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作詩詞,使用別人現成的詩句,或者略微改一下就自己用,這是不是抄襲?

269852880003


這當然是抄襲。無論是寫詩寫文甚至包括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及學校寫的應用文,專業工作論文,都必須堅持原創,不得抄襲剽竊他人的成果。記得幾年前,有個縣委書記將另一個縣的工作總結報告幾乎原封不動的拿過來為己所用,結果被爆料後受到上級的通報批評。有些教授論文抄襲,會直接影響其職稱和個人信譽,而不是發個通報了事。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我倒也認同這種說法。但這種抄不是讓你抄襲,而是多學別人駕馭文字技術,手法,讓你學會深入領會,融會貫通,而不是讓你照抄照搬。照抄照搬就是抄襲,改頭換面,移花接木還是抄襲。對抄襲,剽竊的行為應視為偷盜行竊,嚴加打擊。因為你這是褻瀆玷汙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是你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必須嚴懲不貸。


流廣深


您好,我是楊雪樂,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很多人作詩詞,使用別人現成的詩句,或者略微改一下就自己用,這是不是抄襲?

我覺得不算是抄襲。

俗話說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就拿王勃寫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說,這句詩化用的是庾信《射馬賦》中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你品你細細品,是不是很像,但是古往今來最朗朗上口的還是《滕王閣序》中的詩句。但是這個句子是人家妥妥的原創啊。

老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別人現成的詩句,是一個靈感的啟發,在此基礎上在創新自己的東西,也是令人可取的。

沒有特定的規矩,只不過是寫的人多了,就成了規矩。

現在論文都有查重率,為什麼要查?無非是看你自己有沒有創新,但是查重率不會百分之百的差你,因為餘下的百分之幾,只給你的一個緩衝,就證明,是可以借鑑其他人的文章的。

“抄襲”又作何解釋呢?這是抄襲在搜狗百科的解釋:

抄襲,指竊取或修改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或者部分完全(設定.唸白.概念.臺詞.場景.圖片.等...)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行為。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同時也是在著作權審判實踐中較難認定的行為。

你可以看到裡邊寫的“完全”兩個字,但是咱們題目問的是“略微改一下”,這就不是完全了,所以說,我不覺得是抄襲啦。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就幫我點點關注吧!你的關注是支持我走下去的理由,加油。


楊雪樂


這是我寫的《梅雪》

一劍西來出寒霜,

三分明月入湖江。

秦宮漢庭任來去,

憑欄倚橋笛聲長。

冰銷肌骨趁酒烈,

日解多情隨風揚。

十里紅妝憑誰問?

葬在千山萬流上。

我是人間探花郎,

知君何事斷人腸。

青山只合斜陽老,

臘梅才共雪清芳。

“我是人間探花郎,知君何事斷人腸”就是化用的納蘭容若的“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https://profile.zjurl.cn/rogue/ugc/profile/?version_code=756&version_name=70506&user_id=2229437000596909&media_id=1646246123600908&request_source=1&active_tab=dongtai&device_id=65&app_name=news_article






穿越的李太白


很多人作詩詞,使用別人現成的詩句,或者略微改一下就自己用,這是不是抄襲?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所謂文化,講究繼承與創新。適當的化用別人的詩句,首先是文化的繼承,然後才是創新。王勃《滕王閣序》,就引用了大量的典故,這就增強了文章的的質地,我們稱為文采。詩歌也是這樣,詩經和楚辭,是歷來詩人文字的源泉。唐詩名氣大,但追根溯源,也脫離不了詩經楚辭的精髓。漢代古詩十九首,是 承上啟下的鉅著,對以後詩歌的創作影響深遠,翻開唐詩宋詞,便可以找到其身影。也就是說,無論李白杜甫,名作中都不少化用了古人的詩歌,只不過,要適當的去化用,融入自己的感情,達到渾然天成,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一味生搬硬套,削足適履,倒是糟蹋文化了。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了,歡迎大家探討交流


沐雨離音


標明出處,誰人之手,我認為不算抄襲。我有一首,題目在內,三十三字,抄襲了二十八字,應該是創記錄了吧!全文如下::

題::壯士十年歸::

伏波定遠傳秋,男兒何不帶吳鉤。醉臥沙場君莫笑,來生三月下揚州。~~

題:花木蘭。李益:塞下曲。李賀,南園。王翰:涼州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階上秋


借用,化用自古以來並不鮮見毛澤東主席也常把古人的詩詞原封不動的嵌入自己的作品中如《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李賀詩句。還有引用曹操的《短歌行》“東臨碣石”“弟子乘風下翠微”句等。


怎麼那麼多的存在


個人覺得應該分兩種情況來加以區別。

第一種情況,有30%以上借用別人的東西,只是略加修改。這種情況是抄襲行為。

第二種情況,如果寫文章的時候,只是借用裡面的少部分內容,略加修改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去,這就不能認為是一種抄襲行為。

實際上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有成功借鑑前人作品的範例,他們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之上略加修改,而成為優秀作品。

比如說,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著名作品《滕王閣序》,其中千古流傳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一句成功地借用古人的名句,把它融入自己作品中的典型範例。這兩句詩來自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但是王勃的詩句,堪稱千古絕唱。

三國時期的曹操也成功把《詩經》的詩句融入他的作品中。他的著名作品《短歌行》巧妙的借用了《詩經》的詩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出自《詩經·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借用詩句,巧妙地表達了曹操求賢若渴的情懷,又增添了詩作的韻味。

北宋·林逋《山園小梅》中的名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也是化用了五代·南唐·江為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所以說,是不是抄襲,要看使用的藝術效果。如果是化用,把別人的詩句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那就不是抄襲。以上是個人觀點,謝謝。


良知修行


只要內容不同,使用、修改都不算抄襲。中國文化漢語中就這麼多詞語,幾千年了,誰不用?你讓專家也造不出新的來呀?


愚公1817


自古讀書一大偷,就看偷得水平高不高,偷書不為竊。

哪個人不是先偷前人而知之?


湘山7


我光知道,現在專家多,還以為文化素養提高了。但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幾年死了幾個養生專家,都挺年輕的,三十到五十歲不等,很好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