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自駕游去過西藏,可以分享下是什麼感受嗎?

羞羞的二狗子


自駕西藏已經四次了,兩次川進青出,一次阿里,一次林芝,每次去的感受都不一樣,是因為內心的目的不一樣;每次的感受卻又都一樣,是因為內心的信仰是一樣的,除了旅行的本質,令我對西藏為之嚮往的更多是高原的那份純潔。











宇平看世界


我第一次去西藏是在2013年的九月份,那次是揹包乘火車。第二次去是自駕遊,是在2015年的九月份。開著一輛斯巴魯森林人,還帶著一個朋友和他老婆。從濟寧出發,繞道邢臺接朋友老盧夫妻倆,走漢中,奔成都,由於當時318國道二郎山修隧道,我們繞道石棉奔瀘定,在瀘定住一晚,第二天一早經過康定後開始翻越第一座海拔四千多米的折多山,從此正式進入川西高原。進入高原,首先要面臨高原反應,再就是山高路險。這個時候靈魂在天堂肉體在地獄,一點也不為過。通常要有2-3天的高反適應過程,同時要初次面對塌方落石、懸崖峭壁險路,白天在嚴重高反的狀況下既要集中精力開好車又要欣賞路上美景,晚上沒心情吃飯,夜裡噩夢連連(多是自己發生車禍的夢)。因318通麥大橋被水沖斷,我們只好在邦達轉道214國道再上317,方向拉薩不變。青藏高原的雪山、草甸、可可西里的荒原、各色的高原湖泊、成群的犛牛、路上磕長頭的信徒……真真讓人感受到了震撼,感受到了什麼叫壯美、曠遠,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或藏民、或犛牛、或禿鷲、或各種動物都能讓人感受到神深山聖湖的壯美和神秘,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頑強,讓人感受到了信仰的虔誠和強大……但凡去過西藏的人們,在離開這片神聖而又神秘的荒原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吼叫---我還會再回來的……











浪跡八荒


看到題目,不由得想簡單分享自駕西藏之行感觸。退休後開啟了自駕旅行,每年出行。2019年6月3日至6月24日,兩人一轎車,本人全程自駕,副駕一路照顧,川進滇出,歷時22天,行程9066公里。

有過高反。一直嚮往西藏,又一直不敢去西藏,是因為我高反。曾在玉龍雪山高反吐的一塌糊塗,在青海湖也高反到頭重腳輕,氣喘吁吁。可是思前想後,買了車載製氧機也要去西藏,就這麼出發了。高反第一天頭疼、頭重腳輕,上吐下瀉,甚至彎著腰走到賓館,第二天開始吸氧。為了對吸氧不產生依賴,只吸過兩次,其餘都是喝葡萄糖水,吃水果,多喝水。頭疼吃了散利痛,一次就不再疼了。如此大概一週後,高原反應基本沒了。

有過感冒。由於不熟悉,金沙江那段爛路是在夜晚誤入的,結果在旅途勞累的一天後的夜晚,又黑燈瞎火的繼續翻越金沙江爛路那座山,那夜太不容易了,夜晚的大山裡路況不好,還颳起了夜風,轎車在爛路中艱難尋路,生怕一不小心掉入爛邊的金沙江,也怕山崖的落石掉下來,還不敢開快,因為看不清路況,只有順著施工大車留下的剎車水印行駛。將近零點才駛出大山。之後就感冒了。白天開車,注意力需高度集中,不敢喝感冒藥,每天晚上喝一次感冒藥,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天也不好。

沿途美景。自駕西藏不虛此行。自駕過很多地方,318的美景名不虛傳,214的也不錯,這一趟值了!無論是高山大川,還是雪山草地,野草野花,溪水河流,或是藍天白雲,都是最美最美的。自駕過西藏後,在返途中,沿途各省的山川,不再覺得有多威武,甚至秦嶺也沒去時感覺那麼高了。無論山與水,真找不到下次自駕的目標了。因為自駕西藏的美景太多太美,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不想強加於人,不一一舉例了。

沿途路況。之前不瞭解進藏的路況,有的說遇到各種險情,有的說一馬平川都是柏油路。但是真正進藏前,必須用心研判路況,以便做好針對性的準備。一直很怕進藏的路,泥石流、雪崩、飛石、流沙,各種怕都有。後來看了很多視頻,發現選擇不同的季節,路況是不同的。我知道自己不會裝防滑鏈,不會換備胎,我的車也不是普拉多和悍馬,所以再三考慮後,我選擇了避開雪季和雨季的6月份自駕進藏。事實證明對了,這個季節除了沙石泥水,沒有雪崩和泥石流,省了很大的心,安全係數很高。當然,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正走318,反走有危險。也就是川進青出或新出等,反走318臨邊臨崖臨江機會多,順向車少,逆向車多,且內側容易擠佔外側車道,相對危險。但無論選擇哪條自駕路線進出藏,一定要有318,因為318真的是一條名不虛傳,最美的風景線路。

返回多日了,一直休息調整。自駕西藏沿途不斷的美景,與個別路段的驚險,刻骨銘心。自到家後,每夜都在自駕西藏路上的夢中度過,回味無窮!待哪天不再夢到自駕西藏的路上馳騁,再詳細總結這趟難忘的旅行。











萍姐ai生活


本人至今自駕游去過兩次西藏,2016年4月第一次入藏,北京飛成都,租車走318線,第一天走雅安石棉瀘定康定到新都橋,海拔3600,賓館下車到周邊轉了一圈,吃晚飯時還好好的,但睡覺時開始頭痛,先吃感冒藥不管用,又吐又拉,後吃霍香正氣水,廣州出產的頭痛散,喝葡萄糖,到天亮時緩解了。繼續出發,走雅江理塘到稻城,晚上雖然不難受,但還是暈乎乎的。隔天到亞丁轉一天回稻城住,第二天經鄉城得榮奔子欄進入滇藏線,晚上住飛來寺,第二天早上起來看梅里雪山,旅店老闆說雪山有兩月不露面了,我們早上剛起來時也霧濛濛的,但過了十幾分鍾,突然天就亮了,晨光中的雪山十分好看。隔天繼續上山,走芒康回到318線,住左貢,海拔約3900,是這次入藏住宿海拔最高地方,因為旅館條件較好,洗了上路以來的第一個澡,感覺很好。隔天經邦達八宿然烏湖住波密,海拔2725。第二天經通麥到林芝,隔天到目的地拉薩,隨後兩天又分別去了納木錯和羊湖。因為感覺不好,最後還是乘坐青藏鐵路火車回北京。第二次入藏是去年7月,選擇了一條最具挑戰性的路,主要是想驗證我的適應能力。從北京岀發,第一天住陝西和寧夏交界的定邊,海拔約1500,第二天經蘭州西寧到共和,海拔2800,第三天到瑪沁看阿尼瑪卿,海拔3750,第四天經黃河源瑪多到玉樹,海拔3600,第五天進入西藏住類烏齊,海拔3800,第六天到丁青孜珠寺住巴青,海拔4150,第七天到比如薩普雪山,路上經過海拔約5300的雪山埡口,晚上住那曲,海拔4500,第八天到納木錯,晚上住拉薩,海拔3650,第九天在拉薩休整,第十天經江孜到日喀則,海拔3860,第十一天經拉孜到薩嘎,海拔4500,第十二天經仲巴到普蘭,海拔3700,第十三天到扎達,海拔3700,路上經過幾個海拔5200以上的埡口,下車緊跑也沒什麼感覺,第十四天經阿里獅泉河到日土,海拔4200,第十五天經班公湖,界山達坂5248和紅土達坂約5400,進入新疆,深夜兩點到達目的地葉城。隨後幾天走和田民豐,穿越沙漠公路到輪臺,經吐魯番到哈密,上京新高速經臨河回北京。這次全程沒有高反感覺,晚上住海拔4500也睡得很香,有個年輕人說睡不好,但他前幾次入藏都沒這種感覺。總結經驗就兩點,一是要循序漸進,從海拔一千多或兩千多開始,逐步適應。二是選擇熱天岀行,綠色植物使氧氣更加充足。


坐聽雨聲響


本人和我女朋友 2019 8月2號下午1點從上海出發第二天到重慶 休整一晚上 8月3號重慶出發 車輛是福克斯1.0t 全程我一個人開 每天開10多個小時 歷時12天 pi川進青出 然後回重慶老家!驚險還是芒康7、8十公里 爛路 躺10多次深水溝 福克斯依然堅挺!感受就是累 就第一天上高原有反應 頭疼 過後就適應了 但值得 一路美景 一生中很重要的經歷 可以和朋友吹下牛皮了![捂臉]











最涼不過心殤丶


八月中旬,進行了一次自駕新疆西藏遊。當然,我是自駕遊車上的乘客。

我們從西安開始自駕,進入西寧後一路沿著G315前進。整個路線為青海海西、新疆南疆、西藏。目的地為拉薩。

沒到過西藏,將拉薩當成了西藏,將布達拉當成了拉薩。新藏線上走一遭才發現,除了壯美的建築,西藏更加壯美的,是自然風光。西寧到新疆的G315,我們一直走到葉城,如果沒有延伸,應該算全程。這一段的國道,路況基本不錯,平均海拔不高。除了青海一段相對高點,其它都不錯。補齊到了新疆後,海拔一千米不到,沒有任何感覺。

新疆的茫茫戈壁,一望無際的無人區,地面泛起的白花花的鹽霜,偶爾一個小水塘裡,清澈得不敢相信的碧波。各種沙漠路段的風光美景,不是自己駕車,永遠無法體會。天地之間人的渺小與偉大,在那樣的土地上,才會有深深的感覺。偉大時,你會有天地之間人為峰的征服。渺小時,你會覺得自己不如一粒黃沙。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與自然和平共處,大概也是人與自然相生共存的幾個境界吧。

新藏路,考驗人的意志。新藏路,給了人最美的視覺享受。這一條最高海拔的進藏線路,神奇地融合了高原、草甸、神山、聖湖……各種自然景象、各種山川奇觀、各種不同色彩的土地山頂,眼睛的盛宴,一點不誇張。

看過那麼多自然的美景。走過了天路的自豪感。進入到拉薩,忽然平靜淡定了。拉薩,我以為最好的享受在於放鬆。看看虔誠磕拜者,一絲不苟完成心願,看看朝朝暮暮居住在寺廟門廊的善男信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看看陽光下慢悠悠走路的行人,看看故鄉沒有的藍天白雲。

夠了。擁有了這樣的自駕遊,什麼都夠了。一趟西藏一次心靈的盪滌。


揚州小兔子


我去年6月份同老伴自駕游去了一趟西藏,川進青出,共計18天。

通過這次西藏自駕遊,首先感受到:西藏,是一個美麗的、神奇的,可以震撼每一顆心靈的地方,西藏的傳奇之神秘,可以令所有人流連忘返,心靈深處得到了一次洗滌,親眼看到了西藏的魅力、原始粗獷的民風、藍天白雲、雪山冰川、別樣的風情等等…都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回憶。

二是經歷了高原氣候變化無常、道路彎曲險峻、500裡無人區的未知風險等,克服了高原反應,戰勝了各種困難、挑戰了自我的意志和信心。

三是親身經歷了一路風塵險峻的挑戰後,對未來的生活更加充滿了希望。

四是感覺去的時間還是有點短,有很多地方還沒有看到,很多風土人情還沒有體驗和了解。

總之,感覺西藏是去過一次還想再去的地方。











兵部飛鷹的自駕


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回答,我也來聊聊我的感受。我是15年5月自駕去的西藏。那時候的隧道還正在修建中。老318充滿了挑戰性。通麥天險還是經常有車掉下懸崖。正因為是這樣,走318,過通麥天險成了很多自駕人的夢想。

走318去西藏實現人生的夢想。西藏是一個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很多自駕人都希望一生能去看看這個美麗的地方。15年前的318那是處處充滿了 驚險。車要翻10多處海拔4000以上的高山。那時隧道還沒有修好。要翻通麥天險才能到達拉薩。走西藏要有挑戰自我的勇氣。15年5月2號我們從瀋陽出發。闖過了一道道高山,終於到達了通麥天險。當天下著小雨。我記得在路上遇到幾臺從通麥天險退下來的車。告訴我們路太難走上不去。我們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就地宿營。第二天早晨天還沒大亮我們就奔通脈天險。幾十車已經在大坡下排隊。一臺車一臺車就往上上。輪到我了,我沉著冷靜穩住油門,快到坡頂了,我找好角度一氣哈成。成功過了通麥天險,那種自豪感,成功感,油然而生,終身難忘。

有人說走過318,行走天下都不怕。正是這樣,走完西藏以後,我膽子越來越大。感覺在自駕路上更加成熟了。隨後16年我自駕了美國,17年我自駕了歐洲。自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快樂。謝謝你的關注。











鄧玉生


18年9月退休後自駕西藏,318川進,最初進高一點海拔地區還是有身體不適,頭痛牙痛在巴唐休整三天慢慢適應後進藏,後來5000米以上高海拔也自如。本來想走完整318終點樟木口岸去尼泊爾自遊行,到拉薩辦簽證才知道15年尼泊爾地震後樟木口岸關閉,改道吉隆口岸進尼泊爾。原什劃返程新藏線去新疆走最美獨庫公路,南北疆轉一圈,結果9月底新疆下雪獨庫公路關閉,只好放棄原什划來年在做打算,西藏純潔心靈天路之行,完成了多年願望。











項天2


我,七十四歲老人破車,七月十四日至七日二十六日,歷時十三天,從成都至拉薩,往返四千五百公里,去走318,回走段G214,川藏317,中國熊貓大道(邦達至昌都,江達,滬霍至甘孜,道孚,在新都橋匯入318。避開了芒康8O公里爛路)。在我七十四歲生日之夜,七月十八日晚,一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夾著冰雹的奇特之夜勝利抵達拉薩。

七十四歲老人,“三進川藏去探險”,成都至拉薩,五天行程,2005公里,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翻越了海拔四千米以上髙山一一折多山,卡子拉,海子雪山,東達山,覺巴山,業拉山,色拉山,米拉山。。。。。。等十四座高山,穿越了兩岸山峰陡峭,怪石嶙峋,懸崖屌屌,道路崎嶇,險峻的一道道大峽谷一一雅江,金沙江,怒江,雅魯江,瀾滄江。。。。。。飛沙,落石,泥石流,塌方,彈坑路,沉降路,搓衣板,掉坎,斷裂路一一巴塘至芒康,八十公里“龜趴了”六個小時。。。。。。

七十四歲老人,五天行程二千零五公里,走完了“成都至拉薩”世界最高最險最具刺激又最具挑戰性的“川藏線”一一可以上“央視春節”“挑戰不可能”的大舞臺了;還可以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了。如果允許,我將報名參加“2020年世界豋珠峰”競賽,希望你給我支持“關注”“點贊”

我,七十四歲了,快到七十歲時,才在成都乘風駕校,趕了趟未班車一一拿了個C2駕照;一輩子窮怕了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在一個縣級國營煤礦接班進廠當工人(小內工,井下小搬運工,狗兒他爹一一人稱“埋了沒死之人” 船工“死了沒埋之人” 人間最底層“十八層地獄下工種”,每月工資27元起家,在井下就九死一生,逃難出來,又在地面“臭老九”行業混了三四十年。。。。。2008年7日退休,教育系統退休教師,有個“死水蕩蕩”,我喜歡存個“小金庫”,勒緊褲帶,省牙縫錢,加之我“桃李滿天下”弟子們的贊助,2014年3日29日買了臺破車一一“06款3.0旗艦版別克君越”開到今天。每年除回重慶“中華詩城•奉節”老家一兩趟{一來探望九十五老母,二來有套移民房要出租),此外就是“自駕遊”東奔西跑,設完沒了。

天馬行空,獨住獨來,渴望候鳥似的生活;羨慕小兜小貝“亞非歐”,一年四季世界各國任我遊。

我喜歡“自駕遊”,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既強身健體,又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廣交朋友,親身感受到偉大祖國疆域之遼闊,又欣賞了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江河湖海,草原牧場,山地丘陵,雪域高原,高山峽谷。。。。。。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美景美食美人。。。

總之,與時俱進,時代同行。老驥伏櫪,日行千里。能跟上偉大祖國一日千里超常發展的髙速發展巨人步伐,緊跟時代“二萬五千裡”新長征巨人的足跡,加大油門,勇往直前,永不止步!感受就一個字“爽。”同時,能與全世界喜歡旅遊,自駕遊,攝影愛好者,在全世界每一天有億萬觀眾喜聞樂見的“今日頭條”“新聞媒體中,共同切磋,分享一路上的“酸甜苦辛麻辣燙”,共同分享其中所見所聞所感,其樂無窮!

附錄:

《七旬老殘自駕遊 三進川藏去探險》(全集)

第一集 首次進藏戰高反

沿途全程錄像,照片將分集傳上“今日頭條”,請你持續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