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清華北大是我國的最高學府,辦學實力雄厚,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也是廣大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殿堂。如果孩子能考上,父母驕傲,家族榮耀。所以很多家長秉持這樣一種想法,只要孩子高考分能上清華北大,絕不考慮其他高校。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這種想法和選擇,真的正確嗎?

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先給大家分享一位北大學子的故事。這位學子的名字叫周浩,是一名青海省考生。他2008年參加高考時,取得了660分好成績,在當年青海省理科考生中排名前5。這個成績,報考清華北大沒有問題。

就在志願填報時,家裡卻有了分歧。按照周浩本人意願,他想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周浩說:“我從小就喜歡拆分機械,家裡的電器都被我重裝過,在航空航天大學,有很多實用性的課程,這比較對我的胃口。”

對於周浩的想法,父母並沒有給予支持。他父母認為,考了這麼好的分數,不報考清華北大簡直就是浪費。從周浩和父母的分歧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浩是從個人興趣愛好做出選擇,而父母是從大學的辦學層次進行考慮。此時,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會支持周浩父母的想法。事實上,就連周浩的班主任也建議他報考更好的學校。

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周浩面對父母的堅持和班主任的建議,他妥協了。後來他回憶說:“當時還小,再有主見也還是聽家長的。”就這樣,他放棄了報考北航,選擇了北大。

2008年8月,周浩坐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走進了北大的校園,開啟了新的征程。周浩原本以為,會習慣和適應北大的學習生活。但事實證明,他想錯了。

由於他去的是北大生命科學系,而生命科學是比較微觀的一門學科,側重理論和分析,操作性不強。可是周浩動手能力強,喜歡操作,搗鼓一些東西。所以這種理論性的學習,對周浩來說,就是一種折磨和煎熬。就像一個好動的孩子,你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裡,還讓他學不喜歡的東西,可想而知,內心是多麼痛苦。

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就這樣,周浩在北大第一年的學習並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是痛不欲生。因為他實在不喜歡學術研究,而且非常牴觸,甚至從大一第二學期開始,他不再跟室友去上自習,作業也不認真完成,且對未來越來越迷茫。

這時,有同學建議他去旁聽北大工科院和清華工科院的課。但結果也不理想,他發現工科院的課基本上也是純理論,而工科院實踐操作課只有本院學生才能去。於是,周浩便產生轉院的想法。等他了解北大轉院的條件後,卻發現在北大轉院並不容易,況且自己的專業公共課和工科院專業課基本沒有交集,這讓他的希望再次破滅。

此時的周浩,開始變得焦慮、絕望,心情也跌到了谷底。他覺得自己應該認真規劃一下未來,調整一下心態。因此,他最後決定休學一年,這一年他也沒閒著,而是獨自一人到深圳闖蕩。因為他還是一名學生,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社會經驗,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不容易。為了生存,他當過電話接線員、做過流水線工人。

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這一年下來,周浩感慨,大家不會因為你是大學生就尊重你,就多給你一次機會。有了這種挫敗感,周浩原來以為重回北大,可以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反而更加覺得這個專業不適合他,他無法再繼續學習下去。

就這樣,周浩又打起轉校的主意。大家可能會想,轉院都不容易,轉校就容易了嗎?當然,這要看轉到什麼學校。因為周浩在網上曾對我國一些技師學院有過了解,還看過德國數控技術方面的網站。他覺得我國比較缺乏知識技能複合型人才,而我國技術工人學歷基本上不高,他卻在學歷上有優勢,所以他想轉到技校學習。

周浩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查閱了我國一些技校的情況,覺得北京工業技師學院挺適合自己,尤其是數控技術,在全國技校中都是領先的。所以他拿定主意,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校學習。

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但他想轉學,還要過父母這道難關。當時,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父母時,父母無法接受,更不同意。親朋好友知道後,更覺得他是不是瘋了。大家做夢都想去的北大,他放棄不說,還去讀技校,這種想法,怎麼說大家也不理解。

好在母親瞭解實際情況後,理解了周浩的想法,並幫助勸說他的父親。最後,父親總算同意了。於是,他從北大退學,去了北京技師工業學院。北京技師工業學院對周浩的這一選擇非常重視,再加上週浩學歷高,動手能力強,學習認真。他通過在技校學習終於找到了歸屬感,很快成為數控技術方面質量最好的學生。

2014年,周浩參加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還獲得了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賽項項目的冠軍,並且成為了一名技師。後來,有記者採訪他,問及從北大退學上技校,有沒有後悔時,周浩表示不後悔。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周浩的命運還是被改寫了,改寫他命運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母。假如當年志願填報時,父母能夠尊重周浩的想法和選擇,可能周浩的人生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他高考660分從北大退學上技校,父母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9年,上海前50名考生嚴一粟,在填報志願時,拒絕了北大和清華的邀請,遵從了自己興趣愛好和內心想法,毅然決然報考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他說:“擇校完全是跟我的理想掛鉤,我有一個從事航天的理想,所以我會放棄北大清華”。他的想法也得到父母理解和支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所以興趣愛好,其實才是一個人成長和前進的最大動力。

由此來看,孩子在做出人生選擇時,父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很重要。父母應該充當孩子的參謀,而不應該成為決策者。只要孩子選擇的路,是一條陽光大道,家長就應該給予支持。因為不同的選擇,也意味著不同的人生。如果家長強行代替孩子選擇,孩子不僅不快樂,還可能在這條路上磕磕絆絆,困難重重。也可能使孩子的優勢得以埋沒,命運被改寫。所以不管孩子志願填報也好,還是做出其他重要選擇時,家長都應該本著把好關,尊重孩子的想法為原則。這樣孩子的人生之路才會更加順暢,也會收穫更多快樂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