唐艦多為艨艟鉅艦,壁高而堅,設計精良,還有專門配備火器的火艦。日軍兵船簡陋寒酸,以小艇居多,攻擊性能和防禦能力都不能與唐朝艦艇同日而語。問題是日本人自視甚高,一開戰,率先向唐軍發動攻擊,唐軍艦艇如銅牆鐵壁,日軍船艦衝撞過來紛紛破碎。接著日本發動自殺式襲擊,唐軍用樓船壓陣,鬥艦、走舸兵分兩路,將日軍艦艇包圍。日本兵將甲冑質量又不好,遠距時,唐軍箭雨之下,日兵日將往往被射得透心涼。近距時,唐軍用拍杆,就是竹竿上綁著大石頭,一頓猛拍,日本戰艦支離破碎,艦上士兵紛紛跳海。短期交戰後,日軍已成潰散之勢,但日軍不知“火燒赤壁”,艦艇相擁撤離,唐軍在日軍戰艦尚擠在一起時,連發火箭,順風投火,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至太陽未落山時,海戰即告結束。此戰,日本損失戰艦四百多艘,唐朝無一損失。


中日初試牛刀的白江口之戰,一戰定千年和平!

唐軍樓船

這就是中日初試牛刀的白江口之戰,這個牛刀自然是唐朝握著。此後數百年間,日本不斷派使臣向唐朝學習,逐漸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近千年間,未敢再對中國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