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因為大嘴巴死的很慘的人?

女巫毒死獵人殺預言家


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尤其在歷史上,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而作死的人簡直數不勝數。


大嘴巴“槓精”禰衡

提起大嘴巴,不得不提三國的槓精禰衡。

古往今來有才華者大都自視甚高,像諸葛亮不都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動出山的嗎?禰衡也覺得自己有才華,於是揣著一塊名刺就到了許都想謀個公務員的職位,可惜名刺上的字都看不清了也沒人賞識他,這時就有人勸他去投奔陳群、司馬朗,禰衡眼睛一瞪,嘴巴就沒了守門的:“我不跟殺豬賣肉的人做朋友!”徹底得罪了陳群、司馬朗。


禰衡持才傲物,下巴都快撅到天上了,但誰讓三國那時候卻缺人才,孔融愛才就向自己的老闆——曹操舉薦了他,看在孔融的面子上,曹操勉強同意讓禰衡走後門,但禰衡覺得曹操此人不上檔次,稱病不去,若事情到這裡也就罷了,偏偏他嘴巴上的毛病又犯了,不僅不去還對曹操口出狂言。


曹操是有名的小心眼,禰衡罵他,他懷恨在心,卻因著禰衡的名氣不能殺他,最後思前想後相到了一個借刀殺人的主意,把禰衡送到了劉表處。劉表剛開始對禰衡很尊敬,但禰衡的本質就是一個槓精,嘴巴又沒有把門的,一得意就開始胡說八道,對劉表極盡侮辱。

圖片源於網絡

是可忍孰不可忍,劉表狠狠心,他收拾不了禰衡,不還有一個脾氣暴躁的黃祖嗎?轉手就把禰衡送到了黃祖跟前,黃祖本也有惜才之意,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禰衡在黃祖處再次發揮“噴子”的超能力,當著黃祖的面罵黃祖是個糟老頭子。

圖片源於網絡

都被人指著鼻子罵了,黃祖怎麼可能不生氣,他生性脾氣暴躁,二話不說直接把禰衡拖出去斬首示眾了,禰衡精彩的“槓精”生涯這才落下帷幕。

禰衡這一生還真是驚心動魄,接連得罪三位大佬,可謂是常年在刀尖上行走,可就算在刀尖上大嘴巴這個缺點還是沒能改正過來,這也造成了他最後身死的重要原因,這件事也告訴我們,管好自己的嘴巴,沒事別跟老闆互噴,槓精哪有老闆活得久!


文史那點趣事兒


有一句話說得好,叫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去學習說話,卻要用一生來學習如何閉嘴。中國歷史上,因為禍從口出而死的人,又何止一兩個。

一、禰衡

這個名字應該很大了,他裸衣罵曹操,結果被曹操客客氣氣地禮送出境,去荊州劉表那裡討生活;在劉表那裡呆了沒幾天,又把好脾氣的劉表給惹毛了,又被送去江夏黃祖那裡;黃祖這個大老粗終於沒有曹劉那樣的好脾氣,在忍無可忍以後把禰衡給砍了。

二、許攸

許攸和曹操是老相識了,在官渡之戰之中他的反水直接導致袁紹烏巢糧倉被燒,從而一敗塗地。而他卻也從此就躺在功勞簿上不再醒來。在曹軍開進冀州的時候,他甚至還嬉笑著對曹操說:“曹阿瞞啊曹阿瞞,沒有我,這冀州你進的來嗎?”不久以後,他就被曹操找了個藉口殺了。

三、周顗

相比於禰衡和許攸,周顗還算是個正面角色,但也是吃了嘴的虧。王敦之亂的時候,王導因為擔心皇帝遷怒於自己,於是就求周顗為自己說情。周顗卻裝作根本沒搭理他,還揚言這是清除奸臣的最好時機。

結果王敦成功攻入京城,在處理大臣的時候,王導三緘其口,終於導致周顗遇害。直到後來王導清理文件的時候,才看見周顗為自己說情的奏摺。於是也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四、賀若弼和史萬歲

賀若和史是隋朝名將,並列為隋初四大名將之列。然而這兩個一個因為議論楊廣奢靡被殺,另一個則是因為直接頂撞楊堅而被殺,結局都難言有多好。

實際上,在君權至上、一言可決之生死的專制時代裡,因言獲罪是容易的,因為話多而掉腦袋也是家常便飯。

畢竟,狂言和真話,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分,不是嗎?


你還知道那些因言獲罪的名人嗎?歡迎在評論區補充哦!


青言論史


歷史上因大嘴巴而喪命的人物。

1、楊修

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2、賀若弼

賀若弼跟著隋文帝出去打仗的時候,每當隋文帝想要任用身邊的人,他就會在旁邊說這人是誰誰,我認識,而且用質疑的口氣說他都可以擔任這個職位?這不擺明著在隋文帝的面前,說他不會用人。但隋文帝念及舊情,就沒有殺他。

到了隋煬帝時期就不一樣了,隋煬帝本來就是一個比較驕奢的皇帝,而賀若弼依舊口無遮攔,私下議論隋煬帝淫亂奢侈。隋煬帝可沒那個好脾氣,不會慣著他,後來就找個理由把他給殺了。

3、朱慈煥

明朝滅亡後,崇禎皇帝第五個兒子,朱慈煥開始隱姓埋名,流落民間,成為了崇禎皇帝最後的血脈。後來,朱慈煥一路乞討,來到了一戶王姓人家,王家主人看出此人舉止非凡,最後認出了他是崇禎的兒子,於是將他收留在了身邊,改名王世元,幾年後,王家主人病故,王家不願繼續收留朱慈煥,於是朱慈煥重拾老朱家的老本行,當了一名和尚,本來已經平安無事,可是朱慈煥自己大嘴巴子,向人透露了他的真實身份,被人揭發,當時朱慈煥已經75歲,根本沒有了反抗的力量,但還是被康熙凌遲處死,至此,崇禎的子嗣被徹底的消滅。


有話郝浩說


大嘴巴一詞,大家經常會把他用在諷刺調侃某個人說話不注意,或嘴上沒有把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朱元璋小時候的玩伴,瞧瞧什麼是大嘴巴,大嘴巴的人最後死的有多慘。

朱元璋年幼時曾是一個放牛娃,父母親人都在他年幼的時候就早早的離開了。那個時候朱元璋還不叫朱元璋,他有一個

不入流的名字叫朱重八。小朱重八年幼時孤苦伶仃無人依靠,吃飯都成了問題,還好有兩個小夥伴帶著他攬下了給地主放牛的活計。才能勉強維持生計。就是這樣朱重八從小在小夥伴的扶持下存活了下來。小重八長大後正值天下大亂,他也投身到了反蒙大軍中去。在無數場血戰中,小重八不僅活了下來,還成了明朝的太祖爺。

這朱重八不僅當了皇帝,還改了名字。後來朱元璋年幼時跟他一起放牛的小夥伴聽說他當了皇帝就來投靠他。

小夥伴進到宮殿中絲毫不顧殿中還侍立的有其他文武百官,拉著朱元璋的手竹筒倒豆子的就回憶起來當年一起放牛的糗事:“朱重八你小子好福氣呀,讓你當上皇帝了,坐在龍椅上啥感覺呀,咱們當年都一起放牛,如今你卻搖身一變成了皇帝,連名字都改了。”朱元璋聽聞之後面色慍怒但是還是強壓下了心中的怒火。想要叫人把他帶下去,先安排他好生休息。

誰知這個小夥伴見朱元璋沒主動允諾他官職又開口說到“朱重八,當了皇帝可莫要忘了扶持我們這些兄弟,當初可是我們幫助你,要知道以前你家可窮了褲子都沒得穿,光著屁股滿山跑,放牛的時候都沒褲子穿。要不是我可憐你給了你一條褲子。你得被村裡的姑娘笑話多久。你可要記得我的好呀。”

本來只是慍怒的朱元璋聽到這個小夥伴不管不顧的把他小時候的糗事。在所有人面前抖露出來。自己貴為九五至尊,被他這麼一說,以後在文武百官面前面子忘哪裡擱,沒有了皇帝的威嚴,以後還怎麼駕馭部下。於是他立刻叫人把這個小夥伴拖下去斬了。免得損失了他皇帝的體面。

確實朱元璋名人處罰小夥伴也有他的道理。小夥伴如此大嘴巴,這樣不合時宜的一番話說出來,朱元璋本就初登皇位,底下還是有不少軍功甚偉的將軍,以及看不起他出身的文官。這樣一來更會在他面前表現的傲慢,甚至抓著機會攻擊他。所以朱元璋只能殺雞儆猴砍了這個大嘴巴的少時玩伴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痛定思痛的小牛頓,如果你也喜歡歷史,關注我。我們一起快樂的玩耍🤗


痛定思痛的小牛頓


大嘴巴應該是民間對一些心理藏不住事,有什麼事或者聽到什麼事總是喜歡對別人說的人一種統稱,用東北話來說就是小嘴巴巴賊能說,也不知道輕重還有該不該說,一股腦都說出來了,不考慮後果。

老話說的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每個人長著一張嘴,但就是這一張嘴能夠成事,也能夠敗事,在現在社會因嘴得罪人而被孤立,在古代因嘴得罪人就有可能小命不保,歷史上就存在因為有一張大嘴巴而被丟掉性命的人,今天我要說的這位就是楊修。

楊修,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即今天陝西華陰人,出生世代簪纓之家,楊震的玄孫,太尉楊彪之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為學家。羅貫中評價其為:筆下龍蛇走,胸中棉帛成。著有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等各類作品,今存主要作品為《答臨淄侯箋》《神女賦》《孔雀賦》等。

之所以說楊修死在大嘴巴這個上面,實際上與他的才能有莫大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因才得到曹操的重視和重用,但是最終也是因才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名義殺掉。

【1】楊修因才而起,但卻因才而攪入立儲鬥爭中。

從《後漢書》和《世說新語-捷悟篇》中看出曹操是非常重用楊修的,任命他為自己的主簿,而且負責內外之事獲得曹操的認可。同時連曹操對楊修的才能都自愧不如,足可見楊修的厲害。但是楊修因才而起,最終因才而亡,楊修受到曹操的賞識和重用,曹操手下和他的兒子們為了得到曹操的關注,自然會向楊修示好,其中就有曹操的二子曹植,曹丕與曹植之間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十分激烈的,最初曹操的感情傾向是向著曹植的,因為他的才能很高,而且曹操對二子們的一些考察曹植都能夠順利過關,但是曹丕自然不甘如此,透露出在曹植背後有人扶持出謀劃策,其中就包括楊修,而曹操對臣子干涉自己家的事情是十分反感的,所以最終對楊修痛下殺手。

【2】楊修自恃才高不給曹操留面子。

在這方面更加能夠凸顯出楊修大嘴巴的特色,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實際上就是皇帝,而且還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所以輔佐曹操要更加的小心,但是楊修在這方面表現就不是那麼的靈活。尤其在展露才能方面,在很多場合讓曹操很下不來臺,如一次修建相國府的大門,曹操來視察,看完什麼都沒有說,叫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離開了。負責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於是找到楊修,楊修叫人立刻把門拆了,他解釋:門裡加個活字就是闊字,魏王嫌這個門大了。

還有一此有人送給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杯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懂得究竟是何意。輪到楊修了,楊修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還有什麼猶豫的。

另外的就是非常著名的雞肋事件了,更加讓曹操下來臺。

人聰明是好事,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壞事,楊修憑藉著自己的才能,每次都能股破解曹操的暗語,又參與了曹丕曹植奪儲之爭,這讓曹操很是不爽,如果不殺楊修,那豈不是他狠毒隱晦的事情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最終: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對不起,沒看明白,是因為咀巴長的大而慘死?還是叫人打了嘴巴而慘死?🐷八戒咀巴大,但最終是隨唐僧西天取經後,終成正果,未聽說怎麼死的喲?


老人新手新手


歷史上大嘴巴慘死的比比皆是,鴇姐先來說個最不可思議的——唐中宗子女及婿死亡事件。

這事兒還是在武則天當權時期發生的事情,眾所周知,武則天時期告密者橫行、酷吏男寵位尊,李唐一族幾近滅門。

說起李唐一族,那可真讓人痛心又氣憤,因為其子孫凋零的直接劊子手竟是李唐的內部成員。

前有魯王李靈夔的兒子李靄告密武皇,不僅導致李衝、李貞起兵伐武失敗,還因此拉開了李氏宗室大劫難的序幕,李唐一族幾近滅門。

後有唐中宗李顯庶長子李重福告密,導致其兄弟李重潤與妹夫武延基身死,其妹與胎中孩子隨後亦死。

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話說當時女皇身邊最得寵的,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

二張寵幸到什麼地步呢?不僅朝中大臣要巴結他們,甚至連女皇的親生子女太子李顯、公主太平、相王李旦亦對他們爭相巴結,其後甚至聯名上書要求封二張為王。

可見當時君不君臣不臣,男寵比及王公貴族還要權勢熏天。

這一切便招來了很多人的不滿,其中便有太子李顯的嫡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郡主,以及郡主的夫婿武延基。

三位年輕人血氣方剛,不像父輩那般能夠隱忍,某次聚在一塊談及二張時候,激動之餘不免嗓門大了些,講話也更加不堪入目了些,最後甚至還對他們的祖母武則天橫加議論。

想來也是對二張男寵身份的不屑,和對祖母武則天寵幸二張的鄙夷,若是這一切沒有被人聽到便罷了,可偏偏家賊難防、隔牆有耳。

這一切都讓他們的兄弟李重福聽見了,李重福的老婆又是張易之的外甥女,這話很快通過二張的嘴裡傳到了武則天的耳裡。

當然,二張的度量怎麼可能如實相告,肯定是要添油加醋一番。

武則天聽罷氣極,忙把太子李顯拉來狠狠訓斥了一頓,叫他管束好自己的子女。

李顯本來就被武則天流放了十幾年,吃苦都吃怕了,不想本就回到手的榮華富貴統統丟失,便逼著自己的兒子女婿自殺。

兒子女婿被逼自盡後,李顯身懷六甲的女兒也因不堪打擊,與腹中胎兒相繼死去。

因為非議男寵,王公貴族就這樣遭遇殺身之禍,實在不可思議。

鴇姐說古不靠譜,專注歷史八卦hin多年。


參考書籍:

《血腥的盛唐》王覺仁



說古不靠譜


歷史上因為大嘴巴而遭殺身之禍的人不在少數,比如三國時期就有三個響噹噹的人物。一個是孔融,一個是禰衡,還有一個就是楊修。這三個人都因為大嘴巴,而落得個慘死的下場。楊修之死,在於他自作聰明,擅自揣摩曹操的心思。禰衡之死,則在於他到處說自己上級的風涼話,死不足惜。不過今天重點要講的人物是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後人,小時候的他就已經能說會道,口才非常了得。在小學課本上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孔融他尊老愛幼的美德。而然,小時候完美的孔融,長大後卻成了一名大嘴巴,結果身首異處讓人惋惜。

孔融雖為孔子後人,但成年後的他行為十分放縱,語言也十分狂妄,一點都沒有遺傳先祖孔子的謙遜美德。孔融最讓人乍舌的言論就是他曾說:“父母對兒女來說,實則一點恩惠都沒有。”

在東漢時期,講究以孝治天下,孔融的這番話自然違背了當時的傳統思想。結果可想而知,孔融得到了社會的嚴厲批判。後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後,曹操認為孔融是個大逆不道的人,再加上曹操本來就不喜歡孔融的大嘴巴,所以正好藉此事將孔融除之而後快。

孔融本是可以和袁紹、曹操平起平坐的北海太守,但因為不懂經營且為人狂放,後來只能屈居做曹操手下。寄人籬下而不思悔改的孔融,最後終因自己的大嘴巴而身首異處。俗話說“沉默是金”,有時候沉默真的很重要。


爆款歷史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王僧達因“大嘴巴”招來殺身之禍的經歷,值得後人反思。

他是南北朝人,且為琅琊王氏族人。王僧達很聰明,從小就能寫文章,因才氣而名聲在外。宋文帝聽說了他的事情,認為他是難得的奇才。並且為了拉攏他,把自己堂兄的女兒許配給他。就這樣,還年少的王僧達竟已成為了皇親國戚。

後來,孝武帝繼位了。應朝廷需要,需要招聘一批人才,裡面就有王僧達。他知道了這件事情,立即上書自薦:“我乃貴族之後,而且聰穎過人,不輕易當官的。如果做官,必須要做大官的。”王僧達雖然有才華,不過心氣很高。他的心中,自己的能力才華出眾,並且還是貴族,只有宰相的職務才和他匹配。

但事與願違,孝武帝最終安排他去做官。王僧達妥協了,但是內心還是非常不滿意這樣的安排。到了管轄地區以後,也沒有做到為民謀福。反而把當地管理的一團糟,百姓怨聲載道。皇帝知道以後,就果斷摘下了他的烏紗帽。但經歷這件事情之後,他的心氣仍然非常高,甚至狂妄自大,覺得自己是貴族,渾身傲骨。可謂是:“來者不懼。”

可惜,他的口無遮攔,終惹來殺身之禍。路太后的一個親戚叫路瓊之,知道這王僧達是名門望族,特意備了禮物去拜訪他。王僧達看到眼前這位客人,沒那個心情去招待。聽到對方自我介紹以後,突然說一句:“我家之前的馬伕也姓路,名慶之,你跟他是親戚麼?”說罷,下令將路瓊之坐過的床燒掉。路瓊之當場氣的渾身發抖,回去就和路太后告狀。路太后知道後非常生氣,並且親自找皇帝告知此事,讓孝武帝處死他。孝武帝起初不願意,但考慮到自己的母后。最終,還是給他安了個意圖謀反的罪名,將其處死!

當時的王僧達年僅三十六歲,卻因為“大嘴巴”,成了“糊塗罪人”,結束了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