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學家沒有明星出名的社會,才是正常的社會

很多人一說到科學家,就痛心疾首:

“你們寧願天天看戲子八卦,也不去關注這些偉大的科學家。”

其實你想多了,科學家不太需要你的關注

一個科學家沒有明星出名的社會,才是正常的社會

我們的水平,跟科學家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強行關注會把人搞煩。

前陣子央視採訪核物理學家何澤慧,記者水平比我們普通人高多了,你一看採訪過程,磕都嘮散了。

您當時做出了這麼大貢獻,是怎麼做呢的?——那是啥貢獻,說老實話還不都是抄的? 現在學生們都很喜歡您的故事。 ——喜歡故事有啥用,向我學習啊!
您和先生錢三強一起發現三分離四分離,怎麼發現的呢? ——你做工作細緻一點,東西就在那,你看還看不見嗎?

皮埃爾·居里剛拿諾貝爾獎的時候都抑鬱了,筆記裡都是這種話:

“簡直沒有片刻安寧。”“這幫人天天找我演講,那我還能幹活了嘛?”“記者連我們家的黑白花貓都詳細報道了。”“我女兒和保姆聊天內容也外傳?”

可見科研人員在心裡是很不喜歡被外界的關注影響的,這對他們來說不但沒有絲毫的好處,反而會帶來困擾。

更別提大多數網友根本不是在為科研人員著想,他們只是仇富!

“平時大喊戲子誤國,明星收入太高,應該提高科研人員收入;等發現清華教授被電信詐騙1760萬後又喊,區區一個教授怎麼會有這麼多錢,趕緊查查。這就是中國網民。”


一個科學家沒有明星出名的社會,才是正常的社會

其實並沒有多少人是真正關心科學家的收入的,更別說科學家所做的貢獻了,科學家只不過是被大部分人當做對高收入明星洩憤的工具。

等到哪天科學家們收入逆轉,超過很多明星的時候(當然是不可能的啦),估計又得冒出來一堆這樣的:想想建國初期那些清貧、艱苦奮鬥的科學家們,拿著微薄的薪水,卻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這些徒有虛名的教授們,拿著這麼高的薪水,還能安心做科研嗎?難怪成果沒法跟他們比,諾獎沒拿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