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的“野心”

瀘州老窖的“野心”

瀘州老窖要再造一個瀘州老窖。

文 | 雲酒團隊

瀘州老窖的“野心”正表現愈加強烈。

“確保2020年新增純糧固態基礎酒產能6萬噸;2021年完全投產後,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400億元、利潤80億元、稅收近1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瀘州老窖”,在3月20日舉行的2020年四川省優質白酒產業振興發展推進會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如此表示。

來自四川省各級領導以及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企業同時在場,“再造一個瀘州老窖”備受關注。

就在數天前,瀘州老窖(000568)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由全資子公司瀘州老窖釀酒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評估值以自有資金22754.66萬元(含交易增值稅),向公司控股股東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瀘州嘉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購買土地及配套構築物用於基酒存儲。

3月11日,瀘州老窖公告稱擬發行規模為不超過15億元公司債券,將主要用於釀酒工程技改項目(二期工程)、信息管理系統智能化升級建設項目、黃艤釀酒基地窖池密封裝置購置項目及黃艤釀酒基地制曲配套設備購置項目。

一線名酒技改工程並不罕見,但如果瞭解這15億元,不過是總額40億元公司債券的第一期,也是總投資74億元的釀酒工程技改等重大項目一部分,就明白瀘州老窖正雄心勃勃。


瀘州老窖算老幾?

雖然“茅老大”“五老大”“汾老大”最常被談及,但瀘州老窖其實才是迄今為止,擔當白酒老大時間最長的企業:自1952年第一屆全國評酒會後,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度產量比四川另外五朵“金花”企業產量總和還要多。

1984年,國家取消酒廠糧食調撥的限制,酒廠可以按照市場價格購買糧食,同時酒稅也有了大幅下調,汾酒等企業抓住了這一機遇,產能快速擴張。僅汾酒一家企業產能突破8000噸,佔了13種名酒產量的一半。

彼時,名酒價格尚未放開,產量直接決定實力。1988年,汾酒取代了瀘州老窖成為“汾老大”,也是在這一年,國家放開名煙名酒價格,五糧液等企業率先提價,最終在1994年超過汾酒,成為“五老大”。

從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來看,1995年時,瀘州老窖營業收入低於五糧液和古井貢酒,在已上市的名酒中,位居第三。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另外一家企業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這家企業就是後來的“茅老大”茅臺。雖然茅臺分別在2006年、2013年在零售價、營收方面超過五糧液,但是在2000年時就已經超過瀘州老窖。

在這一階段,瀘州老窖銷售收入在白酒行業僅次於茅臺和五糧液,與劍南春相仿,基本佔據行業第三位置。這種情況在2010年發生改變,洋河一舉逆轉成為“行業三甲”之一,自此瀘州老窖再也未能回到這個位置。

“重回三甲”成為瀘州老窖的心結,但在“藍色經典”系列的加持下,洋河將瀘州老窖甩在了後面,兩者營收差距一路從2010年的22.5億,拉大到2018年的111億,領先一個身位。

如今,對於瀘州老窖來講,前有茅臺、五糧液、洋河三家“標兵”,身後則有著汾酒、古井、劍南春、郎酒等對手的重圍。


一紙募資背後的現實

“茅臺酒供不應求”深入人心同時,很多人並不知曉瀘州老窖的產量困擾。

瀘州老窖2019年股東大會顯示,國窖1573年產基酒只有3000噸,加上之前每年基酒的留存,總量也不過2萬噸。瀘州老窖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年生產酒類15.68萬噸,銷售量為14.64萬噸,庫存量5.02萬噸。

茅臺酒2020年產能擴建工程完成後將達到產能階段性“天花板”——5.6萬噸,年內確定的市場投放量則達到3.45萬噸,而隨著規劃的“十四五”規劃項目落地,茅臺系列酒也將達到5.6萬噸。

“這是貴州茅臺未來的競爭力、實力和後勁”,茅臺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表示,按照茅臺集團規劃,將在兩年內完成總容量合計5萬噸成品庫建設。此外,貴州茅臺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目前庫存成品酒1.44萬噸,半成品酒達到22.2萬噸。

五糧液普五年銷量約在2萬噸左右。根據五糧液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年酒類銷售量19.16萬噸,生產量19.2萬噸,庫存量1.3萬噸。此外,五糧液正謀劃新增12萬噸產能以及30萬噸酒庫、35萬噸勾儲酒庫等項目。

洋河更堪稱“基建狂魔”。有數據顯示,洋河目前基酒年產能達到16萬噸,成品酒年產能21萬噸左右,儲藏能力已經達到100萬噸。按照洋河披露的佔比,夢之藍M9、手工班產量約為1.1萬噸左右。

如此算來,就可以發現瀘州老窖的“尷尬”:國窖1573的產量大約只有茅臺酒的5%、普五的15%、夢之藍M9和手工班的27.3%。即便是總產量,瀘州老窖也是三家濃香型企業中產量最少的。

瀘州老窖的“野心”

如此就不難理解瀘州老窖為何一定要花費巨資上馬技改項目。

根據公告,瀘州老窖本次募集15億,是證監會2019年批准的總額40億元資金募集的第二期,2019年8月瀘州老窖已成功發行25億元。資金將全部用於釀酒工程技改項目。

這是瀘州老窖確定的“十三五”期間重點投資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74.14億元。2017年,瀘州老窖已經募集資金30億元,用於一期工程建設。據瞭解,該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年產優質白酒10萬千升、曲藥10萬千升和儲酒30萬千升的能力。

該項目部分窖池已經投產,2020年產能預計達到1萬千升,2021年將達到6萬千升。對於以高端白酒為主戰場的瀘州老窖來講,如此大規模的產能落地,無疑將擴張高端白酒產能,解決困擾瀘州老窖的產能瓶頸問題。

不僅如此,按照劉淼“再造一個瀘州老窖”的介紹,瀘州老窖也正在推進傳統白酒以外養生酒、果露酒和創新酒類的研究,而在這些領域,大多數一二線名酒企業,幾乎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產能的擴張,無疑將在這條賽道上形成更深遠的助力。


瀘州老窖的“野心”

在3月20日舉行的2020年四川省優質白酒產業振興發展推進會上,瀘州市人民政府在進行2021年工作安排時指出,要推動瀘州老窖重回“行業前三”,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90億元。

在很長一段時間,瀘州老窖很少公開提“重回前三”,而是以“輕資產、重品牌、多槓桿”的經營策略,重點佈局貿易、食品、金融、酒業、物流、建工文旅等六大產業,尋求自身做大做強。

然而,瀘州老窖並非沒有“野心”。

2012年,酒行業陷入深度調整,就在茅臺酒、五糧液出現巨大價格下滑的同時,瀘州老窖卻堅持國窖1573“不降價”,期望能夠實現對競品的“彎道超車”。這一舉動最終讓瀘州老窖日後極為被動,但“老大情結”顯露無疑。

對於這一階段,劉淼曾進行反思,認為在行業深度調整中“出現了一些失誤,銷售市場被競爭對手包圍分割”,“和行業前三差距拉大了”。在劉淼的推動下,定位“濃香國酒”的1573,通過堅定提升品牌高度、價格高度、品質高度,牢牢站位中國超高端白酒陣營。

瀘州老窖的“野心”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

劉淼履新之後,“重回三甲”被頻繁提及。

2016年,瀘州老窖公開提出了“站在第一集團軍,重回前三強”的長遠戰略目標。2018年3月,劉淼在瀘州老窖全國經銷商大會上提出,公司要在“十三五”末重回行業前三,這也成為瀘州老窖實現復興的“硬指標”。

在此,瀘州老窖將2019年確定為“搏命年”,趕超的決心可見一斑。

然而,儘管瀘州老窖決心極大,且過去幾年表現搶眼,但距離“前三”目標仍有相當長的一段路。僅營收業績看,瀘州老窖與洋河的差距一路從2010年的22.5億,拉大到2018年的111億。

先來看洋河,目前洋河是行業內擁有雙名酒、兩大中國老字號、六枚中國馳名商標的唯一企業;擁有白酒行業最強大的營銷網絡平臺;擁有名優窖池7萬多口,年原酒產量超過16萬噸,年成品產量超過29萬噸,總儲酒量達100萬噸,無論是廠區規模、窖池數量、原酒產能還是市場佔有量,均穩列行業第一。

除了在品牌、市場和產能方面的行業優勢,洋河的戰略定力強,近年來也在積極轉型,塑造自身的“新動能”。洋河提出營銷調整轉型為主體,著力打造“雙品牌戰略”與“品質突破”兩大發展引擎,大力實施“管理驅動、數字化驅動、文化驅動、機制驅動”四輪驅動工程。

在行業內,洋河較早主動適應新常態,打響調整轉型攻堅戰。上一輪的成功源自於從藍色經典到深度分銷的“主動出擊”。如今,洋河採用“主動調整”,謀求“主動升級”,構築更強大的三甲護城河。

再來看與老窖同一陣營的汾酒。近年來汾酒全面推進國企改革徹底激發了老名酒的增長引擎。汾酒速度、汾酒加速度成為行業熱詞。從營收來看,2019年汾酒預計實現119億,打響改革落地戰、業績攻堅戰、行業進位戰。

競爭越來越激烈,劉淼有著清醒的認識。在他看來,“不是說我們今天講迴歸前三,明天就能實現,這個確實很難。“‘殺出重圍、迴歸前三’更是一種長期的發展目標,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目標和動力”。“未來3到5年,中國白酒處於波動期集中度將大幅提升,只有少數寡頭可以更好地存活。”

在“2016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組委給劉淼的頒獎詞中最後寫道:“當下可觀,未來可期”。這既是寫給劉淼,也是寫給那個曾經當過“瀘老大”的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加速“重回前三”,你怎麼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