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求醫經歷?

小熊醫生DrYu


出門在外最怕生病,特別是半夜突發疾病。我曾經就經歷過一回,現在想想都有點後怕。

吃完晚飯過後,當時有一小點不舒服,想著可能是吃得太飽了感覺有點撐。於是我出門逛了一圈,回來又感覺好像舒服了些就回家睡覺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肚子又不舒服了,怎麼捂住肚子還是不舒服,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過了會肚子越疼越來厲害,心裡特別不舒服想吐。接著受不了起床吐了一大攤,手腳也跟著發麻起來,簡直快要難受死了。但我還是幸運的,同租一個房子的同事小便時看到了,連忙叫車把我送到醫院。

我非常感謝那個同事。我想說人出門在外要注意好身體。


風雲彩虹


那是在2003年,10月13號晚我跟朋友去吃夜宵喝了兩瓶勁酒。那晚凌晨5點多,我睡的迷迷糊糊,感覺嘴角有東西在流出來。那時我心裡還在笑,那麼大個人睡覺還流口水。就用手擦拭一下嘴巴。當時我就感覺不對,口水不會粘粘的,於是我就去開燈,結果一看是血。當時我以為是牙齦出血,就用水漱口一下。看了一下嘴裡,牙齦沒血,同時胃部感覺像火燒似的。於是我就去醫院,去到醫院,醫生跟我做了個胃部貝餐照影說胃沒事,然後有建議我去看五官科。五官科醫生叫我先去做個五官CT,可是結果出來五官也沒事,那時那幾天就一直去這家醫院那家醫院,幾乎大朗的醫院都去過了,花了我8000多塊錢,病還是沒找出來。那時我快崩潰了,於是回老家,一到老家醫院,醫生就問我有沒有喝酒,然後給我做了個胃鏡。結果醫生一看是胃粘膜受損,開了點中藥和西藥,然後交代我中藥要喝一個月。一個月後回去複查,胃好了。在此我就想問問為什麼醫生和醫生之間差距就這麼大呢?


阿龍走鄉村


2007年下半年我還是醫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有一段時間左側腹股溝部位時不時會有墜脹感,嚴重時還會有隱隱的拉扯感,站久了或走路多了就愈發明顯,一摸發現左側陰囊部位有一團團蚯蚓狀的東西。那會的醫學知識還剛剛入門,基本是個無知小白,日日想夜夜想焦慮的不要不要的以致於覺得自己是不是長了什麼瘤子,當時的狀態像極了門診遇到的不少患者以及寶爸寶媽。

老是焦慮恐懼也不行額,終於一個人怯怯的去了學校大學城負一樓的診所,記得是個女醫生有些尬,大概問了下病史並觸診了下,然後說睪丸發炎了得打點消炎針。生平還沒打過吊瓶的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同意了,打了兩天花了一百四十大洋,十餘天的生活費啊,問題是也沒覺得有啥效果。

過了半個月發覺症狀加重了,於是去了校門口附屬醫院的泌尿外科,一個副主任醫師看了一眼觸診了下說這是精索靜脈曲張,得手術,天吶,聽到這猶如晴天霹靂,然後沒細問嚇跑了。過了兩天又換了個同科室的醫生看,還是說要手術,這次問了下具體住幾天院花多少費用,當天跟家裡人彙報了下,第二天老哥就把手術費用打過來了。

確診了這個病自己就在網上搜搜搜,發現並沒有說一定要手術額,於是決定去市中心的一家醫院再看下,這次醫生還是說建議手術,不然以後會不孕不育,畢竟是瞭解過了,聽多了手術這個詞已經有些無感了。

後來漸漸發現不去想它大多數時候是覺察不到這個問題的,所以就決定先不去手術,等等再說。寒假的時候回老家一下火車就去了我們當地最好的醫院,掛了一個主任號,聽到我的就診經歷,主任就問那你沒問他們為啥要手術額?手術有啥指徵呢?你有沒有達到必須要手術的程度呢?我支支吾吾……小夥子,現在又沒結婚,安心學習,不要有思想負擔,現在並沒有到必須要手術的地步,有問題複診就是了。

看了這麼多醫生我是信了這個主任,並不是說醫術多高,水平多高,而是他確實給我解除了我多年的困惑,一語中的。從那之後我心裡的石頭算是落地了,就再沒因為這個問題去看過醫生。

開心的是大概從2010年左右我就再也沒有墜脹感拉扯感,即使爬再高的山走再多的路也不會,儘管摸上去還是有一些蚯蚓狀的團塊,慢慢的我幾乎要把這個問題遺忘了忽略了。2015年我結婚了,備孕半年還是沒動靜,媳婦和我都有點著急了,難道真的影響到懷孕要不孕不育了麼?!當時趁著剛好在泌尿外科做住陪醫生,就做了兩次精液分析,報告顯示精子活力數量都挺好,又四個月還是沒動靜,就在我最沮喪最無奈想著直接去手術的時候,媳婦懷孕了,真是謝天謝地,我終於可以徹底的把這個問題放下了。

這次求醫經歷告訴我:

身體出問題了要及時看醫生,思想負擔可能比疾病本身帶來的問題更大,信不過這個醫生就看另外的,不著急處理的問題多聽幾個人的意見再決定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才是行醫的真諦。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Edward Trudeau


小熊醫生DrYu


有哇!我人生第一次求醫經歷印象太深了,簡直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幾年前的一天,我中午休息時躺在床上一件東西掉在地板上,我低頭把那個東西拾起來後,瞬間感覺天暈地轉,不敢睜眼,到醫院神經內科病床上還是暈得不敢睜眼,都是閉眼回答大夫的提問,經過輸液後才能睜開眼,我家庭成員有腦血管病遺傳史,經過醫院檢查說不是腦血管病,我情緒輕鬆一點,既然不是腦血管病,神經內科輸了一個療程液就出院,但最後一天輸完液從床上做起來不小心,腰又扭了,右腿從大腿到小腿串著疼,我又找我老同學是骨科專家,他拍了拍我腦頂說,你別看你腰疼腿疼,你的頸椎病更嚴重,你做核磁共振檢查一下。我按照老同學提供的檢查醫院做了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是,如果治療不利,很可能四肢癱瘓。我拿著這個核磁共振篇子到北醫三院,一個大夫說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另一個大夫說是脊髓型頸椎病,按照骨科大夫的公認看法,脊髓型頸椎病是不可逆的,最後只有手術,不手術只有四肢癱瘓,我的病情現階段只能是維持,有肢體障礙時馬上手術。

醫院算是看到頭了,北醫三院是骨科最高水平的醫院了,我自己也做好了隨時去手術的準備,經常去圖書館看醫學書,看從前面開刀還是從後面開刀。

醫療的轉機還是在我每天晚上蹓狗時到來了,那天晚上我領著拉布拉多犬,由於腿疼做到草坪上,一位狗友發現後給我推薦了一種叫“活絡錘”的健身器材“如圖”,我如獲至寶,按照說明書堅持治療,半個月左右就見效了,原來我一回頭、低頭、轉身等一不注意就天暈地轉,一年多時間住了兩次院,還有一次是在家裡輸液治療,這次經過半個月治療,輕鬆多了,接著我連續治療有半年時間,基本上控制住了頸椎病的復發,我十分感謝我的那位狗友。

這次求醫印象深刻的經歷,我感受到醫學深無止境,求醫看病也像去超市買東西一樣,要選擇適合自身的醫療方案。



三生40250241


17年帶我母親在南京看病,當時初到南京也不知道哪對哪,找專家門診網上預約排隊都能排到幾個星期以後,不是本地人還要辦市民卡等等一系列問題,記得第一天到南京去鼓樓醫院,連大門都摸不到,幸好有熱心的南京人指點尤其是老爺爺老奶奶一問我們是外地人特別熱情指引,告訴如何去哪個門診,中午在哪吃飯便宜又好,休息地方在哪?印象最深的是鼓樓醫院中間大廳有一架鋼琴,當時還有人彈奏瞬間壓抑在心中的些許不痛快沒有了。隨後醫生說沒有太大毛病多注意休息為了緩解在醫院裡面的壓抑心情在帶母親玩了幾天!最後我想說一句就是像我們小老百姓看病確實不容易,平時多注意身體,有小毛病別扛著及時看!


喜歡麵包的貓


有,去年女兒肚子痛,帶去本地一三甲醫院,當時醫生光檢查費就開了九百多。交了錢後,不放心,特意打了個電話問了一同行,他說你先驗個血再做個B超就可以了,血常規檢查和B超檢查找的熟人,檢查下來一共花了不到一百啥事也沒有,最後去把那九百多的檢查費退了。


家有小學生100784096


有一次我家的小孩大約上個月大的時候,感冒發燒,在家附近的醫院看了很長時間,一直沒好,後來去省城的大醫院看病。那是我第一次自己開車出遠門,以前沒上過高速,去的時候我走的國道,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走了三個多小時。到了省城又不認識停車場,走走轉轉又是一個多小時,期間還有一個違章,好不容易將車挺好,這才去的醫院。

在醫院掛號,就診,然後辦理了住院手續,我至今仍然無法忘記那狹小的病房。為了方便照顧孩子,我們是三個人一起帶著孩子去的醫院,掛吊瓶,做化驗。尤其是化驗抽血時,我們都哭了,用大針管從孩子大腿內直接抽血,孩子直接哭暈過去了!還好我們去的及時,孩子只是有點肺炎,住了五天就出院了,和我們一個病房的還有一個發燒燒出心臟病的,聽說需要動手術。

省城的消費水平確實高,我們住了五天,不算住宿費,只吃飯就花了近千元。這還是買路邊攤和快餐,要是下飯店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倒是醫療費並不是很高,報銷完總共花了4000多,其中還有近兩千是化驗檢查的費用 ,哎,養孩子真是操啐了心。




勇士的吶喊


那可是一次難忘的求醫之路,那一年,是我要生大女,那個時候條件特別差,我們廠子有特殊原因,建在一個山溝裡,我是第一次生小孩,什麼都不懂,那一天腰特別不舒服,廠裡的一個師傅說,我看你是不是要生了,她問什麼情況,我就說不舒服,她說哎呀要生了,就在這時候廠裡的唯一的一輛汽車開走了,我們廠離公路足有三里多路趕緊讓人把我老公從廠裡叫回來,脊上給小孩準備的東西,往公路方向走,肚子痛了就站停一下,不痛了趕緊走,一個馬上要生孩子的人,就這樣走走停停連拉帶拽的走到了公交車站,眼看著一輛車走過來,可我們怎麼喊他們還是走了,沒聽到,怎麼辦,肚子越來越疼一個小時過去了,終於來了一輛車,上了車離醫院還有50分鐘的時間,怎麼辦,正好我後面坐著一個軍官,把他嚇壞了,趕緊上去給司機講一下情況,那位師傅很好,加快車速,直接把車開到了醫院裡面,並且叫了急救,幸運的生下了我的女兒,這個經歷確實難忘。


一棵松1122


最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求醫,我是農村的孩子,應該是我十幾歲的時候,一天在院子裡玩,看見爺爺在用軟管往出吸柴油,我看還挺好玩。爺爺走之後,好奇的我也想試試。沒想到我剛吸一口就被我給吸到肚子裡,順間我就說不出話了。剛好被奶奶看見了,當時爸爸不在家,只好叫媽媽帶我到醫院。等到了鎮裡醫生說看不了得到市裡看。天還下起了雨,可把媽媽嚇壞了。爸爸也幹到了,隨後就去市裡醫院了。


記錄1942


4年前,我的孫子得了一種疾病,我們轉到一個最大的兒童醫院急診科,當時先掛了吊瓶。醫生說需要住院,但是沒有床位。經打聽,說是住院部每個科室的空床位每天早上8點才能報到住院部的登記窗口。該窗口根據空床數量辦理相應的住院手續。那天是大年三十,孫子病很嚴重。下午打完吊瓶,,孫子和家裡人先回家了。我直接到住院部的登記窗口開始排隊,還不錯,當時我排的是第三名。當時心裡想,我排在第三名,到明天早上總該能住上院吧。天慢慢地黑了,排隊的人越來越多,都是抱著希望跟在長長的隊伍後面排著。就這樣,在登記室的窗口外度過了新年的除夕之夜。看著隊伍中一個個疲倦的面容,聽著遠處新年的爆竹聲,想著家裡病重的孫子, 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等到早上8.30分時,窗口“呼啦”一下打開了,排隊的人們一個個伸長脖子,豎起耳朵,希望得到好消息。裡面的人說,等一會數據才能送過來。大家只好焦急地繼續等待。過了一會兒,裡面的人說數據到了,開始辦理。沒想到,只有兩個床位。我是第三名,依然住不上。看到這個結果,我的心裡就像是被澆上了一盆冰水,寒冷到了極點又非常無奈。

這一次的求醫經歷讓我印象深刻,終身難忘。

生活充滿著美好的希望和前景 ,但是也充滿著艱難和坎坷。不管是貴族還是草民,都在不同程度地品嚐著生活的味道,都在演繹著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深刻的求醫經歷就像是生活的記事本,讓我們難忘,讓我們堅韌,讓我們昂首挺胸去迎接新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