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20,28,62。

如果用三個數字來概括鄧先生的一生,我想應該是這三個數字。

鄧先生在他短短62年的人生裡,有將近28年的時間沒有和親人相見,而他一生的心血結晶,原子彈和氫彈,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分到鄧稼先頭上的,只有區區20塊

他來的時候,中國沒有核工業,當他走的時候,中國已然成為了一個核能大國。無雙國士,鄧稼先當之無愧。在很長的時間裡,他的名字一直都默默的在幕後,當人們開始懷念他的時候,他已經揮了揮衣袖離去,不帶走半片雲彩。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可是我們的懷念,仍然不能停下,因為對於他,遺忘會讓每個中國人的良心感到苦楚。我們今天,再次不厭其煩地,去看看他。

“隻身赴洋,窮萬里而尋真理”

鄧稼先像很多民國知識分子一樣,出生在一個現在來講的高知家庭。他的父親鄧以蟄輾轉任職過很多高校,是中國近代美學界的一代宗師,並且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也是很多年的好朋友。

這也在命運中,冥冥將鄧稼先和楊振寧這兩位近代著名人物牽了一條線。同樣的家世背景,同樣的教育背景,竟然幻化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

一個譽滿天下,著作等身,長壽可盼期頤;一個卻默默無聞於當時,千秋功名不顯揚於當世。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楊振寧

所謂造化弄人,不盡於此。

鄧稼先很聰明,這點不必我來說。1941年剛進西南聯大,1948年便進入了美國的高等學府普渡大學繼續攻讀,後來因為成績太好,短短兩年間就修滿了全部學分,26歲的時候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在一大群學生中鶴立雞群。

美國政府注意到了這個年輕的東方人,開出了常人難以拒絕的offer和優待,鄧稼先的導師也對這個學生萬分挽留,甚至給他寫好了介紹信,好友楊振寧也勸他不要回國,這些他都婉言謝絕了。

1950年,在新中國成立一週年之際,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深藏功與名

《尋夢環遊記》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意思是說一個人真正的死亡,是被所有人遺忘。在鄧稼先回國僅僅八年之後,他就迅速地從當時的主流媒體,國家科研機構甚至是自己的親人面前消失了。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從1950年回國到1958年被中央安排到核武器研究所當理論部主任,鄧稼先和自己親人在一起團聚的時間,真真的算起來只有這八年。

他對妻子說,“他要離開一段時間”,然後任憑妻子怎麼問,他都不說。沒有送別,沒有楊柳依依,有的只是他拎著皮包,在汽車的轟鳴聲中漸漸離去的背影。一段時間,就是足足28年。走的時候身強體壯,回來的時候,鄧稼先什麼病都有了。

鄧稼先留給愛妻的,是一張他們去照相館拍的一張全家福,和他們愛情的結晶——一雙兒女。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全家福

他負責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工作,因為當時科技人才的缺乏,他的助手都是一些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既要設計核武器,又要抽出時間給這些年輕人上上課,培育下一代的人才,真正是夜以繼日,鞠躬盡瘁。

而這些對於鄧稼先的身體的傷害,和危險的核武器試驗來說,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在一次核試驗失敗之後,不顧在場科研人員的勸阻,鄧稼先親自去了核試驗的中心地帶,帶著儀器和自己的雙手,不時翻翻看炸裂的碎片。他是核物理學家,他知道這次對他的傷害到底有多麼大,但是他選擇了前進。

出來後,鄧稼先故作輕鬆地笑了笑,對那些焦急的科研人員說:“沒事了”。他說的“沒事了”,是說根據他的實地觀察,確認了核材料沒洩露這個基本事實,造成的汙染不會對周邊的人民群眾產生影響。這邊的“沒事了”,他的身體卻“有事了”。核輻射讓這個中年人,漸染沉痾,僅僅七年之後,鄧稼先便去世了。夫人許鹿希在事後回憶說,當拿到治療報告的時候,她的眼淚馬上就下來了,輻射劑量大的簡直難以想象。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但是在那時候,他還是微笑著說:“沒事了”。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1966年第一顆氫彈研製成功。在鄧稼先去世十年之後,在1996年,我國的核試驗進行了第45次,也是最後一次核試驗,然後向世界宣佈:“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暫停核試驗。

那個在大漠裡研究了28年的老先生,那個親赴試驗場的中年人,那個年少成名的青年學者,很可惜的沒有能看見這一天。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這是他的情懷。

“不為名不為利”

鄧稼先和自己的好朋友楊振寧有一張合照。那是鄧稼先去世前最後一次和這位自己的好友拍的照片,那時候,鄧稼先的嘴角還依然有血跡,並且和比鄧稼先大兩歲的楊振寧比起來,鄧稼先看起來更老。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在鄧稼先病危的時候,楊振寧曾經過來看過他,為了轉移老友的痛苦,楊振寧問了鄧稼先一個問題“你研究兩彈,國家獎勵給你多少錢?

“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這是鄧稼先給出來的答案。

楊振寧愣住了,一時語塞。後來才漸漸瞭解到,1985年國家頒發的獎金是10000元,但是以單位的名義而不是個人的名義。分到鄧稼先手上,只有二十塊。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的獎金,是他這位好朋友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數字。

不由得想起了鄧稼先在自己六十歲的時候,說的那些英雄垂暮的話,他說自己是“強弩之末”,後來又自我解嘲說“強弩”也稱不上了。一語成讖,兩年後,他便去世了。

現在想來,仍然讓人不勝唏噓。

即使自己自稱是“強弩之末”,但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哪怕自己身體上的疼痛永遠也不會停歇,哪怕出現了醫生都束手無策的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哪怕癌細胞在無時無刻蠶食著他,

他依然心裡關注著自己為之奮鬥了一生的祖國的核事業,20多萬字的《群論》和《建議》他在病床上一筆一劃地雕琢起來,作為自己送給黨和人民的最後的禮物。

鄧稼先因核輻射病危後,楊振寧問他:造出兩彈,國家給你多少錢?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對在場的科研人員叮嚀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他對自己的愛妻兒女儘管有愧疚,但還是說:“

假如生命結束後可以再生,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他的妻子許鹿希也在一直理解他,她說:“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曾經一無所有的國家,如今的輝煌,是無數先輩們的自我燃燒和無數家庭的支離破碎鑄就的。他們是魯迅說的中國的脊樑,無論什麼榮譽加在他們身上,我們都會覺得值得。

在這個看似和平實則暗流洶湧的年代,被各種消息包裹著的人們,在別有用心的聒噪下,甚至會笑鄧稼先傻。楊振寧在物理學界的地位可能比鄧稼先要高出很多,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鄧稼先是獨一無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