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

確實,睿智而成功的人,必懂得從歷史借鑑。

但是你知道嗎,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厚到就連著名史學家黃仁宇都說,每天讀50頁,也要四五年才能看完。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 二十四史。

那麼,什麼樣的史書看起來不費力,還能掌握到精髓呢?

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在明朝,人們若想快速掌握中國歷史,必讀一本名叫《十八史略》的書。

什麼是《十八史略》?它是將十八部中國正史凝練於一體的“中國歷史啟蒙書”,被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影響了日本500年!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正是國內首部《十八史略》文白註釋的完整版――《文白對照十八史略》,由兩位文史專家註譯,生動簡明、非常適合想要快速瞭解中國歷史的人!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明朝私塾必備,影響日本500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推薦的歷史啟蒙讀本

《十八史略》是明朝私塾必備的歷史啟蒙讀物,並且與《史記》《資治通鑑》等一道在日本宮廷、幕府內被正式講讀,影響了日本歷史足足500年。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它的內容很豐富,涵蓋了《史記》《五代史記》十七部正史。

與官修史書不同,它為讀者梳理了主要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人物關係,閱讀起來非常流暢。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 宋代史事取材於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篇》與劉時舉的《續宋編年通鑑》。

時至今日,《十八史略》被中國人遺忘了近400年,就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都說,“從來禮失求諸野。曾經在民間流行的歷史讀物,每每被湮滅。其實,《十八史略》作為鄉野半啟蒙簡史,很有價值。”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每一個渴望智慧成功的人,都應讀一讀《十八史略》,一個月你便對中國歷史瞭如指掌,並且知曉人性人心,又得做人處世智慧。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三皇五帝至南宋末年

跟人物去經歷,獲做人智慧與魅力

清代名臣左宗棠曾說過:“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如同讀《史記》,應讀出司馬遷的智慧眼光。

讀《十八史略》,也應瞭解作者的睿智判斷。

該書作者曾先之,並非尋常人。他是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同鄉好友,在經歷了文天祥英勇就義、南宋的滅亡後,選擇隱世著書。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歷經人間冷暖、世間百態、家國情仇,落筆自然與常人不同。《十八史略》雖只跨越三皇五帝到南宋末年,但學到的不比《孫子兵法》《史記》等史書少。

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讀史能讓你學會如何用人,歷史上因用人不當導致王朝的覆滅數不勝數。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例如齊國的齊桓公能一舉使天下安定下來,都是管仲的謀略。當管仲病重時,齊桓公問群臣誰適合當宰相,管仲說:

易牙煮熟自己的兒子來討好君主,這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接近;開方背離自己的父母來服侍君王,也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接近;豎刁把自己閹割了來伺候君主,也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親近。


後來管仲死了,齊桓公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結果他們專權擅政,齊桓公死後六十七日都無人送殯,屍蟲都從屋子裡爬出來了。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十八史略內容雖精簡,但值得借鑑的權謀智慧一樣不少歷代君王的品性、人格魅力、智慧都一覽無遺。

不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工、學生、父母,看完這套《十八史略》,大有裨益。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國內首部文白對照完整版

文史專家註譯,比教科書更有裨益

這套《文白對照十八史略》是國內第一部完整的文白對照版。

全書共五卷,由王明輝教授與郭鵬教授聯合註譯,在原文基礎上用白話文譯出,譯而不僵,十分精彩,大人小孩都能看。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 在原文腳註中,除了對生僻文字、較難理解的語句、古代年號對應的公元紀年和不太常見的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均進行了註釋,還對原文有錯訛的地方在腳註中加按語予以糾正。

內頁左邊是原文,右面是白話翻譯,下面是註釋,讀起來非常方便、直觀。

明朝私塾必備,譽為《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一個月輕鬆讀完

▲ 原文據日本刊本補足的部分,在腳註中加以註釋;相應部分的白話譯文以日本刊本為準。

看完這套《文白對照十八史略》,第一次發現極簡的中國史也能看的津津有味,那些王朝興衰背後,飽含了人生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