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我們缺失的品格中看現在城市道路上的禮讓行人

《六尺巷》我們缺失的品格中看現在城市道路上的禮讓行人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

清代康熙年間,桐城境內的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難以定奪,連稱憑相爺作主。

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閱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深感慚愧,旋即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現在有可能你高尚的禮讓了,可對方以為你怕了,服了,認輸了,沾沾自喜的得寸進尺。品德好像成了傻的代名詞,心態、心情有時會左右你的行為,但品德的高尚就是你的修為了。

比起古代,現在的生活節奏是快速的,都是向錢衝,隨著時代的發展,“創城”這個熱詞成為許多城市的目標,文明: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有文化的狀態,禮貌、禮讓。

現在許多城市,在道路段口畫上斑馬線,還用醒目的大字註上“禮讓行人”個別段口還安有攝像頭,新交規規定不禮讓行人的車輛,扣3分罰款50,沒安裝攝像頭的段口,不知道有多少司機是主動禮讓行人的?有幾種心態耐人尋味,無意識的,只考慮自己的,有車的就是比沒車的高一等,老子有錢隨便罰,憑什麼讓你,讓你就耽誤我時間,爭一時之風丟一世為,禮德高尚,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