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般國家無法擁有洲際導彈?

菩薩我想對你說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目前國際社會對洲際彈道導彈的定義,一般情況下射程在8000到1萬公里以上的導彈都可以列入洲際彈道導彈範圍。洲際彈道導彈同戰略轟炸機一樣都屬於威力巨大的戰略武器之一,都是各大軍事強國的鎮國重器。



目前世界上擁有真正意義上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只有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也就是中、美、俄、英、法五國。而印度與朝鮮所謂的洲際導彈,要麼是射程不足8000公里,要麼是技術實在還未成熟,都不足以列入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之一。

那麼為何作為鎮國重器的“洲際彈道導彈”,擁有的國家卻寥寥無幾呢?

第1點,造價實在太高!

我們先不用說自己花重金去研發洲際導彈,就算現成的購買也不是一般國家能有這樣的經濟實力的。在1986年,沙特曾向我國購買過一批射程在3000公里左右的導彈,我國以35億美元共向沙特出口了36發這一型號的導彈,折算起來每顆約在1億美元左右。每顆1億美元的導彈放在今天算不上什麼,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時間是在1986年,那時的1億美元是什麼概念,並且沙特像我國購買的還是威力遠遠遜於洲際彈道導彈的“短程常規導彈”。當時我國國家全部的外匯儲備僅僅為20億美元多一點。
第2點,技術過高


難於研發!

如果覺得購買現成的洲際導彈價格太過於高昂的話,那麼自行研發的話也不是一般小國可以跨入這個門檻的。

以我國為例,我國在上世紀60年代初立項研發東風5型導彈,到1971年才發射試驗成功,這一研製週期足足長達十年時間,這還僅僅為短距離的試射。東風5型洲際導彈的研製一直持續到了1980年,才完成了長距離試驗發射,各項數據表明該型導彈已完全可以9000公里的射程投入實戰,並且在次年服役於我國軍隊。

我國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國土面積排名第三的“大國”,在研製東風5型洲際彈道導彈時,足足用了20年的時間才研製成功,期間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之大不可想象。如果一般小國真的投身想要研發洲際彈道導彈的話,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第3點,對於一般小國“毫無用處”!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世界上擁有洲際導彈的5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全部都為全球性大國,這5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的各方面影響力超乎想象,並且在全球範圍內的國家利益隨處可在,擁有洲際洲際彈道導彈這一鎮國重器來保證國家安全利益是最不二的選擇!

而作為其他一般小國的話,影響力僅僅只在於周邊國家範圍內,也正是因為“小國”的原因,就算與其他國家爆發衝突、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很可能對手都為相見的鄰國。在距離幾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如果使用射程高達上萬公里的洲際導彈那就顯得非常“狗拿耗子”了。在這裡小編覺得幾百公里射程的火箭炮都比洲際導彈打得更“順手”一些。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