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蹣跚的緬甸

(求關注)

提起緬甸這個中國的重要鄰國,你會想到什麼?關於緬甸,我的第一印象是緬甸翡翠,而對於緬甸的瞭解是從《還珠格格》開始的。說實話,對於這個中國西南鄰國很多中國人並不太重視。一方面是由於中國鄰國眾多,緬甸實在排不上太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緬甸國內的貧困。在十年之前緬甸是聯合國公佈的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到今天雖然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緬甸仍然是一個不發達國家。

僅從自然資源和地理稟賦來說,緬甸實在是沒有成為不發達國家的理由。緬甸國內資源豐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居東南亞前列,而且緬甸人口充足,是人口超過五千萬的人口大國。不僅如此,由於身處熱帶地區,緬甸的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境內生活有大片的森林。北部的高黎貢山為緬甸提供了大量的礦物,這其中不僅包括翡翠,也包括其他貴金屬。可以說緬甸完全可以依靠自然資源過上富裕的日子,但是現實卻是空有自然資源緬甸卻無法將其開發出來變為國民財富,這是為什麼呢?

這一切還要從緬甸的國內政治開始說起,現在的緬甸在地圖上和聯合國中,他雖然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但是緬甸境內分離勢力並不少,北部山區幾乎各自為政,雖然近些年政府軍收復了一部分地方,但是現在的緬甸仍然不時爆發戰亂,這位緬甸的和平發展帶來的巨大的困難,為什麼緬甸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呢?還要從緬甸被殖民的歷史開始說起。

緬甸是英國的前殖民地,屬於因素印度的一部分。這一說許多瞭解歷史的小夥伴們就恍然大悟,英國可是有名的攪屎棍,英國統治的殖民地,沒有一個不是矛盾重重的,事實上這並不是英國的專利,西方國家進行殖民的時候,為了能夠控制住地巨大的殖民地,往往都採用以當地人來制衡當地人的辦法,緬甸也不併不例外。在英國殖民期間在緬甸人口多數的免除蘭成為了緬甸背題呀最嚴重的民族,而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卻被英國任命為統治階層,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緬族來人口眾多,如果掌握了緬甸權力就會對英國的統治帶來很不利的影響,而利用少數民族統計多數民族,這對英國人來說是最有利的,因此緬族和北部勢力的矛盾從此就埋下了。

當二戰結束各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的時候,緬甸也開始了自己的建國曆程,而這其中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就是緬族人和少數民族的問題,對於緬族人來說殖民者英國人終於被趕跑了,以前幫助英國人統治緬族的偽軍,也就是那些少數民族自然需要清算。但是那些少數族裔控制的北部山區不僅地勢險要,而且由於以前掌握了緬甸的部分權利,這些人也不是可以認人宰割的。就在這時,緬甸的國父昂山將軍站了出來。調和雙方簽訂了和平建國協議。這個協議只不過是局勢逼迫下的產物,事實上雙方都沒有按照這個協議執行。對於少數民族來說,希望享有較大的自主權,不僅擁有獨立的武裝,而且希望擁有獨立的財政,完全是國中之國,而對於緬族來說,更希望將緬甸變為緬族的緬甸。

這就註定了雙方的矛盾,從一開始就是不可調和的,也因此緬甸的內戰持續至今依然沒有結束。雖然這些年來憑藉著掌握緬甸大部分的地區,緬族變得越來越強勢,但是北部的少數民族依然在頑強的抵抗。連最基本的和平都無法保障,這就使得緬甸的發展舉步維艱,往往是前進一步退後一步,最終只能原地踏步。

有緬甸人的心願是希望所在的地方能夠24小時有電,他是在哪座城市生活呢?不是其他的地方,而是緬甸的首都,就連首都的電力都無法保證,可見緬甸的電力緊缺是如何緊嚴重,那麼緬甸為什麼會缺電呢?現代國家主要的發電形式有三種,一是依靠水電,二是依靠火電,第三則是依靠核電,而對於緬甸來說這三種發電站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水電,緬甸北部的高黎貢山有海拔超過5000米巨大的落差,使得其中蘊含豐富的水利資源完全可以建設發電量巨大的水力發電站,但是緬甸政府卻遲遲無法將其開發利用。雖然官方原因是當地人由於環保因素反對修建水電站。但我卻認為這其中政治因素和安全因素的考量更多。從地圖上看,緬甸山區主要集中在北部。修建水電站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海拔的落差來推動渦輪機進行發電,這就意味著如果要修建水電站緬甸北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一旦江水電站修好,它的安全問題就成為一個隱患,畢竟緬甸現在可都沒有完全的和平,另外一旦在北部修建水電站,那麼這其中產生的電該如何分配?北部地區近水樓臺先得月,必然希望優先得到電力供應滿足,但這對於南部緬族人來說確實不可容忍的,反之亦然。

電力是工業的基礎,缺乏必要的電力,沒任何工業設施都無法展開。沒有工業化,緬甸如何能夠脫貧致富?而要對緬甸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離不開一個和平的環境繞來繞去,又繞到了緬甸的民族問題上。

北部少數民族希望依靠獨立性來維持自己的安全,保護自己免遭緬族人的報復,而緬族了希望能夠清理歷史,將緬甸變為一個緬族人的緬甸,雙方的矛盾看似不可調和,但卻並非沒有解決之道。一是依靠武裝進攻,這也是這麼多年來緬甸一直採取的辦法。緬甸政府軍不斷向北部地區進攻,但是進展緩慢,幾十年來雖然收復了一些地區,但是這樣的武力進攻即使能夠短暫地佔據卻也帶來巨大的後患。第二則是通過和平談判,雙方各退一步,將緬甸變為一個多民族平等的緬甸。對於少數族裔來說,這裡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但是這一點卻正好是政府無法保證的。

要進行國內的和平談判,首先需要雙方的誠意,其次在雙方互不信任的時候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裁判。第三方國際社會來干預。由國際社會組成一個觀察團來充當裁判,任何敢於違反的人都將遭到打擊。但這又對緬甸來說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能不能允許國際社會來干預緬甸國內事務。總而言之,緬甸的事物最終還是要緬甸人自己來解決,而在這其中就非常考驗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是能夠處理好各方矛盾。做到左右逢源同時又恪守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