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一句話刺痛中國父母: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你贊同這句話嗎?

中學教育研究工作室


董卿一句話刺痛中國父母: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你贊同這句話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特意查找了一些資料,想知道董卿什麼時候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但是發現事實不是這樣的。原來這句話是從一篇網文中的標題而來,也就是董卿並沒有說過此話,但董卿說的卻是另外一句話:

文章雖然是2019年9月9日發的,但這篇文章所說的開學第一課讓人難以忘懷的話卻是: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原來董卿說的是這句話,而不是“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因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只看到了郭奶奶繡紅旗那一部分,後面的內容沒有看,印象當中似乎沒有這句話,又想繼續尋找根源的時候,發現了另一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找到了這樣的一句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

與剛剛的那句話基本上完全相同,可是這篇文章是2017年9月19日發的文章。到此,我才發現我們腦洞有時候真的很大,前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繼續使用,還誤傳出董卿說了一句: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至此,我知道了時間的力量真是偉大啊!你的大腦超乎想象!

再論“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我們要明白一點,逼迫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但並不是教育孩子的全部。除了逼迫孩子外,還有鼓勵引導,還有自由發展,各種教育方式都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的。

比如,孩子不用心學習,心浮氣躁的時候,就要使用逼迫的方式讓孩子學習,甚至祭出燒火棍侍候一番。再比如,孩子本來也很用心,做什麼事情都有計劃性、條理性,我們這時候還管什麼呢,就放任他自由發展就可以了。又比如,孩子有點畏縮不前了,對困難上有所恐懼和害怕,我們在這個時候就要多加鼓勵和引導,激勵孩子突破自己的困境,勇往直前。

如果把“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中的逼改為“教育”二字,這句話就合理了。

你不教育孩子,將來生活就會教育他!

結束語

現代社會各種教育理念衝擊著我們的社會,衝擊著我們的家長,各種理念比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還要混亂,而且各方都還可以舉出各種例證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各位家長,我們要保持腦袋清醒,不管是快樂教育、正面教育,還是原生家庭等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教育理論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情況進行靈活變通地使用。否則,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還會有我們的家庭。

@童教雷鳴,公眾號童教雷鳴,專注於6-16歲孩子的潛能開發和學習能力提升,科學分析教育問題,做簡單的事,堅持做,歡迎關注!

童教雷鳴


純屬扯淡,我兒子三十六歲,從出生開始我母親給養大,我自己都沒抱過,樹大自然直,他成家八年了,結婚置家都是自己辦的,現在有一個寶寶,過得好著呢,兒媳自己看孩子,我可省心了,我都60歲,退休十年還在工作,有空就去觀賞一下寶寶,一個人從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一生,我很信命,因為我這一生也過的很好,不愁衣食,60還有父母在,一家四世同堂,全家身體健康,其樂融融,感恩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刻意去要求他們,不要違背自然規律。


zhang114752526


我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我是超生兒,由於姐妹比較多,因為要交罰款我十多歲才有戶口,更離譜是我們一家子戶口上出生年月日,壓根本人的出生年月日對不上。因為我爸爸不給上我戶口,後來人口普查才上的戶口。我就成為我們家戶口最小的,戶口被報大一歲多不要緊,關鍵是我弟弟變成我哥哥,你們說我怎麼會有這麼糊塗老爸啊!我可以說是爹不疼媽不愛,上學老遲到。小學沒畢業點形的文盲,反正我自我感覺挺好的,在服裝廠做縫紉工。活得挺開心的,就是倒黴嫁了個好吃懶做的混蛋。



綠綠芹菜


現在有很多孩子。

從小嬌生慣養。

父母爺爺奶奶。

將孩子捧在手心上。

孩子什麼都不會幹。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

從小就學會做飯。

自己洗衣裳。

雖然那時候很頑皮。

學習壓力也沒那麼大。

但考試不及格,常常會被父親揍。

那時候兄弟姊妹多。

好像每個家庭並不是特別強調成績。

學習上的壓力也沒那麼大。

現在的孩子雖然是嬌生慣養。

但一上學以後,學習壓力就非常的大。

同學之間的競爭非常大。

但很多孩子連最起碼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

幾乎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或許有些孩子成績很好。

學書法,

學鋼琴,

學畫畫。

學舞蹈。

還要上學讀書。

很多家長美其名曰: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但很多孩子卻連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

我不知道人類生存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現代的兒童,該玩的時間不能玩。

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在了孩子的身上。

該會的,不會。

簡單的洗衣服。

洗襪子。

疊鋪蓋。

都不會。

全被父母,爺爺奶奶代替了。

我真不知道將來這孩子長大以後。

真的能做什麼?

只是肚皮裡裝了一肚子的文化。

都去當老師。

當科學家。

當今社會,行業和行業之間的競爭。

白領和白領之間的競爭。

成人和成人之間的競爭。

都很激烈。

連兒童少兒時代也開始了競爭。

少年的童真。

少年的歡樂。

少年的頑皮和玩耍。

好像都被家長剝奪了。

沉重的學習包袱與壓力,

從小就壓在了孩子身上。

學習是為了什麼?

讀書又是為了什麼?

人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競爭?

就是為了比別人強。

該玩的時代不玩。

童真的時代,沉重的學習壓力。

家長之間相互的競爭壓力。

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現在的孩子真的也很累。

再加上名人的話,所謂的成功學等等一系列名言。

讓中國的孩子從小,

更加累。

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白圭圭


許多成年人正是因為生活的壓力,深知自己的一時衝動會給自己,家庭帶來怎麼的後果,所以才不會肆意揮霍。並不是大家都很自制,更多的只是迫於無奈。

我這邊去年來了一個小朋友,剛上六年級了。剛接觸家長的反饋是數學比較差,就希望我給他好好補補數學,目標是及格就行。

剛開始不是太有壓力,因為小學數學難度不大,都是有跡可循的,而且家長要求不高。但是等觀察完孩子情況,發現還是很頭疼的。小孩子基礎很差,許多三四年紀的知識都不會,而且計算能力很差(三位數的除法都要用乘法再列式試商),這對於六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情況了。每次考試基本都在40分左右,忽高忽低。

這樣的孩子我這裡已經三四個了。後來和家長聊天發現,都是因為在低年級的時候,家長對成績太忽視。家長沒有去認真對待他的每次測試,有時候孩子就會覺得你不關心我的成績,那我自己也不上心了。

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吃飽穿暖就好,忘記了告訴他們,什麼是應該被重視的。你可以不逼著他小小年紀各種才藝都會,每科考試都優秀,但你不能縱容你的孩子,在年幼的歲月就把學習看成一件小事。這樣他會越來越厭學。等到他各種知識壓得他無處可逃時,家長再去著急就來不及了。

現在的老師也不留堂了,到放學時間就會把白天的任務一股腦兒交給家長,家長看著語數英各科老師的“催命符”,就是想逼他學習也不知從何下手。

所以董卿在公開場合說出這句話,一定是有道理的。她不需要用這種略帶極端性的話題來博熱度。關鍵是家長要靜下心來理解是否你要逼您家孩子知道一些道理,懂的一些事情的重要性,而不是以後讓社會去教他年輕人不能太狂妄,學習不是沒用的這些道理。那他會很痛苦的,因為社會上沒人再會寵著他,父母也不能寵他一輩子。

孩子都是自由,無知的,你可以不抹殺他的天真,他對於這個世界的美好幻想,但也要逼他記住這個世界也是有不好的一面。

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並不只是隨口說說。


青丹與松


贊同,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更覺得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多受一點委屈,增加孩子的抗壓能力,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捨得用孩子,讓他受一點生活的苦,那麼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感激你的。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都寶貝自己的孩子,但是過分寶貝,不讓孩子受一丁點委屈,從小就讓孩子在一帆風順的長大,以後孩子出了社會,很多事情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考驗孩子的時候就到了,很多孩子往往沒有辦法堅持下去,最後選擇逃避的居多, 我做人事10多年,看到了很多剛畢業的小孩,很多城市裡生活,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小孩真的是眼高手低,說不得罵不得,尤其是現在的90後,辭職率很高,人事群曾流行這麼一句話:“90後看領導不順眼,就立馬辭職,”沒有工作無所謂,反正回去爸媽會養我。

現在孩子缺乏吃苦精神,更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父母也沒有給他思考的權利,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給孩子全部安排好的,孩子的依賴性很強,現在寶媽男越來越多的原因就是這麼原因。

在教育方面我很欣賞郭德綱先生對郭麒麟的教育,按道理說郭麒麟是少班主,後媽對他很不錯,從小有很多師兄弟跟他一起長大,應該是嬌生慣養的主,但是郭德綱在一次採訪中說,從小郭麒麟是打罵最多的孩子,是最受委屈的孩子,好吃的東西永遠是最後一個吃,直到今天,郭麒麟在家還會問:“這個東西我能不能吃。”郭德綱說,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但是讓他從小多受點委屈,該說的時候,該罵的時候罵,只有父母這樣做了,他長大了出去就不會被別人說,這就是家教。

我從小對大頭的教育有2大原則,第一,任何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可以,不會做的自己想辦法,我們從來只是給意見,不會幫他拿主意,第二,從小就指揮他做事,這段時間,我腿骨折,他會幫我搬椅子,拿臉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做,只有捨得用孩子,他就覺得一些事情就是應該他做的。


陶寶麻麻0213


贊同一半!凡事都得折中,不能偏執一端。我認為愛玩是人的天性,尤其對於小孩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應該適當留給孩子一個最起碼的童年。至少不要讓孩子的世界,從小一直被學習任務,培訓班和興趣班所淹沒。

我老同學的孩子,星期一和星期三補習數學,星期二和星期四補習英語,星期五和星期六早上學習舞蹈,星期六下午學習書法,只有星期天可以休息休息。孩子放學時間是下午15:30,而補習班晚上19:00~21:00,除去回家路程時間,這中間只有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做作業和吃完飯。這時間是根本不夠的,所以21點補習完,21:40左右回到家還得繼續做作業,經常作業做到夜裡0點左右。今年寒假,除了春節7天和星期天,其餘時間都是興趣班。

我說這話題來得也真是夠巧;老同學他女兒這次五年級考試,語文和英語90多分,數學考了87,被她媽媽打了,結果一連幾天整個人都神情恍惚。老同學告訴我,他女兒對他說:她感覺好累,覺得一切都沒意義。

我老同學電話裡跟我聊起這些,還叫我帶上妻子和孩子,與他們家一起去哪裡旅遊散散心。

我正打算後天先帶全家人,去她家玩玩,關鍵是看看他女兒,順便和他們兩口好好聊聊。

還有想逼孩子的,就儘管逼吧!對這教育模式……我是真的懶得過多評論了。

至於董卿,那是什麼家境狀況?一個在美國生子,孩子屬於美國國籍的人,情況完全不同。她的孩子以後有可能呆在美國,但估計十有八九會回國。那樣她的孩子前途會更廣闊。想想看一個“星二代”、“官二代”、“富家子弟”和“海歸一族”……四重光環的人,人生起點就那麼高,還需要怎麼逼?

我想你們也知道,只要在國內,按照習慣,無論是人還是商品,凡是海外來的……都要香上一等。




江湖雲逍遙


“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不管這句話是誰說的,是董卿說的也好,是其他大文豪或者教育專家說的也罷,只要不是把孩子逼到去輕生的程度,那麼我都贊同這句話。隔壁學校有一位老師,她對自己女兒的要求非常嚴格:雙休日或者節假日無論學畫畫還是練書法,無論是學舞蹈還是學古箏,這位家長都給孩子排得滿滿當當的。更為難得的是,這位家長的孩子不僅琴棋書畫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而且在學習方面也能勝人一籌。


董卿是主持界的臺柱子,有著央視一姐的稱號。她的成功也絕非偶然,記得前幾年在一個訪談節目裡,董卿談了她小時候的故事,她的父親從小對她就非常嚴格。每天早上都要讓董卿在操場跑7圈,一年365天雷打不動,直到現在董卿依然保持著每天跑步的習慣。董卿說,家裡每次吃過飯的碗筷,都是由她來洗的,從小父親就讓她養成了分擔家務的習慣,這些都對她未來能當好一名主持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如何能見到美麗的彩虹。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單單要學習成績優秀,更要培養堅韌不拔的品格,要有逆水行舟的毅力,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立足於不敗之地


策馬揚鞭心飛揚


董卿一句話持同中國父母。“現在不逼孩子生活以後就會逼他”你贊同嗎?

我是贊同這個說法的,什麼都依著孩子,孩子由出生開始,他們會做的事只有吃和玩兒,如果在教育過程中還要溺愛,他想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 ,他不高興就不讓他做,想讀書就讀,不想讀就不讀,我不知道他長大之後會有什麼樣的作為,我們肯定不會陪伴他到老,我們不能陪伴他整個生命,為人父母肯定會希望孩子生活幸福,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在工作中能有自己的一定地位,在生活中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並且生活充實陽光。這些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親力親為,並且在生活中積累經驗,成長併成熟。這些不學不為不動是得不來的。我常跟孩子說過,生活中很多事情就用一句話就可以解釋“因為………………所以…………”我認為這句話可以用在各個年齡階段,少年、青年、中年…………學習沒得來好成績,是因為你平時沒有積極上進學習、練習。人家課文背的比你通順,是人家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多次的背過。生活中的很多人有貧富差異,我不否定生活中有很多人是運氣好,在此之餘,他也是有一定的實幹伴隨著。運氣是他抓住了時機 ,因為他時機抓得好,所以他轉運為安。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必須得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爭取更好的利益。孩子們更應該懂得這些,孩子們的學習是一環套一環的,

不喜歡計算,不願做題,你的計算能力就不會好,更談不上準確率。

不喜歡讀書,不願讀書,你的閱讀能力就不會好,更談不上寫作能力,甚至會影響你的語言表達組織能力。補充一下,閱讀理解能力不行,都可以影響數學的。因為分析能力不行,數學一樣學不好

不喜歡學英語,不願意讀英語,你的英語自然學不好,句型不會,語法不行,你更造不成句子。別忘了語言組織方法是語文最先開始學到的,這就是環環相扣。

不喜歡幹活,不願意幹活,更談不上你的自理能力。如果你一個人獨居,也許你的家就是垃圾場。

家長事事包攬,孩子就不會獨立處事,如何走入社會融入社會。

所以說孩子該做的必須要他做,這是他為他的將來鋪平道路的過程。從小為自己的生活而去努力,而去證明自己的能力。有時不是孩子不能,而是大人的干預牽絆了孩子的進步。我從來不小瞧我兒子的能力,我真的認為他比我強。他是最棒。


情感瀾倪


首先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董卿說出來的,我在網上查了半天也沒有查出這句話具體是出自董卿的那個節目,哪次談話(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發給我,在此謝過!!)。看到的都是一些營銷文,和教育機構發表的文章。

不管這句話是不是董卿說的,這個問題之所以產生爭議的根本是在“逼”這個字上。按照我理解的意思是,父母要有責任,有義務更要有方法,有智慧的去教育好孩子。在合適的方法和規律下,針對孩子做的“事”有合理的規則和限制,這種方式的嚴格是可取的。

但是沒有方法,沒有教育學和心理學背景知識的鋪墊,單純的在力度上逼迫孩子; 不寫作業,就批評指責孩子,不問孩子原因;

孩子不想學某個技能,通過父母的“權利”,為了你好的想法,不顧孩子個人的情緒和心理接受問題,強迫孩子必須學。

這種方式不但教育不好孩子,還會適得其反。彈簧壓的多厲害,就會有多大的反彈力。

即使是董卿說的,我也不相信這句話沒有前後文的鏈接,只是字面意思。

就董卿自己個人而言,他因為父親從小對他嚴格的教育,從而自卑。這是能找到出處的。

(這是董卿參加某書的發佈會說的話)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話,董卿的父母夠的上“逼”她了。但是即使他現在事業如此成功,內心還是自卑。這足以影響她的幸福感。她深知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她又怎麼會說這句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