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了緬懷先人都要祭祀,那麼祭祀對疫情有影響嗎?有多大?

剛子vlog


以目前國內的疫情情況,掃墓祭祀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一些比較集中的公墓,因為人流量大,人員來源雜,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這也是國家提倡網上祭掃,多種形式緬懷先人的原因!

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墓葬分散,看起來好像風險小一些。但是因為掃墓涉及人員流動、人員的接觸變多,給隔離病毒提供了很多的不確定性,也增強了感染的幾率!

綜上因素,今年的清明祭掃,還是要更新方式,文明祭掃,為確保徹底消滅病毒,做出自己的貢獻!

你們覺得呢?


笑說奇談


清明祭祀對疫情防控有影響。

首先,清明祭祀使人群聚集增多。

上墳燒紙一般都是兄弟姐妹做伴一起去。農村還問題不大,墓地一般都在戶外農田或者山坡上,地勢開闊通風良好,不會和陌生人有接觸。

但城市裡的靈堂和公墓就不一樣了。靈堂、公墓面積有限,大量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一起祭祀,必然給疫情防控留下隱患。

其次,清明祭祀會造成人員流動增加。

該燒紙了,在外地的子女也會趕回來。如果恰恰來自疫情較重地區,會給疫情防控造成壓力。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但在國外卻有愈演愈烈之勢。連續三天,美國每天新增確診都在五千左右,在歐洲,意大利成了疫情的“震中”……

我們要把好國門,珍惜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一刻也不能大意,不能把14億人的艱苦努力付之流水。


梨園新韻


總體來說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畢竟處於疫情的特殊時期,相較於往年的話,出行和祭奠方式都在發生變化。

畢竟不能因為這些影響,而不去想解決的辦法吧。現在各個城市都在行動和推廣文明的祭掃方式,讓我們更安全地度過這個節日。

因為傳統祭祖節氣“清明”即將來臨,這也是大家都很關心的話題。畢竟清明節有很多傳統的民俗習慣,例如:到墓前祭拜掃墓鮮花祭品、清明前安葬等等,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思念及尊敬之情。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都出臺了清明節的相關政策和通知:

一、清明期間,全市所有陵園、公墓、殯儀館(紀念堂)等殯葬服務機構,繼續暫停群眾現場祭掃活動。

二、禁止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擺放和焚燒祭祀用品。

三、清明節假期期間,由各殯葬服務機構免費組織開展集體祭掃活動,安排工作人員擦拭墓碑、骨灰盒格位,並敬獻鮮花。

四、自3月28日起,開通網上祭掃通道。”

所以在這種特殊時期,儘量少上墳祭祀,少組織這種集體性的祭奠活動。畢竟傳統習俗要保留,但是大家的生命安全也很重要。

“風雨同舟,共抗疫情”,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節日,更需要我們學會理性地方法來應對和參與。

通過這次提出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也解決了特殊時期的問題。這也符合現在社會所倡導的“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理念,讓我們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來迎接疫情結束的春天。


咕嚕顧十三


今年清明節正值全國疫情向好發展時期,但全國性疫情上未結束,集會丶聚集丶聚餐丶演出尚未完全解封,如在家祭祀,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如要去墳地祭祀,而且是群聚祭祀,這對疫情肯定是有影響的,群聚祭祀容易造成疫情傳染的機會,決不能馬虎,如果要去墳地祭祀,還是單人最多兩人,戴上口罩,且不要燒紙,以獻供獻花為好。


奇疆6688


清明節氣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或前後。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人民祭奠祖先,親近大自然,踏青遊玩,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在疫情期間要注意自身防範意識,避免大規模祭祖活動,應該對疫情防護影響不會太大。


任京陽


不去人多的地方,沒有問題


鍾文1


最好是不要墳地去祭祀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