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病變,會出現“1黃、2痣、3少”,具體指什麼?

操勞的一生


中醫講:肝好,一切都好,肝不好,未老先倒!

然而,生活中,有諸多習慣,會導致肝臟受損,危害生命健康。

其中,肝臟有“4怕”:

一怕酒精,損肝臟

酒精,會損害肝臟,並且,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毒性作用更大。

長期喝酒,會誘發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

二怕熬夜,傷肝血

熬夜就是熬肝血,長期熬夜,肝血不足,會誘發各類肝臟疾病。

三怕生氣,肝鬱結

氣大傷肝,長期生氣,會導致肝氣鬱結,久而久之,誘發肝臟疾病。

四怕發黴,易癌變

一旦食物發黴,感染黃麴黴毒素,則會誘發肝癌。

發苦的堅果,腐爛的水果,有黴味的大米,過期食用等,都要扔掉。

一旦肝臟病變,會出現“1黃、2痣、3少”

“1黃”:眼鞏膜發黃

"鞏膜發黃",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

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

據研究調查發現,有過半的肝硬化患者,會出現這種症狀,這是因為,肝硬化,導致膽汁無法排出,膽紅素升高導致的。

所以,一旦鞏膜發黃,應立刻就醫檢查。

“2痣”

1、蜘蛛痣

蜘蛛痣,是肝病的一種表現。

一般多出現在臉部,頸部,胸部等,毛細血管密集的地方。

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臟組織病變,其中,30%為肝硬化。

2、血痣

血痣,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慢性肝炎的病人身上。

面、頸、手部,容易出現,其形初起色紅如痣,漸大如豆,揩之血流。

一旦身上,突然長了很多血紅色的血痣,及時查查肝臟吧。

多半是肝臟受損,導致雌激素滅活能力下降所致。

“3少”

1、精力少

如果,一個人感覺精力下降,十分疲憊、乏力,無精打采。

而在足夠的休息後,也無法改變這些情況,那麼,需要警惕肝臟受損了。

早期肝癌,最容易導致身體疲倦,而這也往往容易被忽視。

2、食慾減少

肝臟受損,甚至癌變,也會影響消化道,導致食慾下降,飯後上腹飽脹,曖氣,消化不良、噁心等。

此時,十分容易與“胃病”混淆,而貽誤診療,一定要格外注意。

3、體重減少

如果,短期內,體重減少較多,出現暴瘦的情況,需警惕癌症。

莫名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早期典型症狀之一。

保護肝臟,做好“四個字”

第一字:清

清理肝臟,排肝毒,減少肝負擔,促進肝臟恢復機能,保護肝臟健康。

多喝茶水,可促進肝臟排毒,給肝臟“洗洗澡”。

藍菊葉茶,泡水喝,可護肝,預防肝損傷,尤其對酒精性肝損傷,效果顯著。

藍菊,是從歐中引入的一種“藥食兩用”小植物,後被《藥典》所收錄,習稱菊苣。

藍菊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於肝臟健康,十分有益,可保肝利膽,減少肝損傷。

科學證實,藍菊的有效物質,有保肝作用,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因而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還可預防肝損傷,特別是化學性或酒精性肝損傷保護明顯。

此外,用藍菊葉子泡水喝,還可促進尿酸排洩,減少痛風的發作,對於尿酸高的人,是不錯的茶飲。

經常用其泡水喝,保護肝臟健康,減少肝損損害,還可預防喝酒誘發痛風,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第二字:戒

戒酒,不貪杯,少喝一點。

酒精對於肝臟的損害,十分嚴重,會加速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

所以,保護肝臟,要戒酒,最好滴酒不沾,若無法戒酒,也要少喝一點。

戒菸,越早越好,並且,任何時候都不晚。

吸菸,不妨損害心肺健康,也會嚴重損害肝臟健康。

長期大量吸菸,會加速肝纖維進程,甚至誘發肝臟炎症,損害健康。

所以,戒菸,勢在必行!

戒熬夜,睡好子午覺,促進肝臟自我恢復。

熬夜,是十分傷肝的行為,不但會消耗肝血,還不利於肝臟的解毒與修復。

子時熟睡,午時小憩,睡好子午覺,是保護肝臟的重中之重。

第三字:疏

疏解情緒,給肝臟減負擔。

肝臟,喜條達,惡抑鬱,所以,日常要注意疏解情緒,不給肝臟“添堵”,減少肝臟壓力,促進肝臟健康。

疏解情緒,可以適當聽聽音樂,或者與好友談談心,散散步。

晚飯後,散散步,有助於“散心”,疏解心理壓力,有助於消除不良的情緒,幫助減輕肝臟的負擔。

第四字:動

把雙腿伸直分開,腳尖回勾,雙手抓著腳趾,身體慢慢向下壓。

只要腿後的大筋,有拉伸感就可以了。

雙腿伸直並在一起,腳尖回勾,雙手抓著腳趾,身體慢慢向下壓,至少要做15~30分鐘。

只要大腿後側的大筋,有拉伸的感覺就可以。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操勞的一生


《黃帝內經》講,有諸形於內,必形於外。

意思是說,人的身體內如果有了毛病,一定會在身體表面顯現出來。

而肝臟如果出現了問題,亦是如此。

那麼,如果肝臟發生了病變,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肝臟病變,會出現“1黃、2痣、3少”

肝臟病變,會出現“1黃”

鞏膜發黃: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

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幾乎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鞏膜黃染"。

肝臟病變,會出現“2痣”

1、手掌有痣

肝臟發生病變的時候,體內雌激素的滅火能力下降,造成雌激素在體內大量堆積,引起體內小動脈擴張。

這時,手上的皮膚就會出現褐色的痣,小的如針頭,中心稍微隆起,稱為“蜘蛛痣”。

除了手掌,“蜘蛛痣”還會現在頭頸部等靜脈分佈的區域。

肝功能好轉後,蜘蛛痣也會隨之消失。

2、皮膚有痣

常見於軀幹以上部位,尤以面部、頸部和手部居多。

《外科正宗》記載:由於肝經怒火鬱結,其形初起色紅如痣,漸大如豆,揩之血流。

也就是說,如果發現身上長了很多血紅色的血痣,那就去醫院查查肝臟吧,十有八九是肝臟發生了病變導致。

其原理是,肝臟受到損害,會導致雌激素滅活能力下降,血痣便出現了。

另外,血痣提示脂肪痰溼的積滯,這類人容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多見於脂肪肝,慢性肝炎的病人。

肝臟病變,會出現“3少”

1、氣血少

如果一個人臉色氣血不足、臉色發黃暗沉、甚至有色斑,這可能是肝臟有異常。

沒有充足的血液,那麼臉部就沒有肝血的供應與滋養,所以臉色就會比較差。

2、睡眠少

長期失眠,也可能是肝病作祟。

肝氣抑鬱,或是腎陰虧耗。肝火上炎,導致的氣血兩虧,進而引起失眠。

更嚴重的還會導致神經衰弱。這會導致人長期不能按時入睡,或者入睡後半夜醒來,反反覆覆,睡眠質量不好。

3、體重少

肝臟發生病變,通常會有便秘和腹瀉交替的症狀出現,這和肝臟分泌的膽汁有一定的關係。

在臨床上,又被稱作“肝源性腹瀉”,是肝不好的表現之一。

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體重也會隨之減少。甚至出現暴瘦的現象。

預防肝臟病變,保護肝臟健康,謹記:少做2事,多補3物,勤動4處!

【少做2事】

1、少動怒

中醫認為,肝主謀慮,主疏瀉。

如果一個人的心裡總是不痛快,或是動怒,發脾氣,就會讓肝氣橫逆,肝火旺盛。

這些都會傷害到肝臟的健康,打破身體陰陽平衡的狀態,導致肝病的發生。

2、少宵夜

吃宵夜,會加重肝臟負擔,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脂肪肝。

此外,太晚吃宵夜,不利於消化,會影響睡眠,睡眠不好,又進一步危害肝臟健康。

所以,肝臟不好的人,一定要減少吃宵夜的習慣,切莫貪嘴。

【多補3物】

1、多補青色

肝主青色,青色的食物有助於疏肝護肝,三伏天裡,經常吃青色的食物有助於滋養肝血、清除肝火,從而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常見青色食物如:西藍花、綠豆、苦瓜、青蘋果等。

2、多喝養肝茶

黃蘭菊苦蕎茶:黃蘭菊、蒲公英根、苦蕎

蒲公英,歸肝、胃、腎經,具有保肝、護肝的功效。

它的根作用影響最大的,就是保肝,清肝毒,預防肝損傷。跟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其對慢性肝炎以及服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肝損傷,有不錯的修復效果,能通過對肝臟的修復來恢復正常肝功能。

黃蘭菊,是一種藥食兩用的中藥,其提取物的保肝作用是由於其加速磷脂合成的膽鹼存在,因而可加速細胞修復速度,對肝臟細胞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另外,其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對化學性或酒精性肝損傷均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苦蕎,含有黃酮類成分,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有一定的療效。

3、多補優質蛋白

肝臟的自我恢復,離不開優質的蛋白質,所以,多補充蛋白質,有助於肝臟健康。

優質的蛋白,可提供多種氨基酸等,抗脂肪肝因子,可增加載脂蛋白的合成,有利於將脂質,順利運出肝臟,減輕脂肪肝,並且,有利於肝細胞功能的恢復和再生。

正常人群,每日攝取的優質蛋白,應該在90克以上,這樣更有利於對肝臟的養護。

【勤動4處】

1、勤拍手

指為筋之梢,肝為筋之本,在五臟中與肝對應。

日常練筋梢時可經常拍手,通過拍手刺激雙手掌,可以起到調節周身氣血的作用,對於調理肝臟健康,也大有益處!

一般每日拍40下左右即可。

2、勤搓期門穴

期門穴位於胸部,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每天用掌心搓期門5分鐘,微微發熱為佳。

期門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常用來治療各類臟腑疾病。

常搓此穴,能緩解熬夜後出現疲勞、沒有食慾等症狀,還有疏洩肝膽的作用。

3、勤按腳

腳部足背側有一處穴位:太沖穴。

其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經常按揉,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

並且,有助於緩解情緒,消除肝臟鬱結,疏通經絡,疏肝理氣,減少肝臟壓力,促進肝臟的自我修復。

4、勤拍腋窩

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

腋窩中有著很多的經絡,常常拍打,可以疏肝理氣,通經活絡,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毒素。

做法:先將左右兩手,抬高放在後腦勺,右手握空拳,以不覺得疼痛的力氣去拍打腋窩,左手同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