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這兩年,業內一個最明顯的趨勢之一就是,產品主義的全面回潮。大部分房企都已經意識到,要靠產品力提升溢價,就得有屬於自家房企的、有較高識別度的好產品。越來越多的房企在客研和產品創新方面發力,呈現出幾個趨勢:


1、模塊更細,全齡化和人性化的設計越來越普及。創新關注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人性化落地到每一個生活場景。針對兒童、養老、運動愛好者,甚至寵物等等,都出現了專門的模塊設計。


2、層次更深,從物理空間到精神空間。在滿足儀式感、私密感、社交等精神需求方面,也出現了很多主題化的研究。

可以說,行業對於居家場景的關注點越來越細了,細到什麼樣的程度?


越秀地產甚至在業內首創,專門針對“歸家”這個場景,做了非常細緻的主題研究。通過長時間的深訪,根據業主不同的家庭結構、社區互動程度和獨處意願等,對歸家動線進行了全面的升級。


歸家到底有什麼好研究的呢?

越秀地產認為“家”並不僅是自家房子那麼一個小的物理空間,而是包含了整個社區周圍營造出來的歸屬感。一條歸家的路,應當承載多種複合的功能。


一是歸屬感。我們回老家的時候,路過小時候總愛抄近道的私密小路,曾經在樓下和朋友一起打彈珠的空地,還有等著爸媽下班的鐵門和村口的大樹,就能感受到溫暖。城市的高層住宅,也可以通過社區動線的設計,來滿足這種精神的需求。


二是功能性。現在很多房企在社區當中增加一些功能設計,但是往往只重單體功能,而不重佈局。這就導致客戶的動線分散而凌亂,功能模塊的使用率也很低。


而越秀地產則認為,通過動線的設計,能夠完美解決這兩個問題,全面提升社區氛圍。具體是怎麼做到的?越秀地產創新研發的歸家之路,和一般的小區到底有什麼區別?明源君就帶大家詳細的來看一看。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80多項細節

讓回家的每一步都更有價值


要了解客戶的歸家需求,首先就需要弄清楚人們到底是如何回家的。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走彎彎繞繞的支路回家,而不是最快的捷徑?

為什麼保安大叔總是拿著門卡站在道閘旁而不在崗亭內?


為了瞭解最真實的客戶需求,越秀地產挑選了15個交付超過1年、入住率超過70%的小區,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和大量的業主訪談,得到了非常珍貴的客研成果。


一、一條簡單的歸家路,至少要滿足4種需求


越秀地產發現用戶的歸家行為和用戶的家庭居住結構、家務勞動時間、親子陪伴時間、社區互動程度、獨處沉浸意願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被劃分成四種類型:


①身份轉化的歸家者。這一類的業主,往往有忙碌的工作,歸家途中,他們需要的是“沉浸”,用一根菸的獨處時間,放下所有的角色,迴歸自我。


②極致效率的歸家者。他們往往是瑣事纏身的主婦,或者兼顧家庭生活的職場媽媽,他們的最高需求是“高效”,在最短的時間買菜、取快遞、辦事,如何縮短動線是他們的關注點。


③社區互動的歸家者。尤其是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說,一定不希望一進小區就關上家門,他們往往需要很多的“互動”,鄰里之間是否有社交的空間、家庭之外是否有活動參與,大大影響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


④ 尋覓消遣的歸家者。例如尚未成家的青年,歸家之路上能不能給他們更多的去處,給社區更多的“歸屬感”。


要滿足這些需求,如果是按照單一的模塊逐一設計,然後放在小區裡,是容易的。以前也有一些小區做過類似的設計,但是最終大部分都被廢棄,使用率很低。


越秀地產認為使用率低不代表客戶沒有需求,而是佈局出了問題,所有的社交活動、功能空間,被“業主”看見很重要。只要業主看見了,才能觸發業主去使用的衝動。所以,越秀地產的歸家動線要通過一條動線,同時滿足這4種需求,讓所有的功能和氛圍,能夠在歸家的途中,自然而然的發生,難度其實非常大。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二、一條動線,涵蓋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細節


如何做到讓一切設計,在歸家的路上自然而然的發生,首先他們針對四種不同的歸家者,設計了四種不同的歸家園路,形成一個有層次的動線系統。


例如,針對漫遊式的歸家者設計可探索的趣味園路,並且佈局趣味和體驗型的設計細節。針對沉浸型的歸家者,利用高差、半封閉景觀,打造低調舒暢的歸家園路。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為了同時滿足4種需求,越秀地產還總結出了歸家動線上的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細節。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這些細節到底能創造什麼樣的體驗?

明源君用一個一家五口的生活,來帶大家感受一遍……


1、通過動線,讓家的範圍被擴大


下午四點半,吳奶奶帶孫女甜甜從幼兒園回到小區。甜甜剛放學,還不想馬上回家,但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剛過去,暑氣還沒散,吳奶奶覺得有點累。剛走進小區,吳奶奶就感覺一陣清涼,在臨時休息處,到處都有花香、降溫噴霧和遮陽設備,吳奶奶不用回家休息,在這裡就可以恢復精力。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休息完,吳奶奶陪著甜甜去了小區東南角的趣味園路。甜甜在這裡有一片自己的菜園,在菜園互動裝置的幫助下,她學到了很多養菜小技巧。通過樹上掛的互動二維碼,小區裡的植物現在她也都認的差不多了。每次回家,她都喜歡繞繞路,四處看一看。她覺得各種花草蟲鳥都好有趣,小區就像一個植物園,每天回家都能學到新東西。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看完甜甜的小菜園,吳奶奶帶著她路過了社區的“透明社交中心”,社區裡的幾個老姐妹告訴吳奶奶,明天下午三點,社交中心有小區業主陳教授組織的養生交流活動,他們已經在社區APP上幫吳奶奶報了名。


這個透明社交中心,平時是吳奶奶的主要活動場所,鄰居們都在這裡辦活動,聊閒話,雖然剛來城市生活一年,但是吳奶奶已經認識了好多朋友,還加入了小區的老年表演隊。現在每天回家都有人打招呼,吳奶奶已經完全把這裡當成了自己家。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2、通過動線,讓家的距離被縮短


五點半,吳奶奶帶著甜甜回到小區門口的兒童前置等待區。媽媽海藻很快就會下班,她走進小區的第一秒鐘就能看到甜甜,享受家到感覺。而且這裡有互動diy牆,還有各種遊樂設備,甜甜等待的時間一點都不無聊。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六點半。媽媽海藻出現在小區門口,甜甜遠遠的看見了,朝媽媽奔跑過去。忙了一天,匆忙趕回家的海藻實在有點精疲力盡,家裡只有一輛車,海藻平時都是地鐵上下班。腳上踩著高跟鞋,手提袋裡裝著電腦,一路上沉甸甸的,讓她回家實在不想再多走一步路。


還好小區回家路上就有悅家政小藍盒,這個地方用手機自助買菜、自助切水果、乾洗衣服、取快遞都可以一站式解決,可幫了她的大忙。買好東西、取了快遞,還有共享的手推車,輕鬆推回家,別人家半個小時的工作,在小區裡5分鐘全部解決。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買完東西,海藻帶著甜甜走小路回家,這條路直接從小區門口通到她們家單元樓下,讓海藻能快速回家,解放她的雙腳。


3、通過動線,讓家的層次被延伸


晚上七點半,夜色漸暗,爸爸徐維的車出現在小區門口,道閘智能識別到車牌,直接放行。


當汽車進入坡道,旁邊的LED陪伴牆出現了虛擬夥伴和歸家歡迎語。不遠處,徐維看見自己專屬車位上的迎賓燈亮起,投影的圖案是甜甜之前在興趣班上畫的全家福,四個可愛的小人像讓徐維心裡一陣溫暖。


走進車庫的大堂,門禁自動識別到了徐維的人臉,打開大門的同時還呼叫了電梯,徐維漫步到電梯廳時,電梯如約而至。


但是徐維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通過電梯到了小區。剛才開車時有幾個電話沒有接,他要在這裡的白色獨享空間,回幾個電話短信,不想把工作帶回家。在以前的小區,徐維回到地庫總要在車裡待半個小時,調整一下角色,現在在這裡,不僅有“蛋椅”、懶人沙發,還有吸菸區和唱吧,很適合回家前放鬆一下。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在白色空間站,徐維可以從白天的工作狀態,放鬆下來,感受完整的自我,和回家的輕鬆。而走到自己家單元門口,一旦走進那道圓形的拱門,徐維會把自己的角色調整成一個好老公、好爸爸,去感受回家的溫馨。


19:30,徐維最後一個回到了家,吳奶奶剛幫甜甜洗完澡,海藻熱騰騰的晚飯才上桌。


吃飯時,徐維對甜甜和海藻說,明天週末,一家人可以帶上小狗去公園野餐。回來,吳奶奶要去“透明社交中心”參加養生交流會,徐維去架空層到運動空間健身,也讓海藻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去架空層的“粉色女性空間”參加插花課,甜甜待在“兒童寄存區”,上課、帶娃兩不耽誤。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一天落幕,一切都剛剛好。


工作日快速完成家務、最快速度歸家、享受自我沉浸,非工作日運動健身、娛樂社交、更好的陪伴。在這個社區裡,徐維海藻一家5口的每一分鐘都更有價值。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從客戶需求出發做研發

通過快速標準化,形成產品力


雖然看起來很不錯,但是這兩年,單純的創新其實已經很難挑動地產人的神經,因為各種各樣的創新太多。而且很多的創新往往存在著幾個問題:


一是在一些客戶敏感度並不高的細節上,挖的過細過深,很多創新滿足的其實是“偽需求”。例如移動牆壁、三分離衛生間、可變戶型等等,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很雞肋。


二是創新設計和實際操作脫節,導致發佈會上是買家秀,落地以後是賣家秀。或是出於成本、技術等多方面的問題,很難在新項目落地。最終停留在概念,不了了之。


三是創新不繫統,導致創新亮點很分散,不能形成鮮明的產品辨識度,很難產生溢價。


看了越秀地產的歸家流線創新,也很容易讓人產生疑問。

這些創新,客戶滿意度如何?會不會停留在概念而已?能不能落地?


事實上,越秀地產這一次的歸家動線研發,已經完成了標準化,並且在一批項目落地了。


一、客研體系化,堅持所有創新從客戶體驗出發


首先,越秀地產堅持所有的需求都從客戶視角出發,通過深訪、觀察,採集客戶痛點和需求。在這個基礎上,越秀地產認為客戶的體驗不是一個個單獨的模塊設計,而是從城市到戶門之間的整個過程體驗。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所以越秀地產將歸家動線上每個客戶觸點聯繫在一起統一設計,從客戶使用視角來進行場景串聯,而不是傳統的從設計師角度出發,來進行景觀功能模塊的拼湊,從而避免看起來是完整的設計,而實際上是支離破碎的客戶體驗。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二、標準系統化,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標準化的需要,兼顧效果和成本


例如,在設計之初,就進行了系統性的考慮,一方面在橫向,聯動“六部八線”,把各個專業條線打通,在制定標準的時候,就讓要設計研發、景觀、成本、營銷等多個部門參與進來,避免憑空猜想,後期無法落地,這樣也能保證創新成果能夠兼顧效果和成本。


在縱向上,要充分考慮一線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做好總部研發和區域落地之間的培訓和宣講,建立反饋機制,形成閉環。另一方面,制定好落地標準,讓一線能夠快速決策。


例如,所有的創新模塊,全部被按照體驗分成四個等級,分別是“便捷”、“貼心”、“懂我”和“驚喜”,對於客戶來說,需求度是遞減的,對於項目來說,費效比也是遞減的。


所以,定位相對較低的項目,在標準化配置的選擇中,首先滿足便捷性的需求,例如藍色家務空間,可穿梭的歸家捷徑、高效運動主題架空層。項目定位越高,就可以選擇更高等級的模塊。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同時,每個模塊的標準化配置,也都包括基礎配置和特色配置,分為高配版和低配版,項目可以根據自身的目標成本來進行匹配。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這樣可以保證每個項目在基礎配置之上都有創新模塊配置,能形成越秀地產獨特的產品標籤和辨識度。同時,差異化的標準化體系,也讓落地性大大提高,成本和效果匹配,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三、樣板先行,形成研發、落地、更新的閉環


作為創新落地的樣板,據說,廣州TOD大盤品秀星樾、品秀星圖,南沙全新項目明珠天悅江灣,太倉越秀向東島,青島越秀星匯城等九個精選項目即將率先落地這些創新設計。通過“客研-研發-試點-更新”形成一個創新迭代的閉環。讓標準化體系能夠快速適應市場的變化,既能快速複製,也能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6大空間,19個場景,80項人性化細節 | 最讓人驚歎的住宅產品創新


小結


歸家,這個看似十分單一的活動,也有著非常豐富的活動場景。當大家的產品都越來越類似,以為不可能有突破的時候,依然有耳目一新的角度出現。越秀地產這次歸家動線的創新研發,標誌著行業創新的顆粒度已經越來越細。


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品質消費時代,和完全的自住時代,中產階級崛起帶來的產品升級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房企之間的競爭,即將徹底進入產品和品牌競爭的時代。對於巨頭來說,能不能保持住行業和市場影響力,而成長型房企能不能在競爭突圍,保持和建立有辨識度的產品力是關鍵。


一個細胞裡也有全部的基因,一條歸家的路,也可以承載我們對“家”的全部想象。從空間的角度去創新,總有侷限,而從家的內涵出發,創新就永遠都有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