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現在的90後負債累累?

大十蚊


本人92後老男人一枚,有房無車,有份在外人看來比較體面的國企工作,有個愛我的未婚妻,從直接原因和間接元素兩個維度,現身說法一下,現在的90後為什麼“負債累累”。

一、直接因素之一:房貸

首先,所謂的90後“負債累累”,我相信90%以上說的應該都是從銀行貸的“個人購房貸款”,也就是俗稱的“房貸”。不可否認,現在我們90後的房貸壓力的確很大,以我周圍的一個同事為例:首付買了一套129平的房子,房屋總價200萬左右,月供8000多元,加上車位貸,累計每月需要還的貸款在9000元左右。而工資收入加上各種補貼和獎金,刨除五險一金,全年算下來每月的收入也就在10000元左右。幾乎可以說是入不敷出,“負責累累”!

因此,凡是有房貸的普通工薪階層的90年,目前大都是應為房貸而出現的“負責累累”的局面。

二、直接因素之二:車貸

現在,一輛普通的中層檔次的汽車,已經成為90後日常生活的標配了。一輛車從購買到上路均價也要在13W-15W之間,且車貸不比房貸,雖然貸款金額少,但貸款年限短,因此每月的月供也要在2000左右,這無疑在已經成為“房奴”的90後肩上又增加了一層負擔。

三、直接因素之三:婚禮

接下來,再說一下婚禮吧。“萬紫千紅一片綠,外加一動不動”。這是某些思想落後地區嫁女兒時,對於男方的要求。先給各位看官解釋一下所謂的“萬紫千紅一片綠”,即:一萬張5塊的人民幣,一千張100元的人民幣,“一片綠”乃是指50塊錢的張數(一般以50張為準)。如此算下來,僅彩禮錢一項支出大概在18.8萬元。而所謂的“一動不動”說的就是房子和車子。

當然,這種高彩禮的情況也僅是個別想象,但大部分的90後如今不是面臨著結婚,就是在準備結婚的路上,舉辦婚禮,舉行婚宴,這些都是要花錢的,預期保守估計也要在10W左右。

由此算來,對於一個年薪在10W左右的90後個體來說,每年“房貸”要掏空他的四分之三的收入,“車貸+婚禮”就會掏空他餘下的部分還多,加上自己日常的開銷,不得不舉債度日,因此會變的“負責累累”。(注:這裡分析的是大部分的自食其力的、家庭條件一般的,工薪階層的90後群體,其餘情況的看官請繞道而行~)

以上,是現實生活中一些實實在在地導致90後群體“負責累累”的因素介紹,現在,咱們再分析一下有哪些間接因素導致當前的90後負債的原因。

一、間接因素之一:消費觀念

坦率地說,我們90後的消費觀念與70、80後的消費觀念大相徑庭。70、80後的消費觀念受當時時代和父母的影響比較深遠,採取的都是保守消費的態度,即“有多少花多少”,甚至是“有多少,先存一部分,餘下來的再花”。但90後的消費觀念確大大不同,我們推崇的是“及時行樂”、“花明天的錢,享今天的福”。在此,不是分析哪種消費觀念的對錯。其實,也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由於時代發展不同,造成的消費理念不一樣了而已。

對於90後的群體來說,我們對於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相信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這個社會也會越來越富足超前的。正是有了對未來的這種樂觀估計和自信心,才促使我們敢“借錢買房子”。同時,“衝動消費”也是90後群體無法迴避的一個標籤,相信好多的同仁都有過看上某件非常喜歡的東西,甚至刷爆信用卡也在所不惜的經歷吧。

因此,超前消費、衝動消費,也讓當前的90後看起來“負責累累”。

二、間接因素之二:儲蓄觀

“為啥要存錢?”、“哪還有閒錢去存?”、“有這部分錢還不如去投資呢,總比存在銀行‘屯灰’強”。這是90後普遍的儲蓄觀念,在我們看來,“家有餘糧,萬事不慌”的觀念已經“過時”。現在大家都是以充分相信未來的經濟和生活會越來越好,所以“沒必要存錢”。誠然,信心對於經濟市場的振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對於個人來說,風險評估意識應該還是要有的。

綜上所述,不管是直接經濟壓力因素還是間接觀念因素,都促使這我們90後不得不“舉債度日”。但從文中,各位看官也多少能夠體會到,其實,我們現在的“負責累累”,都是揹負的未來的“債”。而我們的擔保就是我們的青春和對未來自己能力和前途的自信。

所以,請相信,現在的“負責累累”,其實都是我們90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承諾!


樸實的小黑


其實不光是現在的90後,還有80後也是負債累累,當然了不是全部,但是絕大多數身上都壓著房貸、車貸、養孩子的費用。還有一部分90後,還揹負著網貸。


還記得剛買房的時候,家裡老人都替我發愁,年紀輕輕就背上了70萬的房貸,什麼時候還完?但是作為年輕人來講,付了首付就能住上新房子,還不用租房,至於70年產權?以後自有定論,不用擔心。

房貸、車貸,我覺得其實不是債務,而是可以享受提前消費的紅利。即使你不買房,不買車,等到10年過去了,存款照樣沒有,看看身邊的朋友和自己的現狀,是不是就如我所說,錢越來也不值錢,反而是有了房貸、車貸,雖然日子被逼的過的緊巴巴,但是10年過去了,總算有了固定的資產,不喜勿噴,個人想法。但凡年輕人有充足首付的底氣,哪個不想早點買房?國外也是如此。

如今的90後,更是偏向提前消費,工資少的可憐,還要追求精緻生活。買一個包、買一隻口紅、眼霜粉底,喝幾杯咖啡,一個月的工資所剩無幾,怎麼辦?借網貸,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不是說我們不要追求提前消費,而是說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消費。


這些都是朕的江山


90後也是很艱難的一代人,什麼原因造就了這一代人好負債率呢?我分析原因大概有幾點:

第一是90後這一代人目前最小的也有三十歲了,在這個階段面臨買房買車結婚彩禮這是很大一部分支出。買房普通城市均價八千左右的剛需房子首付最少也需要二十萬左右,結婚花費普通城市大概在十萬左右,一輛十萬到十二萬的車,彩禮根據平均水平在十萬到十五萬(平均水平,不包括一二線城市和重彩禮地區)這算下來最少需要五十萬。90後基本都大學畢業,從23歲左右開始工作,到30歲中間7年,還是按照平均水平每人每年三萬左右的存款,7年也就20萬左右,還不及需求數量的一半。(以上只是按照普通城市平均水平來說,實際情況遠遠大於這些數字)

第二,90後這一代遇到了一個歷史時機,從我國改革開放後工業發展到90後這一代出生的時間來看,他們剛好遇到了工業高速發展,物質基礎大大提高,物質基礎伴隨著經濟提升而來的是物價的提升。各行各業都超速發展。這就使得他們生活成本大大增高。

第三90後這一代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同時外來文化也大大影響了他們,使得他們思想前衛,這也刺激了他們各方面的消費能力。

綜合而言就是:掙的錢遠遠不夠實際需求,所以高負債,花明天的錢解決今天的事。


創業密電001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欠著點錢,那麼剛步入社會的90後為什額會負債累累的,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渴望通過投資創業獲取更多。我們都知道成功就是一個“二八”定律,小概率事件,很多年輕人為了能今早過上小康生活,買股票,買理財,投資房地產,開公司創業等等,跟銀行,跟爸媽,跟親戚到處借錢,失敗了導致負債累累。



2.生活成本高。現在的人結婚要有車有房有存款,還要禮金,結個婚掏空了小年輕一家人,不夠的還要去跟朋友借,導致即使結了婚也是過得捉襟見肘,幸福感低。


3.個人生活態度。現今社會,大家相互攀比,比條件,比老公,比物質,女人男人都希望買名牌包,名牌表,名牌衣服,滿足自己的慾望,出門也有面子,以至於在工資不夠的情況下,刷信用卡透支等等,最終是入不敷出還負債累累。


婷sweet


現今社會,顯然90後已經成為社會主力消費人群,上不能靠老,下沒有得靠。現如今房貸、車貸、創業、結婚、衣食住行等等的支出,隨便一個都不是小數。加上現在信用卡、借唄、花唄、滴水貸、微粒貸等等網上貸款的興起,更加助長了先用未來錢的風氣,也就推動了現在很多90後負債累累的社會現象的形成!


三千潯


1、家庭原因

家裡經濟基礎不好,即使自己畢業了,家裡也沒什麼積蓄。等到結婚年齡,勉強付個首付,這就負債幾十萬了起碼

2、消費觀

很有90後是月光,7000到10000的月薪也存不了錢,有的還刷信用卡超前消費,入不敷出,還要家裡幫襯

3、高物價,高房價,高醫療和教育支出

這些消費佔絕大多數,年輕人哪裡還攢得下錢

4、生活觀

很多90後已經不想結婚和戀愛了,有錢就花,自己瀟灑就好了


新學能全腦教育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早上在地鐵上看到的一則內容,講到了"中國式標配\

金小保


90後負債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歸納為一下幾點:

1:參加工作時間不久,月薪比較低,可是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好的,貴的商品琳琅滿目,年輕人抵擋不住誘惑,借錢買自己喜歡的商品,比如新款手機,高端的包包,服飾等等。

2:借款平臺太多,借款門檻太低,借款太方便,像支付寶的借唄,微信的微粒貸等等。

3:購買了大宗商品,像汽車,房子等,可是工作時間不久,儲蓄存款有限,只能通過貸款購買。


老方聊眼鏡


不單單是90後的這一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80和00也會是這樣。

1自身問題,自制力差,花花世界,太過要眼,自己的消費能力和掙錢能力不成正比。

2生活好了,找對象動不動必須要樓房住,這是城市農村普遍現象。卻沒能力付全款。

3數字支付的出現讓我們弱化了對於錢的概念,支付只是個數字,如果使用現金支付,會更理性些。

4網貸的發展讓我們更容易貸到款,但同樣收入與支出不成正比。

5信用卡,這我就不說了,動則三五萬額度。


北京融資故事


不負債都沒有動力,平平常常一個剛出校門的人,都有個小一萬的負債,多了幾萬,除過房貸、車貸,創業的,再多就不行了,負債感覺已經成了生活的常態,負債少的人感覺跟不負債一樣,負債多的人,就要想辦法還這個債,像那些富豪,哪一個不是負債千億,銀行見了也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