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我們的思考是不是越來越少啦?

一隻小杏仁


淺談科技與人類發展問題。

上個世紀初科技不發達,交通不方便,信息閉塞,政府也採取措施得當,病毒只能在小範圍內傳播,沒有在全國爆發。這是因為主管人員是個海歸博士,具有遠見卓識,立即封鎖東北,隔離人員,控制了瘟疫蔓延。

當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很嚴峻,在爆發前,病毒隨人流散播到全國各地,造成了全國範圍爆發,為什麼科技發達了,病毒傳播的更快了?有人說病毒升級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也進階了啊。這種情況與科技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科技發展,通信發達,交通便利,在封城消息沒放出來時,武漢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因為不想與感染者同在一座城市,就利用各種交通工具逃離了武漢,沒想到這幫人中有潛在的感染者,四散各地,傳播了病毒。

科技帶來的方便不可不說,從用火照明,到汽油燈,再到LED燈,不傷眼還節能;從走路到自行車,再到汽車,最後到新能源車磁懸浮車,一代更比一代強。科技使我們的夢想實現,上天下海,宇宙探索,都因科技而實現,科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最大動力,正是智能機器高精度流水線,我們才能用上高質量無瑕疵的產品,說的離我們近一些的,沒有糧食的高產技術,就不能養活十四億人。科技讓我的生活日新月異。

科技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出現了弊病。科技發達了,環境了破壞了,比如現在最常見的材料—塑料,自然降解需要幾百年,生產量大,回收的少,導致了很多動物食用後死亡;光汙染也是現在數量不斷升高的一種汙染,一些人在建樓時,常用一種美觀的玻璃修建外牆,省錢省料,但帶來了光汙染。

在《人類簡史》“史上最大騙局”一章中,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用一種方式代替另一種方式解決一個矛盾,為了適應新方式,就會衍生出無數其他新矛盾,進而人類社會越來越複雜,人類的工作越來越多,生活下去越來越辛苦,越來越忙碌,越來越焦慮不安。如果說人類的社會是一直進步的,越來越依賴外物的,那麼,人類的思考能力比先前退化了嗎?

再舉一個例子。富豪排行榜上的那些人必然一般人要依賴外物,因為很多事不必自己去做,但是他們的思考要比一般人多,比如我們就不會為錢很多發愁。因為他們還有更多事情去解決。如果介紹李嘉誠、王健林、雷軍等,必然會說,他們幾點起床,一天要開多少會,在飛機上呆多長時間。他們不必思考幾點起床不會遲到,今天開會自己小組負責的那一部分PPT做好了沒有,飛機票怎麼買便宜。這些事情都已經有人給他安排好了,他們的思考能力顯然沒有退化。

越來越依賴科技解決問題,第一個反應是外賣。那我們來看看有了外賣之後思考是多了還是少了。前提自己在家。沒有外賣,要麼自己做點應付一下就行了,要麼好好做(思考做什麼,怎麼做,需要學習),要麼出去吃(找飯店、點菜)。有了外賣,要決定吃哪家(看評價,看菜樣式,從而進行篩選),離家近不近,要思考大概多長時間能到,有沒有優惠券,能不能把配送費免了,挑好了,是不是得加個備註囑咐一聲,下單。下單之後又是一陣滿足後的空虛,直至外賣小哥敲門。這還是單方面的,涉及到的外賣商店,小哥就不說了。確實,有了外賣之後,你省去了動手做飯過程,但是你的腦子可是一直沒閒著。感覺進化了。

科技像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利弊都不可能完全的消除,所以我們只能學會正確的適應科技帶來的變化,揚長避短,讓它為人類造福。

比如你的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科技,可能只是想一想就過去了,可能跟別人交流交流,再多,爭論爭論就過去了。現在呢,手機、平板、電腦,那麼多與人交流共享。


小小趙湯圓


隨著科技的發達,大數據時代,5G時代,智慧城市,人類獲得資訊的方式會越來越快,但不代表我們不用去思考,就直接現成的。對新生的事物,新的發明新的現象,都是要我們不斷思考上的得到的。毛主席說過落後就會捱打,做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更加應該有擔當,不僅要思考,還要學習,不然你這遲早會社會淘汰。當然通過科技獲得新知識是也是一種的方式,但是我要能夠分辨是非,認清真相,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好的東西,我們要加以運用,如果是不好東西,堅決不用!


中山市大隊長


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發展,總為人類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當今的數碼科技大爆炸時代,在為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之時,也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習慣和溝通方式,

對於長時間面對電腦和手機屏幕正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我們無法杜絕,因為電子產品除了會發出藍光,阻止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影響深度睡眠品質之外,還會讓我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事實表明,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人身的健康,不僅表現在記憶下降,視力的降低,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身體免疫能力的下降,不能抵擋病毒的侵蝕,各種疾病的出現,同時,科技的發展讓數碼科技大量分散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此看來新科技更容易令人分心,工作能力下降,動手的能力降低,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因此,我們建議對孩子控制和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提倡鼓勵使用手寫文字和紙質讀物,儘可能的減少對人類的傷害,希望我的淺見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你我一個眼神的距離


確實如你所言,各種信息的獲得更便捷也更龐雜。但我認為思考不會減少,反而更便於我們思考。

傳統時代,人們獲取知識大量需要記憶。還需要藉助實物書籍、檔案等。由於受時空限制,獲取信息也要花掉很多精力。

所以信息時代,上述這些都省了不少力,效率更高了,來源更豐富全面,就可以騰出大量時間和腦力進行思考。

未來,應該會兩極分化,一般的應用學科,通過人工智能會更基礎化、弱智化;而高端科研和哲學藝術會迎來大力發展。

因為到那時候人類除了思考,可能沒事可幹了!


朱白8848


科技發展越快,證明我們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以前想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現在分分秒秒迎刃而解。只能讓我們走的更快更遠。以前毛主席說:三天不看書趕不上劉少奇。學術是無邊際的。


張德娟7


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人類同樣也要承受科技所引發的種種副作用。用電腦傳遞信件固然快,但它卻會時常的彈出一些“黑客”、“色情”等不健康的東西,這些不利的東西都會嚴重的威脅人類的身心健康。


快樂智庫


首先你的擔憂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答案的方式越來越方便了,動動手指,甚至是動動嘴就可以獲取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是這樣的便利也造成了很多的問題,那就是人們的思考越來越依賴機器與人工智能給我們整理的答案,不經過大腦的思考,人類的大腦也會漸漸退化。這不免讓人很是擔憂。

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想,人工智能返回給我們的信息,也是人類文明的所有結晶,你仔細想想你百度出來的答案是誰寫給你的?

就像我現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一樣,你在電腦或者手機那頭提出了這個問題,系統會推薦給我這類的相關領域的人進行回答。

其實本質上所有的回答還是人類自己生產的,在這個誰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你消費了別人生產的內容同樣的你也會給別人生產出內容,這些原創的帶有想法的內容是機器人工智能無法生產出來的。

百度谷歌這些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所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把人類生產出來的內容進行某些規則上的整理,在返回給需要這些內容的人。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每天也都在思考,我是個樂觀派,對於科技的發展是否會將我們人類取代我覺得還是持一個樂觀的態度。人之所以是高等動物是因為人類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特點,這是哪個人工智能都無法替代的。

所以題主大可放心,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猿猿嘚不嘚


同感同感,翻譯英文拍照掃描就能出來譯文,再也不用一個個去查,要打字可以語音轉文字,捫心自問已經有多久沒提筆寫字了?自從出了學校真的愈發懶於思考了,就像再也沒有純真的校園愛情了,可能科學的快速發展就是需要快,一位90後的大叔沉默了。



北京艾伯特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我認為我們的思考並沒有越來越少而是思考的更多。現在我們需要獲得某一方面的知識確實比以前方便了很多,途徑也越來越多。從前想要知道一件事情或瞭解一方面的知識是通過口口相傳或是查找書籍,近代出現了報紙、電影、廣播,現代又出現了電視、網絡。這些都是傳播途徑的增加,而我們也比以前獲得更多的信息,現在與以前相比,我們更多的思考在於要從海量的信息中分析判斷得到有用的信息,我們還要思考如何擴大信息的收集量,以及如何快速從大量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正確的信息,甚至還會思考如何將我們掌握的信息更廣泛地傳播給他人。

另外科技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也使得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變得更多也更復雜,思考只會變得越來越多。

因此我們只是思考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思考不會減少。


雜談今古


現代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在紙質書籍被電子讀物和電視等媒體逐漸取代以後,基本上人們是一直在被動的接受來自外部的訊息,過去的手拿紙質讀物充分思考和發揮大腦的想象空間的行為越來越少,這種被動接受的行為一旦形成,就很難在回到過去,現在許多科學家、走在時代前端的大牛們都在提倡一種適當斷網的方式,留出一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去獨立思考,去專注做事,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