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代大師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葉企孫先生長期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葉企孫一生有關教育的著述甚少,但他作為主要領導者、策劃者參與了清華物理系、理學院的創建,從物理系、理學院的辦學中可窺見他的教育理念。

  

葉企孫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教育及科學事業,在清華開展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科研活動,對學生教育方法得當,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科學家。抗戰前畢業的九屆學生50餘人中湧現出了許多的傑出學者,如:理論物理學家王竹溪、彭桓武、張宗燧、胡寧,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施士元、錢三強、何澤慧,力學家林家翹、錢偉長,光學家王大珩、周同慶、龔祖同,晶體學家陸學善,固體物理學家葛庭燧,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翁文波、傅承義,以及秦馨菱、李正武、陳芳允、于光遠等。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生中,後來成為著名科學家有:黃昆、戴傳曾、李蔭遠、蕭健、徐敘瑢、朱光亞、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等。解放後畢業於清華物理系、後來成為著名物理學家的有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黃祖洽、胡仁宇、蒲富恪等。

  

中國最後一代大師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半數以上曾是他的學生,因而有人稱他“大師的大師”。兩彈一星”功臣中的13位與葉企孫的師承譜系在23位功勳科學家中,有9位是葉企孫的弟子。

  

葉企孫淒涼的晚年

前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著名調查記者柴靜女士撰寫的一篇散文《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曾在互聯網上廣泛流傳,柴靜以女性溫柔而恬淡的筆觸素描了一個科學家和教育家的故事。

  

我當時閱讀柴靜這篇散文的時候,心裡堵的相當難受,儘管眼淚沒有留下來,但心裡卻有滴血的感覺,以至於長時間地隱隱作痛,柴靜所描繪的這位歷史人物,就是被稱之為中國最委屈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葉企孫先生。

  

中國最後一代大師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關於葉企孫在文化大革命中悲慘境遇,即便是簡單粗略的敘述,也簡直讓人不忍卒讀,我也不忍在此敘述,更令人感到氣憤和不解的是,對葉企孫的平凡昭雪竟是何其的艱難和曲折。

  

我特別想知道其中的真相,究竟是寫一些什麼人在阻撓葉企孫的平反,這些人為什麼如此的冷血、冷漠且毫無人性,面對一個老教育家、老科學家的悲慘遭遇,竟會無動於衷,並極力進行阻擾。

  

中國最後一代大師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而葉企孫終身未娶,儘管他無兒無女且獨身一生,卻是桃李滿天下,但他的眾多學生當中,乃至學生的學生,其中不乏高官厚祿者,面對恩師葉企孫教授的身影,也是避之唯恐不及,擔心惹火燒身而影響自己的人生。

  

年近八十的葉企孫,孤獨而艱難地苟活在人間,儘管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兩腿腫脹得發亮且行走困難,但他依然拒絕去醫院治病,他不想再延續自己衰老的生命,也絕不像老友饒毓泰那樣結束生命,他只是在痛苦的煎熬中,消耗殘存的生命之光,時刻期盼著上帝對他的召喚。

  

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而歷史真是一面鏡子,具有不同思想和閱歷的人,他們看到的風景,絕對是不一樣的。


閱古今|嘗百態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來源網絡

侵立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