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安家》中龔蓓蓓用換房子的方式把公公婆婆趕走?

發現精彩哥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感覺龔蓓蓓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趕公婆走吧,她要趕公婆走,為什麼去買新房子呢?

只不過是她不認同她公婆教育孩子的方式,想跟他們分開住而已。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是,龔蓓蓓這樣做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且她自作主張,不跟老公商量就去看房買房,確實欠妥。感覺這個人在生活中有點武斷,自作主張,甚至有點自私!

感覺龔蓓蓓是一個在生活中喜歡逃避的人。她跟她公婆產生矛盾,並沒有去試圖化解矛盾,而是換房,不可思議。

試想她買了新房子,搬出去住,公婆心裡得是啥滋味,她有沒有考慮過?畢竟兩個孩子是公婆帶大的,這樣做,明擺著不就是告訴公婆,自己討厭他們嘛。

她讓她老公週一到週四陪父母,剩下的時間陪自己,也是荒唐至極,無腦表現。生活中,所有東西在她看來都是程式化的。

這樣做,且不說對不對,夫妻分居能保證感情不會變淡嗎?一味逃避能解決問題嗎?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叨叨葩


宮蓓蓓換房子的原因,是三代人已經無法共同生活,而且這種矛盾嚴重影響她對下一代的教育。

她要換房其實是保全這個家庭唯一的方法,否則只能離婚,雖然後面們兩口子分居過,跟離婚也沒兩樣,但好歹保留了婚姻的形式,至少以後還有迴轉的機會。

當初宮蓓蓓買下房似錦裝修好的跑道房,聽著房似錦那套雞湯忽悠,以為裡面真的有自己想要的詩歌和遠方。結果生活一年之後,發現裡面都是現實跟沮喪。

這套詩歌和遠方的房子,本來是宮蓓蓓跟丈夫劉斯禮為了生二胎買下,讓劉斯禮父母,也就是宮蓓蓓的公公婆婆一起住進來幫著帶孩子,夫妻兩好繼續出去打工掙錢,將來為自己的兩個孩子買下可以看到詩歌和遠方的房子。

但現實卻不是那麼詩情畫意,劉斯禮父母住進來,宮蓓蓓生下老二,自己回到工作崗位以後,一切就徹底變了。

老年人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寵溺,只要孫子能吃飯能長得白白胖胖的,其他都可以不管。

宮蓓蓓則希望孩子能從小養成規矩,比如吃飯就吃飯,不要老盯著平板電腦看,而且看的還是《小豬佩奇》那種反智的動畫片。

另外老二的輔食餵養方面,婆婆也沒有照著做,老太太總覺得母乳餵養是王道,劉斯禮吃到三歲,而說相聲的于謙吃到初中,都那麼聰明。

宮蓓蓓對孩子的成長,有自己的一整套方案,她希望的是公公婆婆輔助她,在她上班的時候按照她的要求帶孩子。

但公公婆婆作為上一輩人,根本不會在乎一個媳婦兒的所謂教育理想,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就是要麼瞎寵,要麼只管飲食起居只要不生病就行,而對宮蓓蓓的干涉,他們的態度往往是:你們自己的孩子,我們幫你帶了,你怎麼還那麼多意見!!

而這時候應該作為和事佬,也就是雙方緩衝帶的劉斯禮,卻完全站在公公婆婆那邊,指責宮蓓蓓無理取鬧。

劉斯禮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媽寶男,自己只管上班下班,回家就是把孩子當玩具逗一逗,該端屎端尿就躲得遠遠的。讓爸媽過來帶孫子,還有一層作用就是給自己做飯,讓自己可以吃飽了逗孩子,孩子要教育要照顧了,他就可以回到自己的臥室,去追求自己的詩歌和遠方。

所以父母是他帶孩子和做飯的雙重服務提供者,妻子只是一個生育機器,當兩者發生矛盾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就選擇前者。

但宮蓓蓓偏偏不是那種逆來順受的善茬兒,可以忍受這種丈夫公公婆婆夾攻,然後委曲求全的人。她現在是家庭的頂樑柱,自己跳槽到私人醫院後,一年的收入足以買一套新房,根本不用跟不講理的老年人,以及中年媽寶男矯情。

當她告訴劉斯禮,自己每天工作上面對上司的壓力,回家又要面對公婆的壓力,自己稍微干涉一下,公公婆婆和丈夫三人組隊一起懟她。懟完之後丈夫回到自己的臥室繼續過與世無爭的日子,而自己繼續在夾縫中死扛。

劉斯禮聽完這些之後,仍然認為是宮蓓蓓收入提高後膨脹了,想要卸磨殺驢踢開公公婆婆。

所以宮蓓蓓決定帶著孩子離開這套跑道房,畢竟自己面對的是一個無法溝通的和諧家庭,他們一家三口只想要宮蓓蓓順從、聽話、生孩子而已。

面對這種無法溝通解決的困局,再加上自己又有足夠經濟能力的時候,離開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不是宮蓓蓓趕走了公婆,是她拿著錢趕走了自己而已。


鹹魚茶館


《安家》中的宮蓓蓓,由海清飾演。在她和丈夫爭吵的片段,我真的被觸動了。宮蓓蓓和丈夫兩人都是博士學歷,但生活條件並沒有想象中的優越,一家幾口人長期居住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後來下定決心換了房子,自己跳槽到私立醫院,工資也漲了,但日子並沒有變得舒心起來。

二胎的到來,無形之中給這個並不富裕的小家庭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劇中宮蓓蓓下班回到家,看到公公婆婆正在給已經上中班的大兒子餵飯,並且給孩子一邊餵飯一邊看電視。這讓宮蓓蓓很反感,她認為這麼大的孩子,應該慢慢學會獨立,所以,她開始教育起大兒子,兒子不但不聽,還學會了頂嘴,這讓宮蓓蓓氣不打一處來,大兒子最終委屈的流起了眼淚。一邊安耐不住的丈夫開始責備起宮蓓蓓,公公婆婆也紛紛幫腔。這就是宮蓓蓓想和公公婆婆分開住的主要原因。

中國大部分的婆婆都是和劇中一樣,對孫子孫女過於寵愛,把他們認為的好,強行的加在孩子身上。一味的寵愛孩子,只會讓孩子更不獨立,讓孩子的性格更霸道。但做媽媽的往往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在這點上和婆婆達不成一致,會使得在和婆婆的相處裡產生更多的矛盾。

而宮蓓蓓的丈夫,卻沒意識到這一點,他認為是宮蓓蓓在無中生有。宮蓓蓓為有這樣的一個丈夫感到更加心塞,所以才有了劇中宮蓓蓓和丈夫為了換大房子和丈夫大吵的那一幕。宮蓓蓓已經意識到長期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只會影響自己小家的感情,而宮蓓蓓的丈夫卻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認為宮蓓蓓並不是想把公公婆婆趕走,而是她覺得只有和公公婆婆分開住,這樣自己的小家才會經營的更好。丈夫也不會處理婆媳之間的關係,這讓長久下來,不管是對一家四口的小家,還是一家六口的大家庭。都是不利的


影視剪輯菌1


我覺得宮蓓蓓簡直是太溫柔了,而且在處理這件事情上,做的也是相當的好的。

她首先沒有和公公婆婆翻臉,給足了公婆面子,而且利用換房這件事,也沒有讓老公為難。

當然她的老公對此是不滿意的。但最後宮蓓蓓還是忍讓了,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這件事情上,老公做的最差勁了。公婆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大家一看知道是公婆的問題,可是他就想著這是自己的父母,老人有時候也念死理,比較難纏,所以一切的抱怨都推給了蓓蓓。

在蓓蓓出手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家人都是一致反對她。這首先對孩子的教育是沒有任何的好影響的。而老人並不是因為她出手管孩子才會跟宮蓓蓓吵架,而是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挑釁,認為蓓蓓出手教育孩子其實是在打他們的臉,所以才會這麼的生氣。

可此時的老公居然不跟父母解釋,卻還將蓓蓓推出去,真的是太氣人了。說實話,要是老公這樣對我,還有他後面在換房時說的話,我是不會原諒的。


娛小布


我說說我的看法。

海清飾演的龔蓓蓓夫妻倆卻到了中年危機。龔蓓苾丈夫是個孝子,一直讓父母跟隨他們一起居住,夫妻二人都是博士畢業,收入尚可,但生活依然拮据,買不了大房子,一家五口擠在一個小房子裡面。

一家人主要有兩個矛盾:第一,龔蓓蓓無法與婆婆公公交流,特別是在孩子問題上。龔蓓蓓是婦科醫生,對孩子的教育、生活是最瞭解的,但由於工作太忙,孩子一直都是婆婆公公在照看,都說隔輩親,爺爺奶奶太過溺愛孩子,才上幼兒園的兒子就養成了不少的壞習慣,在爺爺奶奶面前連媽媽的話都不聽,讓龔蓓蓓忍受不了,決定換房子與老人分開。

這其實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老人與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會有很大區別,有很多孩子就是被老人家寵上天了,導致大了變得特別叛逆,甚至誤入歧途,作為新生代父母為了孩子考慮能理解這種做法;但是作為子女,還是要顧及老人家感受,要做這件事必須做的漂亮,讓父母心裡難受程度降到最低,並且往後要更加關心父母的生活




瑟瑟小生影視


宮蓓蓓並沒有趕走公婆,這點是需要搞清楚的。由於育兒觀念不一樣,宮蓓蓓與公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宮蓓蓓只是選擇了更好的處理兩代人關係的方法——她並沒有剝奪公婆教育和育兒的權利只是將兩代人分開居住而已。

現實中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與父輩們住在一起原因便是兩代人思想觀念不一樣,在消費,育兒,生活上父母們的觀念與兒女們的觀念大不一樣。年輕人的生活更偏向自由自在,自己居住可以不用收拾家,不用做飯,帶寶寶也可以按照書本,育兒專家的方法科學餵養,但父母一輩會更偏向於居家過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他們往往會將家裡收拾的一塵不染,通常大多數父母在50歲左右的年紀都應該開始看養生類的文章視頻了吧?這個年紀的父母們開始不喜歡在外面吃飯,開始擔心兒女們吃外賣影響身體健康。

以小編父母為例他們就不希望我出去聚餐。所以現在每次出門吃飯都要跟做賊似的。育兒觀上,小編的父母更喜歡在寶寶添加輔食時期開始用饅頭蘸著菜湯喂寶寶,或者是用嘴嚼碎了再喂,在我父母的觀念中我們這一代就是這麼喂大的,怎麼到了這一代就不能這麼餵了?

面對父母我們尚且可以吵架,可以勸導父母不要這麼做,但面對的是公婆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所以如果兩代人住在一起只會激發矛盾而已。小編個人更加喜歡偶爾的一起居住。


其實在劇情播出時,不知各位如何理解宮醫生在看兩居室時的那段話,對於小編來說還是觸動頗深的,我們作為兒媳即便是父母在家裡時教育我們要拿公婆當親爸媽,可我們活了二十幾年因為結婚突然要給我們一雙父母,很多女孩子還是接受不大了的。近嫁女還好,但像宮醫生這樣的遠嫁女身邊沒有父母,與公婆觀念不一致,說了不聽聽了不改。還要接受大道理教育。想要給寶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時,公婆突然插句嘴“小孩子懂個什麼?長大了再教。”那種無力感是說不出來的滋味的。


宮醫生的做法其實沒有錯,也與當代年輕人的觀念相一致。我不反對公婆與寶寶的接觸,但我也需要一定的空間來引導寶寶正確的價值觀。您們可以隔輩親,我們也要嚴父母。可以兩代人一起討論如何育兒,擇取兩代育兒的優點進行更好的育兒。


小娛聊熱劇


宮蓓蓓要用換房子的方式來解決和公婆分開住的問題,說明宮蓓蓓太有文化太有素質,換成沒素質的女人,成天挑毛病,動不動再指著鼻子罵幾句,或者藉著孩子指桑罵槐,公婆自己就待不下去走人了,完了這媳婦再到處叫罵:現在不給我看娃,以後不給你們養老。


任靜的情感故事


說到宮蓓蓓,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讓宮蓓蓓喘不過氣來。可即便如此,她也沒有崩潰,實在是令人欽佩。

而對於如何看待用換房將公公婆婆趕走這一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也會遇到這樣的事。

首先,老一輩人和青年一代觀念的不同,居家方式和育兒理念,都會發生很大的衝突和矛盾。無論是對孩子的溺愛,不限制地看平板,還是六歲了還在餵飯等做法,都是家裡爭吵的焦點。

而老人還經常拿著過來人那一套,當年我家兒子就是我這樣帶起來的, 母乳最有營養了,添什麼輔食等,動不動大帽子就會扣下來,連自己就是婦產科主任的宮蓓蓓都招架不住。

宮蓓蓓動了換房的念頭,實在是因為在這個家裡太過委屈了,但其實宮蓓蓓並沒有抓住重點,她家裡目前這樣的狀況,根本原因並不完全在公公婆婆的身上,解決問題的關鍵也不是在換房子上,而是在老公劉斯禮身上。

劉斯禮是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在他的要求下,宮蓓蓓生了兩個孩子,但老二都已經快長到一歲了,卻連個換尿不溼都不會。而且他一回家,就是飯桌前一坐,因為有爸爸媽媽做好後勤,所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務肯定也是從來不沾手,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其實在他的心中,認為女人做家務帶孩子都是天經地義,所以不管宮蓓蓓從事什麼職業,工作有多忙,他都不會想到去搭把手,更是根本就看不到宮蓓蓓的付出,更不能體會到宮蓓蓓的為難之處。

他都看不到媳婦宮蓓蓓的付出,自己的媳婦自己都不疼,公公婆婆隔著一層的關係,心思都放在孫子孫女身上,怎麼可能會理會宮蓓蓓的付出?

宮蓓蓓能夠忍住沒當場跟這樣的老公和公公婆婆吵起來,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

而如果劉斯禮這一點不能調整過來,哪怕是換了房子,雖然會少了和公公婆婆之間的爭吵,孩子也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帶了,但宮蓓蓓一樣會感到委屈。

其次,劉斯禮不能調和婆媳矛盾,反而火上澆油。劉斯禮和宮蓓蓓看似是一家,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但其實劉斯禮心中的天平是歪的,在他心裡的親疏關係排序中,媳婦宮蓓蓓永遠是排在爸爸媽媽之後的,發生衝突的時候,他也從來都是幫親不幫理的愚孝。

其實住在一起的婆媳,發生一些衝突和矛盾是很正常的,關鍵還是看如何去化解,而這個化解,最關鍵的人物,就是夾在中間的兒子。只要兒子能夠做到不偏不倚,誰說的有道理就站在誰的一邊,中間再加上一些和稀泥的方式,婆媳矛盾是可以消弭掉的。

但劉斯禮卻不願意去觸父母的黴頭,更害怕惹他們兩個不高興,所以他就只能委屈媳婦這一方了。

作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相信劉斯禮只要稍微對兩個孩子關注一點,也能發現爸爸媽媽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劉斯禮不願意承認,因為在他的心中,認為爸爸媽媽永遠是對的,作為兒子和小一輩的人,絕對不能和父母頂嘴。

作為兒子,不但他是這麼做的,而且他還用這樣的標準去要求宮蓓蓓,一旦婆媳之間發生矛盾,甚至連和稀泥都懶得和,而是把指責的矛頭都對準了宮蓓蓓,一家三口調整方向一致對外,時間長了,誰能不寒心?

再次,劉斯禮不懂情感交流,是個榆木疙瘩。劉斯禮是個典型的理工男的形象,居然在和宮蓓蓓吵架的時候,試圖條分縷析,一條一條辯白,證明自己是個不錯的丈夫,甚至為家裡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就是直接點燃宮蓓蓓已經引爆的火山了。

女人是聽覺的動物,情感要遠遠大於理智,和女人之間溝通和交流,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講道理。別說劉斯禮好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就算是做到位了,就這麼個恨不能跟宮蓓蓓吵起來的態度,最終的結果肯定也是鬧僵了。

所以,綜上所述,宮蓓蓓換房和公公婆婆分開居住的想法,是治標不住本的,解決宮蓓蓓目前困境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換掉劉斯禮,哪怕不是換掉這個人,也一定要換掉他的想法,不管是大男子主義,還是永遠站在父母一邊,對父母的愚孝。






仰望天影視


我覺得宮蓓蓓要換房子也是無可奈何的決定吧,因為她覺得與公婆住在一起已經影響到了對孩子的正確教育。如果她的教育理念和公婆一致,那又怎麼會不願意有人能在辛苦工作之餘幫自己一把呢?



一個是老人對大兒子的態度,寵溺得明顯已經對孩子的性格成長造成了影響。讓孩子會對著媽媽理直氣壯地說:“不看平板我就不吃飯。”且不說吃飯時看電視會對身體發育造成的不良影響,就光光是這個叛逆又自私的態度也足以令人憂心了。



而更可怕的是公婆孩子旁邊幫腔,說孩子這樣是應該的,還誇他會作詩了,長此以往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呢?孩子自然會覺得我想幹嘛就可以幹嘛,媽媽也管不了我,因為她不敢得罪爺爺奶奶,進而對其他人也是這個態度,最終變成一個自我為中心,完全不把別人的勸告當回事的人。



再看老人對老二,也完全沒有按照宮蓓蓓要求的科學方法來養育。孩子的輔食說忘了就忘了,還責怪兒媳給孩子太早給孩子斷奶,也不聽她對孩子營養需求的解釋,以自己以前的養育方法固執己見,當然會讓宮蓓蓓不敢再把孩子交給他們帶了。



最後是宮蓓蓓老公的態度,這個應該是她能下定決心的原因。就像他說的,在她和公婆矛盾的過程中,老公自始至終也沒有站在她這一邊,即使作為一個博士生,他應該知道宮蓓蓓的教育方法是對的,也沒有出來說一句話,也很少願意聽她的抱怨。一邊是父母,一邊是老婆,這個時候不出來調和,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深。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宮蓓蓓只能選擇靠自己帶娃,為孩子把握好正確的方向,世事難兩全,其他也只好犧牲了。


電影裡的海闊天空


3月14日晚,電視劇《安家》播出42集,龔蓓蓓開始和公公婆婆產生矛盾。一是龔蓓蓓要給老二斷奶,添加輔食餵養。二是龔蓓蓓讓大兒子吃飯時不能看平板,要專心吃飯。這些問題導致龔蓓蓓決定再找房子,不和老人一起住。

我感覺這些都是一些小問題,龔蓓蓓應該和兩位老人多交流,或者,通過他老公和兩位老人交流。教育孩子,應該多溝通。兩代人的觀念肯定有分歧。不能因為一點觀念上的分歧,剝奪老人照顧孫輩的幸福感。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多好。如果不讓老人帶孩子,就他們兩個老人,他們會有幸福的晚年嗎?

觀念上的分歧都是小問題,可以協商解決。教育孩子也沒有必要照著書本上的做,讓孩子自由成長,到了他們懂道理的年齡再給他們講道理也可以。

在關心孩子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心老人,他們看我們小,我們要養他們老,即使他們和我們觀念不一致,也要多溝通,協商解決。一家人,什麼事都好商量。哪個老人也沒有那麼固執,他們也會聽孩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